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惠民凹陷火成岩对油气藏形成的地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惠民凹陷是一个火成岩较为发育的断陷,其火成岩主要由浅层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两种岩石组成。这种特殊成因的岩石与成油岩系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与火成岩相关的许多特殊油气藏。文中以凹陷内已知的油气藏为例,指出火成岩对石油、烃类气体和CO2气体的生成均有重要作用,火成岩对含油气圈闭形成的作用主要在披覆构造圈闭、遮挡圈闭及局部盖层等方面,火成岩对油气聚集也有积极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火成岩成藏机制,并研究这种特殊油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西部惠民凹陷第三纪火山岩型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全面剖析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第三纪火成岩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对本区火山岩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了惠民凹陷火山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惠民凹陷的主要烃源岩来自于南部的临南洼陷和北部的滋镇洼陷 ,由于本区火成岩主要沿 2个生烃凹陷间隆起带的临邑帚状断裂带展布 ,保证了火山岩带有充足的油源条件。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是由渗透性砂岩、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的三维空间组合 ,研究区的临邑帚状断裂带、多期发育的裂缝和不整合面对油气向火山岩储层的运移至关重要。储集空间是储层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 ,惠民凹陷的火山岩储层存在各种的原生储集空间 ,同时由于次生的断层活动和火成岩拱张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次生储集空间 ,极大地改善了本区火成岩的储层物性 ,是本区形成各类火成岩圈闭和油藏的保证。本区火成岩存在 3种类型的油气藏 ,即火成岩作为储层、火成岩作为盖层或遮挡层以及火成岩侵入动力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合岩芯观察,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从火成岩的岩性,电控特征,火成岩空间分布特征,储集特征及其含油气特征等方面,对浓家铺地区孔一段火成岩的分布规律及其油气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主要发育火山喷发岩和浅成侵入岩,它们分别分布于孔西断层的下降盘和上升盘,并形成以孔隙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火山喷发岩油气藏和以烈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浅成侵入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济阳坳陷罗151块火成岩油气藏为例,通过对侵入岩体围岩的生油条件、辉绿岩体储集空间及油气运移与圈闭形成的时空配置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岩心、地球物理及试油等方面的资料,具体阐述了罗151块火成岩油气藏的特点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火成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储集层,形成具工业价值油气藏须具备一定的石油地质条件:充足的石油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由裂缝—孔隙系统构成的储集空间、有效的圈闭(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相互关系、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空间关系)及必要的保存条件等;但由于火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复杂、成因多样,其平面及纵向储层非均质性差异极大,开展对不同类型火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成因研究,是解决减小火成岩油气藏勘探风险及合理布置开发井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佟傲  高亚仙 《地球科学》2023,(2):568-581
在盆地形成演化的漫长过程中,岩浆的侵入、深部高温流体上涌等热事件会导致盆地存在热异常,从而对油气的生成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带的乌斯河上震旦统至下寒武统古油藏是开展火山作用与油气成藏演化关系研究的理想对象.针对该古油藏,论文开展了沥青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元素含量分析以及Re-Os同位素测年工作,并结合前人相关钻井埋藏史、热历史以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沥青的成因和演化,探讨了乌斯河油气成藏作用与火山活动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乌斯河古油藏沥青具有较高的沥青反射率(~2.27~2.77)及较低的H/C原子比(0.21~0.22),成因为经历了热裂解作用形成的焦沥青;沥青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62 Ma,记录了原油热裂解、天然气生成的时间.对比四川盆地内部及川东北地区上震旦统至下寒武统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乌斯河地区~262 Ma较早的原油裂解时间与邻区H1井异常的热事件时间(~260 Ma)、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代(257~263 Ma)近于一致.这表明乌斯河地区油气成藏作用受同期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的控制,焦沥青的形成及其Re-Os...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沾化凹陷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的形成机理及发育史,利用三维地震及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解剖了其油气藏分布特点及油气分布规律,证实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工堤断层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是油藏的侧向封堵断层,还是该区形成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潜山披覆构造带的中生界、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发育有背斜、断块、断鼻、地层超覆及不整合等多种油气藏类型,是一个油气比较富集的潜山披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9.
试论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在火山岩内或其周围发现了油气藏或油气显示,展示了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广阔前景。火山岩已从油气勘探的"禁区"转变为了"靶区",成为油气勘探的新目标。火山岩储集物性较好,其本身可直接作为储层,各类侵入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还可形成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火山岩油气藏的烃源包括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种。火山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烃源岩内有机质的成熟度,加快烃的产生,促进油气运移,并为无机成因烃提供合成原料(CO_2和H_2等)和运移通道。虽然火山岩在盆地早期尤为发育,约占盆地充填体积的1/4,但是目前火山岩油气储量仅占世界油气探明储量的1%左右,勘探潜力巨大。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不同时代火山岩,火山岩储层与烃源岩匹配较好,无机成因气来源丰富,火山岩油气藏正在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与其他类型油气储层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和流体特征。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原生孔隙受压实作用的影响较小,而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对于火成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有重要意义。其中,水岩相互作用更是火成岩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演化的重要自然营力之一,因此,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对火成岩油气藏的预测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的火成岩储层研究多集中在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和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研究,而比较欠缺对油气储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目前,火成岩油气储层领域需要引进新概念和新技术,重视火成岩储层水岩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尤其需要加深对火成岩油气储层次生孔隙形成和演化的理解,以促进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中存在古地震作用形成的原地扰动层、震浊积岩和震风暴岩,尤以原地扰动层和震浊积岩发育。可见微断层、层内阶梯状断层、震球枕构造、震碎角砾及各种变形构造等震积岩的识别标志。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基山砂体中,震积作用及震积岩分布与火山作用、火成岩分布具有同时间性与同空间性。震积岩,特别是震裂岩和震碎角砾岩中的孔、缝形成早,改善储集层渗透性,可成为一种非均质性很强的储层。该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双重孔隙网络,常形成相对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侵入岩形成时期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上、下两套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及其与构造运动强弱的关系、与油气成藏期的关系以及侵入岩的平面分布研究,提出了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为三垛期,而非盐城期。通过对晚白垩世以来苏北盆地各期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火山活动的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侵入岩的成因主要由于晚始新世至渐新世末,该区发生了三垛运动,并发育一系列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导致了岩浆活动,并以侵入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埕岛地区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埕岛地区潜山勘探获重大进展,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多层系的潜山油气藏,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屋脊断块型、潜山内幕型及地层不整合层状油气藏。对该区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被下第三系覆盖的埕岛潜山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形成复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埕岛地区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埕岛地区潜山勘探获重大进展,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多层系的潜山油气藏;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屋脊断块型、潜山内幕型及地层不整合层状油气藏。对该区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被古近系(下第三系)覆盖的埕岛潜山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形成复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单家寺复式油气田位于东营凹陷西北部的陡坡地带-滨县凸起南坡的单2-单10、单6潜山上。油田前震旦系、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均含油气。前震旦系为潜山油气藏,下第三系为地层油气藏及断层油气藏,上第三第为披覆背斜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高先志  陈发景 《地球科学》2002,27(6):757-762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是一个以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的含油气系统, 产油气层位主要是第三系.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组合构成柴北缘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渐新世晚期(E32) 与上新世末到第四纪(N23—Q) 是柴北缘构造变形和圈闭形成的重要时期, 第三系油气成藏也主要发生在这2个关键时期.油藏原油组成和石油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证明第三系油气藏存在不同期次的油气充注历史.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存在2期油气充注, 渐新世断层活动破坏侏罗系古油藏并连通侏罗系烃源岩, 导致古油藏中的低成熟石油和侏罗系烃源岩新生的成熟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下第三系圈闭中, 构成第1期油气充注; 上新世末到第四纪(N23—Q) 期间, 继续活动的断层导致侏罗系烃源岩高成熟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下第三系圈闭中, 形成第2期油气充注.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为一期充注, 即在上新世末到第四纪(N23—Q) 新生断层破坏下第三系油气藏, 部分油气沿断层充注到上第三系合适的圈闭中形成次生油气藏.在柴北缘第三系油气藏形成过程中, 断层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研究了惠西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论述了惠西第三纪火山岩岩类和岩相,阐明了火山岩的岩石与电性关系、地震反射结构及第三纪火山岩的发育和分布。讨论了火山活动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四种作用,认为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主要不是破坏作用,反而是一种有利因素,它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堆积和向烃类转化。火山岩可以作为储油层和盖层,可以起同沉积背斜作用。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重要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区第三纪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胜利油区第三纪期间火山岩的类型和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禹城凹陷和东营凹陷南坡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烃作用的影响,认为小规模的火山活动对生烃作用并没有明显的负面效应,但可能改造已形成的油藏。这一认识对含火山岩盆地的油气成藏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永生  陈松岭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4):330-333,338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第三纪形成的箕状凹陷,是黄骅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之一.对南堡凹陷外围地区古生界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外围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不具备油气生成能力,油源来自于南堡凹陷下第三系,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进行长距离运移,并在构造高点进行富集,形成新生古储型油气藏.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原生孔隙基本不具备油气储集性能,晚期未充填构造裂缝乃油气运移与聚集的主要场所;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发育有不整合油藏以及构造块状油藏两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0.
西湖凹陷天台斜坡区火成岩发育尤为丰富,其发育与分布对盆内储层改造、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影响。依据区内地震特征和构造环境,划分出中心式、裂隙式2种喷发类型;采用振幅-方差体地震属性分级-拾取-融合技术,系统刻画区内火成岩的三维时空展布以及火山喷发时期,发现区内火成岩具有始新世至中新世多期间歇性发育特征,且火山机构富集于天台斜坡西南部;在区内建立了中心式和裂隙式2种喷发模式,认为这些模式的建立对于正确预测火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火成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解析与探讨,发现区内火山活动与板块构造运动相互影响、火山的时空展布与断裂也具有一定的配置关系,认为裂隙式喷发可能会形成优势的油气运移通道,中心式喷发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基于此,我们将更容易找到区内有效的火成岩储层,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