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深1井钻遇的寒武系地层属于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和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阿瓦塔格组以灰色-深灰色粉晶-细晶藻白云岩为主,丘里塔格下亚群以灰色-浅灰色晶粒结构白云岩与残余亮晶结构白云岩为主。藻白云岩在阴极发光下以明亮的中等强度砖红色-桔黄色为主要特点,具有相对偏重的δ18O值(-6.3‰~-4.5‰,平均为-5.3‰,VPDB)、相对较高的稀土总量以及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样式。晶粒白云岩与残余亮晶结构白云岩在阴极发光下以偏暗的中等强度蓝紫色-砖红色为主要特点,具有相对偏轻的δ18O值(-9.2‰~-5.7‰,平均为-7.5‰,VPDB)、相对偏低的稀土总量、Eu正异常与重稀土明显亏损为特点的稀土配分模式。阿瓦塔格组和丘里塔格下亚群白云岩在上述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表明储层发育的成岩-蚀变过程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埋藏较深的阿瓦塔格组优质储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准同生期大气淡水作用下石膏结核的溶解及非稳定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奠定了基础,后期成岩改造及流体作用进行了强化,局部遭充填破坏。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晚寒武世台地沉积区发育大量的白云岩,其中蕴涵着大量白云岩储层。以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为例,首次提出了以地层单层厚度为划分依据划分层序地层的方法,结合岩石学分析结果,确定了肖尔布拉克剖面寒武系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的层序地层四分方案,塔中地震资料表明该四分方案可能适用于塔里木盆地整个西部台地区。根据肖尔布拉克剖面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的岩石学分析,埋藏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空间为该白云岩段的主要储集空间,因此可将下丘里塔格组白云岩储层定义为"埋藏岩溶型白云岩储层",该储层发育位置与层序界面有密切关系,一般沿层序界面之下发育。根据上寒武统白云岩的层序地层四分方案,与层序地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台地区上寒武统"埋藏岩溶型复式白云岩储层"概念,并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九高山)寒武系"清虚洞组"产有多门类具软躯体的生物群——剑河生物群,其中三叶虫非常丰富,属于叉尾虫科(Dorypygidae)的拟油栉虫(Olenoides Meek,1877),是一个重要的三叶虫属。Olenoides全球分布,出现于寒武纪第二世(都匀期),灭绝于寒武纪第三世(古丈期晚期),是进行地层对比重要的三叶虫。松山(九高山)"清虚洞组"中的Olenoides包括2个种(含1个相似种):收缩拟油栉虫Olenoides contrictus(Chien,1961)及湖北拟油栉虫(相似种)O.cf.hubeiensis(Sun,1984),两者应为"清虚洞组"上覆地层凯里组产出的O.paraptus及O.hubeiensis的原始类型。Olenoides在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的发现,为其在研究区产出的最低层位。为Olenoides早期的形态、演化及时空分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也为寒武系都匀阶(第4阶)的生物地层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雷倩萍 《现代地质》2023,(2):500-511
本研究是对皖北寒武系苗岭统古丈阶张夏组上部三叶虫的首次全面详细描述。在安徽省萧县凤凰山剖面张夏组上部地层中共采得古丈期三叶虫15属12种及4个未定种。包括球接子类4属3种及1未定种、褶颊虫目2属2种、裂肋虫目9属7种及3未定种。化石大多以分离的头盖、尾部、活动颊保存在鲕粒灰岩中,保存质量良好。从生物面貌来看,本研究区张夏组上部相当于山东地区的崮山组地层,并共同包含多个三叶虫属种。但相较后者,本区的优势分子为Pseudoblackwelderia lubrica和Wongia triangulata。另外,本文对假蝴蝶虫属Pseudoblackwelderia进行了梳理与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与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中地区奥陶系分布广泛。主要根据化石、岩性特征、对比等将研究区内奥陶系划分为三统四组: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下伏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呈假整合接触,鹰山组归为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划为中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划归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可细分为3个岩性段,鹰山组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良里塔格组与鹰山组之间存在区域地层缺失和不整合,桑塔木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下伏良里塔格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6.
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科联全票通过批准寒武系第三统为苗岭统,第5阶为乌溜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及点位(GSSP)的建议,落户在中国贵州八郎,这是我国获得的第11个金钉子,使我国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由贵州大学赵元龙为首的由贵州大学及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历时35年,通过三叶虫、疑源类地层、层序地层,无机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经过了激烈的多国竞争而获得,成为全球同期地层对比中心。  相似文献   

7.
袁金良  李越 《地层学杂志》2000,24(4):283-289
详细介绍了我国石炭纪三叶虫属的地层分布情况 ,首次提出了我国石炭纪 9个三叶虫组合带及其与其他门类化石带的对比关系 ,并扼要地介绍了我国石炭纪 4种不同相区的三叶虫生态群落 ,对深入研究石炭系及建立全球石炭纪年代地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巴楚中—晚奥陶世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中—上奥陶统灰岩相地层露头分布在巴楚良里塔格地区的一间房—唐王城。以牙形刺动物群为依据厘定3个组的时代,从下至上为一间房组(Periodus flabellum层、Pygodus serra层,属达瑞威尔阶)、吐木休克组(Pygodus anserinus层、Baltoniodus alobatus带,属桑比阶)和良里塔格组(含B.confluens动物群层,属凯迪阶下部)。一间房组的开始标志了新一期的海进,此组下段发育1期藻丘,中段发育1期藻丘、1期瓶筐石礁丘和3—4期瓶筐石—棘屑滩,上段代表了海水加深至浪基面之下的过程;吐木休克组沉积过程中达到了海进最大值,为凝缩沉积;良里塔格组代表了逐渐海退的过程,由浅滩和3期藻丘建造组成。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寒武系-奥陶系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地质与勘探》2013,49(5):825-835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地层接触关系及新发现的生物化石特征,对分布于该地区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岩石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对比和重新厘定:①欧龙布鲁克群只发育寒武系的第三统和顶部的芙蓉统,缺失底部的纽芬兰统和第二统;②多泉山组为下奥陶统,石灰沟组属于中奥陶统;③原划分的中奥陶统大头羊沟组属于构造改造的断片,不符合建组原则,应弃用;④通过柴达木盆地周缘分布的早古生界地层的区域对比,认为欧龙布鲁克地块之上出露的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与滩间山群、祁慢塔格群和纳赤台群(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分别代表了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产物。本研究工作一方面为建立该地区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系统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等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同时也为深化塔里木东南缘陆块群的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托甫2井志留系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甫2井志留系发育不全,仅残存下统(兰多维列统)柯坪塔格组与塔塔埃尔塔格组,柯坪塔格组分为三段:上下为砂岩段,中间为泥岩段,颜色以灰色、灰绿色为基调.塔塔埃尔塔格组为褐色、棕红色细砂岩与泥岩.在柯坪塔格组中下段获丰富的笔石、几丁石与疑源类化石,详细地讨论了这些属种的时代分布与地理分布,根据生物群特征,可将其归入3个化石组合(带),即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Belonechitinacf.postrobusta-Spinachitina sp.nov.与Dactylofusa cabottii-Cymatiosphaera densisepta-Leiosphaeridia组合,首次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的柯坪塔格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多门类的化石依据.托甫2井志留系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4个Ⅲ级层序;Ⅱ级层序的顶、底界分别为区域不整合面T06与T07,具有明显的下削、上超特征.并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测井地层与层序地层,厘定了托普2井志留系地层层序及组段的岩电特征,同时建立了覆盖区井下柯坪塔格组下段与上奥陶统桑塔木组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1.
贵州境内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富含具有重要地层意义的三叶虫莱得利基虫,前人据此将该组由下而上划分为2个三叶虫带: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Hoffetella-Eoptychoparia组合带和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富集带。对黔东剑河八郎地区松山剖面非典型的"清虚洞组"中大量的莱得利基虫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分类和属种延限,识别出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带和其上的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edlichia(Redlichia)nobilis组合带。Redlichia(Pteroredlichia)murakamii带的底界可下延至下伏地层杷榔组中上部,但带内未发现常见于黔北地区典型清虚洞组的Hoffetella。剑河八朗松山剖面"清虚洞组"上述两个莱得利基虫化石带可以分别与此前建立的两个掘头虫三叶虫带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带和Protoryctocephalus arcticus带对应,进而为斜坡相区的"清虚洞组"与浅水台地相区同期地层的生物地层对比提供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乔秀夫  章雨旭 《地质学报》1997,71(3):202-211,T002
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研究,腮林忽洞群是白云鄂博群的一部分。于腮 林忽洞群下部层位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三叶虫屑,并首次分离出奥陶系疑源类及几丁虫化石;于上部层位首次识别出碳酸盐震积岩组及顶部巨型微晶丘。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西段寒武纪的三叶虫分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本文的大巴山西段,包括宁强、勉县、南郑、城固及西乡等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良好,从上到下包括中寒武统陡坡寺组(小关子组),下寒武统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郭家坝组及相当于梅树村阶的地层。化石非常丰富,包括三叶虫、腕足类、古杯、高肌虫,海绵及小亮化石等,其中以三叶虫属种和数量最多,除相当梅树村阶的地层和筇竹寺组下部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是研究寒武系地层的典型剖面,而迄今未有第二统一第三统界线处碳同位素演化研究.本研究对该剖面第二统吾松格尔组一第三统沙依里克组过渡区碳酸盐岩进行系统取样,分析了18件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δ13C(V-PDB)和δ18O(V-PDB)值分别分布于-4.2‰~0.8‰之间和-7.4‰...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大湾沟剖面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的泥岩夹白云岩地层中发现有较丰富的笔石、腕足类、三叶虫、双壳类等化石,其中笔石有4属8种及2个比较种和1个未定种,可能属笔石Coronograptuscyphus带至Coronograptusgregarius带。从笔石生物地层看,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的时代很可能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鲁丹期末至埃隆期初。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震资料的分析表明,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存在多套由南西向北东方向进积的楔形体,并于肖尔布拉克组顶部见削截现象,在其内部发育锥状异常体等多种反射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资料及国内外勘探实例,对其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索。综合分析表明:肖尔布拉克组进积体受控于海平面变化,以(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为主,叠加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末期岩溶和多期次的热液及有机酸溶蚀改造作用,主要形成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白云岩岩溶缝洞型储层以及多成因复合型储层;同时,肖尔布拉克组下伏玉尔吐斯组为优质烃源岩,上覆吾松格尔组和阿瓦塔格组为2套区域性盖层,具有优越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因此,塔河油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具有十分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付茜 《江苏地质》2017,41(2):218-223
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崮山组和凤山组地层分别属于寒武系第三统和芙蓉统。其中,崮山组发育浅水叠层石生物丘,凤山组发育浅水叠层石生物层,二者都发育深水环境碳酸盐泥丘,代表了碳酸盐岩沉积的多样性;大量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竹叶状砾屑灰岩,代表了“风暴海”时期特殊的沉积组构。特殊沉积组构作为寒武纪贫乏骨骼风暴海后中奥陶世生物大辐射前的特殊现象,为研究较深水背景下微生物造礁作用提供了典型的岩石记录,同时也代表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沉积作用样式  相似文献   

18.
鄂东地区的志留纪地层为一套碎屑岩相沉积,因出露不佳且化石稀少,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报道了近期在武汉东部原划为"坟头组"的地层中新识别出来的一套紫红、红褐色夹少量黄绿色的碎屑岩组合,并将其厘定为清水组,相当于扬子地区的"下红层",根据该组中新发现的三叶虫、腕足类、棘皮类和鱼类等化石,其时代相当于埃隆中晚期至特列奇早期.武汉...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地层研究进展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志毅 《现代地质》1999,13(2):243-244
近年来许多古生物学家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地层作了大量实际工作,取得了不少可喜进展,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奥陶纪晚期及志留纪地层序列的确定。柯坪塔格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志留纪早期沉积,最近根据笔石、几丁类和三叶虫化石,将其中段时代确定为兰多维列世鲁丹早期—艾隆...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除底部条带状泥晶白云岩外,主要为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但目前关于这套微生物岩的研究很少。通过详细的野外露头观察及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对研究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进行了识别、分类,并重构了其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肖尔布拉克组下段共发育六种岩相类型,其中包括四种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粗纹层状凝块岩,具窗孔凝块岩,厚层状凝块岩和块状凝块岩。粗纹层状凝块岩和具窗孔凝块岩主要分布于潮间带;厚层状凝块岩和块状凝块岩主要沉积于中深—浅水局限潮下带。不同的微生物岩类型发育于不同的位置,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古地理位置及微生物群落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