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是指一年内可能发生地震,应强化跟踪、力争作出震前有效预报的地区.通俗的意义指地震发生可能性比较高的地区.一般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每年年底根据预报专家的年度会商结果划定.  相似文献   

2.
兰州观象台(兰州基准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50年来已发展成为具有测震、电磁、形变、地下流体、热红外遥感等综合性国家基准地震台.兰州观象台在观测工作中取得了多项全国资料评比前三名.四次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集体,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地震系统科技新星,一位同志被中国地震局评为监测预报先进个人.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和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八次.同时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发展我国地震预测具有优势的形变监测手段,以及加强前兆机理研究、地震前兆识别判据、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地震预测预报20年发展设计"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震局于2007年5月22—25日在安徽合肥联合举办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内容包括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数字地震研究与应用以及地震预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讨。来自中国地震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省市地震局、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29个单位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局原局长陈章立,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车时副司长,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处李永林副处长,安徽省地震局张鹏局长、姚大全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国民研究员、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和分析预报方法创新,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国地震预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9—3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论坛”。  相似文献   

6.
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新北京市地震局从组建开始,就把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体系。1 前兆监测台网的组成及完善11 前兆监测台网的构成北京市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由专业台站和地方观测点共同组成。北京市地震局现有专业台站8个,共22种主要前兆观测方法(见表1)。这8个台站都为有人值守台站,观测仪器设备为中国地震局认可的专业仪器设备,专业观测人员进行观测及维护,观测程序按照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各方法观测规范进行,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以前,我国地震重力监测与分析预报研究工作,主要是各省局单位针对自己的监测网开展工作,这种按各个省区监测网进行的分散研究,由于观测信息的空间密度严重不足,所得到的信息是残缺不全的,不能捕捉到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兆信息,它直接制约着地震分析预报的能力。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经过认真总结与反思,提出了《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发展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关怀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17-2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召开,大会主题为“地震电磁学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并得到了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领导下,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依靠广大会员的努力,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章程完成了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新一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参加了2007年10月10—1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三届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07年学术交流大会,开展了2007年度学术交流工作。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地震学会协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地壳应力研究所、湖北省地震局的大力协助。本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震局局长姚运生研究员、资深专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26日,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超宽频带观测应用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监测预报司领导有监测预报司司长李克,处长余书明,余书明处长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到会演讲。会议承办方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姚运生到会致词,龚平副所长到会。出席  相似文献   

11.
《地震研究》2012,35(3):440
《地震研究》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  相似文献   

12.
为做到防治“非典”和震情监视与应急工作两不误 ,确保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 ,中国地震局及各省地震局能及时派出现场工作队伍 ,同时保证地震灾区的防疫安全 ,中国地震局于近期制定并实施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期间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保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 ,中国地震局在防治“非典”期间委托非疫区地震系统有关单位承担中国地震局现场应急工作队的主要业务工作 ,并派出机关现场应急工作小组 ,率领京区有关直属单位的分析预报、现场监测和通讯工作人员 ,赴云南省地震局昆明黑龙潭地震台待命。京区派赴昆明的应急人员分为两组 ,由局领导…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加强大震速报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管理,提高数字地震台站的人员素质,增强各台站解决系统软硬件故障的能力,提高地震监测水平,确保全国大地震速报工作,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办,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承办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站培训暨技术交流工作会议,于2003 年10 月12~18 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吴书贵副司长、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吴书贵副司长强调了这次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强调一定要把本次会议办成一次卓有成效的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国…  相似文献   

14.
朱燕 《内陆地震》2006,20(2):120-120
2006年4月19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李宏研究员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邀请,特为科研人员作了题为“地应力测试技术与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工作构想”的学术报告。李宏研究员长期从事地应力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他从地应力测试技术的历史发展,目前国际、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正《地震研究》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也刊登反  相似文献   

16.
《地震研究》2012,(1):156
《地震研究》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  相似文献   

17.
正《地震研究》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也刊登反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研究》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国内外多种重要检索刊物的来源期刊。《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主要刊登有关地震学、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也刊登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由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日趋增多的诱发地震事件,分析了诱发地震对传统地震学研究带来的挑战及其可能存在的应用前景,指出可成立"诱发地震实验室"对该现象进行专门研究,以期对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地震预测预报20年发展设计"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R值评分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2004年度划定的全国地震危险区进行了评估,2001—2004年度的R值分别为0.265、0.182、0.293、0.404。近两年的R值相对高些,为了排除随机成分,做了相应的随机预报试验检验,并对地震落入危险区的随机概率作了估计。结果表明,4个年度的R值明显高于随机预报,除2002年度外,地震随机落入危险区的概率很低,不到2%。这说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际地震危险区划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