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互渗透,一些数学家和生态学家对采用数学模式来描述生物种群的生态规律愈来愈感兴趣。[1]中讨论了三个种群可解模式的生态系统,即一个被捕食种群N1(即被捕食的成员数为N1,或被捕食的种群密度为N1,其它情况类似,不另作说明)和二个捕食种群N2、N3;二个被捕食种群N1、N2和一个捕食种群N3;三步捕食者一食饵系统的食物链N1、N2、N3。  相似文献   

2.
引言 由于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互渗透,一些数学家和生态学家对采用数学模式来描述生物种群的生态规律愈来愈感兴趣。[1]中讨论了三个种群可解模式的生态系统,即一个被捕食种群N_1(即被捕食的成员数为N_1,或被捕食的种群密度为N_1,其它情况类似,不另作说明)和二个捕食种群N_2、N_3;二个被捕食种群N_1、N_2和一个捕食种群N_3;三步捕食者—食饵系统的食物链N_1、N_2、N_3。略去了年龄差异,同时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东南沿海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凶残的杀人蟹。这种蟹,叫尖头蜘蛛蟹。一只巨型的成年尖头蜘蛛蟹,体宽一般有30多厘米,当它伸开锋利的蟹爪时,足足有3米多长,最大的可达3.7米。这种蟹,平时并不杀人。它们通常生活在3600米的深海海底,靠捕食鱼类为生。别看它身躯庞大,动作却十分灵敏。在它眼前游过的小鱼,几乎没有一条能逃脱它的巨大螯钳。不过,到了交配和产卵期,它们就会成批地爬到浅水区。这个时候,它们就会攻击人类。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硫球大学理工学研究博士生成濑贯在该校举行的日本甲壳类学会上发表,今年在冲绳本岛和附近岛屿对东亚最大的泽蟹类进行调查中,发现每个岛屿生栖的泽蟹各不相同,雄性的生殖器形状和甲壳的宽度,冲绳岛和渡嘉敷岛泽蟹甲壳的宽度为6公分,久米岛为5公分,伊平屋岛为4公分。并发现了3个大泽蟹的新品种。这些大泽蟹种群原来的祖先是一样的,但在适应每个岛屿环境中,分化出来的新种群。这对蟹类近代进化上的研究和大泽蟹对硫球列岛的演变历史非常重要。由于大泽蟹种群的现存个体数急剧减少,被环境省列为濒危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选择,促产以及亲蟹培育,幼体培育,环境控制,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呢?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后来,人们渐渐弄清楚了。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节肢动物,和蜘蛛是近亲。它的头和胸相连,外形很象马蹄,所以渔民把这种奇特的动物称为马蹄蟹。由于在嘴的周围有6对细长爪,行动起来宛如蜘蛛,所以,有的人又称它为鲎蛛。鲎的全身披着硬甲,还有一条长满了针刺的硬硬的尾巴,它的铠甲和尾枪自然是为了防身。令人奇  相似文献   

7.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捕食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食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子之一。选择性的捕食中能使被喜食的猎物种类从水体中消失,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这种捕食也可能抑制优势种的发展,占免竞争排斥,提高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天津厚蟹的幼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 Rathbun)广布于我国广东至辽东半岛,穴居于沿岸或河口的泥滩上;厚蟹数量大,是沿岸渔民的佐餐佳品。在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由于它的大眼幼体常大量混杂在捕捞的河蟹蟹苗中,因此,如何区别天然蟹苗中混杂的天津厚蟹等大眼幼体,是养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采集天津厚蟹的抱卵亲蟹,在实验室内进行孵化、培育,对各期幼体的形态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并和中华绒螯蟹相应的各期幼体进行比较,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基础理论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
海蟹三珍     
海蟹的种类不少,常见而且经济意义大的有青蟹、梭子蟹和鲟。青蟹,也称锯缘青蟹,头胸甲短而较宽,两侧无长棘,几近椭圆形,青绿色,大个体通常有10厘米长,14厘米宽。螯足不对称,较粗壮,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青蟹喜食腐肉,也捕食藻类,栖息于温暖而低盐度的浅海,在有海水渗入的河涌沟洼亦可长期生活,青蟹为重要食用海蟹之一。味清甘鲜美,但肥瘦不同,优次有别。它脱壳后一段时间比较瘦,称水蟹;此后肉渐丰满,肥实的雄蟹和未受精的雌蟹,称肉蟹;而受精后的雌体,经育肥卵巢成  相似文献   

10.
蟹子也疯狂     
近几年,在日本东南海区出现了一种令当地渔民畏惧的特大海蟹,它的8条利爪和1对螫钳十分修长,成蟹体宽一般为30厘米,蟹爪可伸展成直径3米的扇面,最大的可达3.7米。渔民称它“杀人蟹”。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三个种群可解模式的生态系统,即一个被捕食和二个捕食系统,二个被捕食和一个捕食系统,三步捕食—食饵系统的食物链,当模式的系数均为常数及周期函数情况,均有人进行过研究。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这些系数随时间变化而趋于一个定值或在某一常数附近作周期性振荡,并给出容易检验存在唯一全局渐近稳定的正周期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如果地球气候继续像科学家所预计的那样变暖,沿太平洋海岸的某些蟹类可能会面临灭绝。斯坦福大学海洋生物学家乔纳森·斯蒂尔曼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生活在海滩边缘温暖海水中的小蟹无法忍受水温的升高。斯蒂尔曼对太平洋浅海水域发现的四种蟹对气温忍耐性进行了试验。其中两种蟹来自俄勒冈海岸,生活在水温为47华氏度-59华氏度的海水中。另外两种蟹来自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海湾,生活在54华氏度-86华氏度的海水中,实验中所用的这些蟹在属性上都可以被归称为瓷蟹。它们的体形较小,个头在1英寸~2英寸之间,通常生活在海滩边缘附近——被称为潮汐间栖息地。这些蟹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可以吸取悬浮在海水中的颗粒。它们仅在高潮期间活跃。当退潮时,它们会躲藏在浅水中的岩石下。  相似文献   

13.
杨娟 《海洋世界》2008,(12):58-59
史前大企鹅?在秘鲁?这听起来并不像科学界的传闻,而更像是好莱坞的杜撰。美国古生态学家茱莉亚·克拉克和他的秘鲁、阿根廷同行在研究中发现,两种过去从未发现的企鹅物种在赤道地区生存的时间比预期的时间早数干万年。那时,地球比现在暖和得多。  相似文献   

14.
渤海强壮箭虫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纪明  李军 《海洋科学》1995,19(6):38-42
阐明了强壮箭虫营浮游动物食物,主要捕食桡足类。真刺唇角水量、双刺唇角水蚤和小拟哲水蚤是它的主要捕食对象。强壮箭虫有同种相残的弱性,但发生频率不高。其消化道内的小颗粒硅藻和甲藻并非由它主动摄入。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近海进行的海洋综合调查(1958—1960年)时,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研究材料,其中蟹类很占优势,仅玉蟹科(Leucosiidae)就有70多种。其中,在已整理完毕的16种玉蟹(Leucosia)中,共发现5个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菹草疯长及其腐败给湖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采用不投喂方式,对比研究了东平湖草鱼-中华绒螯蟹不同复合养殖模式下鱼、蟹生长情况及其对底质碳(C)、氮(N)、磷(P)营养盐含量的影响,来筛选适宜东平湖的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草鱼的摄食作用能有效控制菹草生物量,减轻菹草腐败带来的底质污染;中华绒螯蟹在整个养殖期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减轻底质碳氮磷含量,达到"养底"目的;综合比较发现,C2E1(草鱼2 ind/m~2,中华绒螯蟹1 ind/m~2)为最佳生态养殖模式,鱼、蟹生长状况最优,可生产草鱼31037.04 Kg/ha,中华绒螯蟹359.94Kg/ha,同时每产出1 t草鱼可从环境中带走129.43 Kg的C、27.83 Kg的N及3.30 Kg的P,每产出1 t中华绒螯蟹可从环境中带走121.51 Kg的C、17.22 Kg的N及1.89 Kg的P,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海底的寓言     
杀人蟹一只年幼的杀人蟹,在海底傲慢地爬行着。一群鲷鱼游过来,它迅疾地挥舞巨钳,将一条鲷鱼钳住,然后洋洋自得地美餐起来。它庆幸自己天生就是一只杀人蟹,坚硬的身躯和两只锋利的巨钳,使它不再惧怕任何攻击。就连人类,它也不放在眼里,要不它怎么能叫杀人蟹呢?  相似文献   

18.
在《西沙群岛蟹类研究Ⅰ》中,曾描述了蛙蟹科、馒头蟹科、菱蟹科、梭子蟹科、豆蟹科、扁蟹科、珊隐蟹科、沙蟹科、方蟹科及地蟹科的32种,分隶于22属。本文为西沙群岛蟹类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根据材料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1975-1976年先后五次在我国西沙群岛调查采集的标本写成,共记述30种,分隶于7科26属,其中15种为我国首次记录。本文主要报道蜘蛛蟹科、贝绵蟹科、玉蟹科共18种;此外,对《西沙群岛蟹类研究Ⅰ》己报道过的科属补充了12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蓝蟹为例,研究海洋环境对甲壳动物幼体迁移规律和机制的影响。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耦合kinesis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墨西哥湾物理环境对蓝蟹(Callinectessapidus)幼体的分布和扩散途径的影响。蓝蟹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海水落潮期间产卵,通过跟踪算法从产卵区域沿着墨西哥湾海域进行模拟,获得了80天内蓝蟹幼体的粒子移动轨迹,记录并分析了幼体经过海域的盐度值。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有效模拟蓝蟹幼体在特定海域的迁移规律和扩散机制,进一步研究可为了解海洋物理环境对蓝蟹和其他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选择、促产以及亲蟹培育、幼体培育、环境控制、饵料投喂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