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铀矿航空γ能谱测量和地面放射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矿异常进行地表揭露和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芒和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为湖沼相砂岩型沉积矿床,含铀矿岩石为古近系粉砂岩,铀矿化具有放射性强度较弱、铀含量较高和矿化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深入分析铀矿放射性强度弱的原因,采用放射性测量结合化学样品分析的方法,能够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及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物化探方法,在沽源县西湾浅覆盖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浅表通过地面伽马能谱及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探寻铀矿化相关的异常信息;在重点异常地段深部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析了深部断裂,解释了深部潜流纹岩体形态;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通过钻探对异常部位进行揭露,发现了隐伏铀矿化异常,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家铀资源评价(NURE)计划实现了覆盖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的1∶250000 NTMS图幅航空γ能谱测量和航磁测量,通过简要回顾该计划历程,重点针对NURE中航空地球物理勘查(航空γ能谱和航磁测量),讨论了航空地球物理勘查中测量技术、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等。NURE航空测量在铀矿勘查和辐射环境评价、洲际航空地球物理编图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总结NURE航空测量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航空γ能谱测量勘查现状,建议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实施我国陆域范围内的航空γ能谱和航磁框架性测量,实现对我国陆域航空γ能谱测量全覆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γ能谱测量与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瓦迪巴希亚(Wadi Bahiya)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岩石取样分析以及地面γ能谱测量等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铀矿化主要产于上白垩统—古新统MCM组近地表风化破碎的灰褐色砂土状泥灰岩之中,矿化类型为现代氧化作用成因的钙结岩型,研究区γ能谱测量铀质量分数平面特征表现为异常规模小,晕圈梯度变化大,深部揭露表明,自近地表向深部铀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岩石取样分析结果与γ能谱测量具有对应性,铀矿化主要位于地表以下0.5~1.5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1980年在马来西亚进行了大面积航空γ能谱测量。1991年对这些数据作了再处理以消除调平问题,使该航测数据能够更有效地得到利用。对该航测数据作了后校正,以便将航测数据转换成地面的钾、铀、钍含量。这是通过对航测结果和用校正好的便携式γ能谱仪进行的地面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是铀矿勘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可直接测得地表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含量。鹿井铀矿田是20世纪发现的大型铀矿富集区。鹿井西部铀矿勘查工作程度较低,为了探索鹿井铀矿田西部的资源前景,在该地区开展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通过钍铀比、古铀量能谱特征参数,以及计算传统统计法、含量-面积法计算异常下限对能谱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了研究区放射性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总结了铀成矿与地质因素的关系,并圈定了放射性异常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铀在后期发生了二次迁移富集,其成因是富铀热液的迁移与断裂构造和地层岩性接触面发生的蚀变作用,该地区主要控矿因素是断裂构造及其次级裂隙和地层的岩性接触面。经过能谱特征参数及铀、钍异常下限分析,预测了三片铀成矿有利区,为研究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核探测技术在粤北下庄铀矿田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粤北下庄铀矿田希望矿床(330矿床)进行了土壤天然热释光、氡气和地面γ能谱三种核探测技术的测量工作,对它们在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找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通过现场测量结果与地质研究成果的比较,初步总结出所测得的异常与矿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探测技术在花岗岩地区进行铀矿的“攻深找盲”有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因地表覆盖层等的影响,有效信息往往被掩盖。为有效提取铀矿化信息,对在松辽盆地开鲁坳陷大林铀矿产区采集的地面伽马能谱数据开展钍归一化法处理。获得的铀剩差异常范围与区内铀矿体及断裂的空间展布相吻合。经分析表明,钍归一化法能够有效反映断裂的存在。该区断裂对铀成矿控制明显,区内铀剩差异常区为氧化还原过渡带,可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镜明  张霖  王成  唐湘飞 《新疆地质》2007,25(4):436-439
介绍了氡气和γ能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数据常规分析和相关分析其在新疆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的同点测量结果,常规分析未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的氡浓度异常,而相关分析共提取了11个有利于铀成矿的氡浓度异常,说明氡气和γ能谱测量结果相关分析在砂岩型铀矿找矿中预测远景区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精度磁测、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及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等物探方法,在四川若尔盖铀矿区开展勘查。浅表通过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探寻铀矿化相关的异常信息;再通过高精度磁测及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析深部断裂构造特征,结合钻孔资料,探寻若尔盖铀矿找矿新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伽马能谱测量是一种寻找铀矿的直接方法,但是产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的砂岩型铀矿,由于其矿化品位较低,埋藏深,伽马能谱测量结果具有强度低、变化平稳,无明显的放射性异常信息,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单元素分布趋势分析和单元素比值)难以识别。在此情况下,选择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的U、Th、K元素参数进行组合,同时给出了多元素组合参数的数学模型、选择目的及其地质意义,增强和提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伽马能谱数据的微弱信息,利用数理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从铀源和铀的活化迁移富集系数方面给出了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概率。试验证明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多元素组合参数对十红滩、阿右旗已知地区的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微弱信息增强和提取,砂岩型铀矿找矿的微弱信息得到明显增强。因此,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的多元素组合参数增强微弱信息,作为预测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区的有效方法,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西澳伊尔岗钙结岩分布区为例,在分析区域铀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利用多参数组合和监督分类2种方法对航空γ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开展钙结岩型铀矿的成矿预测研究。根据航空γ能谱数据铀、钍、钾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利用ERDAS软件空间建模工具计算古铀量、铀富集系数,识别铀源区和铀后生富集区。利用特征空间域的贝叶斯决策准则监督分类技术,提取研究区多级航放示矿信息,经过综合分析,最终圈定7片钙结岩型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在川北已知铀矿床地区实测的γ能谱勘控资料整理及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放射性元素地表γ异常的评价和铀矿γ能谱勘探远景区的预测研究,并提出了川北砂岩地区γ能谱测量的岩层对比铀矿普查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首次利用自主研发集成的中型无人机航空磁测系统在多宝山整装勘查区成功开展了区域性测量,取得了高质量的数据。这里简要介绍了此次测量的数据质量及一些典型的航磁区域和局部异常,结合测区的地质环境和成矿规律,提出了利用无人机航磁在该区找矿的基本思路,为地面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面放射性能谱等物探方法,对小兴安岭地区1∶5万高精度航放测量圈定的HF101异常开展综合查证工作。采用的工作手段为多道能谱剖面性、面积性查证圈定地面异常,开展槽探、钻探工程验证,最终在探槽及钻孔内部发现低品位铀矿化体、铌钽铷矿化体等找矿线索。通过研究铀异常的分布形态、花岗岩体的产出、变形相、铀矿物元素组合等特征,属加里东期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化);通过成矿条件分析,认为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围绕花岗岩体与构造汇聚部位开展。  相似文献   

16.
王永  赵首云 《物探与化探》1992,16(2):155-157
1985年至今,本中心已在8个地区开展了以寻找油气田为目的的面积性、大比例尺航磁、伽玛能谱测量工作。测量结果不仅为非地震找油气方法提供了证据,而且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批新的远景区。测量结果表明,航空γ能谱异常与油气田关系密切,并已初步取得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马林诺夫矿床为标准物进行的航空γ能谱测量,以及库伦达盆地、秋雷姆-叶尼寒盆地航空γ能谱资料的解译证实了天然放射性核素再分布区的控矿作用;指出了地台条件下,运用水文地质资料,可发现水成铀矿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特征;进一步说明了航空γ能谱研究和水文地质研究之间的互补生。文章最终确定了天然放射性核素再分布区是水成铀矿化的普查标志,1:200000为最佳的研究比例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稀有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及放射性特征,提出了能谱测量在稀有稀土矿勘查中的一些新认识。通过航空放射性物探测量与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度挖掘能谱测量数据的参数特征,确定找矿标志。研究认为,稀有金属矿床的矿化多与花岗岩伟晶岩有关,富集过程中常伴有钠长石、独居石、晶质铀等放射性矿物形成,且具有与铀矿的共伴生的特点,利用放射性测量可成为寻找REE、Nb、Ta等稀有金属矿床的便捷且有效的方法。文章在伊春南岔地区航放异常内新发现铌钽、铷多金属矿化点一处,证实了放射性勘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国安 《地质与勘探》2016,52(1):139-145
以粤北澄江地区地面γ能谱测量、土壤Rn测量及分量化探测量数据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三种(放射性)物化探方法所测数据的异常下限,并与传统方法所求的异常下限对比。研究表明,分形理论能更好地反应异常分布和富集的规律。分析三种(放射性)物化探方法的异常特征,推测了该区可能存在4条(隐伏)断裂构造,预测了可能的赋矿部位,为该区进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计政科 《甘肃地质》2008,(4):64-66,71
本文试图通过地面γ、航空γ、重力、航磁测量等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对新疆铀矿地球物理场特征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