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吉林省中部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的化石是采自吉林省中部杜内期北通气沟组,共17个属24个种,包括3个新种。这个动物群的特点与我国南方杜内期动物群的特点不同,而与美国密西西比系金德胡克组、苏联库茨纳兹盆地和莫斯科盆地杜内期的动物群非常相像。类似的动物群在新疆、甘肃和内蒙等省和自治区均已发现。吉中地区杜内期腕足动物群,属于北美—西伯利亚古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2.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军  尹勇前  李涛  金利勇 《地质通报》2016,35(6):872-878
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晚更新世时期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哺乳动物群,该动物群的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其演化、发展乃至灭绝与古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综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概况,从动物组合、古地理分布、古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该生物群之全貌。以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为例,对该产地出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标本进行了最新的统计(分属6目13科21属23种),对其化石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在东北地区深入开展该动物群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伦古河地区第三纪哺乳动物群初析及地层年代确定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叶捷  吴文裕  孟津 《地层学杂志》2001,25(4):283-287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第三纪含有 7个哺乳动物群 :可可买登动物群 ,哈拉玛盖动物群 ,索索泉组顶部动物群 ,索索泉动物群 ,索索泉组底部 990 0 5动物群 ,铁尔斯哈巴合动物群和乌伦古河动物群。依据动物群分析初步确定 5个岩石地层单元的地质时代分别为 :可可买登组——中中新世晚期 ;哈拉玛盖组——中中新世早期 ,索索泉组——最早中新世至早中新世最晚期或中中新世最早期 ;铁尔斯哈巴合组——晚渐新世 ;乌伦古河组——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汝阳盆地原划分的古近系始新统"蟒川组"中新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个动物群主要以植食性的巨型、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兼有鸭嘴龙类及肉食性小型兽脚类、大型肉食龙类为辅的恐龙动物群,经初步研究确认至少有10种以上新属种恐龙,还有大量的恐龙蛋壳、龟鳖类、双壳类、植物类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被称为"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代表了我国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早期的恐龙动物群,其分异程度也比以前想象的高得多。而轮藻、介形虫和孢粉等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地层叠合关系和区域对比等综合分析,更多显示了汝阳盆地赋存恐龙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特征。无疑,汝阳盆地原划分为始新世的"陈宅沟组"、"蟒川组"应为白垩纪,至于是早白垩世中晚期或是晚白垩世早期,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陆相渐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划分及排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伴月 《地层学杂志》1997,21(3):183-191
亚洲渐新世不是原认为的三分,而是仅包括两个期:早渐新世三达河期和晚渐新世塔奔布鲁克期。我国渐新世的地方动物群排序为:早渐新世包括(从早到晚)克克阿木、乌兰布拉格早期和乌兰布拉格晚期3个动物群;晚渐新世包括(从早到晚)4个动物群:沙嘎特动物群、塔奔布鲁克动物群、伊克布拉格动物群和索索泉动物群。“始新世末事件”在亚洲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较原始的古老的哺乳动物在渐新世初就大量迅速绝灭。在渐新世期间,哺乳动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进化程度上的演变和替代。上述演变主要与当时全球的气候变冷、变干燥和亚洲地形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滇西晚寒武世晚期三叶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滇西晚寒武世晚期的三叶虫动物群,在此描述了9科、16属、19种,其中包括4个新属、10个新种。Saukiidae和Kaolishaniidae两科占主要地位。滇西这一动物群属于华北型动物群,与我国东北、华北、滇越交界、泰国、澳大利亚昆士兰西部等地动物群关系密切。目前我们可将该动物群分为二个组合:下组合是Kaolishania-Kaolishaniella组合,相当于长山阶的Kaolishania带和北美的Franconian阶Conaspis带;上组合是“Calvinella”-Lonchopygella-Quadraticephalus组合,相当于凤山阶上部、澳大利亚的Payntonian阶和北美的Trempealeauan阶。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凉水分子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文  杨式溥 《地质学报》1998,72(3):205-210
笔者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石钱滩腕足动物群中,识别出凉水型腕足动物两种新种。石钱滩腕足动物群具有凉水-暖水混生动物群性质,古生物地理区划归北极大区为宜。晚石炭世早期准噶尔盆地可能已经成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78-380
通过对邢台沙巴沟太原组实测剖面有孔虫动物群进行研究,在太原组灰岩地层中鉴定出有孔虫11科15属23种,建立了Nodosaria-Multidiscus-Glomospira组合带。与国内不同地区晚古生代的有孔虫动物群进行对比后,确定有孔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化石,计有Anabaritestrisulcatus,Hylithelustenuis,Hylithelussp.,Conothecasp.,Palaeacmaeasp.以及Latouchelasp.。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该区早古生代古生物资料,对于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的定义、层序和时代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商都白云鄂博群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谭励可  石铁铮 《地质论评》2000,46(6):573-583
根据研究清河镇化石群提供的信息,在内蒙古商都五道湾地区白云鄂博群阿牙登组下部首次发现梅树村阶小壳动物化石,内含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齿形壳类、棱壳类、卡门壳类等8属8种(含1相似种,2未定种)及大量海绵骨针,共计2000余件。确定白云鄂博群的地质时代为震旦纪一寒武(奥陶)纪。再次证明了清河镇化石群的存在;验证了氢氟酸法是提取浅变碳酸盐岩中化石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加里东褶皱带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符俊辉 《地质科学》1983,(4):414-417
梁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附近,属西南地台的北部边缘。1979年,我系陈润业教授带领学生在梁山大南沟实习,于下寒武统郭家坝组底部,厚度不到1米的含海绿石土黄色灰质砂岩及灰白色砂质灰岩中,首次发现了小壳动物化石(图1),并提出了梁山地区有相当于梅树村期沉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一寒武系界线位置尚存争议,跨越这一界线的岩家河组地层的分段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意见。对岩家河剖面开展岩相学和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揭示其碳同位素演化可与扬子板块内滇东北老林剖面和肖滩剖面对比,即自下而上在该界线附近存在一个大的δ13C负漂移、一个稍小的δ13C负漂移和一个大的δ13C正漂移。结合该剖...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晋宁梅树村阶及梅树村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志文 《地球学报》1980,2(1):75-92
<正> 一、前言 寒武系—前寒武系界限问题,历经了长期的争论和变动。由于各国界限工作者的努力,已有趋向一致的可能,已经达到可以选择一个建立这种界限层型点的程度。 云南省晋宁县梅树村剖面和王家湾剖面地层连续,代表单一的海相,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所含早寒武世最早期小壳动物群可以划分3个组合6个亚组合。这些组合由下至上持续更替的特征清晰,反映了动物群由低级—高级、由简单—复杂的演化序列,并且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对比。1978年,国际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工作组决定将该两剖面选作界限层型参考工作点和参考段。  相似文献   

16.
河南灵宝朱阳下寒武统辛集组软体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放  冯伟民 《地层学杂志》2005,29(11):458-461
河南灵宝朱阳地区下寒武统辛集组中新发现的小壳动物化石包括软体动物群的软舌螺、单板类、双壳类和腹足类以及海绵骨针和齿形类。该动物群可与安徽淮南雨台山组、河南确山、叶县、宝丰及陕西洛南辛集组动物群对比,时代属早寒武世中期,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早寒武世中期软体动物群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软体动物有可能在中国云南开始出现,并迅速迁移至扬子浅海各地,后经某种渠道迁移到华北地台南缘,演化成新的动物群。  相似文献   

17.
宁镇山脉小壳化石层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森桂 《地层学杂志》1995,19(2):144-148,T001
最新研究表明,句容仑山的小壳化石层和南京幕府山的一样,其层位都相当于下寒武统沧浪铺阶Paokannia带,为我国下寒武统层位最高的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句容仑山当时位于台地边缘,缺失了早寒武世早期至沧浪铺期中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
清河镇动物群化石之否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允平 《地质科学》1994,29(2):175-185
在华北陆台北缘“发现”分布达二千公里早寒武世小亮化石带并建立了“清河镇动物群”的报道引起了地质学家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相继又在太古代、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高级变质岩石、糜棱岩、甚至火成岩岩石中发现了该动物群的“化石”.对上述“化石”及其与岩石标本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这些物体根本就不是化石,而是在用酸处理岩石样品时所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物。依据此类假化石进行地层时代划分及填图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清河镇动物群各类化石的地史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炯飞 《地质论评》1993,39(1):44-51
清河镇动物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建立清河镇动物群时,认为清河镇动物群包括管状化石、壳瓣状化石、球状壳化石、针状化石和近骨状类化石五个类型,并认为清河镇动物群的时代与梅树村动物群的时代相当。本文通过对清河镇动物群各类化石的分布规律和对所产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学和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不宜把针状化石和壳瓣状化石归入清河镇动物群;近骨状化石分布局限,其地史分布难以确定;管状化石出现于中元古代,至震旦纪和寒武纪大量产出,延续到奥陶纪;球状壳化石出现于寒武纪早期,至奥陶纪仍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生命进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化石群研究多方面(尤其是大化石)的主要成就。其中,近年发现的震旦纪陡山沱期化石生物(包括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对植物界的进化说来是个重要阶段;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包括软躯体生物和软部保存的带骨骼生物)早于国外著名的布吉斯页岩生物群,逼近了带骨骼动物最初的爆发式辐射期。这些珍稀化石的研究将促进对早期生物进化历程的重新认识。这个研究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