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从1970年开始接收美国ESSA气象卫星云图以来,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和应用在我国已有15年的历史了。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特别是在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视和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总的说来,主要还限于卫星云图的定性分析和应用,卫星定量资料的提取和应用在我国还开始不久。本文将简要介绍从TIROS  相似文献   

2.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测天气和气候”。近代气象从十七世纪中叶,西方先后发明了温度表、气压表等气象仪器开始,到现代的无线电探空仪、气象飞机、天气雷达、气象火箭观测等,已经经历了近300年。而气象卫星诞生至今只有30多年,它就显示出了巨大作用和远大前途。可以说:“气象卫星是观测天气和气候的新秀”.新疆气象局从1972年开始接收美国第二代诺阿(NOAA-N)系列低分辨率卫星云图;1979年以后又接收美国第三代泰罗斯一N/诺阿(TIROS-N/NOAA)系列卫星云图,分辨率有所提高。1990年引进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后,…  相似文献   

3.
第一讲 OLR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尚城 《气象》1993,19(10):42-47
引言卫星观测的地气系统的射出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 OLR),足地气系统辐射收支中的重要分量,也是红外云图的观测基础。早在60年代初,美国第一代试验气象卫星 TIROS 卫星就已开始了红外辐射(射出长波辐射)的观测。但当时观测的水平分辨率低,资料又不连续,只能用于  相似文献   

4.
WMO旨在加强卫星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天气的计划,得到国际各空间和气象机构的支持。这是1月15到16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WMO高层政策咨询会议上确定的。重点是改进全球观测系统(GOS)的天基观测。其作为WMO的GOS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至少已有16颗地球静止和低地球轨道卫星提供当前全球气候和天气的业务资料。并且有许多其它的科学或技术手段的实验卫星作补充,同时2008年还确定发射17颗卫星以增强全球观测系统(GOS)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观测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气象卫星观测体系逐步形成。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建立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拥有各自的气象卫星。与卫星发展初期相比,现在的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以及波段覆盖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与之相伴,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卫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新的资料处理方法不断涌现,数据使用也完成了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本文将在总结目前气象卫星遥感载荷观测能力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环境灾害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四年来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4月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此卫星位于东经140度的赤道上空。在25分钟时间内可对南北半球的大范围地区进行一次扫描观测。卫星观测范围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可以获得每3小时时间间隔的两通道图像资料。这些云图为监视灾害性天气系统和研究我国的天气系统提供了新的工具。四年来我们利用这些资料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区域极轨卫星ATOVS辐射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卫星辐射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NWP)系统中的直接同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利用TIROS业务垂直探测器(ATOVS)的辐射资料,必须对卫星观测辐射值的系统性偏差进行订正。在ECMWF原全球TOVS辐射偏差订正方案基础上,结合ATOVS资料特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用于区域NOAA-15/16/17极轨气象卫星ATOVS辐射资料的偏差订正方案。该方案偏差订正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扫描偏差订正,然后进行气团偏差订正。扫描偏差是临边测量相对于星下点测量的系统偏差,统计显示该种偏差具有一定的纬度依赖性,所以订正时按每10度的纬度带分别进行订正。气团偏差订正主要就是根据当时的天气条件进行订正,而天气条件一般用预报因子来定量表示。文中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213背景场导出预报因子:(1)1000—300 hPa的厚度,(2)200—50 hPa的厚度,(3)模式地表温度,(4)总可降水量。模式预报因子的使用从观念上将对观测值的订正变为对计算前向辐射值的订正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订正结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个限制或削减全部工作和费用的压力正漫延着整个美国联邦政府,国家天气局在八十年代期间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公众对预报准确率和提高天气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国家天气局准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的更换和继续改进指导产品;2.改进国内通讯(AFOS)和传递;3.提高卫星、雷达(RADAP,多普勒)和地面观测水平;4.改组预报组织。现就地面观测自动化概述如下:目前,国家天气局(NWS)现有人员1,200人,260多个地面观测站提供地面天气观测资料。观测方法仍以人工操作为主。随着各种先进传感器的出  相似文献   

9.
1.引言对大气在6.3μm水汽吸收带的放射辐射进行遥感测量,所得资料中含有全球大气水汽分布的信息。TIROS卫星和雨云卫星上都有水汽通道,其辐射探测资料已用于导出全球对流层上层的相对湿度(Moller,1961;Moller和Raschke,1963,1964;Raschke,1966;Raschke和Bandeen,1967;Fritz和Rao,1967),以及研究对流层动力学(Steranka等,1973;Rodgers等,1976;Roulleau,1978)。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经验。例如,姚祖庆、肖稳安等利用卫星云图资料概括出影响长江中下游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5种环境云场特征和在这些云场中暴雨和强对流云团的演变过程,通过追踪这些云团活动来作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杜秉玉等以雷达资料为主设计了长江三峡和荆江地区暴雨预报的临近预报系统。文中利用上海地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1983年9月3日、1985年7月11日、1983年7月26日影响上海的暴雨和龙卷天气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场和物理量场的先兆表现,期望从地面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提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董嫦娇  翁富忠 《气象学报》2022,80(2):334-348
云液态水路径是气候和天气系统分析的重要参数,可以从卫星观测资料反演获得.目前,基于卫星微波探测仪器观测资料的云水算法可由23.8和31.4 GHz两个通道产生.本研究使用先进技术微波探测仪(ATMS)观测数据,对物理和经验两种算法反演出的云液态水路径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经验算法和物理算法都可以描述云液态水在全球洋面...  相似文献   

12.
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质量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是气象资料中数据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料之一。国内作为气候资料接收和保存的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中包含45个气象要素, 每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利用2005年用于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接收、处理实时业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保存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的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 对原数据集中因解码而引起的比较明显的批量错误资料进行了修改, 生成具有质量控制码的二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同时还系统介绍了1980年1月—2003年12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质量检查结果, 分析了资料的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单站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从FY2C卫星云图资料,对南宁市2008年7月11~13日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了此次过程前后的环流演变、物理量场的变化,为以后分析此类天气过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TIROS-N的AVHRR资料计算局部地区的辐射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地-气系统的辐射状态和热力状况对于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大气动力和大气物理过程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而,有关各种天气气候条件下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的资料对于中、长期天气预报,以及气候变迁的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由于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有可能从太空对全球范围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进行观测和研究。自六十年代以来,利用气象卫星观测和研究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即以两种不同的观测仪器(宽波段辐射计和窄波段辐射计)进行试验研究。从1974年6月起,在美国国家地球局利用NOAA业务卫星红外和可见光波段扫描辐射计(SR)的观测资料计算全球范围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即已投入日常业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气象》2005,(2):F003-F003
拥有我国极轨、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应用系统,美国地球观测卫星EOS/MODIS资料接收系统,广州市气象观象台等大气探测手段的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业务质量在国家卫星中心和广东省气象局一直名列前茅,在重大天气变化和重大灾害监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从事卫星遥感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的方法,利用北京大学地面多波段太阳光度计的观测进行了对比,二者的相关性比较好.给出了描述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的几幅图片.卫星遥感对于更好地研究空气污染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弥补了地面观测空间覆盖不足的缺陷.卫星遥感的气溶胶资料不仅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研究而且对城市污染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科技动态     
美国在天气预报与警报方面近期进展 过去几十年来,气象学家们在研制大气现时状态观测系统和使用观测资料改进预报大气未来状态的计算机模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此,尽管总人口增长了,但因闪电、龙卷、飓风灾害而死亡的人数却已稳定地减少。在向公众解释和传递预报结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天气局已利用这些进展,雄心勃勃地从事一项现代化计划. 许多现代观测系统正在被应用 ·下一代雷达 (NEXRAD)是多普勒雷达,不仅能确定降水的位置、类型和强度,而且能确定空气的运动。这些雷达能前所未有地观测到大气运动和当时的天气,尤其是强烈的局地天气。天气局现在正在全美各地安装159部NEXRAD。实践证明,NEXRAD代替老式雷达后,对强天气的短期警报准确率大大提高,空报率减少。 ·下一代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 NEXT)将替换目前还在轨道上的那些卫星。GOESNEXT将提供比现时更濒密和更高分辩的云图。还将提供全球那  相似文献   

19.
过文娟  邬元康 《气象》1979,5(1):6-9
一、引言 气象卫星除了提供云图以外,还可以提供大气中温度、风、湿度等资料,从而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全球范围定量的资料,尤其在常规测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资料对监视海上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1969年以后,在雨云-3号和雨云-4号卫星上开始有测大气各层温度的仪器,后来在诺阿-2号,诺阿-3号,诺阿-4号卫星上正式发布红外遥测的各标准层的温度值。诺阿-4号每日还向地面发射全球范围垂直测温资料,即垂直温度廓线辐射仪(VTPR)资料。目前,这种资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诺阿-4号卫星视野内直接接收卫星发出的辐射资料,然后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象卫星拍摄大面积云层照片,是监视天气的一种好方法。卫星云图就是将气象卫星拍摄的云层照片,以电视传真的方式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并冲洗成照片。卫星云图的应用,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直观和大范围的云层资料,尤其是对台风的监视、跟踪、定位,更显示了它的作用。实践证明,卫星云图对于高原,海洋等气象台站稀少的边远地区,是天气分析预报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对于测站较密、观测资料较多的地区,也是一种有用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