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研究》2001,20(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 ,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土地资源研究室两个部门为主体 ,于 1999年底整合建立的创新基地研究室 ,是国内从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评价、土地退化与恢复重建机制等方面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该研究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18名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 ,研究员 7人。此外 ,特聘 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该室学术指导。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流动人员 2 0余名。学科方向与目标 以陆地…  相似文献   

2.
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张明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4):297-304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土地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领域。其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这不仅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也是经济增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前提。针对国际土地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几个前沿领域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效应及持续土地利用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主要研究计划和项目 ,本文对以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镱锂  张玮 《地理研究》2004,23(6):876-876
由IHDP中国委员会、IGBP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与团体协办的“第四届亚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环境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CNC—IGBP/IHDP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工作组承办。  相似文献   

4.
张镱锂  张玮 《地理学报》2004,59(6):1087-1087
由IHDP中国委员会、IGBP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亚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环境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5-16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来自美国、日本、俄罗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31日至8月1日,"自然地理学与环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CNC-IGBP & 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等8个学术团体共同主办,由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研究室承办,河北省地理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6.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以期为本地及同类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
李秀彬 《地理学报》1996,51(6):553-55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列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渐加强。本文论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内涵,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项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全球变化的前沿和热点课题.通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认为目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质量、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显著的城市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尺度上的气候效应则存在较多的争论.今后应加强土地变化科学和大气科学的融合,从多尺度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并注重大气环境改善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策略和空间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课题,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正可为此提供支持,并相互促进。如何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效的利用这种关系,无论对我们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还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利用都异常重要。本文对二者的研究目标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二者的结合方式和途径,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能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数据、理论、研究方法支持,同时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有益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的深化,二者的结合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农牧区农户土地决策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农户土地决策,均质化处理农户决策因子,形成土地决策空间图;制作土地覆被图和农户土地决策空间图,通过图像叠加处理,来分析土地覆被变化与农户土地决策度政策因子间的空间联系。西藏农牧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决策决定了土地覆被变化方向,政策因子起修正作用;农户土地决策与土地覆被在空间上和属性上能互相体现;农牧区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农户土地决策,在满足农户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引导农户顾及生态环境建设;农户土地决策、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覆被在空闻上能互相体现,可通过观察土地覆被变化来监测农户土地决策及政策因子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国际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8,自引:3,他引:95  
国内外有关土地资源的综合研究自7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应用基础学科——土地科学。进入90年代,在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化过程中,着眼于土地动态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被列入核心研究领域;最近,旨在更好地掌握土地质量变化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LQIs)研究又被土地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几大国际组织确定为优先研究项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源起、概念框架、最新进展及在研项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国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冷疏影  李秀彬 《地理学报》1999,54(2):177-185
国内外有关土地资源的综合研究自7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基础学科--土地科学,进入90年代,在有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化过程中,着眼于土地动态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被列入核心研究领域;最近,旨在更好地掌握土地质量变化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又被土地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几大国际组织确定为优先研究项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源起、概念框架、最新进展及在研项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推动的核心研究项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LUCE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就我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驱动机制、变化影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研究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地理研究》2005,24(4):652-652
华北地区在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又是水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地区。针对华北水资源问题,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11月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研究”。项目的总目标是:抓住21世纪华北水资源研究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安全,开展科学研究,推动我国资源与环境学科水循环水资源安全的知识创新,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战略目标服务。该项目在首席科学家夏军研究员、刘孟雨研究员的主持下,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为主,汇集了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地域分异和全球变化的研究过程中,对陆地表层干湿状况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及其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吴绍洪研究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陆地表层格局研究中的自然与人文综合”,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协同研究。其中总目标之一是:解决合理表征中国陆地表层干湿状况的指标、主要干湿因子的变化趋势、干湿状况变化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等关键问题,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研究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探索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环境变化的驱动机制,为防止生态脆弱带自然环境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龙花楼  陈坤秋 《地理学报》2021,76(2):295-309
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可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梳理国际上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研究视角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方式与路径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途径与措施.土地系统科学致力于监测土地变化,解释驱动因素和反馈机制,理解发生于土地上...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     
F301.24,P641.82005032498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Impactsof landusechangesongroundwaterresourcesintheHeiheRiver Basin/王根绪,杨玲媛…∥地理学报.—2005,60(3).—456~466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利用1960s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和1980年以来的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从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系统两方面,分析了近30年来甘肃省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在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和近10年来人类较大规模开采影响下…  相似文献   

19.
以黑河中游人工绿洲边缘天然草地及其转变的人工梭梭灌木林(21 a)、人工杨树林(28 a)、人工樟子松林(33 a)和农田(开垦27 a和1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6种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变量排序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主要类群演变的耦合效应。主要结果是:①将天然草地转变为未实施管理措施的人工梭梭灌木林后并未引起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变化,而转变为实施管理措施的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及农田后,导致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异,证实了土地覆被变化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效应受管理措施的强烈调控。②土壤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受土地覆被变化与灌溉和施肥管理的共同影响,其中灌溉的贡献率最大,是关键驱动因子。③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地覆被变化和管理耦合作用的响应不同。灌溉对跳虫、甲螨和革螨的个体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影响和总效应最大;施肥对辐螨的个体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影响和总效应最大;灌溉和施肥对稀有类群的个体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直接影响和总效应均较大,具同等重要的作用。结论是,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耦合作用通过改变土壤水文和生态环境条件驱动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理研究》2019,(3):F0002-F0002,F000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RARD)成立于2005年。2006年依托该中心恢复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对外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战略咨询和国际合作。招收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城乡发展与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工程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2016年发起成立中国科学院非法人机构——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