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焦家金矿床容矿裂隙特征及成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构造作用下成矿裂隙特征和流体的运移通道、方式及成因机制,结果认为焦家金矿床差异的矿体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裂隙导致形成,微构造裂隙之间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常呈渐变接触关系。矿化裂隙成生主要有流体驱动显微构造裂隙扩展和构造剪张形成脉状裂隙两种方式。流体运移以真空泵式为主,渗流方式为辅,不同的裂隙成生机制和流体运移方式导致形成差异的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赋矿层位、构造入手,研究了金矿形成的特殊矿源层及构造作用下的成矿裂隙特征,认为小尖山金矿位于全区含金丰度最高的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地层内,差异的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的裂隙导致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赋矿层位、构造入手,研究了金矿形成的特殊矿源层及构造作用下的成矿裂隙特征,认为小尖山金矿位于全区含金丰度最高的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地层内,差异的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的裂隙导致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胶东焦家金矿为研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控矿构造网络特征和构造-蚀变-矿化演化过程提供合适的对象.各蚀变带动态重结晶石英类型记录相应的形成温度.矿化期各蚀变带内平均水/岩比值变化、成矿流体酸性变化等受动态重结晶石英分形维数、粒度等显微构造控制.宏观与显微裂隙组成菱形网络并共同控制蚀变/矿化流体运移就位.不同蚀变带内古差应力强度、动态重结晶石英粒度和分形维数差异是浸染状和脉状矿体产出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焦家金矿床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方式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体输导系统是成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焦家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及趋势面分析等手段,探讨矿床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和方向,进而对流体运移的方式和驱动作了分析.认为矿体的形成和空间分布受断裂流体输导系统的控制,流体总体从南西向上和侧向运移;由于断裂构造带不同部位岩石破碎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具有差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影响流体的运移方式;流体运移的驱动力主要由构造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所引起,同时重熔岩浆的上侵作用加速了流体的运移速率.  相似文献   

6.
对柯坪块隆发育的不同类型裂隙进行半定量或定量的研究,探讨裂隙与岩性、岩层厚度和岩层倾角之关系,发现不同岩性中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地层倾角与裂隙密度成正比例关系,绝大多数的裂隙与地层层面夹角大于70°,具地台区裂隙发育特征。尽管裂隙率很小,但其渗透性很好,是理想的油气运移通道。本区裂隙发育主要由志留纪末期北北东(13°)向和二叠纪后期北北西(350°)向的挤压作用形成,初步建立了柯坪块隆地表上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中裂隙分布模式,可望对构造演化相近的塔北块隆区地下裂隙分布情况进行推测,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7.
利用狭窄平行板裂隙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单个裂隙内油运移的过程。实验中采用表面起伏的玻璃板制作平行板裂隙模型,通过改变水中蔗糖的浓度控制两相流体间的密度差,来分析不同密度差和注入速率条件下油的运移过程和特征。观察发现,油在饱含水的狭窄裂隙空间内的运移特征与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有相似之处:运移的路径只占通道的一部分,都具有不规则的分形特征,也可形成活塞式、指进式和路径式等模式。而这些模式的形成也同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孔隙介质中油运移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以Bo数和Ca数为纵横坐标运移相图完全可以用来表征单个裂隙中油的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8.
谈彩萍  倪培  刘翠荣 《矿床地质》2005,24(5):537-542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有烃类及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及主次关系、运移时间.发现油气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后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间段内.  相似文献   

9.
构造-流体-蚀变矿化网络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流体、蚀变矿化是成矿作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翟裕生等,1999),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构造-流体-蚀变矿化网络.构造控制了流体的运移方式、速率和方向,且为蚀变矿化提供有效的空间和部位;流体是携带成矿物质与能量的重要媒介,是促成构造活动、蚀变矿化的物质保证;蚀变矿化是构造、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含气流体运移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重要因素,包括流体运移方式、运移通道类型、运移效能等。基于全球典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研究结果,围绕含气流体运移这一重要因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底辟构造、断层及裂隙和渗透层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流形式的运移是流体有效的运移方式,有利于烃类气体聚集及水合物成藏。已知水合物富集区内含气流体运移通道都不以单一形式存在,而是多种运移通道共同作用,呈复合型运移通道形式。在通道类型上,底辟构造、断层及裂隙、渗透层等都属于聚集型高通量流体运移通道类型,但这种通道类型与高饱和度、富集型天然气水合物藏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其还与运移效能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开展重点区域的流体运移的分析,揭示流体运移通道的展布以及运移规模,以达到更为准确预测和描述水合物藏的目的,并为水合物钻探站位部署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钼铜、接触交代型铜钼(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中心的分带性;岩浆活动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这3种矿化类型的形成受控于马厂箐斑岩岩浆系统,该岩浆系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文章在分析成矿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系统结构的剖析,认为正是马厂箐岩体所提供的热动力条件促使从岩浆体中分异出来的成矿流体由岩体向外运移,随着岩体内构造裂隙、接触带构造以及围岩中破碎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了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蚀变和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总体显示出,随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斑岩体向接触带和围岩推进,成矿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的建立,将对滇西成矿带内其他矿集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晓丹  祁进平 《地质学报》2014,88(10):1904-1916
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斑岩矿体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地表露头含矿裂隙的统计结果显示,罗卜岭成矿晚期的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远离斑岩体的含矿裂隙与其附近的区域构造方位或侵入体走向相近,表明受到北东向区域构造活动控制;而斑岩体西侧露头附近的含矿裂隙呈放射状,主要受到斑岩体侵入作用的影响。深部隐伏矿体则受到区域断裂和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的共同控制,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以隐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中心,由深至浅,矿体铜钼品位比值依次变大,显示了Mo\Cu-Mo\Cu(Mo)的元素垂向分带;平面上,铜、钼元素沿着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附近有明显富集;斑岩型铜钼矿体主要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形态和产状受到区域北东向断裂或岩体接触带构造影响;蓝辉铜矿体主要产于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体内,形态和产状受接触带控制。区域构造和斑岩侵入体对斑岩型铜钼矿化有不同的影响,浅部铜、钼矿化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而深部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和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区域上北东向背斜构造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花岗闪长质侵入岩体的侵位,矿区尺度的断裂构造对斑岩体的就位和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则直接控制了斑岩型矿体的产出,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州县上塘村铅锌矿位于南岭成矿带桂东北,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赋存于构造复合部位的旁侧破碎带及层间裂隙中,具多期矿化特点。文章在全面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物质组成及围岩蚀变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热水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最后总结了五点找矿标志,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斑岩型金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二长斑岩岩体有关.岩体内发育4组原生节理或裂隙带,这些节理或裂隙带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特别是它们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良好部位.矿体形态为脉状、网脉状和透镜体状.有4种矿石类型:黄铁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硅酸盐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床可以划分为2个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划分3个成矿阶段,第2成矿阶段是金矿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重晶石.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酸盐化.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成矿热液温度为130℃,成矿压力为22MPa,盐度1.03%,氧逸度-36.7~-38.8,pH=5.8~8.8.成矿流体早期显酸性,晚期显碱性.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属于次火山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普朗铜矿是义敦岛弧东多金属矿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带内岩浆构造活动频繁,裂隙构造叠加成矿-控矿作用显著,但研究程度薄弱.在对普朗铜矿区巷道进行构造岩相学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厘定矿区褶皱、断裂宏观特征,对典型中段进行节理(裂隙)测量分析.研究表明:1)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斑岩铜矿成矿作用与晚三叠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普朗铜矿形成于俯冲造山阶段;2)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着矿区沉积建造和岩浆岩分布,矿床总体产于普朗背形核部,次级NEE及NE向断裂控制着含矿斑岩体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矿(化)体赋存于两组断裂交汇部位;3)矿区以张节理为主的复合型节理系统,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扩散和富集提供导矿、储矿空间,裂隙发育程度与铜矿化呈正相关.通过对矿区岩浆侵入-构造裂隙系统特征与控矿规律的研究,认为热液脉状矿(化)体严格受控于构造-裂隙系统改造富集作用,裂隙构造发育部位是探寻富"脉状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 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贵池铜山铜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山铜矿床矿化类型可划分为层状含铜黄铁矿型,含铜角砾岩型,含铜夕卡岩型和含铜班岩型,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其中层间断裂与接触带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铅,硫,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研究表明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矿床成因为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刘书锋 《江苏地质》2019,43(4):532-541
山东淄河断裂带由近于平行的3~5条断裂构成,具多期活动性,经历了早期左行压扭为主—中期张性为主—晚期右行压扭为主的发展阶段:早期平推扭动所产生的层间裂隙和层间空隙为成矿热液交代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铁矿化及矿体形态受断裂构造和层间构造的严格控制;中期的张性构造活动引发了地壳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提供了矿质来源;淄河式铁矿形成后,晚期右行压扭构造活动使矿体遭受破坏,断裂带南端被EW向断裂切截,该断裂带是淄河地区的控岩控矿构造,不仅提供了含矿热液上升运移的通道,而且造就了矿液沉淀储集的空间。淄河式铁矿主要赋矿层位为寒武—奥陶系九龙群炒米店组中下部及马家沟群北庵庄组和五阳山组,岩层钙质含量高、硅质含量低、性脆、裂隙发育,易于交代成矿,形成品位高、规模大的矿体(床)。淄河断裂带转弯并有分支断裂复合或次生断裂及与其交叉切割的NW向断裂交会处,不仅控制着燕山晚期闪长岩体的分布,而且是形成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淄河式)铁矿大矿、富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休的初步研究表明,五台山七图金矿的成矿物质(金,银)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粗碎屑岩组合,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去硫作用提供了金矿化的硫源,韧-脆性剪切事宾发育及活动是金矿化的动力学机制,成矿流体具有变质流体的性质,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形成的蚀变岩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