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桩板墙、挡土墙及预应力锚索地梁等加固措施,以及结合加固边坡所采用的植被护坡技术。为保证合理组合的加固防护措施得到顺利实施,提出了分层稳定,逐级加固和坡脚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济泰高速公路大型路堑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泰高速公路 K3 5 75 8~ K3 6 0 3 0段路堑边坡开挖后 ,由于受两组顺坡向不连续面影响而出现多处不稳定坡段 ,通过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使该段边坡得到整治 ,从而达到稳定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锚索被广泛应用于边坡及滑坡工程的加固,并获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但预应力的不稳定变化关系到工程运营期的安全性,因而研究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显得非常重要。锚固工程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把不利因素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本文通过对岩土体加固中采用的预应力锚固体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的变化因素,得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预应力锚固工程中的设计施工问题的危害,总结了目前预应力锚索设计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斌  黄芬 《探矿工程》2015,42(5):67-71,76
“5·12”汶川大地震后,震区边坡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出现多种破坏形式,如崩塌、滑坡、变形等等。不稳定边坡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边坡进行加固势在必行。预应力锚索是高边坡危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将大吨位的预应力锚索锚固于边坡体内稳固的岩层中,通过施加预应力,可抵抗边坡体深层破坏和变形。锚索预应力变化监测对于岩土锚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监控施工过程中及工后的预应力状态,检验加固工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长期的监测结果对坡体稳定状态做出评价,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结合福堂水电站震后厂房边坡锚索加固及其应力监测,探讨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应力损失及变化规律,对岩土锚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漫湾电站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工程最大的锚固工程,本文详细介绍了XM型-100吨级预应力锚索体系在其左岸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包括锚索加固设计、锚索施工、机具和材料的选择、张位与测量、以及锚索性能检验,最后,还对XM和QM两种锚索体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土质边坡预应力锚索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才华  陈从新  冯夏庭 《岩土力学》2006,27(8):1349-1352
在满足边坡稳定安全的基础上,运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传递系数法分析边坡推力分布特征,以边坡主下滑段为预应力锚索加固对象,考虑其上滑体的下滑推力和阻滑段的抗力作用,得出了求解加固段各条块预应力锚索抗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预应力锚索设计荷载与其布置间距的关系,提出了一套土质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形式直观、运用方便,可直接确定预应力锚索设计荷载与其布置间距,且边坡的稳定性能自动满足工程要求。用该设计方法对某工程进行了实例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工程边坡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在露天煤矿边坡的应用还不多见。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在露天煤矿非工作帮的应用实例,就不同条件及不同加固参数的边坡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预应力加固的边坡,其稳定性得到迅速提高。实施的加固参数能够满足矿山边坡的稳定要求。加固技术已在该矿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预应力锚索在湿陷性黄土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其耐久性问题就变得日益突出,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出现了较多因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失效事故。基于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运行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黄土腐蚀性对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影响微弱,黄土湿陷性和地质条件变化对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影响显著;通过采用加强排水措施、提升浅部注浆工艺和注重运行维护等措施可以改善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改善后的预应力锚索在监测期内处于平稳波动的服役状态,运行效果良好。本研究以期为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秒  李海波  刘亚群  张伟  黄晓程 《岩土力学》2013,34(12):3555-3560
将顺层岩质边坡的层面考虑为弱面,将其等效为等间距共线多节理的力学模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锚固模型等效为平面有限宽度岩体节理问题。并将初始应力和地震荷载引起的附加动应力视为远场作用,锚固边坡的受力问题视为远场作用效果和节理面集中力作用效果的叠加。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裂纹端部应力强度因子,发现位于裂纹端部的预应力锚索能大幅度降低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以应力强度因子作为岩体的压剪破坏判据解释顺层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的抗震加固机制,能很好地解释汶川地震边坡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锦屏一级水电站高边坡加固工程需要,在左岸导流洞出口边坡进行了深孔锚索、大吨位锚索、锚型对比等预应力锚索试验,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技术措施及合理的锚固参数,给该工程锚索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客观依据,对类似预应力锚索工程的试验与施工亦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个实际边坡工程的分析,拟定以预应力锚索、土钉墙、喷锚支护等岩土锚固技术为主的加固方素。采用极限平衡原理进行稳定分析和剩余下滑力的计算,参考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锚索和土钉墙的设计验算,结合现场试验验证锚索的可靠性并确定施工工艺,成功实现了该边坡的加固。实践表明,岩土锚固技术在边坡工程中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2.
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失效机制与失效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应力锚索已广泛应用于边坡加固工程中,由于其承受高拉应力作用,并长期埋置于潮湿的岩土环境中,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存在失效的可能性。结合实体工程中的大量监测数据,对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失效机制;为了分析锚索失效效应,确定合理的处理时机,分别进行了现场卸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单锚及群锚失效效应,提出了边坡局部失稳的判据,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段启杉  江明 《贵州地质》2002,19(4):271-273
人工边坡治理包含削坡开挖、坡体加固、土地征用、工程环境等内容,各子项工程成本均与设计开挖坡角有密切关系。作者阐述了设计最优坡角的工程意义,并通过工程技术与成本诸要素分析,提出了最优坡角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是提高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弄清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机制对于指导边坡加固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建立高陡边坡计算模型,不断提高边坡岩土体强度折减系数,得到了边坡坡脚位移及预应力锚索内力变化规律,并结合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得到了有益的结论:(1)边坡岩土体强度折减系数超过边坡安全系数后,预应力锚索内力开始迅速增加,越靠近坡脚的预应力锚索,内力增加越明显,可以监测坡脚处锚索内力变化,评价边坡稳定状态;(2)对于高陡边坡,绝大部分预应力锚索并不能提高潜在滑动面上的压应力,不能提高滑动面的抗剪强度;(3)预应力锚索加固高陡边坡的主要机制在于限制边坡潜在滑动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15.
(六)寨-(水)任二级公路施工后,滑坡、坍塌、崩塌现象甚多,边坡治理迫在眉睫。桩锚支挡体系是一项主动性加固边坡技术,具结构轻巧、用材合理、施工简单、工期短、费用低等特点。论文通过其在(六)寨-(水)任二级公路K56段高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对桩锚支挡体系的设计及施工要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临空面的几何形状在边坡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动学分析是确定边坡破坏模式与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基于运动学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与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本文将此项研究扩展至双临空面边坡,将其破坏模式细分为4种,分别为沿结构面发生单平面滑动、沿结构面发生楔形体滑动、沿两个结构面的交线发生楔形体滑动以及倾倒破坏。在立体投影中得出,平滑滑动与楔形体滑动的滑动区为双临空面真倾向线与摩擦圆所组成的区域,单个结构面倾角矢量与两个结构面交线矢量位于该区城内;倾倒破坏区为双临空面真倾向线、摩擦圆与基圆所组成的区域,结构面的法向矢量位于该区城内。提出了双临空面边坡最大安全开挖边坡角的确定方法及边坡设计原则。最后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生基坡高边坡,研究了该双临空面边坡的破坏模式并给出了最大安全边坡角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东兴区地质灾害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以小型崩塌(危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区域东北部、西北部窄谷深丘地貌区及中南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即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其发生时间多集中在每年7~9月。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及影响。即地形地貌控制着地质灾害的规模及空间分布;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易产生差异性风化,引起斜坡失稳;近水平的地质构造可产生大量的斜坡失稳;斜坡结构形式控制着崩塌(危岩)发生的可能性;降雨使岩体受到冲刷及软化并且在岩体内部产生水压力,促进斜坡失稳;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斜坡原始状态破坏,诱发斜坡失稳。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和影响因素,建议采取治理与避险搬迁、加强监测以及保护斜坡地质环境等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原因与防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大量实际工程实例的综合分析研究,论证了近年来广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防治设计理念、治理程序、边坡监测和应急措施,认为在水及气候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工活动等方面的存在不利因素。由此,提出了由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察、稳定性综合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组成的五阶段,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路堑边坡的防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Himalayan mountain chains are neo-tectonically active and significantly susceptible to frequent geohazards like landslides, earthquakes, cloudburst and flash floods, etc. Himalayan slop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ly fractured, jointed and sheared rock mass. This affects the strength of the rocks and thus largely influences th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 of slopes which have been aggravated by human intervention. The ongoing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particular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re responsible for large-scale destabilization of slopes. In rugged terrain, safer designs along hill-cut roads must be ensured. Despite extensive geotechnical works for slope stabilization done in the Himalayan range, slope sections evolve due to various natural and man-made factors are need to be understood in greater details. Prope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were done on the cut slopes that are severely affected during Kedarnath disaster of June 2013. One of such roads is national highway from Rudraprayag to Gaurikund near Kedarnath. In this study, the stability of vulnerable road cut slopes from Rudraprayag to Agastmuni was investigated. Three key road cut slopes were considere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PLAXIS simulator. Factors of safety, stress, stra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each slope. The most unstable slope had a factor of safety (FoS) equal to 0.935, while the most stable slope had FoS equal to 2.56. Outcomes from simul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vailing field conditions. Slope stability evaluation must be performed to ensure better safety and to achieve disaster mitigated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