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桌子山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安玮 《现代地质》2000,14(3):366-372
据遗迹化石新资料 ,将内蒙古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公乌素组遗迹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 8个组合 :Taenidium组合、Zoophycos组合、Volkichnium组合、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组合、Granularia组合、 Circulichnus组合、 Chondrites组合及 H elminthopsis组合。其中 ,H elminthopsis-Paleodictyon与 H elminthopsis两组合属于 N ereites遗迹相 ,并分别出现于陆隆 -深海盆地浊积扇与陆隆浊积扇环境 ;其余 6个组合与 Seilacher( 1 967)的 Zoophycos遗迹相相当 ,代表有机质丰富、平静而贫氧的大陆斜坡环境。遗迹组合序列和遗迹相的递变表明 ,本区在公乌素组沉积期经历了两次由陆棚边缘盆地—大陆斜坡—陆隆 -深海盆地浊积扇 (或陆隆浊积扇 )的环境演变。指出了本组遗迹化石与波兰喀尔巴阡山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在分布上的相似性。认为 Zoophycos相各遗迹组合所赋存的泥灰岩等是很好的生油岩。  相似文献   

2.
运用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理论对大民屯凹陷西斜坡古近纪沙三段发育的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三段发育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可分为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浊积扇相;前进断裂坡折带控制了大民屯凹陷西斜坡沙三段沉积发育,低位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同沉积断裂坡折带之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湖侵域在坡折带之下主要发育滑塌浊积扇、湖相泥岩;高位域西斜坡主要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从而沿着西斜坡形成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浊积扇相的沉积模式;沙三中下段,大民屯凹陷荣胜堡洼陷东北斜坡部位受前进断裂破折带控制的沉积砂体及浅湖-半深湖区的浊积扇砂体是形成岩性油气藏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以阿坝-若尔盖盆地岩相与古地理研究为例,并结合区域上有关资料,认为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发育有世界上罕见的巨型浊流沉积,主要由一套大陆斜坡浊积扇相组合与深海盆地相组合等构成,而斜坡浊积扇,深海盆地的形成一发展和海平面的下降期与上升存在着对应关系,发育一系列叠复的浊积扇舌状体;浊流沉积物在陆源碎屑为主,伴有火山物质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源型,物源主要来自北西侧与北侧的浅变质岩区;盆地属多阶段、多物源,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侏罗系三工河组的岩性组合、粒度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储油砂体主要为浊积岩,岩性为灰色泥岩、灰色中砂岩和灰色粗砂岩夹砂砾岩.岩石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见典型鲍马沉积序列,浊积扇是不稳定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物向坡折带及深水盆地的再分配的结果.研究该区具有多个浊积扇体,其中阜16井已获得低产油气流,说明阜东斜坡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晓宝  方国庆 《地质科学》1996,31(2):154-162
利用浊积岩相、相组合和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将西秦岭上三叠统浊积岩系划分为B、C、D、E、G等5个浊积岩相;水道、越岸沉积、舌状体-水道过渡带、舌状体、盆地平原等5个相组合;盆地平原→舌状体和盆地平原→舌状体→舌状体-水道过渡带→水道等2个组合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属海底扇沉积环境,并具有浊流搬运斜坡较陡,冲刷作用强烈;堆积地形平缓,为盆底扇;巳扇体规模较小,水道与舌状体相连等特征。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海底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浊积岩体系主要发育于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前者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相、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辫状水道前缘—中扇相、外扇相和盆地平原相,后者多呈透镜状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滑塌浊积岩主要由阵发性的偶然因素诱发而成,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而坡移浊积扇则与地形坡度的有利配置和较稳定的物源补给有关,其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亚青 《西北地质》2009,42(1):51-56
在陆相断陷盆地内,湖平面变化、构造作用等外部因素对浊积扇体的形成与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58地区沙四上浊积扇为例,分析了湖平面变化对浊积扇发育的控制作用。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供给,从而控制了扇体的发育期次。研究区纯上4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相对较低,研究区浊积扇体并不发育;浊积扇体发育在纯上2、3砂组沉积时期;纯上1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研究区不再发育浊积扇。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供给,控制了浊积扇体的发育类型。在纯上3砂组沉积时期,水体较浅,发育带水道的浊积扇;在纯上2砂组沉积时期,湖水较深,发育无水道的滑塌浊积扇。总之,随着湖平面的变化,王58地区沙四上浊积扇经历了从出现、发展直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并且随着湖平面的变化,扇体由带水道的浊积扇体向元水道的滑塌浊积扇体转变。  相似文献   

8.
陕西紫阳芭蕉口志留纪浊积岩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庆任 《沉积学报》1991,9(1):35-43
本文从浊积岩相、相组合以及组合序列等分析方法入手对芭蕉口志留纪浊积岩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目前古代浊积岩研究中的一些新思想,在识别不同浊积岩相和相组合时使用了新的鉴定标志,并且强调了以前曾被忽视了的水道-舌体过渡带沉积。研究结果证明,此浊积岩系共由六个相结合构成,即盆地平原相组合、舌体边缘相组合、舌体相组合、水道-舌体过渡带相组合、水道-漫滩相组合以及盆地斜坡相组合.(?)个浊积岩系是在一种不成熟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形成,并类似于斜坡裙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9.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及相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是深层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沙三段岩芯、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研究,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断槽重力流水道、滑塌浊积扇及湖泊等7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各砂体微相的相互重叠构成区内最好的储层;该区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5套沉积体系,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在沙三段早中期,湖盆为水进沉积序列,西斜坡发育的扇三角洲和远岸浊积扇的砂体逐渐东移,展布范围逐渐扩大,而东陡坡扇三角洲中各亚相相带逐渐变窄,近岸浊积扇砂体呈长条状展布;到沙三段晚期,湖盆为水退沉积序列,西斜坡砂体展布范围、砂体厚度基本继承了前期的特征,东陡坡扇三角洲内各亚相相带逐渐变宽,并且向湖盆凹陷中心推进;沉积相带展布与迁移特征反映了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湖平面的相对变化以及物源的供给量等因素对沉积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来宾-合山一带晚二叠世海底扇浊积岩相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来宾蓬莱滩及合山马滩两地的晚二叠世地层中发育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构造,如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重荷模、碟状构造和滑塌褶皱等。通过对蓬莱滩合山组和大隆组以及马滩剖面的大隆组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提出来宾蓬莱滩晚二叠世合山组和大隆组以及合山马滩晚二叠世大隆组形成于海底扇环境,划分出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B1)、块状砂岩(B2)、近基浊积岩(C)、远基浊积岩(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E)、滑塌褶皱层(F)及含浮游生物化石的页岩、硅质岩(G)等岩相类型,同时归纳出外扇相组合、中扇舌状体相组合、中扇水道相组合、斜坡相组合及深切谷水道相组合等,还对这些海底扇浊积岩系的古地理意义做了讨论。桂中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和云开古陆之间在晚二叠世为一发育海底扇浊积岩的深水盆地,其中来宾-合山一带在大隆组沉积期处于水深约300~1 000 m的深水盆地环境,合山一带火山活动提供的火山物质及来自东侧云开古陆的陆源物质构成该区浊积岩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鲁克塔格地区在西北地层区划上属塔里木地层区的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其沉积特点受塔里木盆地的影响,但是又不同于塔里木盆地,区内研究程度低。依据野外露头资料,本地区奥陶系南北分区明显,北区岩性为碳酸盐岩建造,生物以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及珊瑚等浅海生物为主;南区岩性为复理石建造,生物以深海相笔石为主。从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指相矿物等沉积特征可以看出,本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具南低北高的特点。本地区奥陶系发育台地海相、广海陆棚相、盆地边缘斜坡相、深海盆地相、半深海相和浅海相等类型。依据各时期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总结出4种沉积相模式,即①台地海-广海陆棚沉积相模式;②盆地边缘海陆棚-深海盆地沉积相模式;③海陆过渡-浅海沉积相模式;④冲积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本次研究对鲁克塔格地库区进一步的研究及找油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淮北煤田二叠系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样品测试和资料分析,采用岩矿鉴定、光谱分析、X衍射,沉积磷酸盐分析等先进的实验手段,对淮北煤田二叠系煤系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区二叠纪时属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流体包裹体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介绍并探索流体包裹体在沉积盆地分析研究中下列7个方面的应用:即岩相和古地理分析;层地层学研究;阐明盆地热事件;再造盆地构造沉降史:探讨沉积有机演化史;恢复盆地埋藏史;盆地地下水动力状况模拟。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扇形沉积体是我国内陆及近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油气聚集体, 如何定量地表征沉积体的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扇形沉积体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其生长的沉积动力学、混沌动力学和分形动力学机制的分析, 认识到扇形沉积体的生长具有分形特征, 决口过程是造成其外部形态复杂多变的重要原因; 分形几何学理论在沉积体定量建模和模拟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分形-地质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扇形沉积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实施了计算机模拟, 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鄂西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乱石沟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宁 《矿物岩石》1997,17(1):58-62
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乱石沟组以发育碳酸盐潮汐沉积作用为显著特色,岩石类型以同生或准同生白云岩为主,沉积构造丰富,岩相标志清楚。本文通过十条实测剖面的综合研究共建立六种岩相类型在区域上,则划分为二个沉积相带及二个亚相带。由此,初步查明了神农架群乱石沟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沉积盆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①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②盆地类型多样;③多期盆地叠合和盆地复合现象普遍;④陆相沉积盆地的复杂性;⑤断层数量众多,活动强烈;⑥后期改造强烈;⑦岩浆活动频繁,分布广泛;⑧充填速率较快,沉积中心多有迁移;⑨地热场空间不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陆块面积小、稳定性差,活动带规模大、活动性强,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是造成中国沉积盆地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并造成了中国沉积盆地与众不同的油气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18.
滇西水成铀矿勘探综合测井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志明  张世涛 《云南地质》2005,24(4):386-394
滇西龙川江盆地发现水成铀矿。本文借助地球物理综合测井技术,对龙川江盆地水成铀矿的成矿规律作有益分析和探讨。重点论述滇西水成铀成矿的成矿(沉积)环境及其成矿物征。  相似文献   

19.
北喜马拉雅地区下白垩统海底扇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喜马拉雅地区早白垩世沉积以碎屑岩为主,海底扇沉积十分发育。根据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特征,可将这些海底扇分为6个亚相。根据亚相在空间的排列组合所指示的沉积环境,海底扇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萌芽、青春、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在早白垩世早、中期海底扇处于萌芽阶段和青春阶段,沉积岩的砂/?泥比值高,砂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多样,反映出海岸平原和大陆架较窄,海底坡度较大,从早白垩世开始沉积环境经历了由陆棚向大陆斜坡转移的过程,海平面升高,构造性质主要为水平拉张、裂陷。早白垩世晚期海底扇处于成熟阶段,海岸平原和大陆架宽度加大,砂/?泥比值降低,沉积物以泥质组分为主,富含菱铁矿、钙质结核,少见菊石等生物化石,相变缓慢,水体低能,属于缓倾斜、无明显坡折带的陆缘,反映了北喜马拉雅区的最大海侵事件。由于印度洋扩张、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在早白垩世晚期北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已趋成熟,本区处于大陆斜坡下部强还原的深海-半深海环境。晚白垩世总体上属于海退,海底扇处于消亡阶段,其岩石由泥岩类向砂岩类直至砾岩类演化。白垩纪沉积盆地则相应经历了由陆棚→拉张断陷盆地→陆坡→深海盆地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尹世明 《矿物岩石》1999,19(4):40-46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为前陆盆地上红层碎屑岩建造。笔者应用成因地层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川西地区蓬莱镇组开展露头层序,测井层序及地震层序的综合研究,划分出区域上可供对比的5个构造-充填层序(S1-S50,并对每个层序的层序界面,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讨论,为查明蓬莱镇组沉积相的时空配置关系,正确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开展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