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码编报规则口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云:一淡二浓三秃积,四积云性五普通, 六层七碎八不同,九是鬃状积雨云。 解释:“淡”指淡积云或碎积云,或两者同时存在;“浓”指浓积云,可伴有淡积云、碎积云或层云,云底在同一高度上;“秃积”指秃积雨云,可伴有积云或层积云或层云;“积云性”指积云性层积云。“普通”  相似文献   

2.
新电码有关云码编报的修改部分,较之原GD—01的有关规定要切合实际些,这对提高云码编报的精确度有好处。 一、增加了“如果确实观测到普通层积云与淡积云同高存在时……”。实际工作中,布满全天的普通层积云下有淡积云比较容易识别。但当普通层积云只占据部分天空,而另一部分天空为淡积云所遮掩时,如观测员确实看到两者在同一高度上,就可根据二者云量多少或按其发展趋势编报C_L=1或C_L=5。这条说明,可使人避免一遇到普通层积云和淡积云同时存在,不仔细观测其高度如何就编报C_L=8的“公式化”倾向。新电码规定,普通层积云与浓积云同高,应编报C_L=2;普通层积云下的部分积云已发展成积雨云,虽其量较少,也应编报C_L=3或C_L=9。这比原GD—01对积雨云有云量达2成的要求,更能确切反映本站的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云宏微观特性的卫星云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ODIS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等产品,以及表征6种云类的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的特征值,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和多阈值判识法相结合,对卫星观测像元的云进行分类,包括层云、层积云、积云、积雨云、雨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以及卷云伴随高积云或高层云的多层云、卷云伴随层云或层积云的多层云、高积云或高层云伴随层积云或层云的多层云10类。2008年、2013年卫星分类结果与地面站云类观测对比,达到60%的一致性;将相同时间的地面小时降水量与分类结果叠加显示,出现降水处多为雨层云或积雨云。  相似文献   

4.
测站的云天,上午开始,就有晴天下的浓积云、淡积云和碎积云生成,但13时过后,浓积云迅速发展为积雨云,并伴有零星小阵雨.至14时定时观测,零星小阵雨未停,而晴天下的淡积云和碎积云依然存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14时定时观测,对原来的碎积云,是记碎积云还是记碎雨云,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认为仍记碎积云为宜,因这种碎积云是晴天碎积云延续而来,其成因与降水无关;二是认为记碎雨云为妥,因定时观测时有降水,降水期间的碎层云与碎积云都应记为碎雨云.两种见解各有各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云状观测应着重考虑云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上述以第一种记法较妥.但若降水云层下确有新的碎云生成,即便与晴天碎积云共存,则记为碎雨云为妥.  相似文献   

5.
云码歌     
云族分为高中低,电码三九二十七,莫搞颠倒莫错乱,编报规定应熟悉。几种云状在一起,一般选报最大的。一族无云编报O,不明编x没问题。低云淡1浓23秃积,积性层积电码4,普通层积应报5,层云碎层把6记,恶劣天气碎雨7,碎层碎积坏天气,积云层积异高8,9的云码察积雨。中云高层透l,2蔽雨,高积稳3、荚变4,系侵天空高积5,积性高积6无疑,高层高积同存时,高积蔽光双层7,堡状絮状都编8,全昆乱天空9高积。 高云卷云毛1,2为密,伪卷编3,钩卷4,角小45)变把5编,6为大于45度角,布满全天卷层7,8为卷层有缝隙,五乏后还剩一种云,卷积报9请注意。云码歌@薜存福$韩城…  相似文献   

6.
魏利生 《气象》1986,12(9):29-31
1984年8—9月,空军组织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人工消云雾试验,并于10月1日实验了人工消雾消云作业。试验作业效果较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试验概况 1.影响受阅任务的云雾 针对国庆阅兵飞行气象条件,根据对国庆前后五天的上午、六个受阅起降机场近30年(1954—1982年)云的气候资料的整理分析,得知:可飞行日为79.2%,影响飞行日占20.8%,主要云状为层积云,其余依次是层云、碎层云、碎雨云和淡积云。层积云和淡积云的云底较高,多在1000—2000m之间,其它的云云底较低,为100—300m之间。低云出现时,天气较坏,受阅飞机一般都不能起飞.无需进行人工影响。层积云和淡积云,虽不影响起飞,但影响空中编队和  相似文献   

7.
陈洪奇 《贵州气象》2002,26(5):48-48
阵性降水是指强度变化大 ,骤降骤停 ,有时伴有雷暴 ,降自积雨云、积云、层积云中的降水。对阵性降水的观测 ,不能全以雷暴或者云状来确定 ,有的地面测报员一听到雷声后 ,在同一分钟内便将雨改记为阵雨 ,于是一日之中 ,雨、阵雨、雨、阵雨 ,这样反复转来转去 ,使记录不连续 ,失去了真实性。笔者在此浅谈观测阵性降水的体会 ,以供同行参考。首先在思想上对阵性降水要有明确的认识 ,阵性降水一定降自积雨云或对流旺盛的浓积云 (积云性层积云有时也可降阵雨 ,但量较少 ) ,一般有雷电现象。但在积雨云本身 ,对流不旺盛时 ,就可能没有雷电现象。因…  相似文献   

8.
书本上对淡积云天气意义的介绍 ,多是“晴天积云”、“天气睛好”及“睛天常见”等。但广州观测到的淡积云 ,也有预兆坏天气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 预兆当天有地方性阵雨的淡积云  这种淡积云的特点是 :1淡积云生成的时间比睛天时早 ,0 7时左右便可生成 ,这表示大气不稳定。但需注意 ,要和从海面移入的淡积云区别开来。因为夏季睛天的后半夜 ,水体表面的温度比其上空低层气温降得慢 ,常有淡积云形成 ,有时有浓积云甚至积雨云 ,清晨随海风移入陆地 ,而陆地的温度比其上空低层的气温降得快 ,故移入的淡积云很快变成积云性层积云 ,并在 …  相似文献   

9.
黄朝迎 《气象》1980,6(8):26-26
西藏高原的天气特点之一,是气象要素有明显的日变化,尤其是河谷地区。拿云来说,在拉萨6—9月一般从清晨到10点左右,天空多是由积雨云蜕变来的积云性层积云或积云性高积云;午后云量最少,天空中飘浮着数朵淡积云;到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时,云量便开始逐渐增多,云层变厚,雷雨便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0.
牛玺  马晓燕  贾海灵 《气象科学》2022,42(4):467-480
本文利用A-Train卫星队列中的Cloudsat卫星所提供的二级云分类产品资料(结合了CALIPSO卫星气溶胶激光雷达)2B-CLDCLASS-LIDAR,选取2007年3月至2017年2月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北半球主要的气溶胶排放源区(中国东部,美国东部和欧洲西部)不同云型出现频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以单层云出现的8种云类中卷云,层积云和积云的发生频率总和高达50%~70%,其次为高层云、高积云和雨层云,而深对流云和层云这两种云仅占10%以下。各类云的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可看出卷云和层积云的发生频率可高达90%以上,高层云的发生频率在70%~80%左右,高积云和积云的发生频率则接近70%以上,深对流云和层云的发生频率则在20%以下。其中,卷云、深对流云和积云主要出现在低纬度的海洋上;高层云和高积云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工业发达的陆地上;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地区,其中层积云和层云出现在海洋上居多,雨层云出现频次的海陆差别不大。不同云型在不同的季节出现频次差异明显,在夏季出现较多的云型以卷云、深对流云,积云和层云为主;在冬季则是高层云、层积云和雨层云这样稳定型的云型占据主导,同时还发现卷云和层积云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相反,而高层云和雨层云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11.
基于CloudSat云分类资料的华北地区云宏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超  孟辉  靳瑞军  王兆宇 《气象科技》2014,42(2):294-301
利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CloudSat 2B-CLDCLASS-LIDAR云分类资料对华北地区(36°~42°N,110°~120°E)各类云在单层及多层云中的出现频率、平均高度及平均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单层云和多层云出现频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单层云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多层云,单层云出现频率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为44.3%、46.1%、37.8%和32.8%,而多层云中2层云所占比例最大。单层云和多层云各云层平均高度、平均厚度分析显示,3层云上层云顶云底高度最高,3层云下层云顶云底高度最低,单层云平均厚度明显大于多层云,云层数越多,各云层的平均厚度越小。对不同类型云出现频率分析显示,卷云主要出现在单层云及多层云中、上层,高层云和高积云在单层云和多层云各云层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层云主要出现在多层云下层,层积云、积云、深对流云主要出现在单层云及多层云下层,雨层云主要出现在夏季单层云中。卷云、高层云、高积云的平均高度及厚度在不同云系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云的宏观特征是把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许多特征,如云的外貌、生命史,云内的温度、湿度、含水量和气流分布等。而云中水滴的大小、分布等特征则属于云的微观特征。在云雾研究中一般将云按形状和形成系统分为积状云(或称对流云,简称积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卷积云、卷云)和层状云(包括高层云、层云、雨层云和卷层云,高积云和层积云也归于这一类)两大类;或按云中的相态分成冰云、水云和混合云;或按云中的温度分为暖云(高于0℃)和冷云(低于O℃)。这一讲将对积状云和层状云的一些主要宏观特征作些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阵性降水主要产生在不稳定气团内部,也可形成在第二型冷锋云系,即主要降自积雨云(cb)、浓积云(Cucong)或积云性层积云(Sccug)。其天气条件为气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拉萨地区19812010年汛期52010年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过程,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识别及目测三个方面对拉萨地区汛期适宜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平均每年有40d以上的积云降水;其中伴随碎雨云的积雨云(Cb+Fn)降水概率最大。各县区平均积云降水过程占总降水过程的52.6%,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8%;汛期降水过程中由积云带来的降水占一半以上,一般产生小雨及小到中雨的雨量,产生大雨及暴雨的概率极小。降水性积云不仅人工增雨潜力很大,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机会也较多。适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积云降水云系按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伴随碎雨云出现的积雨云(Cb+Fn)、伴随碎积云出现的混合层积云(Sc+Fc)、积雨云(Cb)、层积云(Sc)。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模式(GCM)中云的参数化方案具有不确定性,了解云的时、空变化能为参数化方案提供有效参考。利用搭载在属于A-Train卫星序列的CloudSat和CALIPSO上的94 GHz云廓线雷达(CPR)以及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联合的2级云分类产品,分析了2007年3月-2010年2月8种云类及三相态的云量地理分布、纬向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云层分布概率。结果发现,卷云的分布体系与深对流云相似,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暖池、全球各季风区及赤道辐合带,分布格局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一致。层云与层积云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非季风区以及中高纬度的洋面上。高积云与高层云的分布形成明显的海陆差异,雨层云与积云的分布形成明显的纬度差异。冰云分布与卷云相似,云高随纬度递增而递减;水云分布与层积云相似,平均分布于2 km高度;混合云集中于高纬度地区及赤道辐合带,中纬度地区随纬度变化集中于海拔0-10 km的弧形带。层状云多以多层云形式出现,积状云多以单、双层云的形式出现,层状云的云重叠现象比积状云更显著。积状和层状云的分布特征与积云和层云降水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验证了不同类型降水的卫星观测结果,同时为气候模式的云量诊断方案提供对比验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兰溪地处四面环山的丘陵地带。在此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云,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其它气象书籍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碰到一些云状特征与《规范》定义不完全相符,如对碎层云和碎积云,就存在明显的分歧。 ××月××日,早上测站天气现象记轻雾和露,而离测站2km左右的东北方山地有破碎的碎状云,云量为一成左右,呈灰白色,结构松散,同时具备碎层云和碎积云的一些特征。此山山峰重叠起伏,山峰与山峰之间相距不远。在碎状云高度较低时,山峰对碎状云的  相似文献   

17.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18.
1 《地面气象观测》对组成云的水的状态作了说明 ,例如 :卷云由很小的冰晶组成 ,高层云顶部多由冰晶组成 ,主体部分多为冰晶和水滴混合组成 ,层云云体一般由小水滴组成等。观测员在观测时若未掌握本质 ,运用中易发生误解。如冬季地面已结冰 ,认为高空气温更低 ,云中的水肯定以“冰”的状态存在 ,因而把冬季湿度大的清晨或雾抬升后的层云、碎层云误记为层积云 ;降雪云层下的碎雨云误记为层积云。这样把“地面状态”与“高空状态”混淆起来 ,且忽略了水可以以“过冷却水滴”的方式存在 ,更把云的形状置之不顾 ,造成误记。其实《气象学》明确…  相似文献   

19.
刘一玮  孙建元  王颖  何群英 《气象》2016,42(8):980-986
利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云分类、相当黑体亮温TBB产品,针对不同天气类型进行背景统计和个例分析,讨论云分类、TBB产品在云状自动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地面云观测取消后,云观测业务可以依据卫星遥感产品展开,即以云分类产品为基础,结合TBB资料和天气现象进行订正。当无降水时,云状以云分类产品为主,如云分类产品为积雨云,可将云状订正为非降水云;当TBB240 K时,同时变率由负值向正值转变至接近0时,有雷暴活动发生,无论是何种云分类产品,云状可直接定为积雨云;TBB在240~260 K,为稳定性降水时,考虑为非对流性云(层积云或高积云、高层云或雨层云)。  相似文献   

20.
李泰峰  苏茂 《气象》1984,10(1):25-2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云下的定义,有时与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有出入。这在云的降水现象方面尤为突出。例如,从很薄的低云、中云、高云中,都曾观测到降水。有的薄云的降水量还相当可观。下面介绍几个我们观测到的薄云降水实例,供参考。 一、薄的对流云的降水 我们曾观测到厚度只有1仟米的中积云(Cumed)和碎积云降水。这里所谓中积云,指的是从淡积云向浓积云发展过程中厚度大于淡积云,且云顶已开始有两个或更多云头的积状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