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系的红移巡天是观测宇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有关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例如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拓扑特征,以及有关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场和速度场的许多基本性质的研究,都依赖于覆盖面积足够大、极限星等足够暗的完备的星系红移大样本.通过对巡天的覆盖天区、巡天深度、选样方法、巡样率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最近已完成的一些红移巡天(IRAS、CfA、SSRS、ORS和LCRS等)并对计划中的2dF和SDSS巡天计划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2MASS的科学意义和成果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MASS(Two Micron All Sky Survey)以相当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精确度在近红外波段对整个天空进行了巡天观测,并通过数据处理把原始数据转变为对天文学有用的图像、星等和位置的列表。较详细介绍了2MASS的科学意义、巡天成果、数据特征以及利用2MASS观测数据所开展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Wen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对CfA红移巡天样本中银道以北和以南天区中星系的大尺度分布分别进行了分维计算并比较其所得结果。分析表明,这两个区域内星系的大尺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说明CfA样本还不能构成代表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好样本。另一方面,两个区域中样本分析结果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共同点:它们都表现出明显的多级分形特征。结合对IRAS星系红移巡天样本和星系分立小天区红移巡天样本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多级分形很可能是宇宙大尺度结构的一个普遍和重要的特征。本文对这一特征的含义也作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星系的红移巡天是观测宇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有关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例如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拓扑特征,以及有关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场和速度场的许多基本性质的研究,都依赖于覆盖面积足够大、极限星等足够暗的完备的星系红移大样本。通过对巡天的覆盖天区、巡天深度、选择方法、巡产率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最近已完成的一些红移巡天(IRAS、CfA、SSRS、ORS和LCRS等)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方面巡天样品,统计分析方法以理论模型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VLBI档案数据研究了5个在40%阿雷西博河外HI巡天天区(α.40天区)发现的具有本征HI吸收线的星系,分析了它们在毫角秒尺度下的射电结构及亮温度TB,并计算了星系的q值(远红外流量与射电流量密度之比)以及利用WISE(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数据对星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探测和大尺度结构(LSS)巡天是两种研究宇宙演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高精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实验和大尺度结构巡天可以对今天的宇宙学模型给出精确测量,比如宇宙曲率、暴胀模型参数和原初非高斯性等。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原初非高斯性揭示了在甚早期宇宙中引发大尺度结构的原初扰动的物理诱发机制,有效地对不同暴胀模型进行区分,是研究甚早期宇宙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大尺度结构巡天的数据被系统误差严重污染,如大气视宁度、天光背景等,这些误差导致由大尺度结构巡天数据给出的原初非高斯的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大尺度结构巡天数据的系统误差消除和它对限制宇宙原初非高斯性的改善,对更好地了解甚早期宇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8,(10):13-13
当我们提到研究级的天文望远镜时,脑海中首先冒出的就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凯克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等等新一代巨无霸以及斯隆数字巡天、2MASS巡天等做出过重大发现的巡天项目。的确,这些威力巨大的观天巨眼在科学上的产出也是最多的。那么,接下来呢?就要数英澳望远镜了。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由五个笔形天区的完备红移巡天和九个1/3采样红移巡天得到的样本,研究了星系分布中的大尺度结构。用一种改进过的方法计算了该分布的分维。结果表明星系分布确实具有3—4.5h~(-1)Mpc的典型尺度,这与Shanks等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点彗台     
寇文 《天文爱好者》2011,(11):13-13
最新发现 2011年9月下旬只发现命名了2颗彗星,10月上旬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彗星。2011年9月18日,A.R.Gibbs在进行Mt.Lemmon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一颗新彗星,  相似文献   

11.
所谓“巡天”,就是对星星进行“人口普查”,即尽可能多地搜集、记录全天各类星体的亮度、位置、颜色等各种物理信息。巡天是开展天文研究的基础,也是各类天文发现的源头,其重要性无可替代。比如上世纪50年代蜚声全球的帕洛马巡天(Palo—mar Sky Survey)、  相似文献   

12.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0年4月下旬至2010年5月上旬里发现并命名了11颗彗星。 2010年4月16日,G.J.Garradd报告在进行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一颗新彗星,亮度18.5等,编号为C/2010HI(Garradd),初步计算出来的轨道显示,彗星将于2010年7月15日过近日点,近日距2.5天文单位。这是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发现的第69颗彗星,也是Garradd发现的第16颗。  相似文献   

13.
SExtractor作为一套从巡天图像中检测天体并提取天体星等、位置等信息的开源软件,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深度巡天的目标源提取和测量中。深度巡天中目标源的检测能力(深度)和对轮廓重叠的目标源的分解能力往往比光子噪声带来的测量误差更重要。针对不同研究目的的目标天体的提取往往需要在对目标源的检测能力和分解能力之间进行平衡,在使用SExtractor提取目标源时其参数设定也存在较大差异。介绍了SExtractor在深度巡天中参数的设定,结合分析讨论了SExtractor获取天体目标和测量的精度,同时也发现在深度巡天中使用SExtractor提取目标源存在十分严重的过度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彗星情报站     
2005年12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2颗新彗星。 12月7日Edward C.Beshore报告了他在执行Catalina巡天项目任务期间发现的一颗新彗星,彗星亮度19.6等,所用望远镜为口径0.68米的施密特望远镜。彗星编号为C/2005 X1 (Beshore),轨道是抛物线,已于发现前过了近日点,今后的亮度不会更亮。这是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的第26颗彗星。  相似文献   

15.
慧星动态榜     
2008年3月里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都是在上半月发现的,其中一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 2008年3月2日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了一颗18等的小行星状目标,随后被证实为是一颗彗星,编号为C/2008 E1(Catalina),初步观测得出的轨道是2008年10月29日过近日点,近日距4.8天文单位,这是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的第56颗彗星。  相似文献   

16.
星系红移巡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依据光谱红移测距,详细刻画宇宙中星系的三维空间分布。由于星系本动速度的存在,红移空间的星系分布存在着严重畸变,在大小尺度上有着不同模式的各向同性偏离。通过对红移畸变的观测研究,人们可从中获取速度场的信息,因此,红移畸变已成为暗能量探测的重要探针之一,为检验宇宙学尺度上的引力模型提供帮助。当前星系红移巡天项目已经取得了非凡成功,为人们提供了详细的星系空间分布数据。人们据此测量了星系的相关函数和功率谱,提取了精确的红移畸变信号,并通过模型拟合限制出了一批不同红移处宇宙结构增长率的估值,为探索宇宙尺度的引力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持。主要介绍红移畸变模型、星系红移巡天观测和宇宙结构增长率测量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建的云南大学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Multi-channel Photometric Survey Telescope,Mephisto)预计在2022年开展W巡天(Mephisto-W Survey),将对北半球可观测天区(赤纬δ>-15°,面积约26000平方度)开展多通道多历元测光巡天,为细致描绘银河系结构、深...  相似文献   

18.
点彗台     
寇文 《天文爱好者》2010,(12):16-17
最新发现 2010年10月下旬至2010年11月上旬里发现并命名了5颗彗星,其中1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 2010年10月17日A.Boattini报告他在进行Mt.Lemmon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一颗新彗星,随后发现,La Sagra巡天项目在10月1日曾经拍摄到它。这是一颗周期彗星,得到的编号为P/2010U1(Boattini),发现时亮度18.5等。  相似文献   

19.
彗星情报站     
2006年4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R.H.McNaught 报告他在4月5日进行 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编号为 C/2006 G1(McNaught),彗星发现时的亮度有18等,2006年8月20日过近日点,近日距2.6天文单位,运行周期10.6年。C/2006 GZ2(Spacewatch)是 Spacewatch 巡天项目在4月7日发现的,当时明显是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由于没有其它观测确定它的彗星特征,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命名为2006 GZ2。正式命名后的第二天,J.Montani 报告重新检查Spacewatch 当时拍摄的图像以及随后的观测中,发现它有  相似文献   

20.
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ow-Luminosity AGN,简称为LLAGN)指比斯隆数字化巡天第三期SDSS-III/BOSS类星体(quasar,QSO)暗大约1~2 mag的活动星系核,如g波段探测极限达到23~24 AB mag,约对应M_g[z=3]≈-24~-23 mag。现有的高红移巡天中包含的LLAGN样本还比较有限。从测光巡天和光谱巡天两方面总结已经开展的包含高红移(z≈3)LLAGN样本的深场星系巡天项目,并简单介绍一个刚刚开展的HETDEX巡天项目(该巡天项目将观测到约10~4个I型LLAGN,其z≈3,g24 mag)。从光度函数、成团性以及爱丁顿吸积率等方面对目前高红移LLAGN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由于高红移AGN成团性的研究较为有限,为了更好地解释成团性研究的科学意义,也对低红移AGN在成团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