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于志坚  耿印  李明  于保国  布凡 《探矿工程》2015,42(5):22-25,30
山西腰站矿区施工的ZK6004钻孔,设计孔深1450 m,地层复杂,而且全孔漏失,极易发生烧钻事故。就该孔连续发生的2次烧钻事故,进行了事故原因分析、处理方法的经验介绍。2次烧钻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根据实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掏眼法和冲砸法。这是深孔烧钻事故处理新方法、新尝试。同时总结了漏失深孔烧钻事故的预冲孔经验及预防措施。对于今后在复杂漏失地层深斜钻孔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孝刚  王聪  卢忠友  王伟 《探矿工程》2012,39(Z2):271-276
遵义深溪锰矿ZK5001孔设计孔深1500 m,实际终孔深度1781.33 m,是贵州省地矿局地质勘探施工的最深钻孔之一。从钻进工艺方法、钻进参数、护壁堵漏措施以及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等方面对该孔的钻探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了施工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山东莱州西岭勘查区ZK88-19号钻孔设计孔深2500 m,2016年12月开孔,于孔深2034 m处发生烧钻事故,处理孔底钻具时再次发生烧钻事故,导致2套钻具及2套内管总成滞留孔底;2017年8月,受划定环境保护区的影响,中断施工,直至2020年3月恢复施工,继续处理孔内事故难度很大;经过多次论证,应用了深孔同径造斜绕障技术,包括设计了造斜偏心楔、造斜钻头以及研发了偏心楔固定技术等,成功绕过事故段,恢复钻进。  相似文献   

4.
坑道内孔深大于300 m大顶角钻孔施工,施工难度明显加大,通过在坑道内完善施工硐室设计,确保钻孔顺利施工及钻探施工安全。从设备选择与安装、钻孔结构、钻进参数、冲洗液的配置、常见事故及其预防等方面的完善,完成了顶角56°、设计孔深593 m钻孔的施工,总结出了坑道内大顶角钻孔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09,(7):16-16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孔(WFSD-1)设计孔深1200m,开钻以来遭遇地层破碎、涌水、孔壁坍塌、断层泥严重缩径等复杂情况。2009年3月25日,在孔深625.8m断层泥层位,由于钻孔缩径发生夹钻事故,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又有2根Φ89mm岩心管和1个Φ89mm套管公锥被滞留在孔内625.8m处无法取出,造成孔内事故钻具消灭难度大、需要时间长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小元 《甘肃地质》2010,19(2):88-90
甘肃地矿局水勘院水文工程公司承担的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Q2勘查钻孔施工任务,在用准311钻具二开钻进到500.00m后下准273井管时,发生井管遇阻被卡事故。井管下到孔深395m处,既不能提升,又不能下到预定深度500m的位置。经过认真分析后,采用"飞管止水"法成功处理井管事故,最终使Q2井达到设计要求,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7.
招远市栾家河金矿区 47ZK3孔设计孔深2570 m,于孔深2297 m处发生跑钻事故,处理至孔内事故底部时,处理难度增大。为加快事故处理进度,降低事故损失,采用偏心楔侧钻技术进行同径造斜的方法,绕开事故段。通过对偏心楔设计、偏心楔制作与安装、造斜钻头及分支钻进钻头选择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较好地解决了偏心楔侧钻过程中偏心楔固定及过斜面工序的关键技术问题,顺利地将分支孔延伸至终孔。  相似文献   

8.
冯海明  李均宏 《探矿工程》2009,36(12):23-25
孔内沉渣厚时会造成下钻不到底或埋钻事故,严重影响钻探的正常进行。介绍了兰渝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孔深850m的西秦岭3号孔沉渣处理过程,总结出一些在破碎地层沉渣事故处理的经验和措施,为类似事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质岩心钻探孔深的不断增加,处理孔内事故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缩短施工周期,特复杂的孔内事故经常放弃处理。利用造价低廉、使用简单的偏心楔进行定向钻进,绕过事故孔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简易偏心楔的制作及在不同孔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卡钻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钻井事故,会造成钻井施工遇阻和经济损失。某斜井在钻井施工中发生泥浆粘附卡钻。根据钻井现场情况,着重对其中的卡点深度及泡油量进行计算,经计算卡点深度约667 m,泡油量为32.0 m3,卡钻发生约11 h后,解卡成功。在整个卡钻事故及钻井液混油后录井中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录井措施,气测基值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混油后录井的成功。该井的钻井卡钻事故及钻井液混油后录井措施以期为类似斜井卡钻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往用煤田钻探常用的套铣筒处理一起普通的埋钻事故耗时费力,又容易滋生次生事故。在使用特长套铣筒处理钻孔中的埋钻事故,可以大大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长套铣筒采用石油专用的带丝扣套管,每根套管长度12m左右,套管之间用管箍连接,总长度一般在80~100m,套铣筒的下端接套铣筒钻头。套铣筒的规格根据孔内事故钻具的最大外径确定,通常比事故钻具最大外径大两个级差,而又比孔径小两个级差。套铣筒钻头的规格应该比事故钻头的规格小一级或等于事故钻头的外径,钻头合金宜采用孕镶粉未合金或其它抗耐磨合金。山西某煤矿送料孔钻探到497m时埋钻,用普通方法处理上部272m钻具用时24d,改用特长套铣筒处理剩余225m钻具仅用时10d,体现了高效率的特点,为大孔径勘探孔埋钻事故的处理,找到了一条比较快速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矿山发生事故导致人员被困井下时,通过地面钻孔进行救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救援车载钻机可适应多种钻进工艺,具有地层适应性广、机动性高、事故处理能力强等优点,是矿山事故救援的理想机型。鉴于国产车载钻机在生命保障孔及大直径救援井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研制了ZMK5550TZJF50/120型车载钻机,开发了适应多种工艺的大能力动力头,采用大通孔主轴、大通径冲管、气举反循环气管安设接口等设计,转速转矩调节范围宽,可满足多种钻进工艺,实测最大转矩51350 N·m,具备施工大直径钻孔和处理事故能力;设计了油缸?钢丝绳伸缩式桅杆给进装置,实现长工作行程14 m,短运输尺寸13.6 m,实测最大起拔力1205 kN,具备孔内事故强力解卡的能力。将动力及电液控制系统集成至动力泵站,为车载钻机、钻杆输送系统、井口平台提供动力源和控制源,分体式布局解决了钻进能力提升与整机质量尺寸间的矛盾,满足道路运输要求,能充分发挥钻机的高机动性。为提高起下钻效率、机械化程度,减少工人数量并降低劳动强度,研制了钻具自动加卸系统,通过HG2-01型换杆装置、液压提引装置、自动拧卸装置协同作业,实现起下钻具效率小于3 min/根。钻机在宁夏梅花井矿完成了直径830 mm、深度624.1 m救援井的施工,平均机械钻速3.1 m/h,透巷井深654.1 m,具备600 m深度的钻孔救援能力,为我国矿山灾害救援提供了装备保障。   相似文献   

13.
普安县江西坡地热井在钻进到井深907.91 m时遇到了卡钻事故,解卡失败后,进行倒扣处理,剩余75.53 m“落鱼”无法取出,“鱼头”位置井深832.38 m。为绕开“鱼头”位置继续钻进,必须进行开窗侧钻。在已经下套管固井的情况下,选用了DXQ210/H型导斜器作为导斜工具,使用KCXZ216型铣锥作为磨铣开窗工具,进行了套管内侧钻开窗作业。在分析事故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导斜器的工作原理和套管内开窗侧钻的技术方案,总结了施工作业中的注意事项,最终侧钻成功并顺利钻进到2364.56 m完钻。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中采用常规"强力回转起拔"工艺处理效果不理想,而采用反丝钻杆或强力拧断方法存在工期和经济损失大的问题,对套铣打捞钻具弯曲孔段通过性计算分析及套铣打捞钻进技术参数研究,成功解决了河南某矿孔深344 m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应用结果表明:现有套铣打捞钻具允许通过的最大钻孔曲率大,套铣打捞过程中转速控制在30~50 r/min,钻进速度控制在6~12 m/h,间隔12~15 m配合冲洗液进行一次冲孔,采用该套铣打捞技术及装备能够有效提高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处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翟育峰 《探矿工程》2017,44(1):15-17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4S孔地层复杂,钻探施工难度大,孔内缩径、坍塌、掉块事故频发,给钻探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就WFSD-4S孔在孔深517 m发生的卡钻事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发生卡钻事故的原因及条件,采用了强力起拔、反钻杆、可退式打捞矛打捞、套铣等手段,最终成功处理该起卡钻事故。该起事故的经验,为同类事故的处理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超深地热井施工中,深部的煤系地层是事故的多发层段。利用高压喷射快速钻井技术和适合的聚合物泥浆体系,顺利的钻过埋深超过2 000多m和3 000多m的煤系地层,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三交煤层气区块某煤层气参数井+生产试验井施工中遇到的一次钻杆折断,孔底遗留钻具为78.38m的孔内事故。在事故分析和施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为弥补钻探设备对孔内钻具提升力的不足,尝试将千斤顶应用到事故处理中,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次由于断钻具引起的卡、埋钻事故,避免了处理事故过程中次生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处理事故的时间,保证了施工工期和钻孔质量,大大减少了由于孔内事故引起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