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和国内外一些实验室(USNO,CRL,TAO,CSAO,SO)的时间公报上公布的GPS时间比对数据,我们用三种方法(单站、飞越、共视)对GPS时间比对的时间测量精度和频度测量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如上一些结果。1、最近三年(1989-1991)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平均值(数据取样时间为1天,按月单星计算结果后再多星结果平均,然后每年12个月平均)从40-60ns提高到20-30ns。2、在实验室设备(接收机和钟)性能优良的条件下,1991年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结果是很好的:(1)单站法的结果为12.6-44.0ns,平均值为21.6ns;(2)飞越法的结果为14.4-33.8ns,平均值为18.5ns。(3)共视法的结果为7.7-25.4ns,平均值为13.5ns。3、取样时间为1天和10天的GPS时间比对的频率测量精度分别为1-3×10^-13和3-8×10^-14。在频率稳定度模型中,取样时间为1-4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白噪声,取样时间为5-10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闪变噪声。  相似文献   

2.
两种状态下GPS时间比对的时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SA效应对GPS时间比对的影响,我们从1991年底到1992年初进行了一些实验,并对两种状态下的GPS时间比对的时域特性进行了比较。本描述了得到的一些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SA效应影响的结果比正常状态的结果相差较大。(1)短期(取样时间为10秒,数据长度为13分钟)结果为时间比对精度降低了5-10倍,频率稳定度降低了约2倍多;(2)长期(取样时间为1天,数据长度为1个月)结果为时间比对精度降低了3-5倍,频率稳定度降低了4-15倍。2、短期的噪声特性分析表明:正常状态下GPS时间比对的噪声过程为调相白噪声,受SA效应影响GPS时间比对的噪声过程呈波浪性变化,主要是低频噪声。为同取样时间内出现的噪声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陕西天台(CSAO)用于国际时间比对的GPS接收机TTR-6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天线有不正常的方向特性,跟踪卫星的时间长度不够780s,有约7天周期的系统波动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SAO的钟参加国际原子时(TAI)计算时所进行的时间比对精度,也影响了TAI-TA(CSAO)的稳定度和UTC-UTC(CSAO)的准确度。章通过数据分析阐明了问题所在,并说明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计算GPS CV(共视)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时延值(它是影响CPS CV比对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当前3种电离层时延的计算方法,并以NIC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单站GPS比对数据及NICT与NTSC(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的GPS共视比对数据为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的电离层时延计算方法对GPS时间比对结果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双频实测电离层时延和利用IC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提供的TEC(total electton content)map计算的电离层时延对GPS CV比对结果修正后的精度,比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的时延对比对结果修正后的精度分别提高30%~40%和20%~30%。  相似文献   

5.
共视法和综合法的GPS时间同步精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共视法和综合法的GPS时间比对对得到的两地协调世界的时间同步精度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都有实用价值,严格共视的GPS时间同步精度为5-10ns,不严格共视的GPS的时间同步精度为10-20ns,综合的GPS时间同步精度为6-12ns.  相似文献   

6.
关于GPS测时精度与共视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并澄清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模糊认识,这些问题涉及GPS在时间比对方面的方法、精度、国际GPS共视观测的意义.文章分析了GPS接收机时间比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于JATC远程时间比对的双频GPS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我国综合原子时(JATC)建立与保持的研究”项目研制的双频多通道GP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PS-2,不仅具有远程时间比对的功能,还增加了我国综合原子时需要的本地钟比对功能和精密定位功能。在不增加其它比对设备的情况下,满足JATC项目对远程时间比对的要求。NTSCGPS-2具有如下性能特点:(1)采用双频观测,可实测电离层时延;(2)远程(西安-上海、西安-澳门)时间比对精度达到2ns;(3)具有本地钟间的比对功能,在正常共视观测的同时,还可进行2个本地钟间的比对;(4)具有精密定位功能,相对定位精度为5cm。  相似文献   

8.
GPS时间比对数据的归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 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0-1994年上海天台(SO)和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台(USNO))的时间公报公布的数据,对两种时间传递技术(Loran-C和GPS)确定的国际时间同步的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SO时间实验室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1990-1992年,由Loran-C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约为600ns,不确定度约为90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μs。2、1993-1994年,由GPS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优于30ns,不确定度约为15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00ns。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GPS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高水平时间同步的中必须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GPS共视时间比对中的电离层时延改正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众所周知,GPS共视是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时间传递比对技术,其中扣除电离层时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介绍了如何采用国际GPS服务中心(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公布的电离总电子含量(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图来进行电离层时延改正。结果表明:对于单频GPS接收机,采用TEC图作电离层时延改正后的单站定时和共视比对精度比用理论模型作改正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通过比较还表明,亚太地区的时间实验室之室的时间传递精度比欧美地区的要低,这可能是因为亚太地区用于测量TEC的IGS测站少,因而导致该地区的TEC的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IGS产品在GPS时间比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平 《天文学报》2004,45(4):428-436
在利用GPS CV(GPS Common View)技术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时,电离层和卫星位置误差对观测到的卫星信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对它进行精确的估计和改正.讨论IGS精密星历和CODE全球总电子含量图(TECMAPs)在GPS时间传递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IGS产品可有效提高单站定时和远距离时间传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产GPS定时型接收机,按照国际共视规程,陕西天文台建立了GPS共视法时间比对.研究了影响比对精度的因素,实现了微机控制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国际间的全面共视比对.1991年3月起,BIPM已正式用于国际原子时TAI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3.
从1995年起,GPS 共视法时间比对技术成为用于国际原子时 TAI 归算中使用的一种主要时间连接手段。由于许多因素诸如 SA 对 GPS 共视比对精度的影响.BIPM 一直在建议使用其它具有ns 准确度潜力的时间传递手段,比如“GLONASS 共视法时间比对”和“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等手段。当前国际上装备 GLONASS 系统并进行常规共视比对的实验室主要有8个:DLRL(德国)、LDS(英国)、SU(俄罗斯)、VSL(荷兰)、NIST 和 USNO(美国)、CRL(日本),当然还有 BIPM。  相似文献   

14.
高玉平  王正明 《天文学报》2002,43(4):413-421
截至目前,用于TAI计算的GPS共视时间传递链路采用固定链路,以CRL、NIST和OP作为3个主要中心站,形成一个连接全球约50个时间实验室的时间比对链路,采用固定链路是为TAI计算方便,而人为规定的,具有简单、工作量较小等特点,但是整个TAI GPS共视时间比对对这3个中心站的依赖度过高,一旦这3个中心站不能正常观测,将影响TAI的计算,就GPS共视法这种技术本身而言,可支持任意链路的时间比对,并可形成网络化的比对结果,在TAI计算时,对GPS共视比对结果,采用网平差处理技术,可提高TAI计算的可靠性,避免因中心站观测故障而导致一个区无法参加比对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GPS时间传递测定和校准原子钟频率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高精度GPS时间传递进行原子钟频率偏差测定和校准的方法,并介绍了上海天台氢原子钟频率偏差的测试结果,同时比较了两种不同定时接收机(精密的和轻便的)确定原子钟频率偏差的长期测频能力。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减少SA效应的影响,提高长期测频精度2-4倍,精密GPS定时接收机在1-30天内的校频水平为1.5×10^-13-1.0×10^-14 ,轻便GPS定时接收机在1-10天内的校频水平为2×10^-12-2×10^-13。  相似文献   

16.
CSAO多通道GPS/GLONASS接收机试运行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天文台(CSAO)的多通道GPS/GLONASS接收机(R100/30T)自2001年6月起处于试运行阶段,经过系统调整和反复调试,两套接收机从8月8日以来取得正常接收结果.对两套接收机作了零基线共视比对,单通道GPS的单个记录的比对精度达±1.79ns;在同一时间多通道GPS比对平均值的精度达±0.82ns.GLONASS P码单通道的单个记录比对精度达±0.82ns,多通道平均值的精度达±0.57ns.上述精度与国际上同类型接收机相比较说明,CSAO的这两套R100/30T的质量较好(噪声小).CRL和CSAO的R100/30T数据的共视比对结果说明,把多通道GPS/GLONASS接收机用于远距离时间比对(尚未进行精密星历表改正),精度可以达到±4.79ns (GPS C/A码)和±2.27ns (GLONASS P码).  相似文献   

17.
本发表了在重新归算国际时间局(BIH)1962-1982年间地球自转参数(ERP)时所得的五天一值的纬度公共Z项序列(1962年1月5日--1981年12月31日)。该公共Z项序列的精度显优于以同类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GPS进行共视时问比对过程中,当两站位置相隔不大长(小于1000km)时,由于卫星轨道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修正的误差可减少至只有几纳秒,可以主为接收天线位置的误差是其主要误差来源.利用GPS本身的时间比对数据,不必增加别的数据来源和设备,采用相对定位的方法可提高定位精度,从而提高时间比对的精度.本文利用日本(CRL)和北京天文台(BAO)之间五天的共视时间比对数据,对(BAO)的天线坐标进行修正.在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的修正偏差分别为2.9m和5.6m.如果试验数据足够,修正64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讲述了同步广播卫星电视时间信号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获得了CCTV1、CCTV2通过同一颗卫星(亚太-1A)转播的时延差值为16333μs,测量精度在10ns以内;CCTV2、CCTV4分别经两颗卫星(亚太-1A、亚洲-Ⅱ)转播,在陕西天文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时延差值为1644.20μs,精度为50μs,并分析了影响时延差值和精度的原因。同时测量了地方电视台转播亚太-1A的CCTV信号与直接接收亚太-1A的CCTV信号的时延差值,其测量精度为0.1μs。这些结果为利用同步广播卫星的电视信号进行高精度的时间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GPS时间比对机对天文预测图像的时间定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GPS时间比对机利用GPS时标为基准 ,对天文图像进行时间定标的设计原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差错和纠正方法、模拟实验和主要误差分析。时间定标精度为 1 .0 85微秒 ,其均方根为 0 .5 4微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