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易明初 《地球学报》1996,17(3):249-257
新生代地质时期如同前期地质时期一样,同样发生过造山运动,由于地质历史时期的短暂或运动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其强烈程度显示较差,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但是,只要中研究中国大小山川构造地貌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新徨代时期,特别是第四纪地质时期是造成璀构造地貌形态的主要时期,或者是说最新造山运动时期。本文主要涉及陆内区的准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2.
参阅了水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出版物,评述了水文科学基础的成长历程。将水文学发展史划分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各有其特点。这四个时期是:(a)经验时期(1900~1930);(b)推理时期(1930~1950);(c)理论化时期(1950~1975);(d)计算机化时期(1975~2000).  相似文献   

3.
生油古湖泊生产力的估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刘传联  徐金鲤 《沉积学报》2002,20(1):144-150
文中综述了生油古湖泊生产力估算的常用方法,并以山东东营凹陷早第三纪生油湖为例进行了应用尝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均以沙三中、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古湖泊生产力最高,其次是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沙二段沉积时期古生产力最低。把东营湖古生产力定量计算的结果与现代不同营养类型湖泊生产力的值相比较,可以发现沙三中、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的东营湖是超养湖,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是富养湖,沙二段沉积时期是中养湖。所以沙三中、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和沙一段沉积时期古湖泊最有利于生成石油,这与油气勘探的实际结果极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史前聚落时空格局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早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本研究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Kernel)相结合的GIS点模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区域——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聚落分布时空格局和密度集聚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裴李岗时期到龙山时期聚落分布趋于分散,从龙山时期到夏商时期,聚落分布趋于集中;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期聚落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龙山时期聚落空间分布沿袭了仰韶时期东北-西南格局特征,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又转变近东-西方向。2)环嵩山地区聚落遗址点空间分布核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聚落遗址点分布的密集地带在空间上明显出现转移,裴李岗时期最密集地带在新密市;仰韶时期,聚落分布密度比裴李岗时期大大增加,形成偃师、荥阳、郑州3个典型的中心;龙山时期,聚落密度相对仰韶时期稍微降低,保留了两个聚落密度集聚中心,即偃师地区与郑州地区;夏商时期核密度在4个时期中是最大的,聚落密度集聚中心与龙山时期大致相同。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早期聚落形态及其演化过程是人类在一定环境基础上依据自身文化特征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在经历战术发展时期和战略发展时期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发展时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形成的。笔者主要简述全面发展时期的若干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震旦-寒武纪磷块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云 《矿床地质》1983,2(4):78-88
在地质历史中有几个主要成磷时期,而各个时期的磷块岩矿床又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晚白垩世到早第三纪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磷矿床,其储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南美哥伦比亚。其次是二叠纪时期,磷矿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第三是震旦—寒武纪时期,磷矿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澳洲,并多集中在我国,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磷块岩矿床。它不仅储量大、类型多、而且分布广。这对研究磷酸盐的沉积机理、成矿条件以及  相似文献   

7.
以富集系数值(ki)为指标,系统讨论了三江地区中段Au,Ag,Cu,Pb,Zn,As,Sb,Hg8个成矿元素从老基底时期-盖层时期-古特提斯时期-中新生代地层时期富集与贫化的演化历史情况。研究表明,基底时期Cu-Pb-Sb富集,盖层时期Au-Ag富集,特别是As强烈富集,古特提斯洋时期,Au-Sb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脊环境,Cu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岛环境,古特提斯弧时期,金沙江洋内弧表现出Cu的富集,P -Zn富集在滞后弧,而碰撞及澜沧江陆缘弧没有成矿元素的明显富集,中新生代时期,As-Hg富集。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历史文化层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文章对南京市城区不同地点出现的多个文化层中土壤的理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层中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比南京市非城市土壤和背景平均值有增高的趋势,局部地段有巨量增高。从剖面纵向上看(时间上),这种增高现象主要发生在近现代、明清和六朝3个历史时期,这与历史上这些时期南京相对发达有关;而从横向地域上看(空间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明显可以分成两组,两个组分别代表了地域上的不同,如明故宫-大行宫-中山东路一带历史上许多时期是皇城区,而内秦淮河流域一带则可能是古代的手工业和制造业区、商贸区和普通大众的生活区,这种明显的差别揭示出南京在各历史时期上的城市功能区是各不相同的。磁化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层中土壤的磁化率在各历史时期分布是不同的,磁化率的高峰时期有近现代、清朝和明朝时期;频率磁化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磁性矿物主要是外源输入造成的。与此同时磁化率高峰时期基本上与重金属元素增高地段是一致的,这进一步印证了文化层中重金属元素增高主要是由于外源污染物质的输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在经历战术发展时期和战略发展时期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发展时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笔者主要简述全面发展时期的若干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明  付广  吕延防  付晓飞  庞磊 《地质论评》2010,56(5):710-718
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及其与深层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先后利用了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期次匹配关系、剖面伸展率及构造演化剖面等4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由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研究结果可知,断裂主要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楼库组二段、泉头组二段及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活动。其次,根据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时期匹配关系研究得到,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沉积时期)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为断裂主要的活动时期。再次,由剖面伸展率法研究得到,断裂强烈的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一段、泉二、三、四段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最后,通过该断陷LINE1208测线的构造发育史剖面研究可知,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一段、营三段、泉二段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将这4种方法综合起来判定认为,该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次有3期,分别对应于火石岭组沉积时期—营三段沉积时期、泉头组沉积中期及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并且将综合判定出的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与该断陷源岩的生气史、登二段和营城组火山岩顶部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和气藏内天然气的充注时期进行匹配分析。综合研究认为登二段和营城组火山岩顶部2套重要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该断陷源岩的大量生气期,故盖层并不是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制约因素。徐家围子断陷后2期的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与深层天然气的主要充注时期相吻合,是天然气向圈闭中运聚的重要时期,且自姚家组至现今断裂活动较弱,这可能是先期形成的气藏得以较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焕章 《岩石学报》2008,24(9):1954-1960
地幔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代表地幔流体的样品。地幔流体包裹体可以存在从地幔来的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岩中。研究这些岩石和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得出其所代表的地幔流体的温度、压力、成分和同位素。我们目前见到的这三类地幔岩石的包裹体主要可在橄榄石、辉石、金刚石、方解石和磷灰石中见到。这些包裹体可以粗略地分为CO2包襄体和硅酸盐熔融体包裹体。又可细分为四类包裹体:(1)富碳酸盐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在金刚石、地幔岩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见到,它又可分为结晶质熔融包裹体和玻璃包裹体。(2)CO2包裹体。这种包裹体大多见于地幔捕虏体中,在金刚石和岩浆碳酸岩中也可见到。(3)含硫化物的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地幔捕虏体中,与纯CO2包裹体和含CO2的熔融包裹体共存。(4)高密度的流体包裹体。这种包裹体见于金刚石中,是一种高盐度、高密度的含K、Cl和H2O的流体包裹体,又可分为高卤水包裹体和含卤水的富硅的碳酸盐岩浆包裹体。从对金刚石、地幔捕虏体和岩浆碳酸盐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地幔流体存在不均匀性和不混溶性。  相似文献   

12.
铜陵中酸性侵入岩同源包体特征及岩浆动力学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发育同源浅源包体(闪长质微粒包体),而碱性系列岩石中发育同源深源包体(辉石岩和角闪石岩)。它们在矿物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其寄主岩石具有相似性,但在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岩浆动力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了它们是同源岩浆在不同岩浆作用阶段的产物,即深源包体来自深位岩浆房中的堆积岩碎块,而浅源包体则来自浅位岩浆房的冷凝边碎块。  相似文献   

13.
俯冲带变质过程中的含碳流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景波 《岩石学报》2019,35(1):89-98
俯冲带含碳岩石通过俯冲过程的变质反应生成了含碳水流体、富硅酸盐的超临界流体和含碳熔体。不同类型流体的形成与岩石成分和岩石经历的温压条件相关。岩石中碳酸盐矿物脱碳反应的温压条件取决于岩石起初的流体成分:有水存在时,反应发生在低温条件下。在高压条件下,碳酸盐矿物在水或含盐水流体的溶解是生成含碳流体重要的机制,其导致的碳迁移作用可能超过脱碳变质反应的作用。高温条件下,含碳岩石的部分熔融可以生成含碳的熔体,这在热俯冲环境和俯冲带岩石底辟到上覆地幔的情况下是碳迁移重要载体。富硅酸盐的超临界流体可能是在第二临界端点上形成的超临界流体,目前在超高压岩石中观察到的非花岗质成分的多相固体包裹体被认为是这种流体结晶的产物,然而对其理解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地表含碳岩石在俯冲带被带到深部,俯冲带地温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含碳流体的形成,这些流体运移至上覆地幔引起岩石部分熔融产生含碳的岛弧岩浆,岩浆喷出到地表释放了其中的碳,这构成了俯冲带-岛弧系统的碳循环。  相似文献   

14.
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在有机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孝颖  施继锡 《矿物学报》1996,16(2):212-217
本文利用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方法,对岩石中吸附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油岩中的包裹体有机质有明显的石油峰,并且与吸附有机质的峰形有较大差别,紫外分析结果也表明,生油岩中两种有机质的光谱性质不一致,而非生油岩则相反,生油岩荧光光谱特征为:荧光强度大(〉40),λmax在450nm左右,光谱位于蓝绿光区,演化程度属高成熟原油阶段,这些可作为评价生油潜力,演化程度的方法及  相似文献   

15.
伊春地区晚奥陶世花岗质岩石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笑山河林场一带,发育一套成分演化序列的晚奥陶世花岗岩体,通过系统的1:5万区调工作,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北影林场序列的谱系填图单位。其笑山河单元细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发育闪长质包体,多呈大小不等的椭圆状分布于岩体边部。经对花岗质岩石和闪长质包体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详细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因上具联系性,演化上具亲缘性,闪长质包体是不混溶包体,是长英质岩浆发生融离不混溶作用时自身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The mechanism and significance of second hydrocarbon-generation from organic matter trapped in fluid inclusions in carbonate rocks are discussed.The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re also reviewed.The organic matter trapped in inclusions and crystals,which account for more than 20%of the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carbonate rocks,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s.High-temperature oil resulting from second hydrocarbon-generation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arget,in addition to natural gas,in oilgas prospecting in regions of high-maturity carbonate rocks.  相似文献   

17.
The parent material of Sydney later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etrography of laterites in the Sydney district shows that source rocks range from shales—in which quartz grains are not common and average about 0.03 mm in diameter—to sandstones, with generally abundant quartz grains which may average up to 0.5 mm in diameter. Ferricretes or iron‐cemented duricrusts occur in rocks with coarser quartz grains, such as the Tertiary river gravels of the Maroota area.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se rocks have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the nature and profiles of the laterites. Two possible sources of sesquioxides in the laterites appear to be the Wianamatta Shale and,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basic igneous rocks.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利用川西远源气藏中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和成分信息等,得出大量对预测气藏有利的地质认识。包体温度表明储层建设性溶蚀作用发生于燕山晚期,气藏中的有利储层分布在燕山晚期构造高部位的有利微相砂体中;断裂、裂缝发育具多期性;气藏中的烃类流体信息反映出川西远源气藏成藏具有多期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e Kamuikotan zone, jadeite occurs in pelitic rocks, in metaplagiogranites, in veins in amphibolites and mafic sedimentary rocks, and in jadeite-albite rock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ypes, jadeite is associated with quartz, and is often in direct contact with it. However, such rock-types never occur as part of the coherent metamorphic sequence, but are found only as exotic blocks enclosed in serpentinite. Thus, jadeite + quartz-bearing assemblages are not regarded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Kamuikotan metamorphism. Lawsonite and aragonite, however, commonly do occur in the Kamuikotan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is metamorphism belongs to a subfacies of the lawsonite-albite facies, in which aragonite is stable. The serpentinite matrix which carried jadeite + quartz-bearing pelites and metaplagiogranites into the metamorphic sequence is interpreted as a tectonic rather than a sedimentary melange.  相似文献   

20.
含油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分析与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含油流体包裹体可以获得与原油和源区常规分析同等质量的可靠地球化学数据。细致而又小心谨慎地对待各测试步骤(如样品清洗、背景空白等)是成功进行包裹体油气成分分析的基础。从技术上来说,每一分析步骤都具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能按步骤循序渐进,就不仅能够分析那些含有大量石油包裹体的样品(如当今或古油藏样品),而且可以测试含极少量石油包裹体的样品(如迁移路径或极古老岩石样品)。包裹体中可被测试的碳氢化合物多种多样,包括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n-链烷、类异戊二烯、生物标志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流体包裹体内石油成分分析在地质上有广泛应用,比如可以更好地重建储集区石油重注史、确定盆地中以前未知的活性源岩。在储集区内由生物降解造成的石油再造和(或)水洗作用经常被抹去,流体包襄体分析则可以解释储集区复杂成油阶段,当然更可以去除钻孔泥浆添加剂或其他污染物的影响。此外,也可以获知地球早期生物圈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及多样性,以及在勘探区或盆地进行二次迁移路径填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