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萍  李吉涛  李健  刘淇  刘萍 《海洋科学》2009,33(5):59-63
从患乳化病的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组织内分离出痛原菌--溶藻弧菌(Vibrioalginglyticus),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后O、24、48和72 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溶藻弧菌对其各组织抗氧化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三疣梭子蟹体组织中抗氧化酶和MDA含量在不同的采样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在感染溶藻弧菌24 h时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GSH-px活性有增强的趋势(P>0.05),随后在感染48 h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感染组各体组织中的MDA含量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结果显示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机体消除氧化过程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活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使得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台风过境对养殖三疣梭子蟹的影响,于2015年7月采集“灿鸿”台风经过象山前后12 h内象山三疣梭子蟹养殖场样品,检测台风前后三疣梭子蟹中T-SOD、CAT、ACP、Na+,K+-ATP酶活性以及MD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台风过后鳃中T-SOD酶活性升高极其显著(p<0.01);CAT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和GSH含量则呈现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腺中T-SOD酶活性呈现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CAT酶活性呈现升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GSH含量增加极其显著(p<0.01)。心脏中T-SOD、CAT酶活性和GSH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MDA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心脏和鳃中ACP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肝胰腺中ACP酶活性降低,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Na+,K+-ATP酶活性在鳃中极显著下降(p<0.01),在肝胰腺中酶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在心脏中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台风会造成三疣梭子蟹短期内应激反应,如若不尽快采取措施,后期会对三疣梭子蟹造成较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盐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及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盐度(0~30)环境下养殖的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各盐度组脊尾白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15、20盐度组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肌肉的水分和粗脂肪随环境盐度升高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粗蛋白含量随环境盐度升高而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在盐度15时为18.02,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与盐度2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盐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风味氨基酸总量,15~30盐度组显著高于0~10盐度组(P0.05),且盐度组15~30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脊尾白虾淡化养殖最低盐度应该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其风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健康和疾病条件下药物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内的代谢差异,在构建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按25mg/kg剂量分别给健康和患病三疣梭子蟹单次口灌氟苯尼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肝胰腺、肌肉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药时数据应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健康和患病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相同组织中的药时曲线形态相似,三种组织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肝胰腺吸收药物最快,肌肉次之,血浆最慢;与健康组相比,患病蟹肝胰腺、肌肉、血浆三种组织对氟苯尼考的吸收和消除速度明显减慢,达峰时间推迟,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低,最高药物浓度下降,表观分布容积和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变大。说明疾病使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议患病三疣梭子蟹口服氟苯尼考的休药期至少10d。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幼贝生长和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用不同盐度水平(5、15、25、35和45)的人工海水饲养瘤背石磺幼贝[干质量(2.96±1.02)g]60 d后测定瘤背石磺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1)瘤背石磺在盐度25~45时生长良好,成活率在90%以上。同时,在盐度25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盐度组(P0.05),而饲料系数也显著降低(P0.05)。(2)随着盐度的升高,瘤背石磺肌肉水分显著降低(P0.05),粗灰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对肌肉钙和磷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在盐度25时最高,为76.66%,而粗脂肪在高盐度时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分别在盐度25和45时含量最低和最高。(3)除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受盐度影响差异显著外,大多数氨基酸均随着盐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盐度25最高,但差异不显著。(4)盐度对于每一种脂肪酸的影响均差异显著,在盐度5至35范围内,n-3 PUFA和n-6 PUFA均呈现上升趋势,但n-3 PUFA/n-6 PUFA值也逐渐升高。与大多数海水贝类不同的是,瘤背石磺DHA含量远低于EPA。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瘤背石磺生长性能以及肌肉生化成分有显著影响,适宜的盐度可改善瘤背石磺的肌肉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指数(HSI)、主要生化成分和组织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HS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大值在Ⅳ期[(7.46±1.23)%],最低值在Ⅵ期[(4.62±0.63)%];(2)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生化组成存在显著变化,Ⅰ期肝胰腺中水分含量高达67.91%,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胰腺中脂肪/湿重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Ⅰ期最低(13.48%),Ⅳ期最高(24.24%);肝胰腺中蛋白/湿重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总糖/湿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不同生理阶段雌体肝胰腺组织学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变化—生殖蜕壳及产卵前后,Ⅰ期肝小管中B细胞占优势(约50%左右),R细胞较细长,肝小管内腔中存在大量食物残渣和脱落的B细胞顶泡等,生殖蜕壳后(Ⅱ期后)的雌体肝胰腺中R细胞数量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R细胞逐渐饱满。产卵后雌体肝胰腺中的细胞间界限变得模糊,部分肝小管的管腔开始自溶,但是此时B,F细胞数量开始增多,这说明随着春季东海海区水温的升高,雌体开始恢复摄食,以保证第二次卵巢发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盐度(5、15、25、35)胁迫下锯缘青蟹血清中酚氧化酶(PO)及其肌肉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胁迫显著影响青蟹血清PO活性(p<0.05).S5、S15低盐度处理组青蟹血清中PO活性显著高于S25、S35高盐度处理组(p<0.05),同一处理组青蟹血清中PO活性除S15处理组随胁迫时间延长而持续下降外,其余各组呈现出有升有降的变化.各处理组在盐度低于或高于25时,青蟹肌肉中SOD活性升高,且胁迫至72h前,随着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下降;青蟹肝胰腺中SOD活性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且同一处理组青蟹肝胰腺中SOD活性则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表明环境盐度胁迫对青蟹体内SOD活性影响显著,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性.由此可见,盐度胁迫显著影响青蟹的PO、SOD活性,进而影响青蟹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王渝  吕建建  刘萍  高保全  李健  陈萍 《海洋与湖沼》2014,45(6):1359-1366
本研究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命名为Pt CLIC。该基因c DNA全长2000bp,5’和3’非编码区(UTR)长分别为76bp和1162bp,开放阅读框长762bp,推测编码25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9.2k Da,理论等电点为5.9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 CLIC基因中未发现跨膜结构域,属于不稳定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Pt CLI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蚤状溞(Daphnia pulex)CLIC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与拟穴青蟹首先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 CLIC基因在选取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低盐度胁迫显著改变了Pt CLIC基因在三疣梭子蟹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整体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并发现该基因在低盐耐受和低盐敏感家系中的表达规律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Pt CLIC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辅助三疣梭子蟹耐低盐品系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首次克隆得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其中ALP基因全长序列1 910 bp,编码536个氨基酸;ACP基因全长序列1 544 bp,编码439个氨基酸。盐度调控设3个盐度组:31(对照)、16和3。养殖45 d后,荧光定量PCR测定对虾肝胰腺、肌肉、胃、肠和鳃5个组织中的ALP和ACP基因m RNA的表达情况。RT-PCR显示,ALP基因在5个组织中普遍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P0.05),肠道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ACP基因在5个组织中也均表达,在肝胰腺和鳃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盐度应答实验表明,不同盐度条件下,不同组织中,ALP和ACP基因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胃和鳃组织中,ALP基因在31盐度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肝胰腺和肠道中,ALP基因在16盐度下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肌肉中,ALP基因的表达与其他组织均不同,31盐度组表达量最高,而16盐度组最低(P0.05);在肝胰腺中,ACP基因在31盐度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在肌肉和鳃两个组织中,ACP基因在31盐度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两个盐度组(P0.05);在肠道中,ACP基因的表达量在3盐度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在胃中,ACP基因在3个盐度下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为研究低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磷酸酶基因的变化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投喂不同饵料后,研究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等可食部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脂类组成的变化。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肝胰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性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育成规格对粗脂肪、粗蛋白、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有一定影响(P0.05或P0.05);饵料对水分、粗蛋白和磷脂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杂鱼组三种规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总体试验结果表明:育成规格以及饵料对中华绒螯蟹雄蟹可食部分含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胚胎超低温液氮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4,18(4):44-47
选用两种低温保护剂配方,A:10%甘油+4%葡萄糖;B:15%DMSO(二甲基亚铜)+4%葡萄糖+2%柠檬酸盐,利用微机控制生物降温仪,对栉孔扇贝胚胎进行液氮低温保存。似1℃/min由室温降温至-20℃,接着以20℃/min降温至-80℃,然后样品直接入液氮保存(-196℃),1周后,经45℃水浴解冻,栉孔扇贝胚胎(发育6d)的存活率达65.1%(A配方)和56.5%(B配方);而采用6℃/min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笔者在调研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东方Tun属分鱼种以至不同部位的毒性强弱,讨论了河豚毒的性质,毒力及中毒机理与防治方法,同时也对河豚毒的药用价值与利用作了较简明的介绍,最后作者尚对东方Tun属分类学,中毒防治及河豚药物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了一些意义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酸,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刘玉军,1987;Clemons, et al.,1985)。人和动物体几乎不能合成EPA,只能从食物中获取,而海藻是不饱和脂防酸的(原始)初级生产者。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EPA含量较高,且易于养殖的小球藻 Chlorella sp-2 (李荷芳等,1999)为原料,用不同的营养液对其进行培养,分析藻体中的脂肪和EPA的含量变化,以便选择能使小球藻生长好、脂肪含量及EPA含量均高的营养条件,为开辟EPA的新来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对广东柘林湾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评价了增养殖区的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西、北部海区大于东、南部海区,近岸高于离岸的基本格局,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目前,柘林湾整个海区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陈受忠 《海洋与湖沼》1981,12(3):291-296
桡足类从卵中孵出后有一段复杂的变态过程。淡水自由生活的种类大都经过6个无节幼体期和5个桡足幼体期,然后才达成体。各期幼体在形态上互不相同。无节幼体与成体形态相差尤为悬殊。 自从Leeuwcnhoek首次发现桡足类的幼体以来,在其后的两百年间研究甚少,以致著名的分类学家M?ller不相信形态上如此相异者属于同一物种,而将无节幼体误作另一  相似文献   

16.
汞、锌、铅对黑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耀  陈超 《海洋科学》1988,12(3):54-57
本文就汞、锌、铅3种重金属对黑鲷胚胎(包括前期仔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与铜对黑鲷胚胎发育的影响作了比较。黑鲷卵和前期仔鱼对上述4种重金属的敏感顺序是:汞〉铜〉锌〉铅。初孵仔鱼对汞及胚孔封闭前的发育卵对铜较其它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初孵仔鱼和脊椎形成前的卵对锌、铅都比较敏感,但大大低于对铜和汞的敏感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脊椎形成后至孵化前的胚胎发育期间,卵对4种重金属的敏感性都远较胚胎发育的其它阶段低。汞、铅对黑鲷的胚胎发育有较明显的迟滞效应。高浓度的锌和铅引起大量初孵仔鱼的畸变,而在含汞海水中,在胚胎直至前期仔鱼的发育期间无畸变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山东荣成后港泻湖沉积及其速率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荣成后港泻湖和镆铘岛周围地区的勘察及S02孔岩芯样品的粒度1、4C、有孔虫等分析资料阐明了该泻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形成于冰后期最大海侵之后(约7KaB.P.),泻湖的沉积速率约为0.8mm/a。对比得出,山东半岛的泻湖一般形成于最大海侵之后的两个时期,7KaB.P.左右和5~4KaB.P.;其沉积速率大多在1mm/a左右,最大可达1.56mm/a,最小的为0.55mm/a。泻湖的沉积速率大小主要与入湖物源有关,也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沉积物的压缩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5种红树植物对Cu、Zn、Pb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本研究选取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5种不同红树植物,分别是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秋茄(Kandelia obovata)、角果木(Ceriops taga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树龄阶段的红树植物组织(根、枝、叶)及其林下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Pb的含量,从而计算红树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分析不同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小。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及不同植物生长期对重金属吸附功能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龄角果木表现为最大,小龄角果木次之,而中龄桐花树最小。不同植物组织中大龄角果木的根部对Cu的吸附能力最大,最小的是大龄木榄叶;对Zn的吸附能力最大的是小龄海莲枝,最小的是大龄木榄根;大龄角果木枝对Pb的吸附系数最大,中龄木榄根最小。总体而言,5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Cu、Zn、Pb)的总吸附能力大小表现为:角果木>海莲>秋茄>桐花树>木榄,其中富集系数最大的角果木总值为5.8869,最小的木榄总值为2.4342。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75和1980年在西沙群岛调查采集时获得的新资料共报道滨螺科五种,分隶于2属、3亚属,并对以前发表的一种种名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20.
图们江口水中Zn,Cd,Pb,Cu的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防吸附物理涂汞电极反问极谱对图们江口、东海及日本海水中Zn,Cd,Pb,Cu进行了形式分析,其不稳定态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9,0.071,0.039,0.69ug/L(占总量的15~27%),分布较为均匀,证实了痕量金属离子(自由离子及不稳定络离子的均匀分布规律。有机结合态Zn,Cd及Pb(10~30%)和颗粒态Zn,Cu和Cu(15~40%)的较高含量位于长江口、东海及图们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