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变形与热液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沂南金厂金铜矿田为例,提出本区热液成矿物质的迁移、聚集主要受成矿期构造形变的控制。成矿元素富集于构造变形强烈的部位,并且在变形构造的不同部位存在有不同类型的矿体。另外通过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测取岩石的力学参数,进行应力场的反演,并以渗流力学理论来模拟矿液运移势的分布,从而定量的评价构造的控矿性。  相似文献   

2.
构造矿床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4,(4):461-463
矿床地质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矿床本身的研究;其二是矿田构造的研究。前者是探讨成矿的内因,而后者着重于成矿的外部条件(外因)。矿床工作者一般不能顾及矿田构造,而从事矿田构造者则往往对矿床成因很少加以探索。 笔者提出的构造矿床学,其用意在于把成矿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以期全面地阐明矿产的形成机理和赋存规律。构造矿床学包括了矿床学和矿田构造学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4处矿田控矿条件(围岩和构造)、成矿因素(岩浆侵入和由此形成的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并基于对各矿田地质环境进行的分析对比,以规模最大的矿山矿田为标准(标准分100),用量化指标对诸因素进行分解,对其他3处矿田诸因素量化.结合控矿条件、成矿因素的作用关系与分析,提出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是多因素成矿.其成矿特征表现为:围岩的层控性、构造取决于围岩性质、岩浆侵入的决定性和矿床岩体的同一性4个方面.由此得出结论:矿床矿体形态反映岩浆岩体形态,岩浆岩体形态反映构造形态,构造形态反映围岩性质.文中指出了多因素成矿特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湖南水口山矿田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对矿田内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入手,阐述了矿田内表层构造与岩浆侵位、岩体产状及成矿的关系,讨论了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研究了矿田内两类基本矿床(接触交代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金银矿床)与火成活动的关系,提出应在火成岩周围找矿。  相似文献   

5.
曾慶豐  楊柏林 《地质科学》1964,5(4):353-359
前言显微构造分析在研究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的作用,逐漸为地貭工作者所重視。作者在研究南岭某钨錫矿田构造时,在配合其他地貭方法的同时,系統地进行过显微构造分析工作。这些結果对解决我們面临的地貭問題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該矿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皺带的浅变貭岩中,岩层走向近于南北。加里东运动后,該区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中生代时由于燕山运动而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随后,有鎢錫矿的形成。鉴于成矿与花崗岩在时間上(絕对年龄測定均属燕山早期)、空間上和地球化学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公认矿化与花崗岩有成因上的联系。矿床属高溫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6.
韩润生  赵冻 《地学前缘》2022,29(5):420-437
热液矿床深部控岩控矿构造展布格局与深部矿床(体)空间定位格局等关键问题一直是制约深部勘查部署和实现找矿突破的焦点和难点。在阐述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田(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成矿构造体系控制多金属成矿系统、物化探异常信息系统映射多金属成矿系统的研究思路,以湘南地区黄沙坪—宝山铜锡多金属矿田(简称坪宝矿田)为例,构建了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指示控矿构造深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方法框架。据此,通过坪宝矿田控岩控矿构造解析与斑岩型热液成矿系统矿化蚀变分带等综合研究,提出了矿田内黄沙坪、宝山两个典型矿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及深部找矿有利构造部位,为该矿田(床)深部勘查部署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该方法无疑对深化其他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岩控矿理论及有效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豫西金矿为国内外地质界所瞩目,金矿田构造研究和理论,方法和手段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构造层控矿特征,控矿构造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控矿构造发展阶段,成矿热液圈闭条件,矿液流向导矿构造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深部找矿预测已成为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近年来,在丰山矿田找矿研究中,不但发现了卡林型金矿和一些新的找矿线索,而且还取得一些对矿田成矿的新认识.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为建立完善的斑岩成矿体系三维准实体模型和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矿田包括夕卡岩型铜金矿、斑岩型铜钼矿、热液脉型多金属(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等矿床类型,它们常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相伴,是在同一成矿系统中形成的斑岩成矿系列,松弛化的推覆构造控制矿田成岩成矿作用.矿田斑岩成矿体系结构在矿床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利用这种分带性,优选找矿靶区和找矿方法,确定找矿靶位,经工程验证于深部发现铜金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9.
曾慶丰  杨柏林 《地质科学》1965,6(3):284-294
緒言热液充填脉状矿床的成矿过程往往是长期的、多阶段的,而且构造断裂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正确划分矿化阶段和查明每次成矿构造空间的规律性,对理解成矿过程和生产实际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当构造的间歇活动和成矿溶液的脉动作用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统一起来时,才能形成单独的一次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透岩浆流体作用与矿田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角度对矿田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提出矿田构造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的观点。根据这个模型,矿田构造是近场应力场与远场应力场强烈相互作用的产物。近场应力场由岩浆成矿系统而不是远场应力场派生,因而不能由矿田构造反演区域构造,但可以从区域构造限定矿田构造。矿田构造常有岩脉和热液脉充填,因而是可识别的。利用构造统计学方法,可以根据岩脉和/或热液脉的分布密度图(或等值线图)预测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相山铀矿田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飞  徐恒力  邹茂卿 《铀矿地质》2009,25(3):137-143
文章系统论述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特征,从时空尺度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合成矿的构造-岩浆-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研究了相山火山盆地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认为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系统是受区域构造环境制约、火山岩浆期后热液系统演化的客观产物。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在时间上延续了大约50 Ma,但在不同时间域内其活动空间有异,并由此制约着矿田内铀矿化的时空分布。文章还对矿田内深入找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相山矿田火山岩型、诸广地区花岗岩型热液铀矿成矿特征、成矿流体成分、成矿条件、成矿时代、铀矿成因、控矿因素等综合对比研究,总结了华南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热液铀矿成矿的异同,认为火山岩型与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具有相似的成矿特征、相似的成矿流体成分、相似的成矿条件、相近的成矿时代、相同的成因、相似的控矿因素等共性特征,热液型铀矿成矿具有深源性,深源成矿流体为还原性成矿流体;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差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围岩成分的不同,蚀变元素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的差异性;火山岩型、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同属于华南中-新生代岩浆作用、构造活动、热液铀成矿系统,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华南中-新生代统一的深部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背景,具有统一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铜山岭矿田庵堂岭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山岭矿田是湘南多金属矿田之一,庵堂岭铅锌矿床位于铜山岭矿田的北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系密切,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时在运移和沉淀的过程中受构造制约.通过对硫、铅同位素特征分析,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并具深源性;矿床成因为与深源中酸性岩浆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吕古贤 《地学前缘》2015,22(4):1-12
矿田地质学是研究矿田建造、矿田构造和矿田成矿的学科领域。本文提出矿田的构造岩相分类建议。矿田第一层次的构造岩相分类以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环境为基础,概分为4大类,即沉积矿田或沉积岩相矿田、岩浆矿田或岩浆岩相矿田、变质矿田或变质岩相矿田以及复成型构造蚀变矿田或构造蚀变岩相矿田。考虑矿田成矿构造环境的规模、可识别性和可观测性,本研究以次级岩相建造划分矿田类型:比如在火山岩矿田类型之中,应该具体细分为火山角砾岩相矿田、火山熔结凝灰岩相矿田等类型。初步划分了31类构造岩相矿田:例如,山东淄博湖泊相铝土矿田、德兴陆相次火山热液相斑岩铜矿田、攀枝花基性辉长岩相钒钛磁铁矿田、美国上湖绿片岩相铁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黄铁绢英岩相金矿田等。矿田成矿作用和环境及其构造岩相分类,将会推动矿田尺度的地质调查和勘探,推进构造结合建造研究,为矿田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找矿预测提供了一个基础分类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造深部展布格局不清、深部铜锡多金属矿体定位不明的核心问题,基于矿田(床)构造精细解析,开展了多期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机理及其控矿构造深延格局的深入研究,表明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与倒转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裂隙系统分别控制了脉状-不规则SK型铜钨锡多金属矿体群与沿NNE-NE向层间断裂带、NW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体群,这些矿体群具有不同的侧伏规律;基于矿田、矿床、矿体(脉)尺度控岩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的剖析,揭示了构造分级控岩控矿规律和中心对称成矿效应,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构建了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进一步论证了坪宝矿田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生代以来,坪宝矿田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顺时针式”的运动方式,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在区内产生SEE-EW向主压应力作用,从而在矿田内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成矿系统。这些认识为坪宝矿田乃至钦杭、南岭成矿带湘南地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矿田是强调时间、空间、建造和构造成因上相紧密联系的一组矿床。矿田建造、构造和成矿作用标志及成矿动力学过程相关的综合研究是矿田地质研究的核心。前人对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的研究较少。岩浆热应力构造是指受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或控制,与成矿期岩浆侵入或火山喷发活动有时空联系,形成于岩浆岩体中或围岩地层中或远程热力作用影响区的一系列与成矿有关的热力和热应力构造类型。文章在矿田地质学指导下,划分出五类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力图建立以岩浆热力构造为基础的构造研究、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新方法。以近年实际调研工作为基础,选择青海祁漫塔格矿带景忍—虎头崖多金属矿田为例,建立印支期岩浆侵入成矿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在矿田建造与构造调研及构造岩相填图基础上,填制了该矿田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以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夕卡岩带、大理岩带、古生代和新元古代碳酸盐岩有利岩性岩相层位和侵入接触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构造发育地段为标志,圈定了该区成矿富集中心。研究剖析了该区花岗斑岩和夕卡岩型两类矿床特征,认为不同方向断裂控矿特征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与各时代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了岩浆热液交代型矿田。目前海拔高度以夕卡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为主。中深部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此对该带矿田地质研究与找矿突破有引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丘田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北缘障公山地区,在收集、整理大量前人研究资料和勘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和钻探等地质工作方法,对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金矿主要赋存于木坑岩组碎裂石英脉中;金矿化受构造带构造控制,构造为成矿提供了热液活动条件和成矿空间;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成矿与构造作用密切相关,金矿化有岩浆活动参与,矿床类型为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西区找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研究成果很多,但是西区找矿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本文以建造构造成矿综合研究为基本思路,综合前人的大量资料,重点为西区建立了新的构造岩相找矿模型。以中三叠统个旧组为沉积建造基础,晚白垩世发育花岗杂岩体建造。中生代晚期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热液成矿过程,成矿时代覆盖了70~90 Ma,集中在80 Ma左右,形成最主要的成矿岩相。通过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的编制,发现成矿阶段处于挤压伸展构造转换体制,认为原始的个旧断裂两盘成矿是一致的,西区与东区的成矿模型是相同的。构造岩相的界面成为构造岩浆热液流体充填和交代蚀变两种主要矿床类型的有利空间。矿田构造地层岩浆即构造岩相成矿模型显示,由于个旧断裂垂直和水平方向多期次、规模性活动的改造,西区表现为高隆起、复杂错动的构造特点,因而成矿构造岩相具有残留性、复杂性、低位性等特征。依据上述研究成果,结合地物化信息,指出了西区找矿方向和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9.
泰宁何宝山金矿田位于武夷成矿带中段,通过对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矿田内金矿床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加里东晚期和印支-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源。成矿物质中的S来自深部,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点。矿田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矿田构造–岩相填图为主要方法,研究确定矿田构造和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及矿床类型,进行成矿富集中心的圈定及找矿预测,是矿田构造背景复杂地区的有效调研方法之一。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矿带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以印支晚期岩浆侵入成矿与找矿进展较大。本次选择景忍–虎头崖、卡尔却卡B区、乌兰乌珠尔三个矿田区,进行1∶10000构造–岩相填图,填制了三个矿田区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认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叠加其上的不同方向断裂控矿作用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明确了各矿田构造背景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斑岩+矽卡岩+断裂带热液成矿的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即主要是印支晚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矽卡岩带、大理岩带、接触交代蚀变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圈定了成矿和找矿富集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