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地区水资源总开发量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人工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为决策变量,以地下水位为状态变量,将水资源系统的模拟模型作为约束条件集,嵌入到水资源系统的优化模型中,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模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模型为核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开发出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集成技术将多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邯郸市为例完成了对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化模拟、优化计算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定义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RSWRS系统)。应用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应用系统综合评价法,权重采用基于Bossel评分标准,以参考状态的离差平方和最大法计算,建立了以RSWRS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和发展态势度量模型。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2000年9月7日,《佳木斯市城市水资源精测评价与系统分析》项目通过了由黑龙江省水利厅组织的成果验收暨鉴定.《佳木斯市城市水资源精测评价与系统分析》是原水利部水文司组织开展的全国5个中等城市试点之一,是原水利部水文司、黑龙江省水利厅和佳木斯市政府共同资助的项目.该项目1994年开始,至1999年10月完成,历时6年时间,共投入25000个工作日,完成了精确测验和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用水调查,城市地下水数值模拟和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编写了20余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在课题工作期间,科研人员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5篇.专家…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的多重性和高度复杂性,给地下河系统的水资源量评价带来许多难题。在分析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运移特征基础上,认为目前用于地下水评价的主要方法都不太适用来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问题。作者在比较地下河与地表水多方面的相似性后,建议引入现代水文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来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分析了可能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针对岩溶水资源的特征,作者认为,改变传统定量评价的思维、引进现代水文学理论方法和充分利用3S技术,是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6.
王超  李菊 《水文》2017,37(3):75-80
为满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水资源评价的理论及水资源公报编制的规范提出了云南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评价系统的构建思路,研究了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的分析评价具体方法,并开发了云南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评价系统。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系统较好地支撑了云南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一个由多目标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难点是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于评价标准是区间概念而非点的概念,因而传统的多目标决策一理想点法把评价标准处理成理想点存在一定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对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型——多目标决策一理想区间模型(MODMIIM),介绍了MODMIIM的原理,给出了其构成方法,并用MODMIIM对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为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上较弱。MODMIIM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稳定、合理。与多目标决策一理想点法相比,MODMIIM具有更大的适用性。MODMII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中。  相似文献   

9.
矿井水资源评价——以阜新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以中国典型的矿业缺水城市阜新为例,运用数学理论、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角度介绍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对阜新矿区矿井水水质、水量、污染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提出矿井水应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矿区缺水问题,同时控制矿井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对哈尔滨市城市水资源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研究。把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城市系统划分为62个部门,根据其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相应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出leontief逆阵,得到62个部门的直接与间接用水系数和用水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最终产值结构对用水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水资源系统平衡条件,预测了未来水资源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瑛 《地下水》2011,(1):127-128,137
对甘肃省景泰川引黄灌溉工程水资源利用进行研究.对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灌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对灌区水资源的分析,通过计算灌区内来水及用水情况,对灌区进行水量的平衡分析,明确提出灌区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下,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开展灌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大系统递阶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京津唐地区水资源大系统供水规划和调度问题,建立了京津唐地区水资源大系统供水规划和调度优化三级递阶模型和三层递阶模拟模型.提出模拟技术和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求解方法,并应用该模型对2000、2020水平年近40个组合方案进行运算,对其中较好的20个方案运用所建立的京津唐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和按优排序,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gent的模型(Agent-based models,ABM)研究已成为水资源管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重要补充。对水资源管理ABM研究进行归纳与展望,有助于探索优化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在阐述水资源管理ABM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主体决策规则和互作机制两个建模核心内容,并对其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城镇居民用水管理和灌区水资源管理3个方面,对2009—2018年主要水资源管理ABM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当前研究的难点与不足,提出未来研究重点:①拓展复杂适应理论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②加强不确定性水资源管理ABM研究;③探索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规则建模方法;④重视参数校准和结果校验及检验方法;⑤加强模型表述格式标准化进程;⑥综合权衡水资源管理ABM框架。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综合理解城市水循环演变过程,结合城市水文学的发展历程,剖析水循环过程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响应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主要成果,包括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洪涝灾害、水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的影响。系统归纳了城市化水文效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变化环境下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技术难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城市化降水效应的机理、不透水面的分布及有效性评估、城市化与水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与综合城市水资源管理及需水预测等。  相似文献   

15.
林军 《中国地质》2006,33(2):444-450
福建南部沿海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福建省的51.64%,现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社会(人口、劳动、智力)与城市空间(地质、资源、环境)对立统一的系统。区域地壳稳定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水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闽南沿海花岗岩风化壳发育,软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突出。本文重点讨论城市区域稳定性问题、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和城市开发建设可能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郝晋伟  冯金 《地下水》2011,33(2):116-118,121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对水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同时也对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城镇建设用地这一指标入手,分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用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空间差异、时间变化和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平均耗水量,最后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梦熊 《地质通报》2003,22(8):551-55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已由180座猛增至666座,城市人口和城市需水量都迅猛增长,造成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发展也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影响人体健康。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提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合理利用以及开源节流、保护生态环境与防止地质灾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和田河流域平原耗水驱动力与适宜绿洲规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红  黎枫  陈忠升  王云  李宝明 《冰川冻土》2011,33(5):1161-1168
基于和田河流域1964—2007年的水文、气象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探讨了流域耗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水量平衡法和水热平衡法估算了流域适宜绿洲规模和适宜耕地面积.结果表明,1964—2007年和田河流域出山口径流呈现增幅为0.495×108m3.(10a)-1增加趋势,流域耗水量...  相似文献   

19.
筛珠洞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泾河渗漏水和大气降水,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利用水稳定同位素计算筛珠洞泉域地下水资源组成比例,并进一步推算泾河渗漏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