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辉亮  陈峰 《台湾海峡》2003,22(1):65-78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九龙江口SD03岩心中自生矿物的成因,推断河口区在约10ka,B.P.中历经了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河口海湾沉积三种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10种重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2.
龙海—漳浦沿海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昭星  姚庆元 《台湾海峡》1994,13(3):245-253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对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进行了较系统地划,并初步探讨了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深海岩心沉积成分的正确解释都需要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因为它们会影响其组分。通常来说,这是最直接的解释过程,但对陆地物质来说,区分半深海的和风成的沉积物则较模糊。这种模糊会削弱对远古气候的恰当解释,而且这种争议最早是由Radczewski在约6...  相似文献   

4.
5.
东地中海最末次腐泥沉积(S-1)开始时最低含氧层演化的证据K.Strohle等东地中海海盆的沉积物提供了过去气候变化的敏感记录。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中的最明显特点是,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腐泥)与不含有机物的超微化石和有孔虫泥灰软泥交互出现(Kidd等,1...  相似文献   

6.
7.
8.
9.
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嘴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和演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大量钻孔岩芯,微古资料和C^14测年数据说明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咀地区7.3kaB.P.开始海侵。由于SW向泥沙流提供物源和莱州浅滩的消能作用,于5kaB.P.以来,先后形成莱州沙坝和泻湖系列。2kaB.P.以来,许多泻湖先后被冲积物掩埋或被封闭成淡水湖。在刁龙咀西北的浅滩区目前正发育最新的沙咀。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粤西阳江-电白近岸海域地质调查的大量资料基础上,对该区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研究。本文重点论述调查区第四纪沉积物分布特征,形成时代、海平面变化以及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进行探讨,认为本区近代海平面与珠江三角洲有异,相对而言海平面在下降,而不是在上升。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为解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问题,1992年5月对黄海和济州岛西南的泥质沉积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发现济州岛西南、南黄海中部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分别与那里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因此,这些泥质沉积应属于“冷涡沉积“;而在冷涡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通道沉积“,它分布于黄海暖流之下,呈南北向延伸。表明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是受控于冷涡、黄海暖流及其相关的环流体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海域地处全球三大板块交汇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并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发育世界第2大深水扇——印度扇;此外,还位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问题的天然有利场所.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巴基斯坦东部...  相似文献   

13.
蔡锋  陈峰 《台湾海峡》1999,18(1):14-19
本文论述了珠江口珠海-深圳海底光缆路由设计,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解决了港湾内海缆路由勘设及施工遇到的多种复杂的实际难题,为今后港湾内海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气候的突然变异性是在冰芯、海洋沉积物、以及洞穴堆积层中可以见到的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在3期海洋同位素时期(MIS)。在许多陆相(湖相沉积中)沉积中也可以观测到相应的变化,然而那些能证明事件同步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这些气候迅速变化的清晰的证据仍然模糊不清。我们这里报告的是对法国LesEchets地区湖相沉积层序的多方面研究。研究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在较高和较低的湖泊有机质生产率之间交替变化时经历了深刻的循环变化。这种变化既类似又不同于我们在冰芯和海洋沉积物中看到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多变性的响应迅速,但还是受到局部因素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简要综述了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MIS 3)气候—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其沉积记录的研究进展.MIS3期间的气候变化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段的某些气候特征与现今十分类似.取自极地冰心、海洋沉积物和陆地的古气候记录表明,在MIS3阶段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至千年时间尺度的快速气候突变事件,其成因、机制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利用深海沉积物的氧同位素、珊瑚礁阶地、陆源碎屑沉积记录分析得出的MIS3古海平面高度偏差较大,主要认为在-50~-90 m之间波动,但也有研究表明MIS3海平面可达-15~-20 m.对MIS3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全球范围内更多不同类型和高分辨率的地质记录所提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19.
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南黄海盆地则主要为华北—扬子地块陆陆碰撞及后期太平洋系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再生"陆内前陆盆地,因此具有其"特殊性"。虽然南黄海前陆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及破坏,但仍然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楔顶、前渊、前隆及隆后各带,故划分了各带分布的位置,认为其楔顶沉积带位于千里岩隆起、前渊带位于北部坳陷东北凹、前隆带位于其乳山凸起、隆后沉积带位于乳山凸起与中部隆起间;并从地震、沉积、构造3方面分析了各带的结构构造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地区与上扬子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岩性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相油气勘探是近十年来我国油气勘探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南黄海地区分布着厚层的前新生代海相地层,为深入了解该套地层,通过收集南黄海盆地的钻井资料以及下扬子陆区的地层资料,将其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地层进行岩性对比和沉积演化分析,了解两套地层的异同性,认为南黄海盆地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的海相中—古生界沉积演化在印支运动以前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均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稳定沉积,只是在中—古生代构造运动改造时间、规模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下扬子地区的海相中—古生界具有充分的可比性。还就上下扬子地区的烃源岩特征和油藏保存条件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这有助于通过借鉴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评估南黄海海相地层油气潜力,探索南黄海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