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金溪蜜梨气候条件影响分析及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溪蜜梨生育关键期的气候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果树黑星病与降雨相关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栽培是陕西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1 998年苹果挂果面积 53.3万 hm2 ,梨树挂果面积 6.8万 hm2 ,产量居全国第二 ,面积占全国第一位。然而 ,近几年来梨、苹果黑星病发生已成为影响果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其发生面积已正如过 6.8hm2 ,1 998年全省范围梨产区梨黑星病大流行 ,平均病叶率达 30 %左右 ,病指数达 2 0 %以上 ,个别地方出现毁园现象 ,造成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人民币。 1 997~ 1 998年陕西关中部分县区红富士苹果黑星病发生流行 ,仅兴平市周围县区果树平均病叶率 2 0 %~ 40 %。直接影响到该区苹果产业的发展。1 苹果、梨黑星病…  相似文献   

3.
黄木公 《广东气象》1995,(1):30-31,28
生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热带多雨森林区。以往连县只有零星种植,近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3年全县生姜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年产生姜17300多吨,产值达4150多万元。为充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进一步做好发展当地“三高”农业的气象服务工作。本文从气候角度分析生姜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工生善生长发育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生姜在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在其物种形成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喜温;怕高温不耐寒;喜明,怕强光;喜湿,怕旱怕涝的特点。1…  相似文献   

4.
吕桂荣 《贵州气象》1994,18(3):24-25,19
1前言桐粹县是遵义地区优质烤烟基地.因其质量上乘,产品已销售到24个省市,40余家卷烟厂,部份产品还远销国外.可是,1993年我县烤烟质量却严重下降,因质量低劣未收购的烟叶达9520担;烂在田间未收获的有16000担;采收失时而供环63852担,以及因烟叶等级下降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2345.6万元,损失产品税727万元(1)。实践证明,1993年恶劣的气候条件是造成烤烟质量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该年烤烟采收期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烤烟布局及栽培中抗御恶劣气侯条件的对策建议.烤烟是喜温作物,据文献(n分析,遵义地…  相似文献   

5.
芒果原产印度和马来群岛,属热带果树。由于它适应性强,速生早结果,长命易栽培,树形美观,是宜于我县发展的一种果树。据统计,1995年我县芒果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但有的乡镇气候条件是不适宜种植芒果的。下面谈谈如何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芒果生产。1有利的气候条件1.1热量丰富,温度适宜芒果性喜暖,不耐霜冻。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35C,最适宜温度是20~30C;幼苗对低温很敏感,当气温降至0℃左右时,地上部枯死,一3C以下幼树全株冻死,大树受严重冻害。我县热量丰富,全年温暖。年平均气温23.4℃,l月份平均气温16SC,…  相似文献   

6.
1996年(1995年12月至1996年11月)陕西上半年气温低,降水少,日照不足,干旱严重。下半年风调雨顺。年降水量大部正常,平均气温偏低,日照时数偏少。全年夏粮总产433.9万吨,为1982年以来的最低值;秋粮总产78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1217.0万吨,与大丰收的1993年基本持平。从农业角度看,全年气候明显好于1994年和1995年,属较好年份。  相似文献   

7.
1 天麻种植的生态气候条件1 .1 菌 天麻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菌共生 ,即天麻胚胎 (早期生长 )靠萌发菌来培养 ,当胚胎形成后必须靠蜜环菌共生。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菌优麻长得大 ,产量高 ;菌弱天麻瘦少 ,产量低 ,甚至空窝。1 .2 温度 天麻喜凉爽环境 ,最适宜生长温度1 0~ 2 5℃ ,8℃开始萌动生长 ,3 0℃就会停止生长。超过 3 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1 .3 湿度 天麻喜湿润 ,它适宜生长在疏松的砂质土壤中 ,腐殖土含水量达 5 %0~ 6 0 %,天麻生长良好。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1 .4 光照 天麻从种…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春旱原因及缓解途径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雷州半岛总面积12471平方公里,有耕地31.3万公顷,其中水旱田16.91万公顷,旱坡地14.43万公顷。1984~1994年,平均每年干旱面积达18.92万公顷,最多年达36.97万公顷(1991),最少年达6.4万公顷(1992)。干旱中,又以春旱最严重,局部地方春旱年年有。60%以上年份春旱的面积可达6.6万公顷以上,最多达20.3万公顷(1991)。1993年全市干旱面积17.72万公顷,损失稻谷1.5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1994年,春旱面积19.4万公顷,55.18万人、23.15万头牲畜缺水,每天出动67.01万人,投入抗旱各种机械5.0181万台,耗资达3500.5万…  相似文献   

9.
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及气候要素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49—2010年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气候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年际变化呈增一减一增趋势;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1970一1993年气候产量多为正值,1993年后负值年份明显增多;水稻生育期间7月日照、8月降水、5月温度、7月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5月降水、8月日照为正效应。5—9月的旱、涝程度与气候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旱、涝程度越重.产量减产越严重。增温对汉中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因此气候变暖使水稻呈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10.
假定行星反照率为温度的平方关系,导出了零维随机动力气候模式。对相应的FokkerPlanck方程用矩阵连分法求解,得到了10万年,4万年,2万年气候周期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数值计算表明,在随机噪声强度D=1.95时,10万年气候振动具有最大的振幅,即Milankovitch理论无法解释的10万年周期。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实现“二十年把汕头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历史任务,气象行业要充分发掘气候资源,发展气象科技,大力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研究和预测,努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为“科技兴市”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空间环境。1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加速发展“三高”农业和新能源汕头属亚热带气候,气温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常青。优越的气候条件是发展汕头优质高效农业和新能源的重要基础。1.1充分发挥气候优势,发展“三高”农业农业生产直接受天气气候影响和制约。要发展“三高”农业,既要充分利…  相似文献   

12.
陇中黄土高原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及水热因子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陇中黄土高原27个气象台站1971~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升温明显,降水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性变化,实际产量占气候生产潜力的43.8%(2000~2013年),农业开发力度还待大幅提升。气候生产潜力南高北低,纬向分布差异明显;在热量驱动下温度每降低1℃,气候生产潜力减产22 kg·hm-2·a-1;温度每增加1℃,气候生产潜力增产18 kg·hm-2·a-1,热量不足对农业产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水分驱动下每减少10 mm降水,气候生产潜力将减产11 kg·hm-2·a-1;降水每增加10 mm时,气候生产潜力将增加10 kg·hm-2·a-1。在热量、水分双驱动时气候生产潜力同步叠加了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加大水热供应量将会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并且使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性变化趋缓。驱动效益分析将陇中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区域,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1近两年香蕉寒害状况香蕉宜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整个生长期都要求高温、高湿的环境。平均温度20℃以上时生长发育快,28~32℃时最快,18℃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生长发育儿乎停止。全生长期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蕉树才能生长壮旺和开花结果良好。1·1近两年香蕉生产遭受寒害损失严重]991年12月底,广东遭受建国以来同期罕见的强寒潮袭击,1993年1月中、下旬又受到寒潮低温的持久的影响。据调查,1992年初全省香蕉受客面积达50%,减产的达30%。其中湛江市666.7公顷蕉果中.SG%被冻得青黑不能再膨大;阳江市估计有3.3万小苗、试管苗…  相似文献   

14.
从金湖县夹闵农业开发示范区的常年天然气候特点和现有耕地等自然资源出发,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方法,按照不同的天气气候年型,分别构造了优化种植规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模型指民年度种植,既可保证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又可使油料产量和经济净效益达最大。  相似文献   

15.
热量资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甚为密切,气候是变冷还是变暖?冷暖变化到底如何?农业部门甚为关心。本文试从上海100多年温度资料的变化结合太阳黑子演变,探索冷暖变化规律,冷暖出现时间,冷暖气候特征以及热量资源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一、热量资源变化近几年来,由于世界气候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异常”现象,气候变迁问题引起注意。问题焦点是现代气候到底是变冷还是变暖?这种变冷变暖长短周期到底如何?冷暖变化波动振幅到底有多大?张家诚等在“气候变迁及其原因”一文中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10年平均温度变化尚没有超出1℃的范围,而我国五千年来最暖时期与最冷时期的温度变幅达4℃以上,从历史上看,是一个不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吴义城 《湖北气象》1995,(1):40-40,19
1994度(1993年11月~1994年10月)湖北省天气气候基本正常,年均温显著偏高,降水量大部偏少,日照接近常年值,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次数少,无大旱、大涝,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特别是农事关键季节和主要农时光热水条件适宜,使我省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棉油增产幅度全国少有.下面对我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分别进行评述.1 冬小麦  相似文献   

17.
1951-2013年浙江热量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1—2013年浙江71个常规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和1971—2013年土温资料,采用M-K检验、气候倾向率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浙江地区气温、地温、农业界限温度等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下浙江热量资源区划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期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和作物引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51—2013年浙江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分别为0.24 ℃·10a-1(P0.01)、0.10 ℃·10a-1(P0.05)、0.14 ℃·10a-1(P0.01)、0.14 ℃·10a-1(P0.05)和0.18 ℃·10a-1(P0.05),突变起始年分别为1997、2005、2002、1993和1999年;2)1951—2013年浙江平均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0 ℃·10a-1(P0.01)和0.30 ℃·10a-1(P0.10);3)土温与农业密切相关,0—20 cm土温与日平均温度通过0.01显著性相关;4)气候变暖导致浙江农业界限温度(0 ℃、5 ℃、10 ℃、15 ℃、20 ℃)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天数和积温增加,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平均值分别为-3.2~-1.5 d·10a-1、0.3~1.6 d·10a-1、2.8~4.1 d·10a-1、95.7~107.3 ℃·d·10a-1;5)1951—2013年浙江初霜延迟、终霜提前、无霜期增加,初霜、终霜和无霜期气候倾向率平均为-3.62 d·10a-1、1.32 d·10a-1和4.97 d·10a-1;6)气候变暖导致浙江热量资源区划变化显著,2001—2010年淳安建德浦江义乌诸暨嵊州天台三门线以南地区≥10 ℃积温超过5600 ℃·d。  相似文献   

18.
庄丽莉  孙除荣 《气象》1987,13(4):41-42
1986年,世界气候基本正常。年内,各大洲部分地区虽有不同程度的早、涝、低温、热浪和气旋风暴等自然灾害,但全球无明显的大范围气候异常,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一般较好,许多地区谷物产量又有增长。世界粮农组织预测,1986年亚洲的粮食产量将达78700万吨,比1985年增产4%。非洲萨赫勒地区1986年干旱又有所缓和,农业生产也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大同市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大同市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产426%,是历史上仅次于1996年的第二个丰收年。分析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1998年气候特点1.1降水量前期多,后期少1998年我市的气候极其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海东地区6个气象站点自1961—2015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海东地区近55年来气温、积温、地温等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对海东农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5年海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达0.37℃/10年;年平均地表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增温率达0.41℃/10a;年平均20cm地表温度为8.8℃,近55a来呈波动上升态势,増温率为0.38℃/10a,大于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但小于地表温度的增温速率,且对年平均气温、地面0cm温度、20cm温度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均未出现突变。积温变化就区域平均而言,2010年以来,≥0℃积温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295.3℃,与60年代相比偏多485.7℃;≥5℃积温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346.9℃;≥10℃积温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505.3℃。气候明显变暖,气候变暖使春播作物播种期提早,越冬作物播种期推迟,初春提前返青,使海东大多数农作物的适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气候变暖对海东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