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方国土资源》2007,(9):57-58
2007年,广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陆源人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上半年对全区36个陆源人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36条人海排污口全部超标排放污水,超标率达100%.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粪大肠菌群;大部分重点排污口的生化需氧量(BOD5)超标;部分排污口的悬浮物超标.  相似文献   

2.
《南方国土资源》2009,(8):55-56
2009年上半年,广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陆源人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上半年对广西2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其中包括5个重点人海排污口,17个一般人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2条人海排污口除北海市海城区水产冷冻厂排污口、北海市侨港渔政排污口、  相似文献   

3.
 陆源入海排污口是主要的海洋污染源之一,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故此,针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与评价的业务需求,参照现行"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指南"(HY/T086-2005), 在综合考虑各类卫星传感器应用能力与经济性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尺度卫星遥感数据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的方法。通过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水质参数反演,结合水体光谱特征,进行渤海海域水质评价,划分重点监测区域,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排污口的解译与制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分布及污染类型,对该区环境整治具有深远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灌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方法】2016年5月对该海域进行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现状调查。【结果与结论】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沉积物质量监测项目全部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3.11),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丰富(大于2),底栖生物较贫乏(0.97)。底栖生物密度与沉积物硫化物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密度与叶素绿a显著正相关。小型网浮游动物密度与水温、化学需氧量显著负相关,其种类与营养盐、化学需氧量显著负相关,二者均与盐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单项因子评价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邹景忠法、综合污染评级法(重金属)、内梅罗指数法对2019年9月、2020年5月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简称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水环境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东边英罗港海域水环境质量较西边丹兜海海域略好。  相似文献   

6.
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调查了较场尾海域海洋环境状况,以海水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目标危险系数来评价较场尾海域海水、沉积物及生物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摄入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海水均有个别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2015年11月份航次重金属Pb、Hg超标,站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20%,2016年3月份航次重金属Cu、Pb、Hg超标,站位超标率分别为5%、20%和5%,较场尾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浓度基本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较场尾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受到Cu、Pb、Cr、Hg的污染,其中5站的Cr和15站的Hg均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Cu和Cr的站位超标率为16.7%,Pb和Hg的站位超标率为8.3%,站位综合污染指数以5站6.02为最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以15站65.14为最大;较场尾附近海域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附近的工业厂区和燃煤电厂;较场尾海域所捕获到的鱼、虾、头足类目标危险系数之和由大到小为:鱼(0.132)头足(0.062)虾(0.012),均不存在人体摄入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2011年共6个航次调查数据,对雷州半岛近岸海域关键水质环境因子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富营养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近几年COD、PO4-P、NO2-N、NO3-N、NH4-N、石油类、叶绿素浓度等关键水质因子的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61~1.71 mg/L、0.01~0.04 mg/L、0.004~0.05 mg/L、0.05~0.21 mg/L、0.02~0.20 mg/L、0.01~0.60 mg/L、1.16~3.17μg/L。该海域COD、石油类污染程度较低,而PO4-P、无机氮污染程度高、污染风险大。半岛东部海域污染程度高于西部海域,尤其是湛江港、雷州湾及半岛东北海域呈高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日照近岸海域水体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2、5、8、10月在日照近岸海域开展的海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营养盐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对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质量浓度在秋、冬季均高于春、夏季,活性硅酸盐(SiO3-Si)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水平区域分布上,4个季节DIN和PO4-P质量浓度分布均呈调查海域西南部高于东北部,高值区域均位于海州湾北部海域;SiO3-Si质量浓度总体上呈近岸调查海域高、外海低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季节盐度与营养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性;叶绿素a与营养盐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性;冬季化学需氧量(COD)与营养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性,其余季节呈正相关性。四季调查各站位DIN和PO4-P质量浓度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夏季调查中有1个站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其余季节调查无富营养化现象。营养盐结构分析表明,日照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岛县南五岛24处水点的水质分析资料,选取13项因子,采用单项组分法、综合评价法,对区内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等单项组分严重超标,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10.
根据 2 0 0 1年 11至 2 0 0 2年 1月间北部湾海域秋、冬季 2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对北部湾海域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研究。本次调查共渔获虾类 2 4种 ,隶属于 6科 11属 ;蟹类 30种 ,隶属 9科 19属 ;虾蛄 9种 ,隶属 2科 6属。各种类沿水深和地理分布有明显变化 ,主要集中分布于湾中部水深 2 1~ 80m海域。  相似文献   

11.
总氮质量浓度是衡量水环境的主要指标之一。以粤西海域为研究对象,将实测的总氮质量浓度和水体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波段,还是波段因子,总氮质量浓度与水体高光谱遥感反射率的相关性仅达到0.593;研究区域的总氮和悬浮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可以达到0.76。通过悬浮物间接的遥感监测粤西海域的总氮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海洋牧场是改变近海生态环境和增养殖水产资源的渔业模式,其聚鱼效应、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及增殖渔业资源效果明显。该文选用海水深度及质量、海底地形、地层结构、沉积物类型、水动力条件等指标对日照市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日照市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8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中,不适宜建设人工鱼礁的海洋牧场有5个,适宜的有7个,主要位于日照市北部的两城镇东南侧海域和南部的涛雒镇东侧海域。7个海洋牧场所在海域离岸3~20km,水深6~22m,沉积物以砂为主,海底地势平缓,海底表面承载力为5~6t/m~2,流速介于0.2~0.8m/s,海水水质清洁,饵料生物丰富。  相似文献   

13.
海域水质对海洋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海水环境评价能够正确反映海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本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一级、二级模糊评价对防城港湾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为该海域的保护区管理和水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平湖水环境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东平湖水环境健康风险,于枯、丰水期对东平湖进行了采样,并分析8种与健康风险相关的污染因子的浓度。采用国家标准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东平湖水环境及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总体水环境质量良好,目标污染物的浓度大多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致癌物质铬的健康风险水平较高,最高可达2.92×10-4a-1的水平,大于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4a-1;非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水平较低,为10-11~10-9a-1的水平。建议后续控制东平湖周围含铬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对威海近海海域127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超标分类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认为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单因子污染物指数偏低,只有Cu和Cr两种重金属出现一类沉积物质量超标情况;海底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在整体上处于清洁和尚清洁状态,个别站位处于允许状态;污染类型主要以Ⅰ类、Ⅱ类为主,含少量Ⅲ类,Ⅱ类又分为Ⅱ1Cr和Ⅱ2Cu两个污染亚类,Ⅲ类又分为Ⅲ1Cr-Cu和Ⅲ2Cu-Cr两个污染亚类;各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均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威海市桑沟湾及周边海域水质情况,本文基于桑沟湾及邻近海域30个站位共采集了100个海水样品,分析了研究区海水水质特征,并结合海洋功能区划,采用了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海水水质状况做出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100个海水样品中,海水良好级水样共有11件,占总数的11%;较好级水样共有89件,占总数的89%,总体上研究区域海水水质满足各功能区要求,适宜水产养殖活动,具备在此海域建设人工鱼礁的水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1年11至2002年1月间北部湾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海域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进行研究。本次调查共渔获虾类24种,隶属于6科11属;蟹类30种,隶属9科19属;虾蛄9种,隶属2科6属。各种类沿水深和地理分布有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湾中部水深21~80m海域。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威海市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海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陆域选取了3个一级评价因子和13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取得各评价因子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综合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海域选取了海底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海底沙坡沙脊、浅层气、浅埋基岩和埋藏下切谷等5个评价因子,采用叠加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强区、较强区、一般区、较弱区等4类。研究区陆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占总面积的67.67%;其次为一般区,占总面积的31.67%;较弱区零星分布,仅占总面积的0.66%。近海地质环境承载力总体较强,一般区主要分布在威海湾西部,较弱区分布在威海湾以北的广阔海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4个航次的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航次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AdditiveModel,GAM)研究二长棘犁齿鲷与遥感海表水温(SST)、叶绿素a浓度(Chl-a)、海表面异常(SLA)和水深等海洋环境因子,以及经纬度等空间因子的关系,利用渔场重心分析资源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与结论】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以春季最高。GAM模型对资源密度偏差的总解释率为51.6%,影响资源密度最重要的因子为SST,贡献率为25.9%,其次为纬度、SLA和Chl-a,贡献率分别为11.3%、9.4%和5.0%。二长棘犁齿鲷资源密度分布重心为季节性移动,秋季到冬春季从北部湾西南海域向北部湾东北部海域迁移,夏季向西南方向折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沙湾海水增养殖区溶解氧的动态变化及有机污染状况。【方法】利用2014年三沙湾水质的监测结果,分析调查区表层溶解氧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别对调查区溶解氧和有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调查区内共布设9个水质监测站位,于2014年1、5、8、9、10月分别采集调查区的表层水样。调查区溶解氧质量浓度在4.44~8.60 mg/L之间,平均值为6.29 mg/L,除8月有2站次和9月有5站次的测值处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均处于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平;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平面分布总体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长期变化趋势,溶解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2000年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这跟三沙湾沿岸带的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有关;溶解氧与水温之间呈现极为显著(r=-0.9464)的负相关关系,与无机氮和硝酸盐氮之间均呈现极为显著(r=0.827 5,r=0.821 3)的正相关关系,与活性磷酸盐之间呈现显著(r=0.5413)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首要因子,无机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活性磷酸盐也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重要因子;从单因子指数来看,在整个调查期间溶解氧污染指数大于1.0的达到15.6%,说明该站点水质已受该因子污染;从有机污染指数来看,调查区水质状况处在开始受到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