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量计几种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雨量计3种疑难记录①有记迹线中断;②自记迹线虹吸不到10mm,无顶点,底点或划平线③自记迹线跳升等进行了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2.
史生  高孔熙 《气象》1979,5(8):36-36
虹吸雨量计目前仍是被广泛使用的自动记录降水连续变化的主要仪器,从自记纸上可以算出各时雨量及10分钟、15分钟和1小时等不同时段的极值。但由于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较压温湿等自记仪器易出故障。 不同规格的雨量计,要使用相应的自记纸,错用自记纸型号,就会使记录失真。 虹吸雨量计的记录要求有3条:①无雨时划水平线;②有雨时记出流畅的倾角增大的曲线;③发生虹吸作用时划垂直线。 虹吸雨量计的安置要求有5条:①口沿及安装浮子室和钟筒的底板要水平;②钟轴、浮子直杆、直柱要  相似文献   

3.
章健 《贵州气象》1999,23(1):44-45
虹吸式雨量计雨量自记记录与各定时实测值比较,常有误差产生,有时误差达几个毫米之多,或造成缺测。本文对虹吸式雨量计(以下简称雨量计)雨量误差及常见故障分析如下。l雨量计固有候差雨量计安装正确在降雨且产生虹吸式时,一般情况下笔位从10.Onun处开始虹吸至0处,需IOs左右,但在降雨中开始虹吸时,虹吸时间将会延长,降雨强度越大,虹吸一次所需时间越长。因为虹吸过程中,浮子室内不断有降雨补充,延长了虹吸时间。换句话说,在延长的时间内所降的雨,就是仪器记录到的雨量,也就是误差的雨量。在一次降雨过程中,虹吸次数越多…  相似文献   

4.
虹吸雨量计是连续记录液体降水量、降水起止时间和降水强度的自记仪器,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记录笔和外壳等组成。雨量计置于观测场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故障率较高,一旦降水期间出现故障,不但容易使记录缺测,而且还可能对年最大降水量的挑选造成影响。其常见故障如下:a)不虹吸。在人工加水或雨大时能够正常虹吸,但降水小时则在10mm线处划平线而不虹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虹吸管不清洁;②虹吸管与连接螺帽处漏气;③虹吸管有裂痕;④虹吸管曲率不合格。处理方法:第①种情况,可用肥皂水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数次,还可用细铁丝…  相似文献   

5.
每当降小雨时,虹吸雨量计的水位达到应虹吸的位置时,雨水没有正常虹吸,而是沿着虹吸管壁缓慢地滴入储水瓶,这时自记笔尖在自记纸上向后拉平线.  相似文献   

6.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虹吸雨量计自记迹线缺测处理之我见虹吸雨量计自记迹线缺测是台站经常遇到的问题。《规范》规定,若缺测时间内的累计量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来时,可用定时观测的降水量与两定时之间正常自记迹线的累计量计算得出的累计量代替,即缺测时间内的累计量=定时观...  相似文献   

7.
虹吸雨量计故障一例浅析某站虹吸雨量计,在无降水、无露水的情况下,自记迹线有呈规律性日升夜降现象,升降幅度达0.lmm左右。我们对该虹吸雨量计进行了全面检查。仪器内部机件固定,连接无误,钟筒垂直。经反复查看,发现浮子底部密封不良,浮于进水,取出浮子修复...  相似文献   

8.
虹吸式雨量计是机械式自记雨量计,它是利用浮子随水面升降原理记录降水状况的。它能在40mm/min的降水强度之内正常工作,在10mm降水量内的误差不>0.05mm。是目前我国台站获得广泛使用的降水观测仪器。1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检修(1)虹吸失灵。笔尖到10mm线位置不产生虹吸作用一直划平直线。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虹吸管弯曲处有阻塞物;另一种可能是浮子室倒管处漏气。检修方法:用细铁丝缠药棉花穿入虹吸管在肥皂水中冲洗;检查或重新安装侧管处的虹吸管。(2)虹吸中断。虹吸管铜套漏气,漏入的空气会使正在虹吸…  相似文献   

9.
虹吸自记降水量偏小的原因对于一次过程总降水量而言,虹吸雨量计的自记降水量常小于定时观测的降水量.而且降水强度越大,差值也越大.个别情况下其差值会达到甚至超过5%。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由虹吸雨量计的工作原理可知,降水量累积达到10n。m时要进...  相似文献   

10.
虹吸雨量计是台站普遍使用的雨量自记仪器。它虽然具有调试维修方便、记录比较准确的优点 ,但经常因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不当 ,使自记记录异常或迹线中断 ,给记录整理或极值挑取带来困难。本文分析归纳虹吸雨量计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疑难记录处理方法。1 自记迹线无顶点或底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仪器安装不水平或钟轴 (包括浮子直杆、直柱 )不垂直 ,笔尖对自记纸上下方的压力不一致。如凤城站 1 995年 7月 1 2~ 1 4日迹线无顶点和底点 ,1 4时定时降水量为 1 .3mm ,则 1 2~ 1 4时降水量应记为 1 .3 -0 .6=0 .7mm。不正常曲线…  相似文献   

11.
我站从去年开始使用遥测雨量计,由于是新仪器,对其性能了解不多,但通过一年的使用,对记录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基本上了解了它的性能和在工作中存的利弊。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气象站从没有虹吸雨量计发展到有虹吸雨量计;又从使用虹吸雨量计到使用遥测雨量计。我们看到在记录降水的仪器上  相似文献   

12.
周黔生 《气象》1982,8(5):6-6
目前,气象部门使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一般是不作虹吸订正的。这在雨量强度较小时误差不大,但若暴雨强度较大,则可能造成较大误差,且系统地偏小。按照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技术性能,仪器适用于0.1—40毫米/10分的范围。据我们实际测定,这种雨量计一次(10毫米)虹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巧修虹吸管     
2001年3月调试虹吸雨量计时发现,虹吸管的玻璃管与外套管之间的填充物破碎脱落,外套管与玻璃管分离.而从市局领回的新虹吸管(上海产)又与我局使用的雨量计虹吸管(天津产)粗细不一致,新虹吸管安装不上.后来用万能胶轻轻地涂抹在玻璃管上,晾一会儿后再将外套管轻轻套上,玻璃管与外套管紧紧地粘在一起,不移动,不漏气.经过2001年一个夏季的使用,非常正常,从而保证了雨量计自记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相似文献   

14.
我站虹吸雨量计近一段时间发现无降水时有时却有 0 1~ 0 2mm的抬升 ,而有小降水时有时却不抬升的现象 ,如 1 999 0 7 2 8 2 0时换纸后 ,至 2 0∶2 3分自记纸有 0 1mm的抬升 ,但此时段内本站无降水。 1 999 0 8 0 1 1 5∶41~ 1 6∶2 8分本站有阵雨 ,实测降水量 0 3mm ,而雨量计自记记录却无抬升 (无记录 )。根据自记录情况分析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 1 )笔尖和自记纸间的磨擦太大 ;( 2 )浮筒直杆与各孔洞间的磨擦太大 ;( 3)容器口面不水平。经检查 ,笔尖和自记纸间的磨擦适中 ,容器口面亦水平 ,最终原因是浮筒…  相似文献   

15.
王宁录 《气象》1989,15(1):55-57
1.雨量计虹吸线不垂直产生的偏移时差是纵向时差 雨量计虹吸线不垂直产生虹吸上下的偏移时间差,和常规方法计算的时间差的概念是不同的。后者所说的时间差,是自记纸横坐标上的走时的快慢,是横向型的时间差;虹吸上、下的偏移时间差是虹吸迹线与纵坐标雨量标线不垂直而产生的时间差。R=f(t),雨量和时间是函数关系,因此虹吸线偏移产生的时间差是纵向型的时间差(见图1)。  相似文献   

16.
虹吸雨量计如遇降水强度比较大时 ,能正常虹吸 ,而降水偏小时 ,自记笔尖升不到 10mm ,或到 10mm线不虹吸。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这主要是浮子直杆与浮子室顶盖上的直柱不平行 ,致使笔尖摩擦力由下到上逐步增大而引起的。将浮子室顶盖上直柱顶端的螺丝松开 ,将该螺丝下面的支撑片稍向里扳动 ,直至两者平行即可恢复正常。虹吸雨量计故障分析@任爱华$沁阳市气象局!河南沁阳454550  相似文献   

17.
实测与自记降水量误差原因在日常观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实测降水量大于虹吸雨量计的自记降水量,二者差值最大可达10多mm。若无人为原因,仪器自身是造成这种差值的直接原因。液态降水进入承水器,经漏斗注入浮子而抬升浮子,带动自记笔上移。当储量达到虹吸...  相似文献   

18.
虹吸雨量计故障分析及排除梁文强(大新县气象局532300)虹吸雨量计常出现的故障,主要是虹吸不正常——以虹吸管滴水现象居多,常造成记录缺测。经实践,认/为虹吸不正常主要原因有:(1)虹吸管与浮子室侧管连接处衔接不够紧密。(2)虹吸管内壁不清洁.浮于室...  相似文献   

19.
在观测工作中,曾遇到过一次十分棘手的虹吸雨量计故障问题:自记笔尖始终停留在自记纸0.2 mm线处,无论如何都调整不到0点,使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0.
自记雨量资料订正雷达估测降水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利用自记雨量计测量降水以及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优缺点,说明了联合自记雨量计和雷达进行降水估测的优越性,并且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外利用自记雨量计资料订正雷达估测降水的几种主要方法。1 自记雨量计测雨情况  气象和水文部门广泛应用自记雨量计测量区域降水量,气象部门收集存档的日降水量、每小时降水量资料都是指各个气象站自记雨量计的记录。目前,雨量计的分布比较稀疏,我国雨量计的密度普遍是几十到上百公里。从经济和维修角度,布设稠密的雨量站是不可能的,尤其在高山地区和人烟稀少的地方,以及广阔的海洋区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