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2.
专业出版物     
地下水非稳定渗流解析法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字数28万,定价11元。李佩成著。本书在概括解析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求解和研究地下水非稳定渗流课题。全书共十五章。可供水利、水文地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从事渗流研究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该书是第一本全面系统总结大面积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折书群  宋峰  刘新社 《华北地质》2004,27(Z1):66-70
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解决矿山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作者笲对蒙古国苏赫巴托洼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基于系统论观点的地下水资源勘探思路,从全局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辨证地分析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科学预见地下储水构造,研究地下水的可控性,寻找到理想供水水源地.实践证明,正确的勘探指导思想对于地下水资源勘探至关重要,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资源 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水资源不足,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地下水资源有多少,能否全部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地开发利用,都必须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才能解决。 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开发往往以农田供水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水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重点在对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及赋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对不同地质-水文地质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前景进行了评述, 指出地下水资源对于解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西北地氏水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人类与生物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而地下水是自然界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已日益广泛,尤其在我国华北、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成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供水的主要水源。因此,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研究与保护越  相似文献   

7.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旱问题的影响,因而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文地质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水文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几年来所阅读的关于该方面的近百篇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地下水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干旱区大型盆地地下水运移所采用的两种模型、环境同位素技术在干旱区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地下水流系统研究进展、地下水数值模拟及管理模型现状、干旱区包水带水文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8.
曲焕林 《地球学报》1990,11(1):135-137
<正> 黄土层地下水作为一种新的类型地下水,在中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宝贵水资源。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是覆盖在陆地其他岩层之上的第四系特殊堆积物。黄土层地下水是指埋藏在黄土地层中处于饱和状态的水,可作为资源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黄土以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地层最完整而著称世界,主要分布在陕、甘、宁、晋、豫等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由于干旱少雨,水源不足,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广大黄土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根据作者于1984年在“全国黄土及黄土区应用地质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稿整理撰写。一、关于黄土水基本特征及其含水组划分黄土区地下水基本特征,主要受气候、地貌、岩性、古地理和堆积环境等因素所制约。因含水介质、渗透场及其排泄出露条件不同,黄土水具如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矿山疏干水排放对百泉泉水复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彦付 《地下水》2013,(3):32-35
铁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疏干水被直接排放,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了地下水水位的下降,特别是北方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矿区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查阅大量疏干水排放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文献的基础上,对邢台铁矿、石膏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疏干水排放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综述,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祝贺王大纯教授从事地质科学与教育事业五十周年王大纯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15年10月,河北丰润人,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学家,五十余年献身于地质、水文地质教学与科研事业,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原理、地下水分类、地面沉降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渭北高原是个半干旱地区,又是陕西省的一个主要产粮区。但由于连年干旱,地表水流量很小,水源颇感不足,因此争取该区农业丰收,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该地区普查勘探地下水,为农田灌溉寻找更多、更丰富的水源,是地质工作支援农业、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1961年,陕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陕西省地质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地质系联合组成渭北高原地下水工作队,进行了实地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现仅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
周彦儒 《地质论评》1983,29(5):462-462
一九七九年九至十月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进行了一次以探索红外扫描成象方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效果为目的的航空遥感试验.试验区选在天山南麓,乌什谷地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具有植被覆盖少、基岩出露好、地下水出露点多,水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未来工作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地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简述东北地区区域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等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存在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认为未来在东北地区应加强战略性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全区研究程度,加强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在东北西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以解决生活用水、经济建设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的地下水勘查工作,加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对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格应加以补充、完善,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强矿山环境地质工作,开展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预报、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王兆馨 《地质论评》1982,28(5):453-460
孔隙水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中以第四系松散岩层中的地下水资源所占比重最大,其中又以浅层地下水居多,约达孔隙水资源的80%—90%。从大区域来看,用于大面积农田供水的地下水开采量所占的比重最大,可占总开采量的80%以上。这充分说明浅层地下水在农田供水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研究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16.
包气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气带的溶质和同位素剖面不但可以提供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地下水补给信息,而且记录了过去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信息。本文基于学科组近10年的研究成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包括南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沙漠高原),将包气带和饱和带结合起来,利用多种环境示踪技术,提升了包气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研究中的潜力,并将其应用到地下水补给历史重建、地下水补给机制确定、植被变化对地下水补给影响评价和地下水污染物全过程示踪中。研究表明,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包气带较厚且补给量有限,地下水和现今的浅表水文过程未达到水力平衡,如在沙漠高原西部,近2 500 a降水尚储存在包气带13 m以浅,地下水是4 000 a以前补给的,其水化学特征与浅部包气带水差异巨大;而在黄土高原,补给量较大,但包气带巨厚,年降水仍需要几十到上百年时间入渗到地下水(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补给,其土壤水在包气带中平均入渗速率为0.1~0.3 m·a-1),包气带浅部溶质含量较深部和地下水中的高;典型黄土塬区的地下水均不含氚,地下水年龄在几百到上万年。黄土内部层状均匀的土壤质地特征和相对较老的地下水年龄揭示的均匀活塞流入渗是黄土塬区浅层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方式。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和沙漠区植被恢复导致地下水补给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反映在包气带上表现为溶质含量的增加,可用于定量化确定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本文强化了包气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研究中的作用,在未来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污染全过程刻画中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更方便、有效的勘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浅层地下水信息,以辽宁省朝阳市区域为研究区,以2004~2010年TM多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修正归一化水体差异指数提取了多年的地表土壤湿度信息。通过对土壤湿度信息分级并对植被、岩石以及地表水体进行掩模处理,得到了土壤湿度信息的分级图。同时,为了比较土壤湿度较大地区地下水的赋存信息,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比水文地质资料,认为基本与遥感所得结论一致,证明了该方法在半干旱地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据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看,在比较干旱的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较贫乏,积极开发浅层地下水是当务之急。但如何增大出水量,除了既定的地质条件以外,关键在于采用何种井型,而广大群众在浅井井型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推广。下面就这些井型及其所适应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简略介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咨询专家克伦佩博士于8月12日—28日在正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工作。在所期间共进行了大、小型座谈会十余次。大型座谈会主要是请他介绍国外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进展、国外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资源图的编制、并着重介绍了亚太地区各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编图情况。在小型座谈会上先后由水文所的有关同志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开展并以石家庄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为例,对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有限单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特别是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紧张,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5。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危机更日趋严重,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及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成为城市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