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海洋深水钻探船和取样技术,重点介绍国内启动深水钻探的动向,钻探船的性能要求,取样技术的设计方案,并对海洋深水钻探的启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第三讲 中心取样钻探工艺中心取样钻探工艺根据所选用钻具的不同而异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并经过试验验证可实现中心取样钻探工艺的基本钻具组合方式有 6种 ,如图 3- 1所示。不同的钻具组合所适应的地质条件如表 3- 1所示。图 3 -1 中心取样钻探钻具组合A—常规潜孔锤钻具组合 ;B—贯通式潜孔锤钻具组合 ;C—牙轮钻具组合 ;D—硬质合金钻具组合 ;E—复合片钻具组合 ;F—刮刀钻具组合1—双壁钻杆 ;2—转换接头 ;3—常规潜孔锤 ;4—贯通式潜孔锤 ;5—牙轮钻具配气接头 ;6—牙轮钻头 ;7—岩心卡断器 ;8—硬质合金钻头 ;9…  相似文献   

3.
王达 《探矿工程》2005,32(1):1-5
针对西部特殊景观区海拔高、地势险峻、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问题,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开发并完善了一批适合于特殊景观区的钻探技术——空气组合钻探技术、水文水井泡沫增压钻探技术、复杂地层钻探取样新技术、液动潜孔锤钻进技术、特殊地层取样钻机及钻探工艺、节水钻探新技术、新疆吐鲁番铀矿勘探及罗布泊环境科学钻探用取样工艺、西部特殊景观区资源勘查及重大建设工程中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新技术、存储式多点连续测斜仪等,介绍了各项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朱杰然 《探矿工程》2013,40(8):18-21
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过程中“桩效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解析分析,提出了取样高度的隐式解。分析了取样筒内径和样品与取样筒之间摩擦系数对取样高度的影响。参数分析表明,岩层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取样高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取样深度对取样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孙平贺 《探矿工程》2018,45(10):160-165
火星探测一直是人类空间探测的热点。“好奇号”火星车着陆6年多来,先后完成了16次取样钻探,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了直接依据。本文根据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开的技术资料,围绕取样钻探的设计要求、取样钻探系统结构设计及接触式稳定系统、辅助结构系统、压力和回转传递系统、封闭保护壳(稳定器)系统、钻头系统、转盘系统、主动轴系统和冲击钻进系统等展开了论述。系统设计主要结合智能化、模块化、轻量化要求开展,并先后经过12次的室内联动测试,完成了同火星车的岩屑运移、样品处理分析、数据存储、仪器控制等系统的高度集成,并通过机械臂完成了搭载试验。由于火星取样钻探的首次尝试和NASA的技术保密原因,论文阐述的相关内容仅作为我国开展火星取样钻探研究和地球深部智能钻探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论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的难点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的意义与现状,重点讨论了月球表面钻探取样必然面对的能源、钻机质量、取样设备润滑、钻头排除岩粉与冷却、保证钻进所需的压力和取样可靠性等难题,并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可用于月球钻探取样的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球与火星钻探技术的差异,介绍了美国火星钻探取样技术的现状,研究了火星表面环境特征与钻进的关系,进而从宇宙飞船有效载重对钻探取样系统质量的限制、动力的限制、运输体积的限制、岩性、孔性及其他岩石特性、冻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火星浅层钻探和取样技术的特点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翁炜  赵尔信 《探矿工程》2012,39(4):8-10
在海洋和陆地水域等松软地层钻探取样过程中,使用常规取样钻具取样易造成样品质量差、取样率低等现象,为此特别设计一种液压剪切式取样工具。介绍了该钻具的设计原理、结构参数和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试验,证实了中心取样钻探工艺在铝土矿中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了根据地层情况而采用的碎岩工具和相应的工艺参数。该工艺方法用于铝土矿取样具有良好的地质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达里湖环境取样钻探为例,针对环境科学钻探中精确取样、原位取样、原状取样及钻进效率问题,介绍了钻探器具的选择及优化改进,对活塞式钻具静压法、锤击法和顿钻法进行分析、探讨和评价。根据活塞式钻具钻进、取样特点,综合优选顿钻成孔法与双钻孔交替取样技术。结合施工技术实践应用情况,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活塞钻具施工技术,确保了取样质量满足地质科研要求,提高了钻进效率,降低了钻探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X辐射取样技术的物理基础。对X辐射取样中存在的三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不平度效应、不均匀效应和基体效应,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金、锡和铜矿种的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各阶段,能满足生产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X辐射取样技术的物理基础。对X辐射取样中存在的三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不平度效应、不均匀效应和基体效应,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金、锡和铜矿种的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各阶段,能满足生产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YHZ-1型遥控振动式海底取样钻机包括船上设备和海下钻机2大部分,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电子测控技术。介绍了其结构原理、性能特点、技术参数及电气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与常规的槽探和回转钻进相比,利用冲击钻探方法进行地质土壤取样具有取心效率高、取样质量高、对环境破坏小等优点。 为此研制了一种轻便型的冲击取样钻机。通过对冲击原理分析,钻具设计以及拔管器结构分析计算,经过多次设计验证,并在2次现场试用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改进。实践证明该钻机取样效率高,土壤原状保持程度好,能满足高质量土壤取样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大柴旦双口山地区属于我国干旱荒漠戈壁特殊景观区之一,具典型大陆荒漠气候特征。依托2010年"青海绿梁山—双口山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开展了干旱荒漠戈壁特殊景观区1∶5万区域化探最佳采样粒度、采样密度等有效性方法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及数据处理,确定了适合此特殊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方法技术:采样密度为6~8点/km2,采样粒级在-20~+60目,较为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6.
靳成军  郑继天 《探矿工程》2011,38(11):38-41
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钻探是地下水污染勘察方法中最直接、最准确的技术方法,是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取心、取样,可以获得地下污染信息。取心、取样质量的好坏对取得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真实性至关重要。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要根据调查场地的条件和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以取得真实、有代表性的样品。  相似文献   

17.
谭春亮  宋殿兰  卢猛  冉灵杰 《探矿工程》2012,39(5):42-44,48
介绍了TGQ-30型取样钻机的结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详细探讨了与该钻机配套的钻具及取样器;总结了该设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应用取得的经验成果,提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该地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采集技术在西部煤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依托工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概念、技术特点和优势。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常规三维地震技术相比,具有高覆盖次数、小空间采样间隔、宽(全)方位角、均匀炮检距道集等特点,在资料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容易接收并保护宽频数据,实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实例说明小网格和高覆盖次数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地震反射波的连续性,提高小构造的检测能力。根据多个依托工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对设备及野外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外地下水监测用采样设备大致分为4类:取样筒式采样器、惯性式采样器、气体驱动式采样器和潜水电泵式采样器。取样筒式采样器原理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受监测井井径、采样深度影响较小;惯性式采样器外径小,可应用于小口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深度可达到90 m;气体驱动式采样器结构较复杂,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大部分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效率较高。潜水电泵式采样器采样效率很高,适应井径较大。  相似文献   

20.
More than 40 national and reg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s in the world carried out from 1973 to 1988 do not conform to common standards. In particular they have many analytical deficiencies. In the period 1988 to 1992, the Inter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 (Project 259 of UNESCO's IGCP Program) prepared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to standardize geochemical mapping methods. The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recommendations. They included the following: 71 elements should be analyzed in future mapping projects;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race and ultratrace elements must be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crustal abundances; and the Chinese GSD and Canadian STSD standard sample series should be used for the correlation of global data. A proposal was also made to collect 5000 composite samples, at very low sampling densities to cover the whole Earth's land surface. In 1997 an IUGS Working Group on Global Geochemical Baselines was formed to continue the work which began with IGCP 259. From 1997 up to now, new progress has been made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FOREGS countries under the aegis of this working group, including the study of suitable sampling media, development of a multi-element analytical system, new proficiency test for selection of competent laboratories and role of wide-spaced mapping in mineral exploration.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awaiting solution has been the inability of many laboratories to meet the IGCP recommendations to generate high quality geochemical maps. Fortunately several laboratories in China and Europe have demonstrated an abi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y will be well placed to render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