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宋鲁成教授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以肝气郁结为本,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痰凝、瘀血相互搏结形成硬核,日久郁而化热,煎灼阴津,形成阴虚火旺、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治疗上根据结节内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的不同,辨证施治,注重针药并用,内外兼施。方药以青皮甘草汤为基础,并参考甲状腺功能指标,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组方。外治法以局部中药贴敷和火针围刺为主,配合大椎刺血拔罐和下肢针灸治疗,使邪有出路,只取火针消散结节之力,而无温热助邪之弊。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本病外因主要与感受外邪及饮食不当有关,内因为脾阳不足。临床上前期辨证为寒湿内生证和湿热蕴结证论治,其中寒湿内生证中,邪偏上焦者予桂枝法加减治之,偏中焦者予理中法或附子理中法加减治之,偏下焦者予四逆法或寒湿风扰法加减治之;湿热蕴结证中,上焦湿热者予藿香法治之,中焦寒热错杂者予半夏泻心汤治之,下焦湿热者予黄连阿胶汤治之,三焦寒热错杂者予乌梅丸治之。后期调理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肾阴亏虚证,分别予淫羊藿法加减、甘酸固涩法治之。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总结葛金文教授基于“分经论治”理论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葛教授结合偏头痛部位、性质、证候特点,确定病变所属经络并发现偏头痛责之太阳、少阳、阳明三经,故以“分经论治”理论为指导,因经遣药,经证结合,临床上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偏头痛。其巧妙之处有:一则三经分治,重用引经药;二则多用风药,头居高位,风药轻清上扬,辛散之性可达病所,调和气血,通利关窍,开散郁遏之经气;三则随证化裁,根据各种兼证的偏重加减专药,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精于针灸,并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但其著作难学难懂,继承存在困难。经研究发现“孔穴主对法”是孙氏针灸处方理论的核心:浅层含义为根据病证选择对应主治的腧穴使用,深层含义为应用共同主治的对穴进行治疗。“主”的含义很广,包括今天所说的体质、疾病、证型、证候、病因等内容。药物处方也有类似的“主对”理论,所以“主对法”可以指导针药并用。同时“经方”不等于“经验方”,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其中的“对症治疗”可谓中医特色的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5.
介绍耿刚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经验。耿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是以脾胃气虚为主要病机,痰、瘀、毒邪互结导致的“本虚标实”之候,故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大法,兼顾化痰、活血、解毒,重视症状控制,常以四君子汤及归脾汤为主方加减,重用蒙古黄芪和党参,提倡针药并用,关注日常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介绍陈宪海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该病以风邪为主导,其病变主脏在肺,与胃、肝相关;风邪犯肺、肺胃阴虚、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主张以祛风邪、润肺胃、理肺气为主要治法,以宣降肺气、祛风达表之“参苏止咳汤”为基础方并加用息内风、润肺胃之品以治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吴远华副教授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的临证经验。吴教授认为小儿多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肾常有不足,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应补虚为本、健脾益肾,同时联合西药,取长补短,实行分期论治、随症加减,对于难治病症、针药并用,以改善眼外肌麻痹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规律。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所收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关键词分析、黄金分割法、关联规则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用药规律及药-症关系、症状间关联度。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核心症状为失眠、烦躁、胸满、心悸、大便干、口苦、口干、纳差等,常见舌质为红舌、淡舌,常见苔质为薄苔、腻苔,常见脉象为弦、细、沉、滑。本方证涉及的中医疾病以心系疾病为主,西医疾病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临床上使用此方,加味药物多属寒、温性,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脾、肝、心经。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主在肝胆,主症为胸胁胀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该方有枢转少阳、镇静安神之功,作用于半表半里及三焦,主治疾病以抑郁、癫狂等情志疾病为主。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本方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正确应用经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总结王诚喜教授基于“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期多以邪气入侵为先,继而邪干脏腑,气机宣降失衡,生痰生湿,结瘀化火。邪气久稽,则伤正气,致肺脾肾三脏亏虚,终成正虚邪恋之候。王教授善于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证属虚寒者,并创立了扶阳三法(运脾阳、温肺阳、助肾阳),自制了补肺固元膏、补肺利气丸、冬病夏治丸等以温补为法的方药。这些方药应用于慢性肺系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教授基于“杂病调脾、和调五脏”理论辨治肝癌的经验。首先全面探讨杂病治脾调中的中医学术思想,深刻剖析肝病传脾、先实脾土的传变防治理论渊源。其次阐明了肝癌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及肝病传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的证候演变规律。最后详细分析总结了刘老治脾调中治肝癌的辨治特色,临证常分早、中、晚三期论治,早期当疏肝行气、健脾扶正;中期当健脾解毒,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晚期则当扶正安邪,重在顾护脾胃。三期虽攻补偏重不同,但活血化瘀应贯穿其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朝敏教授运用健脾化浊法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肥胖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其立法关键在于扶正祛邪,遣方用药上主要以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治其本,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化痰治其标;再据虚实、标本之偏重,酌情予苍术、厚朴、泽泻、决明子以增燥湿化痰、利水泄浊之力,或白术、山药等味以增健脾之效;更因兼夹邪气不同,加入活血祛瘀、芳香化浊、消食化积等药随症治之。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基于肝脾郁怒、脾肾两虚两大病机,从肝脾肾论治乳腺癌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病初期与情志紧密相关,情志不畅,肝失条达,郁久而气血瘀滞,肝郁横逆犯脾,肝脾郁怒,痰瘀互结于乳而致病;而乳腺癌治疗后期,正气大损,伤及脾肾,脾肾亏虚,毒邪蕴结于经络骨骼而易发骨瘤等。临床上潘教授治疗乳癌多从肝脾肾论治,以疏肝健脾、补肾益精,化瘀解毒为法,辨证论治,重视个体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所侧重及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相当于“上胞下垂”“睑废”等,其常见的病因病机为脾气亏,或肝失条达,或风邪客目,或湿热内蕴。各医家治疗该病时均从脾、肝、肾着手,本文总结了临床常见的几种证型分别为脾胃气弱证、风痰阻络证、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证和气血瘀滞证,其用方分别为补中益气汤、正容汤、右归饮、血府逐瘀汤等,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对于本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对证处理,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总结王柏枝教授辨证论治泌尿系感染的经验。根据病机和发病特点,王教授将本病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慢性迁延期。急性感染期临床症状明显,不单是湿热,还兼有湿毒,王教授重用清热解毒之药直达要害,迅速缓解症状。慢性迁延期病程缠绵难愈,当责之患者体虚,正不胜邪,临证有脾虚湿热、肾虚湿热、脾肾阳虚湿热、肾阴虚湿热及气淋虚证的不同,此时治疗重点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兼清热利湿,扶正以祛邪,遣方用药上注重温补和清利结合、温肾与滋阴结合、先天与后天结合,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总结朱丹溪治疗痛风相关论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其证治特色。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对痛风证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气血失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内外合邪而致痛风;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纲,以调和气血为本,以祛痰化浊为助,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应用引经药,创痛风通治之方;临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痛风临床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介绍赵刚教授运用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赵教授认为,肾性蛋白尿是由脾失运化与肾失封藏,人体的水谷精微外泄所致,乃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通过辨病辨证论治,采用补肾健脾治其本,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治其标,标本兼治,以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王树槐教授从郁论治糖尿病汗出异常的经验。王老认为,肝郁和食郁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又在郁的基础上发展为气血阴阳失和、营卫失调、腠理开合失司的汗证病机。其确立了疏肝解郁、肝脾同调,解郁和营、通行营卫,滋阴清热、散敛并举的治疗大法,临证将糖尿病汗出异常分为肝旺脾虚、中焦郁结证,营郁卫滞、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虚实兼杂证,分别予逍遥散、柴胡桂枝汤、当归六黄汤为主方加减治之,善以辛味药和活血通络药物入方。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朱镇华教授辨治鼻源性头痛的临证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与肺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外感邪气,郁于肺经,肺失宣降,邪毒循经上犯鼻窍,阻遏清阳,不通则痛而发病;久治不愈,耗伤脾气,脾运化失司,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不荣则痛而发病。临床上从鼻源性头痛部位辨治,痛在太阳,选蔓荆;痛在阳明,选白芷;痛在少阳,选川芎、柴胡;痛在少阴,选细辛;痛在厥阴,选吴茱萸。同时,根据五行相生理论和脏腑学说,灵活应用“培土生金法”,以参苓白术散为代表方剂,临床上随症加减,治以健脾补气、益肺通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朱镇华教授基于清阳清窍理论治疗鼻窦炎的经验。朱教授认为鼻窦炎的基本病机可归纳为清阳不升、窦窍失荣、浊阴不降、窦窍滞邪,其虚证多责之于肺脾,实证多责之于肝胆。治疗以升清降浊为基本治法,主张以升清为纲、降浊为要,升降相应则窦窍邪去得养。结合清阳清窍理论,在参苓白术散原方的基础上以党参代人参,加辛夷、白芷、石菖蒲、桂枝以益气升阳、利湿化浊,治疗鼻渊之虚证,尤其是肺脾气虚、湿聚窦窍证,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