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德鉴  王树廷 《气象》1979,5(11):8-9
从1980年1月1日起,由中央气象局制定的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就要在全国气象台站正式执行了。这是气象观测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气象人员盼望已久的心愿。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建国以来,经历过1950年《气象测报简要》、1954年《气象观测暂行规范(地面部分)》和1960年《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  相似文献   

2.
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于一九八○年元月一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在新《规范》开始执行之际,回忆参加新《规范》改编情况,有不少感想。气象观测是素取第一性气象资料的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之一,也是每个气象台站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国气象观测规范开始是照抄苏联的,以后结合我国  相似文献   

3.
李进虎  邵玉红 《青海气象》2006,(2):47-50,55
中国气象局颁发了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下称新《规范》),并于2004年1月1日执行,如何与原《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下称原《规范》)对照应用,保证新《规范》的正确实施。本文结合青海地面气象测报和自动气象站业务工作实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主要的异同之处,供同行们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中央气象局编定,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从今年一月一日起在全国各级气象台站正式执行。这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通过学习新规范,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气象工作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一门科学。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气象科学研究等提供重要依据,在规范中有明确的叙述。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观测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观测值班工作,如实地把气象要素变化按规定的方法与要求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特点,吸取台站二十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编写得规定明确,符合实际,更加科学,为获取宝贵的“三性”气象资料提供保证,它是气象工作调正、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及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气象观测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指出,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气象台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任务是观测、发报和编制报表。二、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方法沿革《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保证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Operational Soltware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简写为OSSMO)是为了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即新规范)的需要,针对各类气象站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和各级审核部门的资料处理而编制的一套综合业务应用软件。本软件适用于人工观测和自动站观测方式的各类气象观测站以及各级审核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文件的审核及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今年《陕西气象》第一期,发表了任国拣同志写的“参加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编写随感”一文,对我们学好规范很有启示和帮助,希望多发表这类文章,以推动我们对新规范的学习和执行。在任国栋同志的文章中,有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诞生了,这是我国气象战线上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测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新“规范”共分四篇二十章,层次清楚,规定明确。以第三篇为例,本篇共分三章(十六——十八章)十八节,包括月  相似文献   

10.
鲍家栋 《气象》1980,6(3):28-28
198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简称新规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我国地面测报工作的经验和特点。 经过这一段对新规范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总结了经验。广大气象观测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观测经验。新规范将现阶段测报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观测经验有选择地予以列入。比如,在云的观测上,新规范归纳了夜间云的观测的三条经验,对山区台站云的观测叙述也比较详细。在夜间能见度观测方面,分别指出有目标灯和无目标灯须掌握的几条原则。特别是白天能见度的观测,根据所选目标物的颜色和其细微部分“清晰可辨”、“隐约可辨”、“很难分辨”三种情况下能见度估计方法。只要  相似文献   

11.
读者与编者     
编辑同志:你们将新规范学习讨论会集体整理的“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增改内容摘要”,及时刊登在《陕西气象》第八期上,对我们学习新规范很有帮助。但是,也发现几处有错误,如:26页右栏第5行勾卷层云,应为匀卷层云  相似文献   

12.
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1].随着地面气象探测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自动气象站在全国气象台站已广泛使用,原有的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已不适应现行地面业务开展的需求.中国气象局本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兼顾历史"的原则,历时多年,编制了既适用于人工观测方式,又适用于不同型号自动气象站进行自动观测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记录报表是气象台站所积累的气象情报资料原始档案,自动站在全月观测数据文件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或本站气象服务的需要,按照统一格式和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台站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中的规定和要求编制,修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文件)和分钟观测数据文件(J文件)。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张爱民 《气象》1990,16(5):65-65
编辑同志: 读了贵刊《气象》1989年第9期《特殊情况下非日界降水量的补充观测》一文,我认为这篇文章存在着实质性的问题。因此提出几点看法: 1.作者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理解是不够的。他认为规范规定不全面需要补充,其实不然。首先应明白,我们所进行的地面气象观测都是“定时观测”。规范规定  相似文献   

15.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这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在《规范》第27页,还规定了纪要栏记载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它不仅是当前气象服务工作的需要,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笔者查阅了50多个台站自建站以来的全部气表1中的“纪要栏”以及有关气象档案,发现有下面几种情况: 1.1966年以前,大部分台站对“纪要栏”的记载较为正常。“文革”期间,除少数台站仍较重视外。余者基本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版)自2004年1月1日正式执行以来,从事地面测报相关工作的同志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版)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掌握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规范地面测报工作,提高地面观测水平,本文对新《规范》的学习谈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气象台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在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规范》中存在一些小问题,这里就三次观测站2时地面温度的求法是否科学提出本人的看法,与大家商讨。 1 问题的提出 请看以下记录:象山县气象站1996年12月5日8时地面最低温度为6.9℃(订正后,下  相似文献   

20.
测报时间概念混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艺 《广东气象》2008,30(3):53-54
通过学习和比较业务规范与指导文件,参考相关学术论文,并结合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经验,发现在测报业务上存在对“时段”和“时刻”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以至影响天气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和编报不统一。原因是部分测报工作者曲解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的某些表述,使用“自创”的时间概念去指导天气现象出现时间的记录和编报。进而指出在时间的表示与解释、时间误差处理、探测自动化编程等方面厘清“时段”和“时刻”概念的必要性和方法,并提出了对测报业务及管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