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海军 《地下水》2010,32(4):99-100
在分析宁阳县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县级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宁阳县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施,探讨了县级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的意义,为县级水利部门建设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问与答     
《水文》1988,(4)
问国际上水质自动测报的动态如何? 答从60年代离子选择性电极问世以来,仅在短短数年之内,水质自动监测装置(或监测系统)在美国、日本、英国、荷兰、联邦德国和苏联等国相继出现。早在60年代初,美国在俄亥俄河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装置,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氯化物。  相似文献   

3.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4):83-83,112
介绍了水量水质监测的工作流程、监测参数、监测范围及维护方法,对比分析了自动与实验室监测的差别,分析了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动监测站也有其局限性,要与常规监测结合,互相补充;监测设备多为原装进口,需保障维护经费;水质站发展不宜过快,要稳定发展,等几项水量水质自劲监测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丽莉  武中强  张卓 《地下水》2010,32(2):68-70
介绍水质在线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大浪淀水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通过建设大浪淀水库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大浪淀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PH值、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浊度、蓝绿澡等八项指标,为保护供水水源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动监测的柳州鸡喇地下河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对柳州鸡喇地下河系统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地下河出口水污染特征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鸡喇地下河水质呈现明显的24小时周期变化,且滞后于居民生活用水时间12小时,而Cl-与氨氮浓度变化并不一致,存在6个小时的相位差,说明Cl-不仅仅来自生活污水,可能与含无机氯的工业废水间歇性排放有关。水质自动监测可为水环境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且在西南岩溶区水资源评价中具有更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2)
基于天津市东丽区某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污染物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筛选电导率、浊度和氨氮作为地下水自动监测指标,同时结合地下水监测井口径小,定期洗井和高浓度污染物对监测设备的腐蚀影响等因素,设计了井外自动监测采样系统来实现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监测。对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地下水潜水含水层最易受到垃圾填埋场的影响,而承压含水层受影响相对较小,通过水质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选择电导率、浊度和氨氮作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自动监测指标是合适的。研究结果为垃圾填埋场自动在线监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硬件系统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监测对象信息变化差异大,监测环境恶劣等显着特点。其硬件系统须具备监测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抗雷击等特殊功能。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还应具备先进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等功能。为此,本文对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当前的发展趋势及所涉及到一些关键硬件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着重总结了作者有关地质工程自动监测硬件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最后介绍了作者为五强溪水电站边坡工程建立的自动监测系统,以及该系统双端防雷保护和模块化信号调理等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水质站网与监测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俊杰 《水文》2006,26(3):67-68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满足新形势下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的能力建设, 调整优化水质监测站网,不断提高各级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技术水平,是目前水质监测需要解决的重点工作。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水质站网的建设和水质监测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质监测在地下水保护和质量守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捷克斯洛伐克开展的国家、区域和特殊场地监测项目主要涉及地下水质和区域污染扩散问题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安装有数据自动收集系统的试验监测站,优化了监测方法、监测网的设计和采样技术。捷克斯洛伐克的地下水质监测为密集耕作区相关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捷克斯洛伐克多个地区的浅层脆弱性含水层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和地下水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章树安  卢洪健  孙龙 《水文》2023,43(1):1-5+23
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盖、井口固定点设置、人工与自动监测比测误差精度、地下水动水位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地下水站网布设、成井、信息自动监测、资料整编、信息服务和运维技术水平,为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实施及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是采煤工作面顶底板水害预防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但因井下监测环境电磁干扰复杂、强度极大,同时为煤矿安全生产考虑,最大发射电流受限,因此,矿井电阻率法监测采集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为了从每日监测到的海量数据中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数据加以利用,对比分析了常用的矿井直流电阻率法探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基于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本身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不间断数据采集的特点,研究了矿井电阻率法监测全波形数据的时频域特征;针对发射电流、原始数据噪声、数据稳定性3个方面,利用统计学原理提出定量的数据质量评价方法,设计了可用于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的发射电流和稳定性、接收信号时间和空间稳定性以及原始数据的信噪比4种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流程;最后应用于井下实际采集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该流程具备针对性强、手段丰富、较全面反映噪声干扰情况等优点,能够适用于井下电阻率法监测本身自动化、智能化、全波形不间断数据采集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条件下矿井电阻率法监测数据质量管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代遥测技术,把选测断面传感器(频率类、电压电流类、开关量类、数字类等)数据采集、三维激光扫描、地质超前预报、爆破振动监测以及可视化监控融合在一起,实现隧道施工掌子面可视化实时显示与分析、隧道施工监测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隧道施工多元信息监测系统TIS(tunnel intelligentized monitoring system),确保复杂围岩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该系统测试项目的全面性、实时性和预警性对隧道施工的动态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久荣  韩征  林沛 《城市地质》2011,6(4):1-3,35
地下水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北京市进行地下水监测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网现状技术特征,提出了监测井空间分布优化与自动化监测设备优化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与精度,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关基础性资料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上海地区流变性软土地基的特性及常规施工监测技术在时间域上所存在的观测数据局限和资料处理中的人为因素而影响成果的准确性,难以达到全面施工信息反馈、及时指导施工的目的。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从采集数据-数据处理-予测予报全自动监测的方法技术。实现工程施工监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与地下水质监测工作任务,实现对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在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共布设了国家级地下水自动监测井117眼,其中新建监测井93眼,改建机民井24眼,安装自动监测仪器117套。监测区控制面积57 000 km2,主要监测层位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监测层位最大深度为206 m。建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地下水监测信息获取、分析、共享和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区地下水的监测频次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卫星遥感相比,机载高光谱遥感具有高时空分辨率、机动灵活等优势,可解决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机载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水质的时空分布变化,能够更好地捕捉地物光谱特征以提取更多的水质参数,适用于内陆水体或海湾的水质监测和水体污染的应急遥感监测。文章简述了机载高光谱遥感的特点,阐述了机载高光谱遥感水质监测的原理、监测对象和方法,综合介绍了有人机载和无人机载高光谱遥感在内陆水体或海湾水质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剖析了机载高光谱遥感在水质监测中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谢雄耀  李军  王强 《岩土力学》2016,37(Z2):788-794
地表沉降监测是盾构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盾构施工参数,保证施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共享和反馈监测成果,提高监测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的效率,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编程技术和MySQL数据库开发了沉降自动化监测及数据移动发布系统,实现了24 h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和移动端推送,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下穿南宁火车站铁路股道及站房工程,获得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及火车轨道沉降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数据和分析成果的及时反馈,优化了盾构机施工参数,有效保证了盾构掘进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水资源量与质相结合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西省为例,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工作中水量、水质监测及其评价工作的现状。指出虽然我国的水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还有很大不足,在水质采样频次、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时对水质采样频次、污染物输移量的计算方法、水质与水量相结合的水质评价方法及可利用水量的分析方法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文泥沙监测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水平  李云中 《水文》1999,(1):6-10
鉴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水深大,流量大,抛投量大和截流期不断航等显著特点。水文泥沙监测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监测导流与截流过程中水流泥沙和水下地形的变化,为截流设计优化,调整施工方案与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导流明渠分流与通航,围堰度汛,截流水力学试验研究及水文预报,水文分析计算等提供水文原型观测资料。本文介绍了水文泥沙监测的目的、任务和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信  相似文献   

20.
按系统设计的实际需要,通过方案和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了"探头法"在磨盘山水库水质自动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