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岩土力学》2005,26(10):1656-1656
由河海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The 2^nd World Forum of Chinese Scholar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于2005年8月19-2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专家、学者代表180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2.
王孝磊  徐夕生 《地质科学》2007,42(1):123-123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于11月1~6日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海内外众多单位发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并联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教育部科技委资源与环境学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家单位协办。会议的目的在于继续为从事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这次研讨会受到了广泛关注,共有来自海内外的400余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3.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国内外著名的地球化学家和矿床学家涂光炽先生在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李朝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夏斌研究员、东化理工学院科技处处长管太阳教授等陪同下莅临我所讲学。  相似文献   

5.
徐夕生 《地质论评》2007,53(1):125-125
由海内外众多单位发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教育部科技委资源与环境学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协办的“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成功地在南京举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光炽领衔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项目“分散元素成矿机制”通过了由贵州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中科院院士翟裕生、常印佛、李廷栋、陈毓川四位院士与贵州工业大学、贵州省地质矿产局等部门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全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定的各项任务。在矿床学和矿床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07,28(10):2035-2035
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奥地利、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等10余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8月24-27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的第九届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专业委员会议在贵阳召开。来自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刘丛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任建国处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和平研究员主持开幕式,金振民院士、刘丛强  相似文献   

9.
受台湾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邀请,大陆方面由中国科学院组团,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局局长、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副理事长秦大河教授率团一行16人赴台参加研讨会.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河海大学、成都理工学院、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台湾方面的代表来自各有关大学、研究所、农委会、水文局、河川局、观光局等.出席研讨会的代表约90余人.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2000年2月15日至1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土资源部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科研骨干约80余人欢聚一堂,就近年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相互交流了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质》2006,23(4):F0004
2006年12月30~31日,第四届贵州省地质矿产发展战略研讨会在贵阳举行。参加本届研讨会的省内外地学科技工作者和学生代表共200余人。中科院院士涂光炽出席研讨会并做科学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贵州大学、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地质学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词。研讨会就贵州省矿产资源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成矿及找矿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地质通报》2004,23(8):756
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是涉及特提斯演化和特提斯封闭以及高原隆升的重要研究领域。2004年5月10—14日在拉萨召开了中德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研讨会,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德国不莱梅大学、基尔大学主办,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9个有关院校、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王成善教授和HelmutWillems教授共同主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中德科学中心赵妙根副主任(德方)以及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和地勘局有关领导莅临本…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10年4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涂光炽院士诞辰90周年大会暨涂光炽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办,由我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协助。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24日~27日在南京状元楼成功地举办了高原和生态敏感地区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sympasiumonhighaltitude&sensi-tiveecological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ACEI)和美国麻省大学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CEEST)共同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巴西和中国等90名。国外著名学者有:环境岩土工程创始人,美国麻省大学方晓阳先生…  相似文献   

15.
为庆祝张本仁教授从教47周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地球科学学院于1999年6月28日共同举办了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单位的校内外代表约50人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16.
《岩石学报》2000,16(2):280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 2 0 0 0年 2月1 5~ 1 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等单位的科研骨干约 80余人欢聚一堂 ,就近年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互交流了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组委会…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 2 0 0 0年 2月 1 5日至 1 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主任郑永飞教授负责组织并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地调院等国内 1 5家…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安芷生院士 男,汉族,1941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从事第四纪地质、全球环境变化和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以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等。现任和曾任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会议于2006年5月26~2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63篇。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奥地利、乌兹别克斯坦、印度、泰国和突尼斯等13个国家的36名代表与我国150名学者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会后在黄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花岗岩野外地质考察。流体包裹体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一…  相似文献   

20.
《岩石学报》2004,20(6):1493-1493
“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三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8日-9日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等单位的大力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