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片状触媒和粉状触媒合成金刚石的实验,比较了两种触媒合成金刚石的优缺点,分析了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优于片状触媒的原因,对金刚石合成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静压法合成金刚石,石墨向金刚石转变是借助触媒金属或合金的作用来实现的.实验表明,在金刚石的合成中,不同的合金不仅所需要的压力和温度不同,而且合成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合金的性能对金刚石合成的影响及如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7,(5):62-65
触媒合金是我国目前人造金刚石行业普遍采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从理论上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可以直接转变为金刚石,但需要特高的压力和温度,最低压力为12万大气压,最低温度为2800℃。采用静压法合成金刚石,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制造这样的高  相似文献   

4.
在合成金刚石时,使用不同成份和类型的触媒合金或金属,不但合成工艺条件不同,而且,合成金刚石的产量、质量、颗粒大小、晶体颜色和机械性质等亦有差异。为了探讨触媒合金性能与金刚石晶体生长的关系,我们对不同成份和类型的触媒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合成效果实验,从中发现成份和冶炼轧制工艺不同的触媒合金,其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杂质含量和表面结构等都是有差异的。这是影响合成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合成金刚石用的触媒材料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试验厂研究完成的《合成金刚石用新型合金触媒的研制》科研成果于 1 999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型合金触媒是在传统触媒镍、锰、钴三元素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有利于触媒生产工艺和金刚石合成工艺的硅、氮元素的五元系列合金触媒。五元合金触媒扩大了合成金刚石的工艺范围 ,便于生产操作 ,使合成出的金刚石产量高、晶形好 ,高强度提取率高 ( >35 % ) ,一次投入产出率高达 40~ 5 0 %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同类厂家。该触媒生产工艺已在试验厂投入生产 ,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合成金刚石用新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金刚石合成过程中不同时期触媒金属全相组织的变化,讨论了人造金刚石的合成过程,给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最后作者阐述了自己对转化机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金刚石合成过程中不同时期触媒金属金相组织的变化,讨论了人造金刚石的合成过程,给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最后作者阐述了自己对转化机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金刚石中使用纯Co粉末触媒可合成出类似国外“SDA100”适于地质钻探用的优质金刚石。用粉末成型,工艺简单,成材率接近100%,Co触媒的回收率可达97%以上。多年来,在我国人造金刚石生产中使用以常规熔炼和轧制加工的合金触媒,如Ni Mn、Ni MnCo、NiFeMn等。加工复杂,成材率低(25~40%),成份不易保证,合成的金刚石杂质多,质量不稳定。而且这些触媒不易回收,在完成触媒作用后被酸洗冲掉,化为废物。而纯Co粉末触媒,能确保成份,生产容易,合成金刚石的质量好,可以回收。在人造金刚石生产中具  相似文献   

9.
金刚石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热处理、酸处理实验,利用X-ray 衍射、发射光谱分析、XTL- Ⅱ显微观察对合成金刚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杂质含量少,强度高,热稳定性要好,并指出缺陷、杂质组成、含量及存在形式是影响金刚石热稳定性、强度的重要因素。杂质的大量存在导致金刚石的热稳定性急剧下降,温度为1100 ℃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事实早已证明,用静压法生产人造金刚石与使用的触媒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又发现,合成金刚石的性质和单次产量除了与触媒的主要组元有关之外,在触媒中添加少量的硼也能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1975年,我国成功地用含硼触媒合成出了耐热、高强度、化学惰性好的优良金刚石新品种——含硼黑金刚石。本文就硼对合成金刚石的作用,归纳整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所得的主要有关数据,并对各种理论上的解释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快速急冷工艺制备含碳粉末触媒,并以此触媒为原料,在国产DS6×800A型铰链式六面顶压机上进行金刚石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冷却条件下(冷速为104℃/s~106℃/s),大量石墨碳被固溶在触媒材料内部,固溶在触媒材料内部的石墨碳形态有球形、长条形及其它不规则形状;固溶石墨碳的存在有利于石墨碳源在高温高压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的溶解与传输,从而,缩短了触媒溶剂中溶解碳达到过饱和的时间,提高了金刚石的形核率和合成单产。  相似文献   

12.
盛东  梅少博  练鸿振 《岩矿测试》2009,28(4):321-324
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等多种仪器分析手段,对一种废雷尼镍催化剂的组成进行全面分析,该废催化剂中镍元素的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实验得到其中组分镍、铝、钙、铁、钼、铜、硅的定量信息和部分定性信息,建立了废雷尼镍催化剂中镍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提高金刚石具性能的主要方法,包括;添加稀土元素,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应用,采用预合金胎体金属粉末,采用活化烧结方法,设计合理的结构,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采用超细或纳米级材料等。  相似文献   

14.
热压金刚石钻头胎体配料计算较为繁琐,并且经常需要根据钻头使用效果及时调整配方,传统人工计算法效率低,容易引起计算偏差。基于VB开发平台,设计研制了一种热压孕镶金刚石钻头配料计算软件。该软件仅需要输入钻头参数和胎体配方,就能方便计算出胎体所需的各种粉末用量和金刚石用量,并且能将计算结果存档和打印,实现钻头生产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超细FeCoCu预合金粉末应用于金刚石钻头胎体中的试验研究。通过基础性试验测试表明:在663Cu含量为30%的前提下,在金刚石钻头胎体组成成分中添加FeCoCu预合金粉末,通过调节其与WC粉末的配比关系,能够有效地调节钻头胎体硬度,适应不同的地层。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胎体硬度与FeCoCu粉末加量的数学关系式,由此关系式可预测胎体硬度或计算FeCoCu粉末加量。经过野外实际钻进试验证明:添加了FeCoCu粉末的金刚石钻头胎体综合性能具有较大的提高,为后续钻头耐磨性研究提供了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小孕镶金刚石切削工具的烧结温度对单晶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和改善切削工具胎体性能,降低烧结温度和优选胎体配方材料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在切削工具的胎体中加入适量纳米镍粉,通过对制备试样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测试及微观特征分析,综合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WC基胎体,含有纳米镍粉的胎体较不含纳米镍粉的胎体HRC提高11.9%,抗弯强度提高18.4%,耐磨性提高44.5%;对于Fe基胎体,含有纳米镍粉的胎体较不含纳米镍粉的胎体HRC提高19.5%,抗弯强度提高0.2%,耐磨性提高33.3%。既减小了温度对金刚石的影响,又提高了切削工具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谈耀麟 《矿产与地质》1999,13(3):191-193
从用户和生产厂家的观点阐述如何评定金刚石微粉的质量。着重论述根据金刚石微粉的粒度、颗粒形状、锐利性、抗磨耗性和强度来评定金刚石微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仿生学的角度,依据脱皮动物的脱皮特性,设计一种可再生水口,用于增加金刚石钻头工作层的高度,进而延长钻头寿命。在可再生水口的加工方法上,首先利用冷压法把含有金刚石的胎体粉料冷压成型,然后组装在模具中,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热压烧结,成功获得了具有可再生水口的小口径金刚石钻头;并在此基础上加工了Φ59  mm钻头,模拟野外条件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特定的水口材料,可以成功实现水口的可再生,为长寿命金刚石取心钻头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文  王经玉 《铀矿地质》1998,14(5):318-320
本文简述了金刚石薄壁工程钻在高速公路软路基处理的粉喷桩取芯中的使用效果,阐明了金刚石薄壁工程钻粉喷桩取芯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