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宏洁  王群  田晶 《华南地震》2019,39(2):124-129
研究以某同高宽比弹塑性隔振建筑结构为工程实例,采用SAP2000软件构建了同高宽比弹塑性隔振建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材料和相应参数选取;在此基础上,利用循环侧推分析隔振建筑结构中各构件的内力及变形情况,建立隔震建筑结构损失模型,同时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评估精准度,采用动力弹塑性顶层位移情况反应隔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建筑结构主要控制层间位移响应,无论是在8度频发地震作用下还是在8度特大地震作用下,隔震建筑结构的顶部加速度响应均远远小于普通建筑结构,且仍然处于完全弹性工作状态,结构构件并未发生破坏,保证了建筑内部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便于震后快速修复,相比于普通建筑结构,同高宽比弹塑性隔振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2.
应急指挥中心是核电厂应为紧急核事故而专设的指挥中心,本文对某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分析了隔震效果;建立了各楼层的楼层反应谱,对比分析了隔震前后结构楼层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的关系。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明显降低了应急指挥中心的地震反应,同时,其楼层反应谱也大大降低,确保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在应急抢险中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宿迁市府苑小区某商住楼隔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位于高烈度区的宿迁市府苑小区某商信楼采取了隔震设计,有时程分析法计算了隔震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在高烈度地震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支座滑道半径对支座位移、楼层加速度和楼层剪力的影响,表明当支座的摩擦系数较小时,随着支座滑道半径的增大,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摩擦摆支座位移逐渐增大,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楼层剪力减小当支座的摩擦系数较大时,改变支座的滑道半径,调整基础隔震结构周期对支座位移、结构加速度反应和...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多塔高层隔震结构,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主要包括自振周期、层间剪力、倾覆力矩和楼层位移等内容。结果表明,与非隔震情形相比,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增大,地震作用得到了较大的衰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效果明显,楼层剪力及倾覆力矩均得到折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效果尤为显著。层间位移主要集中在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的隔震性能,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结构无隔震系统、地下室顶板与基础顶面分别设置隔震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结构设置减震系统后楼层位移、层间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明显减小。在基础顶面设置隔震系统比地下室顶板设置隔震系统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单向、双向和三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表明考虑双向水平地震动时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支座位移增大,而结构的加速度和楼层剪力减小,其中对支座位移和结构加速度影响较大;考虑竖向地震动时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支座位移略有减小,而结构的加速度和楼层剪力增大,其中对结构加速度影响较大.因而,在进行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应考虑多维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AP1000核电厂基底隔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40的AP1000核电厂模型结构,进行了AP1000核电厂模型基底隔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隔震,并选取RG1.60人工波、El Centro波和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本文从加速度响应、楼层加速度反应谱、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减震率等方面对隔震与非隔震核电厂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隔震能明显减小上部结构水平向加速度响应和加速度反应谱峰值,而在隔震频率处隔震模型加速度反应谱有所增加;隔震模型由于摇摆效应在隔震频率处的水平向楼层加速度反应谱随楼层高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三向输入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和非隔震AP1000模型各楼层在竖向基频附近的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较竖向输入的地震动放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桥梁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Ⅱ)——主要测试结果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种桥梁隔震体系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主要测试结果,初步分析了隔震效果与地震输入频谱特性、隔震体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陶传迁    解恒燕    杨光  刘文洋 《世界地震工程》2021,(4):122-136
为了拓宽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提出了梁板分离式分层隔震结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所有楼层或某些楼层的全部或部分楼板通过橡胶隔震支座支承于梁上。建立了分层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利用自编程序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分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运用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振型分析法分析了刚度比和场地条件等因素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发现了刚度比变化过程中分层隔震结构的两个极限状态,并利用其中之一初步判断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入手,用加速度动力系数、最大位移、最大正应变、最大动土压力等指标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全面分析,并对比桩、地下结构、地上结构的不同响应,研究发现:结构不同部分最大地震响应发生的频率不尽相同,且受地震动频谱特性及自身频率影响,天津波加载时结构的地震响应较大;地表以下,当震级较小时,土-结构对地震动起放大作用,随着震级的增加,对地震动放大作用减缓甚至减小;最大位移随结构高度增加逐渐增大,在桩与地下结构交界处和地表处,位移改变较大;地下结构柱、桩最大正应变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最大动土压力随着深度增加呈两头大、中间小分布,且地表处最大;总的土压力受最大动土压力影响较大,随深度增加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Two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hich suffered architectural and minor structural damage during the 1971 San Fernando earthquake, were shaken again by the 1987 Whittier Narrows earthquake. Their well recorded responses are analyzed employing a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Comparison of the vibration parameters inferred from analyses of the Whittier earthquake response to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inferred from dynamic response data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San Fernando earthquake verify the adequacy of the repairs made on the structures. Also, comparison of the recorded dynamic responses with the design code requirements provides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the adequacy of current desig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北京机场新塔台结构模拟地震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首都机场新塔台钢筋混凝土筒-钢框架组合结构缩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高耸塔台结构的地震反应和破坏特征,并对这种下部为混凝土筒体,上部为钢框架结构的锚固连接及钢榧架结构层间位移控制进行了探讨,为提出这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计算模型和设计理论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procedure for identify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building and diagnosing whether the building has been damaged by earthquakes, using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directly evaluated from the weighting matrices of the neural network trained by observed acceleration responses and input base excitations. Whether the building is damaged under a large earthquake i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modal parameters and responses for this large earthquake with those for a small earthquake that has not caused this building any damag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processing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a five‐storey steel fram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trengths of the Kobe earthquake, in shaking table test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spatial variation effects on relative linear elastic response of adjacent building structures. It studi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ground motion spatial variation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djacent structures in causing relative responses. Random vibra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besides ground-acceleration-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quasi-static responses induced by spatially varying ground displacements als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relative structural responses. The effects of spatial ground motions are very pronounced to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s of adjacent low-rise structures, and to those of high-rise adjacent structures with simila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properties of adjacent structures are, however, more significant to those of high-rise adjacent structures if they poses noticeably different vibration period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地下储液罐抗爆炸地冲击作用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液罐的抗震性能虽然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其抗爆炸产生的地冲击作用的研究还十分罕见。本文通过建立流固耦合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爆炸地冲击作用下地下立式储液罐的动力特性,包括储液晃动波高、罐壁的应力和应变、底板的提离和浮放储液罐的“象足”变形产生原因及破坏机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储液罐在爆炸地冲击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有明显区别,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储液罐抗震验算方法不适用于爆炸地冲击荷载。  相似文献   

17.
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以南京地铁为背景,开展了深厚软弱场地土-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在试验中获得的主要数据有: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时程、模型结构的应力反应时程和结构表面的土压力时程等。本文对试验反映的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反应规律及其周围模型地基的地震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站结构的中柱应变反应明显大于别的构件,同时,深厚软弱地基上车站结构侧墙底部的应变反应也明显大于侧墙顶部的反应,其中,车站结构顶板、中间层楼板和底板的应变反应都很小;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对车站结构应变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同一加载情况下,在台面输入傅氏谱频宽最大的南京人工波时车站结构应变反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陈帆  石卫华 《华南地震》2004,24(4):46-49
以单层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El-centro地震波对该类结构进行了时程地震反应分析,考察了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抗震性能,研究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特点。选取了几种几何尺寸不同的单层柱面网壳,分析了矢跨比和长跨比对单层柱面网壳动力稳定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震损水库土坝动力反应与几何坝形的经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2汶川地震后的四川省水库土坝震害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汶川地震中受损的有完整资料的96座水库土坝为研究对象,应用等效线性模型对土坝进行了二维动力反应分析。选择3条有代表性的汶川地震实测记录,以三水准峰值加速度输入,得到土坝的动力反应(放大系数、最大动剪应力)与土坝几何形状(宽高比、上游坡比、坝高)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土坝放大系数和最大动剪应力随着宽高比和上游坡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坝高的增大而增大;输入波的频谱和峰值强度均对土坝动力反应与其几何形状的经验关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控制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滑移隔震结构的分析通常只考虑水平地震动而不考虑竖向地震动的影响,有关多向地震动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也很少。水平与竖向地面运动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控制效果,因此对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模型的理论进行研究,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并得出运动微分方程。以6层滑移隔震结构为例,对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滑移隔震结构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是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量随着竖向地震作用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高烈度地区的滑移隔震结构应该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建立滑移隔震装置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采用IHGA程序对结构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滑移隔震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