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即使静止、同步卫星有着标称位置,但由于各种摄动的存在会使卫星轨道发生漂移.而在许多应用中,例如高精度时间同步,必须精确知道卫星的轨道.另外,由于很少为时间传递、时间同步发射专用卫星,所以它通常使用以其他目的为基本任务的卫星,如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等.以往,这些卫星的轨道信息总是由卫星主管部门给出,在这种情况下,卫星的轨道确定不可能专门考虑第二目的.为此,应用部门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在不影响卫星基本功能条件下,采用闭路动态技术来精确确定卫星的轨道.本文在简要叙述闭路动态卫星定轨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卫星彩色电视副载波信号测速进行同步卫星定轨的可能性.并给出单台站的某些试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导航系统中卫星的形状、材料、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模式等都不相同,在进行多系统数据联合处理时,要获得高精度的卫星轨道,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卫星的姿态模型和光压模型。作为导航卫星所受量级最大的非保守力,国内外许多研究是围绕光压模型的建立与精化等方面来开展,以便建立最合适的模型,从而获取更高的定轨精度。目前的研究表明,新的Galileo以及北斗卫星采用与之前不同的姿态控制模式,适用的光压模型也不同。总结了目前比较通用的导航卫星姿态模型,尤其是官方最新公布的北斗卫星的姿态模型,详细介绍了卫星光压模型研究进展和近几年来新发射卫星光压模型以及其先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通过对目前导航卫星姿态以及光压模型的分析,提出在更高精度的定轨任务中有待改进的问题,为导航卫星尤其是新发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光压和姿态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发现了285颗围绕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的卫星, 它们的轨道和物理性质呈现了丰富多样性. 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的卫星研究工作都基于单个卫星系统或者卫星群, 似乎缺少统一的研究. 提出了一个新的与行星性质无关、只与恒星半径有关的轨道参数n, 定义为以太阳半径为单位的轨道半长轴的自然对数. 不同行星的卫星的n值都存在双极分布, 绝大部分卫星在$n\gtrsim2$区间, 其次在$n\lesssim-1$区间, 位于中间区域的行星则很少. 从卫星物理参数和轨道参数与n的关系中发现, 分属六大行星的卫星有明显的共同特征. 首先, 轨道偏心率和轨道倾角偏大的卫星的n值都在3.5左右, 它们都是巨行星的不规则卫星. 其次, n值在-1和1之间的卫星绝大部分体积大、质量大、反照率高、自转速度慢. 从文献中找到11颗系外卫星候选体, 获得了它们轨道n值和卫星质量, 发现后者也是在-1< n< 1区间最大,其他区间偏小.这些统一的 规律暗示,太阳系内不同行星的卫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外卫星的形成机制可能一样或类似.  相似文献   

4.
当对近地卫星进行定轨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选取大气模型的问题,这些模型包括指数模型(EXPT)、DTM、CIRA86和J77等模型。而J77是较后形成的模型,它在大气阻力的研究中往往备受关注。这里,作者将涉及如何解决在VAX3800计算机上用J77大气模型来处理Ajisai卫星资料时所遇到的计算发散问题,分析计算结果后,发现定轨软件SHORDE中参数的选取不当是造成计算发散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给出了该参数的建议值为10-12。最后,将J77的结果与其它模型的结果相比较,表明参数的调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欧洲空间局通过阿利亚那火箭发射的依巴谷天文卫星,也概述了为依巴谷卫星探测计划服务,并积累和编辑其观测资料的输入星表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我国卫星电视授时系统的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搭载现存的卫星TV广播系统进行高精度授时的方案,改进和提高我国的授时服务。该方案与现存的短波、长波授时比较,有许多优点:精度高、复盖面大、用户设备简单,能24小时连续服务,并包含有更多的时间信息、自动定时和输出标准频率。2~3年就能建成本系统.即可以投入使用,且投资很少。  相似文献   

7.
当对近地卫星进行定轨时,将不可避免地遇到选取大气模型的问题,这些模型包括指数模型(EXPT)DTM、CIRA86和J77等模型。而J77是较后形成的模型,它在大气阻力的研究中往往备受关注。这时,作者将涉及如何解决在VAX3800计算机上用J77大气模型来处理Ajisai卫星资料时所遇到的计算发散问题,分析计算结果后,发现定轨软件SHORDE中参数的选取不当是造成计算发散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给出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卫星跟踪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卫星轨道分类方法、几种观测方法和它们的精度,卫星轨道测定和运动微分方程积分方法、几个著名的应用卫星系统、卫星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卫星跟踪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基于轨道改正的卫星电视时间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模拟卫星电视信号中插入的时间信息可实现时间传递,但由于它常采用固定的卫星位置,限制了时间传递精度。为此,研究了基于轨道改正的卫星电视时间传递方法,并给出了在轨道改正的基础上实现单向和共视时间传递的计算公式。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模拟卫星电视时间传递中,计算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国家授时中心的单向时间传递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010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的常规观测和白天千赫兹激光测距情况。在国际上首次对同步轨道卫星开展了千赫兹激光测距,作用距离达38800多千米,测距系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利用2套独立的激光测距系统,开展了激光收发分离测距实验,为行星际异步应答式激光测距模拟试验提供了实测数据。最后概述了空间碎片目标激光测距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土星质量,对收集到的1905年至2006年期间的686次观测[其中包括182次照相观测和504次CCD(电荷耦合器件)观测]通过数值积分进行拟合来改进土星的暗弱的外卫星Phoebe的轨道,并得到土星系总质量msa的新的测定值:3 497.0-1msun(太阳质量),为更精确地测定土星质量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
GPS卫星的激光测距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华冠 《天文学进展》1998,16(4):251-259
简述了SLR和GPS跟踪技术的发展概况。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对GPS-35、36卫星的激光测距进展和应用研究的情况。给出了残差分析的初步结果,并指出了目前GPS卫星的稀少的激光测距资料对卫星精密定轨和站坐标的解算是有价值的。同时,也简单地评述了GPS卫星的微波和激光跟踪技术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建议联合利用GPS-35、36卫星的SLR和GPS观测资料来开展有关的应用研究。最后,对今后的应用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精密测距测速系统地面跟踪站在上海天文台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密测距测速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距离,在介绍该测距测速系统的基础上,报道了该系统地面跟踪站在上海天台的安装、建立和运行情况。本站在第20周共获得31圈卫星通过资料,16523个观测点,测距精度为263cm,列全球所有地面跟踪站第四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进行GPS卫星钟差预报和更好地反映卫星钟差特性,除了考虑卫星原子钟频移、频漂和频漂率等物理性质外,还应考虑到卫星钟差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在二次多项式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周期项因素,构造了新的预报模型.选取部分GPS卫星铯钟(Cs.clock)和铷钟(Rb.clock)钟差资料,根据钟差变化趋势分3种情况,按不同时间长度进行钟差预报分析,并与二次多项式模型的预报结果比较分析,大量数据分析表明:附有周期项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精度优于二次多项式模型,铷钟预报精度略优于铯钟.  相似文献   

15.
未来10年天体测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了依巴谷卫星的观测结果在天文学上的意义,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极限星等仅为 12mag,自行精度不够高等,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各种地面上的暗星扩充计划,如TAC、SDSS、UCAC-S,POSS等,并对它们的预期计划和目前进展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叙述了未来10年可能实施的几个空间天体测量计划,如欧洲空间的GAIA,美国喷气推进实室的SIM,德国的DIVA,美国海军天文台的FAME和俄罗普尔科沃天文  相似文献   

16.
彭青玉  刘威卫 《天文学报》1998,39(3):320-323,T001
天然卫星的位置测量在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中都有重要意义。国外有人对天王星卫星位置测量应用新的图象处理方法得到了高精度的卫星观测资料。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上获得的两颗卫星的SRT的CCD观测资料进行了新老图象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当用两颗卫星直接作定标测量CCD的比例尺和指向时表明:主星晕的处理对卫星位置的测量非常重要。去晕处理后,测得的比例尺和指向的弥散将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对地方电视台转播CCTV时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了同步广播卫星电视时间信号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获得了CCTV、CCTV2通过同一颗卫星(亚太-1A)转播的时延差值为163.33μs,测量精度在10ns以内;CCTV2、CCTV4分别经两颗卫星(亚太-1A,亚洲-Ⅱ)转播,在陕西天文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时延差值为1644.20μs,严谨为50μs,并分析了影响时延差值和精度的原因,同时测量了地方电视台转播亚太-1A的CCTV信号与直接接收亚太-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经过1~2月的在轨调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3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卫星钟差中权值和阈值的最优化问题,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卫星钟差短期预报模型, 给出了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 为验证该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卫星钟差数据进行钟差预报精度分析, 并将其与灰色模型(GM(1,1))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的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短期钟差预报中具有较好的精度, 优于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