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1975年9月16日起我们制作三层业务数值预报,每天根据08时(北京时,下同)高空资料作一次直到72小时的700毫巴、500毫巴、300毫巴的环流形势预报。用的是DJS-6电子计算机,该机平均运算速度5万次(浮点)—7万次(定点),内存容量3万2千个48位二进制单元。 上述业务数值预报,在每天14:05时由控制台打字机打入电传命令后,调度程序即行控制自高空气象电报纸带输入至数值预报图输出的自动化过程。14:10时二盘纸带输  相似文献   

2.
对1993年6月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输出的24、48小时降水量预报,通过降水时空分布趋势预报和降水过程预报检验、T~s 评分、预报效率等计算,证明了该系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预报产品在业务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检验分析结果将对模式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言短时预报业务系统是为西安市短时预报研制的,同时也兼顾了关中整个地区.我们研制本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在短期预报的背景上做出独立的短时(0—12小时)预报.短期预报主要是以20点资料为依据,短时预报则是用当天08点资料.即08点资料,必须在上午11点(夏令时)计算完并做出未来0—12小时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4.
客观预报方法有助于业务预报质最的提高,而预报业务自动化工程又为多种客观预报力法提供了业务化的条件。现代预报业务自动化工程是以计算为主要手段,按各台实际建立起包括气象信息采集、加工、存取和显示的资料系统,各种客观方法计算、输出和诊断、综台的预报产品分发、传输和服务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关于全国七大流域面雨量预报业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气象局下发的"黄河中下游面雨量预报业务实施细则",开发了"四大流域面雨量监控预报系统".系统程序设计采用C++Builder4.0和Visual Fortran5.0,实现了降水实况自动入库、全省站点雨量预报及四大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计算输出,达到了对四大流域面雨量进行实时预报、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佳  余晖  应明  梁旭东 《气象》2009,35(2):101-105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7年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5km,强度预报的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平均误差为3~7m·s-1和5~11m·s-1,均与往年相当;综合预报的24小时和48小时路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29.8km和215.0km.虽然路径数值预报的能力仍然不能与综合预报相比,但是多模式集成方法相对于综合预报有正技巧,说明这类方法可能成为改善路径预报的途径之一.强度预报的主要参考仍然是统计类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国家气象中心T42同化预报准业务系统中模式计算和后处理在M360-AP的双CPU计算机上实现作业级的多任务并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并行计算技术使日常的5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作业至少提前60分钟完成,其加速因子为1.23。  相似文献   

8.
SVM方法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秋芬  曾晓青 《气象》2008,34(12):90-95
以T213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为基础,结合常规观测的降水资料,利用SVM方法,进行了大量多因子的随机交叉验证,从而选出最优参数,建立了全国72个站点的降水预报模型,并用独立的样本对预报模型进行了检验.再通过计算正、负样本的贴近度来分析预报因子,实现了预报因子的筛选和降水预报模型的改进;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降水模型的预报结果优于改进前的.实时业务试运行的结果也显示SVM模型的降水预报效果好于T213模式直接输出的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9.
以T213模式、HLAFS模式、MM5中尺度模式输出的格点资料以及日本降水量格点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和预报方法;根据各种数值模式输出的降水量预报性能和质量优劣特点,依据数值模式的形势场预报优于要素场预报的现实,构造了在不同环流形势背景下,启动不同预报方程的面雨量预报业务流程,有效的遏止了在环流形势调整时预报输出不能快速响应的弱点,提高了点和面雨量预报的准确度,并建立了“山西省主要河流流域面雨量预报业务系统”。2003年将该预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尺度数值模式业务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尺度数值模式业务预报系统是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提供的中尺度数值模式(简称MMT)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殊地形和天气特点进行修改而完成的。系统采用T106资料作为第一猜测场,用实时资料作为初始场进行积分计算,预报未来48小时的天气情况。系统直接从省台的NT网上读取所需资料,计算结果以图形的格式存放在省台的NT网上。系统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计算稳定,预报结果较令人满意,为业务天气预报提供了客观定量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
匡本贺 《气象》1989,15(9):32-35
一、前言 华中暴雨数值预报准业务化系统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细网格降水数值预报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改进及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实时业务预报系统。该系统由原始资料的预处理、客观分析与模式计算,以及包括产器输出、效果检验和产品分发使用的资料后处理三个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美国国家气象中心自1984年5月起已采用套网格模式(Nested Grid Model简称NGM)作为有限区业务预报模式。原有的有限区细网格模式(Limited Fine Mesh Model简称LFM)将继续业务运行,作为快速参考使用。 NGM是由N. Phillips设计,并与K. Campana及J. Hoke等人合作将其发展、完善。使用NGM在Cyber-205机上进行48小时预报大约需要15分钟(原有LFM的48小时预报仅需1.5分)。  相似文献   

13.
从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的后向轨迹信息可以加强预报指导。澳大利亚气象研究中心(BMRC)开发了一个计算三维后向和前向轨迹的软件,使用的资料是澳大利亚气象局有限区域36小时3个风速分量的业务预报。它们有三种可用的输出形式;后向轨迹、前向轨迹及36小时气块垂直位移等值线场。这个软件已用于分析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四大流域面雨量监控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关于全国七大流域面雨量预报业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河南省气象局下发的“黄河中下游面雨量预报业务实施细则”,开发了“四大流域面雨量监控预报系统”。系统程序设计采用C++Builder4.0和Visual Fortran 5.0,实现了降水实况自动入库、全省站点雨量预报及四大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计算输出,达到了对四大流域面雨量进行实时预报、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徐裕华  廖运勋 《气象》1992,18(8):43-45
选取与三峡暴雨密切相关的若干预报因子,建立暴雨物理综合预报方法,并结合平均散度法,制作三峡地区暴雨落区和定量预报。从预报因子选取、物理量场客观分析、预报方法计算、预报结论输出全部由微机控制,组成完全自动化的系统,经两年业务预报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为做延伸预报所用数值预报模式的现状 1.1 现在的业务模式为做延伸预报现在使用的模式主要有:做96小时预报的北半球4层模式(4L-NHM)和将它的结果延伸,做192小时预报的辐散正压模式(DB模式)。用这两种模式做8天的预报,每周两次,用星期日和星期三12时(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下同)的资料,做为值班业务预报进行计算,根据4层北半球模式作500毫巴的72、96小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占瑞芬  汤杰  余晖 《气象》2010,36(10):114-121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9年热带气旋(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主要包括:6个方法的定位精度,12个综合预报方法、3个客观预报方法和6个数值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精度,以及4个方法的强度(近中心最大风速,下同)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1 km,平均17.1 km,较2008年有所改进。国内综合预报方法的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5.8 km、217.5 km和357.1 km,与2008年相比有所偏大;客观预报方法略优于综合预报方法,24小时和48小时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3.0 km和211.4 km;4个官方综合预报方法比较发现,中央气象台对我国近海海域的TC路径预报具有明显优势。强度预报仍然以统计方法为主,2009年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预报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90 m·s~(-1)和7.43 m·s~(-1),相比近10年的平均水平,预报性能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诊断强风暴潜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家国  王珏  王叶红 《气象科技》2008,36(2):129-133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计算、输出若干与强风暴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常规物理量和对流参数,研究应用模糊逻辑学技术的强天气潜势诊断的方法,开发出雷暴、冰雹、雷雨大风3类对流性天气落区的潜势预报产品,并进行了初步的业务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多个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对流参数和物理量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诊断强对流天气,对业务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的格点报资料 ,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数值解释应用技术 ,研制出集资料采集、数据处理、方法计算、结果输出于一体的最高最低气温 5d滚动分县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 ,并建立在MICAPS工作平台上 ,成为新的预报业务流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深圳市城市气象探测网110个自动站5年每分钟的观测资料,对深圳市短时强降水(20 mm/h)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平均200 km2的预报单元上,要定时、定点、定量地预报短时强降水等小概率事件,目前的预报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严格按TS标准评分,第1小时的准确率在10%以下。按照TS评分的基本思路,以人口密度为权重,从公众亲历事件的角度,提出一套相对准确率的定量计算方法,按此方法 2013年深圳市全年短时强降水预报质量第1小时的相对预报准确率为41.6%、第2小时为15.2%、第3小时为8.2%,亦即第1小时的预报具有实用价值,第2小时的预报可供参考,第3小时以上的预报有待今后预报系统的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