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龙昭陵 《物探与化探》1999,23(3):185-190
金刚石幔源成因论认为金刚石在岩石圈底部,软流圈顶部生成,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仅为载体将其带出成矿,重务均衡异常既反映地壳深处构造活动,又反映春活动的近期性,为此,要特别注意沅水域年轻的含金刚石岩体的查找。  相似文献   

2.
龙昭陵 《物探与化探》1999,23(3):185-190194
金刚石幔源成因论认为金刚石在岩石圈底部、软流圈顶部生成,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仅为载体将其带出成矿,重力均衡异常既反映地壳深处构造活动,又反映其活动的近期性,为此,要特别注意沅水流域年轻的含金刚石岩体的查找  相似文献   

3.
我省金刚石找矿不应就此却步--黔东金刚石异常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学庸 《贵州地质》2004,21(4):234-239
贵州是我国最先发现金刚石原生矿的地方,由于已知矿床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已遭严重剥蚀,从而丧失其经济价值。目前,整个找矿进程已被完全终止。出人意料,新近在贵州东部的民众淘金活动中,发现一金刚石异常。这一发现表明,在异常区及其附近极有可能找到具经济价值的金刚石矿床。尽管对金刚石的来源已经进行了初步追索,从而获未获结果,但笔者在对有关信息进行了认真分析后认为,该区仍有可能找到具经济价值的金刚石砂矿,甚至经济价值极大的原生矿。因此,不应该终止我省的金刚石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4.
津巴布韦马朗(Marange)金刚石矿以产出混合习性(八面体与近立方体)金刚石为特征,其石墨包裹体仅存在于近立方体区.石墨包裹体的形态、分布及金刚石的异常双折射与应变特征,能反映其从开始结晶到被搬运至地表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因此,对津巴布韦混合习性金刚石及石墨包裹体的研究不仅能提供与其他产地金刚石有对比意义的数据,且...  相似文献   

5.
董钟斗 《安徽地质》2021,31(1):14-18,22
安徽宿州栏杆地区含金刚石的岩体是通过验证地磁异常而发现的.该地区钻孔资料显示含金刚石岩体均为基性辉绿岩,但含矿层与磁异常并非完全一一对应.文章结合钻孔与磁测资料就含金刚石岩体与磁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磁异常找矿是该区寻找金刚石的有效途径,但同时应注意对非磁性含金刚石岩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产于克拉通地块及其边缘褶皱带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的原生金刚石 ,其主体上属地幔捕虏晶并具复杂的生长历史。从克拉通岩石圈存在复杂多发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多层次的流体活动事件的角度 ,结合金刚石的精细内部结构所反映的不连续生长及微区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成果 ,认为具复杂生长环带的金刚石是克拉通地块内部增生过程中的地幔流体对已形成金刚石间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认识有助于增进金刚石微观结构与地块内部改造事件有机联系的研究。地幔交代作用的介质成分主要为SiO2 不饱和的碳酸岩熔体或富含不相容微量元素的CHON流体。多种年龄数据所给出的 1 1~ 1 2Ga结果 ,可能反映华北地块东部的岩石圈深部存在一次明显的地幔增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从陨石中分离出的太阳系外物质有金刚石、碳化硅、石墨、Si3N4、刚玉及尖晶石等。除金刚石为纳米级大小外,其他为微米和次微米级颗粒。这些太阳系外物质主要存在于原始的球粒陨石的基质中,并通过化学分离的方法获得。金刚石携带分别由p-过程和r-过程产生的Xe同位素组分(Xe-HL),其源区可能提超新星。绝大部分碳化硅相对于太阳系物质富^29.30Si和^13C,贫^15N,并携带s-过程产生的各  相似文献   

8.
盛学庸 《贵州地质》2018,35(1):69-74
如下事实表明,黔东隆里-秦溪地区极有可能存在一颇具规模的优质金石原生矿:(1)金刚石及其伴生矿物、化探异常紧密共生;(2)业已查明在贵州境内存在三个金刚石补给源,直接补给湖南沅水干流的三个金刚石工业砂矿它们分别是:a.马坪金刚石原生矿;b.清水江、都柳江上游的早泥盆世古砂矿;c.隆里金刚石异常。然而前二者对沅水砂矿的贡献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显然隆里金刚石异常是其重要补给源无疑;(3)成矿期古地面构造变形所导致的差异剥蚀表明,潜在矿体保存条件良好;(4)在秦溪-罗里间存在一"Google地球"影像异常,并与一伴生矿物异常相重叠,似乎并非巧合。因此,不应忽视该区金刚石原生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装置调节晶体取向的新方法,首次在我国成功获得金刚石的同步辐射X射线单色光形貌图,对天然褐色,白色,淡黄色金刚石,黄绿色高温高压处理金刚石与金黄色辐照处理金刚石进行了研究。实验收集三个主要晶面方向(111),(400)与(220),以及衍射摇摆曲线不同位置的单色光形貌图。单色光形貌提高了实验的分辨率,反映了金刚石中位错,滑移系,孪晶等缺陷的空间取向与特征的明确信息。实验中发现衍射摇摆曲线能够反映金刚石的塑性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10.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6,15(4):227-228
金刚石载体异常与干扰异常的识别DistinguishingGeochemicalAnomaliesofDiamondCariersfromtheDisturbance罗长清LuoChangqing湖南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邵阳422002HunanIn...  相似文献   

11.
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对形成环境要求最苛刻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记录了金刚石生长、熔蚀、搬运等地质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物质成分等信息,是探索金刚石物质来源、形成过程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金刚石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金刚石晶形和组合及其颜色可大致区分金刚石来源; 金刚石表面特征是区分原生金刚石与砂矿金刚石的重要鉴别特征; 金刚石包裹体类型及组合、包裹体年代学及金刚石碳稳定同位素研究,可分析金刚石物质来源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确定金刚石形成时代,为研究金刚石成因、地幔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孕镶金刚石钻头参数与其性能间的定量关系问题, 一直是钻头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定量分析、严密的理论计算与推导, 得出了钻头时效和寿命与钻头有关参数的量化关系.定量研究结论与有关定性结果完全吻合, 说明通过研究钻头性能与参数间的定量关系是可行的; 钻头性能与参数间定量关系, 可以用于指导钻头的参数设计, 并可以根据钻头的设计参数预知钻头的性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对形成环境要求最苛刻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及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记录了金刚石生长、熔蚀、搬运等地质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物质成分等信息,是探索金刚石物质来源、形成过程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的重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外金刚石矿物学特征、包裹体特征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金刚石晶形和组合及其颜色可大致区分金刚石来源; 金刚石表面特征是区分原生金刚石与砂矿金刚石的重要鉴别特征; 金刚石包裹体类型及组合、包裹体年代学及金刚石碳稳定同位素研究,可分析金刚石物质来源和地球深部物理化学环境,确定金刚石形成时代,为研究金刚石成因、地幔岩石圈深部作用过程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孕镶金刚石钻头在坚硬岩石中的低钻速、高能耗问题,提出以体积破碎的碎岩方式来提高钻进效率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孕镶金刚石钻头的体积破碎形式,首先设计了单颗金刚石压入岩石全过程的室内实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发现,金刚石压入岩石发生首次局部体积破碎即为金刚石钻头的体积破碎类型。然后,建立了金刚石压入岩石发生首次体积破碎时钻头的钻压和钻速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际值,进一步验证了单颗金刚石压入岩石试验结果以及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提出了在小粒径金刚石钻头中添加大颗粒金刚石来实现部分体积破碎的方法,并推导出钻头中应添加大颗粒金刚石的制品浓度,确定了大小粒径金刚石的添加量,并对大颗粒金刚石在钻头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碎岩方式进行了探讨,可为实际中钻头参数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中国金刚石资源的矿床类型、资源分布特点、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以期对金刚石矿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有所裨益。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文献检索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金刚石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结果显示,我国金刚石矿床主要有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床和冲积型金刚石砂矿床。原生金刚石矿床最为重要,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的辽宁瓦房店和山东蒙阴,其次是湖南沅水流域的金刚石砂矿床。中国金刚石产地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优质金刚石资源已近枯竭,目前可供开发的矿产地有限,找矿突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金刚石及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俄罗斯毛坯金刚石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并以强劲的增长势头不断改变着世界金刚石市场的供应格局。对近10年发表的有关俄罗斯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编译整理,对雅库特、阿尔汉格尔斯克和乌拉尔产出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产区的金刚石在颜色、形貌、微量杂质元素、发光性、包裹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可以作为俄罗斯不同金刚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结合俄罗斯近5年来在世界金刚石市场上的表现,简要分析了俄罗斯金刚石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及金刚石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关信息对了解世界金刚石供求关系及国际金伯利进程框架下金刚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Phase relations of diamond and syngenetic mineral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multicomponent system natural carbonatite-diamond at a pressure of 8.5 GPa and temperatures of 1300–1800°C (within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field of diamond).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natural carbonatite of the Chagatai complex (Uzbekistan) acquires the mineralogy of Ca-rich eclogites (grospydites). The melting phase diagram of this system (syngenesis diagram) was constructed;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is diagram is the diamond solubility curve in completely miscible carbonate-silicate melts (solubility values are 15–18 wt % C). The diamond solubility curve divides the phase diagram into two fields corresponding to (1) phase relations involving diamond-undersaturated melts-solutions of carbon with garnet as a liquidus phase (region of diamond dissolution) and (2) phase relations with diamond-saturated melts-solutions with diamond as a liquidus phase (region of diamond crystallization). During a temperature decrease in the region of diamond crystallization from carbonate-silicate melt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diamo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sequential formation of the following phase assemblages: diamond + garnet + melt, diamond + garnet + clinopyroxene + melt, and diamond + garnet + clinopyroxene + carbonate + melt, and the subsolidus assemblage diamond + garnet + clinopyroxene + carbonate is eventually formed. This is indicative of the paragenetic nature of silicate and carbonate minerals co-crystallizing with diamond and corresponding primary inclusions trapped by the growing diamond. A physicochemical mechanism was proposed for the formation of diamond in carbonate-silicate melts.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hysicochemical behavior of a natural diamond-forming magma chamber.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的5kW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装置对在不同衬底材料上外延生长的CVD金刚石进行了研究。利用HPHT金刚石、CVD异质形核生长的金刚石及Ia型天然金刚石样品作为籽晶,分析了不同CH4浓度与基片温度对外延CVD金刚石的影响以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CVD金刚石外延面的表面形貌。结果发现,HPHT金刚石为籽晶,由于其自身缺陷导致外延效果不佳;CVD异质形核生长的衬底因形核阶段的晶面生长难以控制而使其外延面较粗糙;经打磨的Ia型天然金刚石才是理想的籽晶。当CH4浓度约为10%、基片温度为1020℃时,CVD金刚石的外延生长速率可达到70.0μm/h。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金刚石找矿前景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英霞  崔洪斌 《新疆地质》2003,21(1):131-135
在前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地构造背景条件的对比、区域重力、航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通过深源岩浆活动特征的分析,深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金刚石成矿地质条件。并且通过金刚石找矿基本和上述研究成果,以及金刚石指示矿物特征的分析,对和田地区金刚石成矿区范围、金刚石母岩岩性及其含矿性、出土金刚石的源区位置以及金刚石找矿方向进行了预测,并将金刚石成矿预测区分为南北两段,分别对其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