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与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邦学 《地震学刊》2000,20(2):52-57
在对中国大陆东部与银川地震带及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进行划分与研究的基础上,将安徽与周边特定地区每周期的地震活动,划分为24个时空序次。分析研究安徽4个地城与周边特定地区20个地震时空序次的关系,预测未来几年内安徽中西部地区可能发生Ms5.0~5.75地震。  相似文献   

2.
赵邦学 《地震学刊》2001,21(4):39-49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闸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带)地震活动周期表,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将公元前280年咸阳51/2级地震至1988年2月25日彰武4.8级地震间2267件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霞期4个地震期组成;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霞震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280.50-8.22-80.12-1337.69-1568.37-1730.75-1855.95-1988.15年,并从时空强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分析了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地震活动期的划分与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钱太仲 《地震学刊》2000,20(2):40-47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该活动期约在2006年前后结束,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5级左右。可能主要是4~4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安徽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及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了安徽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4组,它们与震中区及其附近的新生代活动断裂的走向有较好的一致性,大致反映了安徽各地的发震构造及破裂方位。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活动时间最新,多与地震活动相关,而北东向活动断裂是研究地区主要的地震构造。从构造地貌、断裂活动、遥感解译活动线性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印证关系来看,大别山北麓、皖东北地区是安徽现代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其中,皖东北地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地震带的中长地震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从华北第3、4地震活动期的对比、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参与以及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出山西地震带目前所处的活动阶段,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3要素作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6.
王景明 《地震研究》1992,15(1):53-62
作者在发现多处历史地裂缝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七省历史记载的94起地裂缝。发现四千多年来,它们与历史地震一样至少出现七个完整的活动周期,平均长前者312年后者长317年。两者活跃期和隐伏期相吻合。这一规律的发现为用地裂资料推断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仇转  刘巍 《山西地震》2005,(2):1-7,10
通过对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及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与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级地震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地震的延续,是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义前震的重要意义,其后对应发生的河北张北6.2级地震。标志着华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期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8.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9.
苏鸾声 《内陆地震》2000,14(1):78-83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6.3级地震是华北北部地区1次重要的地震,该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地震空段异常。介绍了该地震空段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地震空段的形成至解体与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关系。认为,地震空段可作为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预测的中期判据,这对该地区地震预测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华北区历史地震活动分期与现代地震活动特点,讨论了大华北区及其相关区带不同地震活动幕地震空间活动特征。认为大华北地块区目前处在第四活动期的调整活动阶段,未来几年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地震活动以5-6级地震为主,主要活动地区为燕渤带和鲁东—南黄海地块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地震活动周期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杜兴信 《地震》1997,17(3):257-264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华北、中国大陆和陕西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动态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既存在比较稳定的周期,也有一定时变性,如华北近500a来存在比较稳定的300a周期和60a左右周期,陕西近20a来存在比较稳定的2 ̄3a周期,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在1910 ̄1980年普遍存在30a左右周期,但在1980年后变为20a左右周期,小波分析揭示的地震活动周期时变性,一方面提示在依据周期规律外推  相似文献   

13.
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海地区与华北第四活动期地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认为黄海地区地震活动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在不同时段震场不同,主体活动地区不同。目前5级以上地震的主要危险区在35°N线以南、中北黄海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临汾盆地地震危险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强震地震穴的地震序列分析,华北地震迁移、汾渭地震带地震丛式分布,和地震丛的强度分析以及汾渭地震带分段及强弱段相间分布特征,与本活动期地震丛活动空间分布等论述了临汾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李祝  刘巍 《山西地震》1997,(1):53-57
论述了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及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时间过程中,大同盆地中强地震活动受北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在空间分布上与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得出1989年在同-阳高6.1级地震后,与大同盆地相邻的忻定盆地,延怀盆地发生61/2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性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1日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级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采用测震学方法对华北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华北缺震曲线,华北地震曲线、频度曲线都出现低值异常。邢台震区月频度曲线6月份小震活动增强。北京地区缺震曲线、频度曲线都出身低值异常。1999年6月份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同附近小震活动丛集、频度与蠕变加速,并于9月12日发生了左云ML4.7级信号震。据此,笔者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提出,第4地震活动期开始到现在,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处于主要参与地位。大同-阳高6.1级地震属调整阶段的地震。在本活动期内大同盆地内再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渭河等盆地的低水平活动状态,是强震源解体后低应力闭锁状态的反映,有别于高应力闭锁状态的空区或空段。根据1976年后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的动向分析,指出山西地震带可能是调整阶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块体以及板块运动的分析研究,建立粘滞模型对华北块体深部地壳及上地幔的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解出华北地震区的应力松弛周期为56年。通过对华北地震区1900年以来MS≥6.0级地震的周期和蠕变曲线的分析,得出了和粘滞模型一致的结果。据此判断华北地震区在2022年之前处于平静期,在此期间将有多次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可能,印尼巨震的发生使边界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导致平静期缩短。  相似文献   

20.
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方琦  张春芝 《中国地震》1995,11(4):341-350
本文在对比分析大华北地区第3,4活动期地震时序分布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活动集的概念。分析认为:这两个活动期在总的时序结构上存在期、集、幕3个层次的相似和对应关系;每个活动期都由前后两个彼此联系密切、又相对完整、演化过程类似的地震活动集组成;两活动期的前集进程一致,但第4活动期的后集要明显比第3活动期的进程快。文中指出,研究区第3,4活动期总的地震空间分布呈一个椭圆环形带,其中第4活动期的环带偏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