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研究表明活动星系核的高能γ射线辐射和低频射电辐射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EGRET已检测到66 颗可信度很高的活动星系核。而这些高能的活动星系核有部分缺少足够的射电图象观测。为研究这些河外剧变源的射电辐射性质及致密结构,并研究活动量系核射电喷流弯曲与高能辐射的内在联系。我们利用国际欧洲VLBI网,英国的MERLIN 和美国的VLA对近20 颗γ射线活动星系核进行了观测。本文给出部分高能γ射线活动星系核在8 .5GHz的VLA 观测图象。  相似文献   

2.
王建民 《天文学进展》2001,19(2):231-231
连续谱辐射是研究活动星系核结构主要手段之一,谱型,光变,偏振是表征连续谱性质的最主要内容,活动星系是的最主要特征是几乎覆盖了整个电磁波波段,且有着大幅度和快速时标的光变,主要评述了活动星系核从射电到γ射线的全波段性质,观测对活动星系结构核的物理限制及现存的物理模型和解释,并指出了将来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BL Lac 天体的γ射线辐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活动星系核的γ射线辐射机制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BLLac天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类。文中选取了22个BLLac天体,用它们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研究了在1GeV处γ射线辐射与射电8.4GHz处辐射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对于最小值而言,γ射线辐射与射电辐射流量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存在;对于最大值和平均值而言,它们的流量密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γ射线辐射与射电辐射谱指数之间也有相关性存在。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认为γ射线辐射机制主要是同步自康普顿辐射。  相似文献   

4.
星系团中的弥散辐射通常以位于中心区域的射电晕或周围区域的射电遗迹形式存在。根据星系团弥散辐射的陡谱特性,通过宽带低频射电波段的观测,能够得到其中射电晕及射电遗迹的频谱特征,从而帮助理解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通过分析默奇森宽场阵列(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MWA)、澳大利亚望远镜阵列(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ATCA)在射电波段对位于红移z=0.098的星系团SPT J2201-5956和位于z=0.232的星系团SPT J2023-5535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对应两个星系团的弥散辐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SPT J2201-5956中弥散辐射的谱指数为-1.68_(-0.27)~(+0.27),其来源可能为星系团中的死亡星系;SPT J2023-5535中弥散辐射的谱指数为-1.21_(-0.02)~(+0.02),且其辐射位于星系团的中心区域,因此可以认为该星系团中的弥散源是射电晕候选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年来河外H2O超脉泽的主要观测结果。H2O超脉泽通常起源于活动星系核中央的拱核盘。它们主要寄生在 Serfert 2星系或低电离核区。至今为止,已有20个星系探测到H2O超脉泽。脉泽辐射的各向同性光度为10~6000L⊙。所有超脉泽星系显示出核的活动,显然,脉泽是由核活动所产生的射电和X射线光子或激波来抽运的。H2O超脉泽倾向存在于高倾斜度的星系,这使得沿视线上的分子柱密度增高,产生足够大的放大光深。最有可能产生H2O超脉泽辐射的星系应有一个包含着射电源的侧向的分子盘以及一个适当的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河外H2O超脉泽的主要观测结果。H2O超脉泽通常起源于活动星系核中央的拱核盘。它们主要寄生在Serfert2星系或低电离核区。至今为止,已有20个星系探测到H2O超脉泽。脉泽辐射的各向同性光度为10-6000L。所有超脉泽星系显示出核的活动,显然,脉泽是由核活动所产生的射电和X射线光子或激波来抽运的。H2O超脉泽倾向存在于高倾斜度的星系,这使得沿视线上的分子柱密度增高,产生足够大的放大光深。最有可能产生H2O超脉泽辐射的星系应有一个包含着射电源的侧向的分子盘以及一个适当的抽运机制。  相似文献   

7.
河外OH megamaser 星系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1991,9(4):289-297
本文主要评述对河外OH megamaser星系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31个OH megamaser星系。其中OH megamaser星系IC4553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也是唯一进行了VLA-A、MERLIN和VLBI观测的OH megamaser星系。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认为。红外辐射抽运引起OH脉泽分子的反转,放大来自核区的射电连续辐射的机制即是生成OH megamaser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四个方面综述星系闭的射电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星系闭中的分立射电源,特别是cD星系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和结果。继而介绍了星系闭中射电晕的分类、目前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解释。星闭中的磁场主要由射电研究得出,在本文中对此也作了适当的介绍和讨论。最后还简介了在星系闭射观测中发现的relic射电源。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国家天文台升级改造后的2 840 MHz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的设计特点、性能、结构及观测结果。升级改造后的太阳射电辐射流量计将在较高时间分辨率上实时得到2 840 MHz频率上的太阳流量,为太阳物理研究积累丰富的观测数据,是太阳活动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台7.5厘米太阳射电总辐射流量1976年观测结果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较好地反映出7.5厘米太阳射电辐射的宁静成分、缓变成分和爆发成分;分析了观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绝对测量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 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 ,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 .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 ,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 .同时 ,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 50 0 0 和 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高红移射电星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新的天文观测手段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导致了一批高红移射电星系的发现。多波段的联合研究,揭示了出高红移射电星系光学/红外辐射与射电结构之间的成协现象。开发这些亮而远的射电星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的演2化及星系活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同时,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5000A和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曹新伍 《天文学进展》2002,20(1):95-103
对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加速机制、观测特征有目前研究近况进行了评述。磁场在喷流加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磁场加速喷流模型中喷流加速区域的大小进行了估计。比较了不同的磁场加速喷流模型,并讨论了有序吸积盘磁场的形成与维持过程。简要地评述了活动星系核中吸积盘与喷流存在内在联系的观测证据,及中央黑洞与活动星系核的射电辐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迴旋共振辐射机制对太阳缓变射电的贡献.我们首先计算出,在单极黑子和双极黑子群上空,迴旋共振辐射的分布,其结果具有一些有意义的特点.最后,我们还计算出太阳缓变射电迴旋共振辐射的流量频谱和偏振频谱,所得结果与观测一致.这表明,迴旋共振辐射机制,是太阳缓变射电的一个主要且重要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太阳射电天文学从1942年诞生到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并证实了的太阳射电基本辐射成份有三种:它们是太阳射电爆发分量、太阳射电缓变分量和太阳射电宁静分量。 本文报导的是,在经过太阳活动22周峰年的国内联合观测以及参加Fares22和Max’91 Compaign国际联合观测中,我们已经观测到并从大量观测资料中证实了的是,太阳上存在有第四种射电辐射成份——太阳射电快速变化分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第1部份,描述从SAS-2卫星得到的能量大于100MeV的宇宙Υ射线数据来证认有Υ射线的活动星系核。11个类星体、3个BLLac天体和1个射电星系的Υ射线辐射已得到证认。 本文第2部分描述活动星系核对河外Υ射线背景辐射的影响。SAS-2的Υ辐射数据,已被用来测定类星体和赛弗特星系的Υ辐射绝对光度与光学绝对光度间的函数关系,并由此导出它们对河外Υ射线背景辐射的贡献。我们指出,类星体(B<20)、赛弗特星系(1型和1.5型)对35—100MeV能量范围的弥散Υ射线背景辐射有相当大的贡献(59%)。由此我们得出河外Υ射线背景辐射可能是由类星体和赛弗特星系这类活动星系产生的结论。 本文第3部份我们对3个有Υ辐射的活动星系核综合其Υ波段和其他波段的数据,以探索这些天体辐射的发射机制。这些综合的数据对发射机制给出严格的限制。我们指出,对这3个天体的数据,与同步自康普顿模型(SSC)的预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ROSAT卫星的全天巡天观测到了一大批射电星系和各种活动星核,为我们研究这些活动性剧烈的河外天体的辐射机制、多波段辐射相关性以及各类星系核之间的演化联系提供了重要数据。通过将ROSAT全天巡天观测与PMN射电(5GHz)巡天观测进行交叉证认,我们得到了642颗天射电源。对这些对应体随后进行的光学证认构建了一个星系和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其中311个对应体(占52%)被过去的光学观测证实为河外天体(包  相似文献   

19.
编辑了一个样本,其中包括71个Gev伽玛射线噪的活动星系核(14个BL Lac天体和57个平谱射电类星体),53个FRⅠ型射电星系和63个FRⅡ型射电星系。文章采用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来拟合这个样本。当假设Mv=-23.0时,得到一个达到最佳拟合的哈勃常数,其拟合值为H0=71.5±3.8kms-1Mpc-1。该值与通过哈勃望远镜关键计划所得到的哈勃常数值H0=71.5±8kms-1Mpc-1符合得很好。其结果表明活动星系核的Gev伽玛辐射可以被用作宇宙标准烛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射电源表1Jy,S4 ,S5 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数据,发现射电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与5GHz 射电辐射强相关。BLLac 天体具有较弱的宽发射线辐射,但具有与其它活动星系核类似的统计行为。结果表明射电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与吸积过程存在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