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层序地层学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层序地层学概述RCL·威尔逊著陈中强译层序地层学的倡导者认为:层序地层学是一种利用岩性及地下(钻井、地震反射)资料而得到很高分辨力的年代地层格架的技术方法。这种技术通常被许多石油勘探学家所利用。另外,其最热情的信徒们认为它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2.
层序地层学基础和关键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概述本文目的是介绍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关键定义。层序地层学主要研究年代地层学格架中岩石的相互关系。这种年代地层学格架是重复的、以侵蚀面或无沉积物,或与其相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相关的地层。层序地层学是通过识别由海平面升降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沉积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定年和解释地质记录的新方法,是在地震地层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沉积学、生物地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层学解释法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 《地质论评》1990,36(6):540-549
本文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解释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实践,对地震相的划分和命名;层序划分对比时要考虑区域不整合面的影响;生长断层对前积反射结构发育的控制作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还开展了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寻找生物礁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地球油气资源潜力是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层序地层学自1987年问世以来,在国外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石油地质界对它的发展尤为关注。然而,在我国却显得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本文讨论了出现这种状况的起因:①不认识地震反射界面基本上是等时面;②认为地震/层序地层学是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海相地层产生的,不适于非海相地层;③常规剖面中的地震反射频率和分辨率太低,不足以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④层序地层学属纯理论科学,脱离油气勘探实际,采纳它的概念可能打气生产秩序。最后文章从正面阐述了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层序地层学是建立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过程沉积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上的研究等时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学科。它提供了一种沉积岩在三维空间的划分与对比分析的新方法,而不同于岩石地层对比原则,客观地恢复了沉积岩垂向叠置顺序和横向相关关系。本文分析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控制因素等方面的最新认识,总结了层序地层学4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将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Madama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MS),并进一步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以及高位体系域。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前积反射地震相、河道充填反射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以及杂乱反射地震相等四种类型,并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相类型。认为层序MS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高位体系域则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Madama组整体表现为一个海退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南海笔架南盆地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红芳  白志琳 《地学前缘》2000,7(3):239-246
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 ,在笔架南盆地识别出 5个特征明显的反射界面 ,划分了 3个超层序、5个地震层序 ,并探讨各地震层序的地质时代。通过地震相沉积相推测分析 ,认为地震层序E主要发育火山碎屑岩相 ;地震层序D主要发育半深海偏泥相 ;地震层序C主要发育半深海泥岩相 ;地震层序B主要发育半深海—深海泥岩相和浊积偏砂相 ;地震层序A主要发育深海泥岩相、深海三角洲泥岩相和浊积偏砂相  相似文献   

8.
廊固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储集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钻孔岩心资料描述和对比,结合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区域分布特点的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基本原理对凹陷区内古近系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地层层序,揭示层序地层构造格架,探讨了区域沉积格架特征及其对油气成生,储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震相分析是地震地层学的一个主要内容。由于煤田勘探深度较浅,地震信息丰富。因此,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开展地震相分析工作是十分有利的。1.地震反射界面是年代地层界面过去,人们一直把地震界面当作某一岩性地层的反射界面,因此在对比中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层有波系、波组、地震层序、同相轴等几种单元,规模较大的波系、波组可与年代地层学中的统、系甚至界相对应,是等时的地层单元。地震层序以各种不整合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所划的地层不但不穿时,而且具成因意义。同相轴为等时的、平整的、具波阻抗差的古沉积表面的反射所形成,而不是人为想象的、不平整的、具波阻抗差的岩性界面的反射。在它所代表的地层厚度的规模上(通常为30~50m),同相轴可看成一个等时的地层单元,而对小于这一规模的地层来说,同相轴则可能穿时。地震地层对比除具等时性特征外,还有其它一些优越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白垩系是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东北部区块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但研究区目前勘探程度不均,对白垩系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极大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因此在研究区白垩系全面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依据岩芯、钻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识别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岩性突变及地层叠置样式变化,对Oriente盆地东北部地区白垩系各级层序边界进行识别,确定了三级层序发育II型层序边界,并建立了全区对比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将白垩系Hollin组和Napo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16个四级层序、34个五级层序.各级层序边界识别特征明显.白垩系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二级层序,经历了相对海平面的下降—上升—下降完整的沉积旋回,三级层序也具有明显的海进—海退旋回,响应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多期潮坪环境过渡到局限台地、内陆棚水下浅滩、外陆棚泥,随后海平面下降,演变为内陆棚灰质滩及局限台地沉积.白垩系精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将为下一步有利砂体的分布及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肃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勘探目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发育中生代陆相断陷沉积,沉积构造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但前人对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开展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借助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成功经验,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开展了层序地层研究;将区内下白垩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赤金堡组下段层序(Ⅰ)、赤金堡组上段层序(Ⅱ)、下沟组下段层序(Ⅲ)和下沟组上段层序(Ⅳ);重点对区内主要勘探目的层段赤金堡组上段(层序Ⅱ)和下沟组下段(层序Ⅲ)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各层序及体系域具有不同的岩性、电性及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响应,在体系域格架内利用三维属性反演、地震相分析、切片等手段开展了沉积相和岩性圈闭识别研究,发现3个岩性圈闭,综合评价认为1号岩性体是本区岩性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
潍北凹陷中新生代层序地层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潍北凹陷是受郯庐断裂带直接控制而发育起来的一个小型中新生代富含油气沉积盆地。根据财震反射界面特征,在凹陷孔店组和沙四段(沙河街组四段)内鉴别出6个地震层序界面,进而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在分析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基础上,对层序内体系域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划分与分析。盆地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开裂期,早期沉降,再沉降,早期萎缩和晚期沉降五个阶段,并对凹陷内两种层地层的沉积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将地震沉积学理论应用于川东北YB地区陆相须家河组二段沉积相分析。以低频层序界面为约束条件,采用三维地震相位展开技术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利用三维Wheeler变换技术自动拉平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的地震同相轴,建立等时年代地层格架,将地震数据体转换为年代地层数据体;在此基础上,提取具有等时意义的年代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直观地反映沉积体的几何形态、展布规律、纵向演化和平面变迁等特征,对后续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在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试验该方法在探测深部似"层状"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的探测效果,作者于2008年在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的罗河-泥河-大包庄矿区采集了2条10km的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剖面。尽管矿区构造较为复杂,但偏移剖面仍发现了很多与地质吻合的反射。白垩纪沉积盆地(红盆)呈现清晰的三层结构,反映该地区白垩纪以来在伸展构造背景之下沉积环境还存在阶段性变化;盆地之下的反射更可能为晚侏罗世的碎屑岩沉积或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沉积,红盆之下可能不存在庐枞"耳状"火山岩盆地的另一半。火山岩层大致也呈现3层结构,火山沉积岩层(双庙、砖桥组)的厚度在800~1000m,火山沉积岩之下有明显的"穹隆"状反射,可能为与侵入体有关的隆起。对照精细建立的矿床地质剖面,发现罗河、泥河矿体能够产生清晰的反射,初步证实高分辨反射地震可以直接探测到矿体,但当矿体陡倾、或结构形态复杂、或空间尺寸较小时,对应矿体位置没有可辨识的反射。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可以用于探测深部控矿构造,在合适条件下,可以探测似"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16.
Non-marine Lower Cretaceous beds of Wealden aspect have long been known from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essex–Weald Basin, between Wiltshire and the south Midlands. Termed the Whitchurch Sands Formation, these badly exposed and generally poorly fossiliferous strata appear to represent interdigitating alluvial and brackish-marine units separated by significant sedimentary breaks. Geological Conservation Review sites within the Whitchurch Sands are described and interpreted for their chronostratigraphic, palaeoenvironmental and palaeoclimatic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坳陷期湖盆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横跨松辽盆地北部东西向大剖面为例,综合应用钻井岩芯、测井曲线、古生物和地震资料,进行松辽盆地北部坳陷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13个三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以姚家组底界不整合面为界,自下而上命名为SSI、SSII。  相似文献   

18.
Upper Cretaceous (Santonian-Maastrichtian stages) strata of the eastern US Gulf Coastal Plain represent a relatively complete section of marine to nonmarine mixed siliciclastic and carbonate sediments. This section includes thre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which display characteristic systems tracts and distinct physical defining surfaces. The marine lithofacies are rich in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which can be used for biostratigraphic zonation. Integration of this zonation with the litho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se strata results in a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for local and regional intrabasin correlation and potentially for global interbasin correlation. Only the synchronous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s of thes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however, have chrono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The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initial flooding surfaces are diachronous, and their use for correlation can produce conflicting results.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biostratigraphy is critical for global correlation of depositional sequences.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32,自引:20,他引:12  
叶德燎 《地质科学》2005,40(2):227-236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具有典型的下断上坳沉积特征,区内Tg--T2反射界面之间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5个层序,层序Ⅰ大体相当于火石岭组,层序Ⅱ大体相当于沙河子组,层序Ⅲ大体相当于营城组,层序Ⅳ大体相当于登娄库组,层序Ⅴ大体相当于泉头组。烃源岩主要为层序Ⅱ“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半深湖相泥岩,主要目的(储集)层为层序Ⅴ低水位体系域的辫状河道砂体。生、储、盖、圈、运和保在时空上的有机组合,使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农安--德惠地区的油气聚集南北成带,东西分隔有别,西部形成了断背、背斜型有利油气成藏带,中部形成了断块、断鼻型较有利油气成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