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贫困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开发利用不够;多民族混居,多种经济形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文教卫生落后,科技力量薄弱,人口增长过快。国家对贫困山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经济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为尽快改变贫困山区的落后面貌,今后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搞好智力开发,把科技作为经济开发支柱;加强横向经济…  相似文献   

2.
国家于1996年确定了全国35个贫困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并建立了山区综合开发试点贷款这一新信贷种类.通过分析该工作在试点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管理难点,提出了改进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按照1986年5月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建议,1987年10月8—10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了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山地生态环境;2.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山地灾害综合治理;4.贫困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5.山区脱贫致富和加速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对贫困山区的认识问题,即我国贫困山区究竟是经济建设中的包袱,还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生产基地?二是发展战略问题,即先抓单项开发以尽快脱贫然后再解决致富,还是一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综合开发和建设,把发展生产与建设环境结合起来,把脱贫致富与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持久地提供商品和财富结合起来?全文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从何入手、起步产业和发展产业如何择定、林业在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中的地位、怎样解决贫困山区粮食短缺、开发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如何加强党和政府对经济开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着重提出要重新认识山区,以林为主的目标模式没有过时,山区应重视粮食生产并逐步提高粮食自给率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北方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 空间有效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继军  蔡强国  王学强 《地理研究》2010,29(6):1017-1026
坡耕地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为了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在坡耕地上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显示,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6°的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坡改梯工程的适用范围广泛,水土保持效益稳定,但在陡坡上实施坡改梯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将显著增加,维护费用高,且土地的损失量大,不宜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贫困山区大面积推广;植物篱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受坡度的限制性小,在25°以下的坡地上都能收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且投资少,适合在在广大贫困山区使用。因此,根据北方土石山区的坡耕地的特点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最佳适用范围,坡耕地被划分为4个坡度范围分别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即0°~5°平地及浅丘地采取以耕作措施为主进行治理,5°~15°缓中坡耕地采用以梯田措施为主、植物篱措施为辅进行治理,15°~25°的坡耕地采用植物篱措施为主进行治理,25°以上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智力资源贫乏,人口文化科技素质很差;文化低,观念旧,缺乏技术,不善经营。因而,国家投放的资金不少,产生的效益不高。本文提出了改革技术传播方式,减少技术传播环节的新思路、新办法。三年实验证明这种办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技术教育的新形式是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素质的捷径,是开发治理贫困山区的一条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贵祥  王金亮 《山地学报》2000,18(5):462-467
针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区情特点,在分析预测该区发展机遇和主要产品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选出区域的重点产业和重点开发区,相对集中建设,以培植区域增长极,作为开发整治的依托,最后提出贫困山区科技扶贫、信息与联系协作扶贫、融资与项目扶贫等对策思路。其结论为: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同时肩负着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双重重任,须将经济开发与环境整治及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我国缩微旅游景点出现巨大的投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浪费。作者通过对缩微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功能、市场容量及其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缩微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可分为3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区域所采取的缩微旅游资源开发措施及应开发的主题和规模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人民政府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学术讨论会,决定于今年十月初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我国中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扶贫开发的十项政策措施:搞好宏观调控,转变思想观念,实行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倾斜政策,开展横向联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搞好智力开发,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计11个省区,土地面积约 700万平方公里,人口 3.4亿。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本区的开发建设主要是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加强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本地区人民的迫切愿望,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调整偏农型产业结构,实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旨在使山区人口向山下流动的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摆脱与分散性密切相关的自给自足观念。由于山区物质、信息流动阻力大,城镇发展宜取多核分散型,要注意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改善山区环境。  相似文献   

14.
Land use chang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ere greatly enhanced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ue to the expanded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cting geographically as the basic unit of mountainous regions, valleys are the primary site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for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policy in valley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land use data in 1995 and 2012,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of varied topographic factors (i.e., altitude and slope) in typical valleys of the Beijing mountainous regions, Chin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ley is an efficiently geographical unit to evaluate land use chang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e also found that major land use chang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Beijing from 1995 to 2012 were the dramatic losses of grassland to the cultivated and construction lands, while most of these changes took place at the altitude of 0-400m and the slope of 6-15°. Considering the ever increas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 mountainous regions, the incre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d lands are inevitable, however, the great changes at a steeper slope imply the need to tailor land use structure coming into line with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suggesting ecological barrier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ust be exercised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se area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区乡镇企业发展条件的优劣势分析,指出了其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对山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助推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根据土地整治作用于农村减贫发展的实现路径,将全国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概括为四种:① 单项土地整理模式。通过开发低效未利用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② 三生空间优化模式。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恢复脆弱生态,优化乡村三生空间。③ 土地资产显化模式。实施补充耕地指标有偿异地调剂,积累扶贫开发资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统筹城乡发展。④ 土地资本流动模式。将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及作价入股相结合,整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贫困山区的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了尽快使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就是立足青海实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科学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脱贫致富建立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我所在山区开发研究方面承担过国家级、院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论著200多种.研究领域有: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农业发展布局,山区资源条件评价及开发潜力,山区城镇和工业发展布局,山区人口的就业、移民和人口容量等.前两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皖西大别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总面积 14000平方公里,总人口 317.8万人,交通闭塞、贫穷落后,但开发潜力很大。今后坚持以林为基础,强化种植业,发展养殖业和采矿业,深化加工业,综合开发农村经济。三年解决温饱,五年基本脱贫。后十年内逐步接近或赶上全省水平,到本世纪末把本区建成经济比较发达、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小康、自然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