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我国基性、超基性岩集中分布地区之一。5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基性、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地质普查勘探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又在该区发现了古生代蛇绿岩,涉及到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1981—1985年,我们承担了地质矿产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下达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铬)特征”科研项目,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岩体生成地质背景、蛇绿岩特征及意义、区域岩石矿物学、工业铬铁矿床及预测、矿物包裹  相似文献   

2.
徐云鹏 《地质论评》1965,23(6):445-453
一、区域地质简述本区位于海西地槽褶皱带中。超基性岩侵入体极为发育,形成一个近东西向分布的不规则“S”形超基性岩体群。此岩体群东端一岩体处,见到起基性岩侵入于含(竹蜓)科化石  相似文献   

3.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我国基性、超基性岩集中分布地区之一。5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基性、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地质普查勘探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又在该区发现了古生代蛇绿岩,涉及到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1981—1985年,我们承担了地质矿产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下达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我国基性、超基性岩集中分布地区之一。5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基性、超基性岩和铬铁矿的地质普查勘探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又在该区发现了古生代蛇绿岩,涉及到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5.
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位于西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扎依尔复向斜的南翼,侵入于达拉布特压扭性大断裂的西北侧次级断裂,即萨尔托海-木哈塔依分支断裂中,岩体全长20余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萨尔托海矿区位于岩体东半段,长6公里,面积约4.8平方公里。西宽东窄,平面形态宛如一只浮鹅,空间形态为一复杂的岩墙状岩体。  相似文献   

6.
翁礼巽 《地质科学》1960,3(3):137-147
一、引言世界上超基性岩的分布同不同时代的褶皺山带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的超基性岩都产生在地槽中。根据不完全資料,中国主要的超基性岩也分布在地槽中。如中国北部超基性岩产在古生代地槽华力西褶皺带中;西北超基性岩产在加里东褶皺带中;西南超基性岩侵入于中生代地层中(属于中生代末期燕山褶皺带);也有侵入于新生代可能属于喜馬拉雅造山期的地层中。超基性岩在我国地盾区中也有分布,如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某些超基性岩均产在震旦纪地盾中。  相似文献   

7.
西准噶尔地槽褶皱带,形成以大断裂为主干的四条弧形构造带,成为区域构造格架。弧形大断裂及其派生次级断裂,为超基性岩浆侵贮提供了空间条件。超基性岩体成群出现,分段集中,总体成弧形带状展布。据不同性质断裂组合方式,对超基性岩带又分为人字型、折线型、串珠状等构造型式。随断裂作用强度由南往北变弱,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亦依次减弱,岩体数量及出露面积减少和变小,成带性由明显至不明显,岩石类型、岩(体)带平均化学成分由偏基性向偏酸性演化,铬矿化碱弱。诸岩体(群)的空间分布规律,反映了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盐池西超基性岩一直缺乏可靠的年龄资料,因此时代厘定一直存在疑问.该超基性岩侵入于一个闪长岩体中,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获得该闪长岩的年龄为303Ma±15Ma.这表明该超基性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以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对西北地区地槽褶皱带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具成铬远景的超基性岩带,赋存于特定的构造部位,即沿褶皱带与基底隆起(地槽中间隆起带或地块)带接合处的深断裂带分布。这里活动性最强,一般都是地槽向洋迁移起步地带,断裂生成早,且继承性长期活动,曾多期次下切地幔导致大量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和分异作用。因而沿这类断裂带形成明显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岩带中的岩体数量多,总面积常为全区诸岩带之冠。伴生的基性侵入体发育程度亦居首位。岩带总体基性度偏高,由多岩相组成,铬铁矿化较普遍,产有工业矿床。例如,西准噶尔华力西中期优地槽褶皱带西南部,由南而北依次出现拉巴—达拉布特弧形超基性岩带,玛依勒弧形超基性岩带及塔斯特弧形超基性“岩带”。其中以拉巴—达拉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在达尔布特构造带形成带状展布的花岗岩带。近年来,对该区域大岩基研究较多,而对区域内小岩体的研究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包古图一带成矿斑岩上。都伦河东岩体位于西准噶尔扎依尔山阔依塔斯地区,其寄主岩石主要为一套中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合。于其中新发现丰富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通过对暗色包体的野外展布特征、岩石学等特征研究,确定其为岩浆混合成因,是高温的幔源基性岩浆和温度相对较低的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一认识为探讨都伦河东岩体的成因及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对于西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和多样性的研究也具有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Nd、Sr、Pb、O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疆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I型花岗岩,侵入于早石炭世末,具有偏碱性特点,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伸展期或挤压—伸展转变期;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A2型花岗岩,侵入于早二叠世初,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期张性构造环境中。I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特征相似,显示出幔源特征,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在O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I型花岗岩(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以及A型花岗岩(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的发育,进一步证实了晚古生代区内地壳的垂向增生作用。对比研究表明,可以将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的A型花岗岩归入东准噶尔乌伦古富碱火成岩带。  相似文献   

12.
地质矿产部重点研究项目《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生成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特征研究》之一的《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超基性岩体产出地质背景的研究》课题,由西安地质矿产究究所周良仁、赵志长、张金声工程师等用四年时间完成,并获得一些新的成果。最近,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委托的评审小组评  相似文献   

13.
新疆西准噶尔是我国古生代的蛇绿岩分布地区之一。笔者基于该区超基性岩内地幔岩及其熔融残体与有关岩石、矿物的组构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岩石矿物生成温度、压力条件等,将区内超基性岩划为两个成因类型:①地幔岩及其熔融残体岩石;②衍生岩石。同时提出超基性岩的深熔分异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来,新中国的广大地质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找到许多基性超基性岩体(以下简称岩体)和与之有关的矿产。目前已知的岩体总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基性岩和超基性岩近于各占其半。岩体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山系中。绝大部分超基性岩体见于古生代以来各期地层褶皱带内,而基性岩体则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隆起区。从岩体侵入的时间看,侏罗-白垩纪超基性岩体出露面积最大,石炭-二迭纪次之,寒武-奥陶纪和前寒武纪较少;但基性岩体则以前寒武纪为主,其次为石炭-二迭纪和侏罗-白垩纪,寒武-奥陶纪最少。  相似文献   

15.
前言北祁连山西段地区,处于祁吕山字型前弧西翼部位,区内广泛分布下古生界砂板岩、千枚岩、结晶灰岩、火山岩和前震旦系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其次为石炭二迭系以及三迭系含媒地层。各时代地层均呈北西向分布,与祁吕系前弧西翼展布方向一致。早古生代地层中加里东期或部分海西期超基性岩体大量侵入,形成了北祁连山超基性岩带。由于工作地区所限,本文仅述及北祁连山西段甘肃省境内的含铬超基性岩体。自1972年4月,我队对北祁连山西段陶莱山地区的含铬超基性岩体进行了普查评价工作,两年来积累一些第一性资料,在此基础上参照前人工作成果,于1973年底写成本文初  相似文献   

16.
一、超基性岩浆侵入方式及岩体产状萨尔超基性岩体,是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中一个最大的超基性岩体。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中的超基性侵入岩镁铁比值甚高(一般均大于7)。岩体多呈窄长条状,长透镜状产出,断续相连,作北东50°线形延伸。它们与围岩侵入接触处,常使围岩发生高温热接触变质。超基性岩体主要由斜辉辉橄岩及少量纯橄榄岩和橄榄岩组成,蛇纹石化强烈,岩体所含铬铁  相似文献   

17.
中天山九号超基性岩体位于尖山——阿拉塔格超基性岩带内。岩带呈近东西走向分布,长达几百公里,南北宽约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岩带中断续出露有七个超基性岩体群,岩体多达几十个。 九号超基性岩体位于岩带中段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顶端碱泉岩体群东侧。地理位置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南部中天山的戈壁滩上,属中天山复背斜的轴部。 超基性岩体的围岩主要由上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岩石类型有黑云母石英片岩、片麻  相似文献   

18.
桂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层状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清明山岩体是出露最大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出露面积20 km2以上。对该岩体的区域地质背景、岩体地质特征、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表明,与金川超基性岩体相同,即存在岩体底部就地熔离型浸染状矿体,也存在深部熔离贯入型块状矿体,岩体具有很好的岩浆熔离分异作用和成矿性,找到有一定规模的贯入型富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20.
<正>青海省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几年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的重大突破,其形成时代及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东昆仑地区同类矿床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夏日哈木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带,侵位于元古代金水口群变质岩中,总体走向近东西,出露形态不规则,岩体长2000m,宽1400 m,向西倾没于金水口群变质岩中(图1)。该岩体主要由辉长岩和超基性岩两部分组成,超基性岩侵入辉长岩,因此,被辉长岩所包绕,两者呈突变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