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苏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演变趋势与成灾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里下河地区是相对封闭的水网地区,洪涝频繁。研究该地区洪涝演变趋势和成灾机理对区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里下河地区洪涝演变趋势表现在洪涝类型的多样性,高水位日益频繁、高水位发生机率加大,致灾暴雨频率增大等方面。在自然成因方面,流域暴雨是成灾的主要原因,锅底洼的形态是洪涝发生的地貌大背景,水系的复杂格局也加剧了洪涝的程度和频度。在人类活动方面,不合理的圩垸垦殖导致湖荡萎缩,减弱了水体调蓄能力;闸坝建设引起河道淤积、排涝能力降低致使洪水位趋高;城镇化改变下垫面性质的水文效应也是洪涝频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立人  周宁 《热带地理》1997,17(4):385-390
本文提出了地区洪涝灾害的历史规律和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模式,通过对典型地区(宁波市)洪涝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域洪涝的时段性,周期性,以及与旱灾和人口的关系,文章首次提出了洪涝指数的概念,并以计算洪涝指数的方法表达洪涝灾情区域差异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的城市居民暴雨洪涝响应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波  甄峰  孙鸿鹄 《地理科学》2020,40(9):1543-1552
暴雨洪涝等小型地域性气候灾害给城市韧性带来挑战。以南京暴雨洪涝为例,通过挖掘新浪微博签到数据,构建公众感知指数和公众情绪指数,分析居民对暴雨洪涝响应的时空格局。在时间维度上,居民对暴雨洪涝的响应主要集中在暴雨洪涝期,并随灾害的严重程度而变化;在暴雨洪涝期内,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对暴雨洪涝的响应集中在早、晚高峰。在空间维度上,居民对暴雨洪涝的响应集中在主城区和3个新市区;重要交通基础枢纽地区和低海拔、经历快速城市化的新市区的居民对暴雨洪涝担忧程度更高。时空分析表明,暴雨洪涝对居民的交通出行影响最明显。基于时空间分析,最后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为提升暴雨洪涝的城市韧性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黑龙江省74个气象站1971-2005年夏季气温和2004-2007年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采用信息扩散理论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干旱和洪涝等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对干旱和洪涝采用受灾指数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风险概率主要表现为北部大于南部,一般冷害风险概率表现为西南地区大于全省其它地区,严重冷害风险概率则表现为北部地区最高,中部及东南部地区次之;黑龙江省干旱灾害风险概率西部和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和东部地区;黑龙江省洪涝灾害风险概率则表现为中部地区大于全省其它地区,中部伊春地区为全省洪涝灾害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区县级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其中以暴雨洪涝灾害表现最为明显。文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及风险评估原理,利用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历史灾情数据等,分别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建立基于评价因子的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模型,并指出区县级暴雨洪涝风险评估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包括数据空间化、气象数据的序列延长、参数的确定等。最后以暴雨洪涝多发地区福建省石狮市(县级市)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生成100 m×100 m分辨率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空间分布图、孕灾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承灾体易损性空间分布图、防灾减灾能力空间分布图、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风险最高地区主要位于湖滨街道和凤里街道;其次是祥芝镇东部和西部,灵秀镇大部份地区、蚶江镇中南部、宝盖镇中南部和锦尚镇大部分地区;风险较低的地区主要是蚶江镇北部、宝盖镇北部和永宁镇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扩张的背景下,城市洪涝问题频发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经济损失。当前城市洪涝管理的主要内容已从工程性防御性措施转向洪涝风险管理,而城市洪涝风险评估又是城市洪涝管理的关键环节。基于此背景,论文首先介绍了IPCC采纳的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框架“危险性(Hazard)—暴露性(Exposure)—脆弱性(Vulnerability)”即“H-E-V”的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其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3大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城市洪涝风险评估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危险性方面,建立适应于城市地区的耦合型二维洪涝淹没模型是洪涝风险评估要求下的必然趋势;②暴露性分析在大数据及GIS技术支撑下正逐步精细化、动态化;③脆弱性正从早期侧重的物理维度定量评估转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维度的评估;④此外,气候变化与城市扩张下的多情景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是未来城市洪涝管理的研究热点与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日益频发的洪涝灾害业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城市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城市尺度的洪涝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范式,以上海市外环以内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采用洪涝数值模拟与GIS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了当前以及未来正常条件和不同重现期洪涝情景下,城市关键公共服务部门(120急救)应急响应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洪涝淹没强度(范围和水深)、道路交通状况(车流速度)以及应急服务机构的数量和位置共同决定了城市洪涝灾害医疗急救的服务范围及响应时间;由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洪涝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黄浦江两岸2~3 km以内区域,因此洪涝对整个中心城区应急医疗服务的影响有限,主要是位于滨江地区部分医院的应急响应范围较正常状态下明显减少,120急救车辆无法或延迟达到部分救援点。研究表明基于洪涝情景模拟的城市公共服务应急响应空间可达性定量化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为中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的发生、分布及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61-2010年研究区内42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以湖北省单站洪涝等级标准为初始指标,对该指标临界值在-50~100 mm范围内进行同步增减,结合该区7省(市)的洪涝历史灾情记载和农业洪涝受灾面积,采用逐步剔除的方法筛选指标,构建分省农业洪涝等级指标并验证指标的合理性,分析该区近50年农业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区域和不同年代际差异明显;②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农业洪涝发生次数相对平稳,90年代洪涝明显增多,21世纪初洪涝又相对减少;③ 区域农业洪涝灾害明显呈现出江南多、江北少的分布特征。农业洪涝多发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中北部、江汉平原、浙江沿海,以及安徽、江西和浙江三省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洪涝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周寅康 《地理研究》1996,15(1):22-29
本文以《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洪涝指标计算方法,建立了淮河流域近500年洪涝序列。在此基础上,从统计特征、时序特征和分形特征等方面讨论了淮河流域洪涝的基本特征。分析表明,淮河流域各等级洪涝具有较高的发生频次,且具有相对集中性特点和一定的持续发生机率;淮河流域洪涝具有不同长度的阶段性或周期性,存在约460年、150年和60-80年的周期及一些更小尺度的波动;淮河流域洪涝具有一定标度范围内的统计分形特征,时间分维值随洪涝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洪涝周期呈反相关关系。时间分维是描述洪涝特征的一个较好的物理量,可能对揭示洪涝规律和进行有效预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的洪涝及其对农业的危害与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金标  陈淡芳  欧善国  涂悦贤 《热带地理》2002,22(2):116-120,129
对广东省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类,主要从气候的角度揭示洪涝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广东的洪涝按水分过多的程度,可分为洪水、涝害和湿害;按季节划发,洪涝分成春季洪涝、春夏洪涝、夏秋洪涝和连阴雨等几种类型。洪涝与湿害的气候指标常用年或某的降雨异常来描述。洪涝和湿害的农业气象指标用水分平均旱涝指标来表示。洪涝灾害的形成与季风活动密切有关。地形对洪涝影响明显,洪涝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有物理性破坏、生理性损伤、生态性危害。防御洪涝的对策主要有加强防灾减灾的组织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参数——相似性系数*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张镱锂 《地理研究》1998,17(4):429-434
相似性系数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对植物区系地理学中的植物区系分区、过渡区的植物区系地理属性及植物区系起源演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通过相似性系数、种相似性系数、属相似性系数和科相似性系数等术语的阐述,提出了"区系相似性系数(Coeficient of simi-larity of flora)"概念。简要介绍了属或种(或科)相似性系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建议在植物区系地理比较研究中采取统一、科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布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系统地分析、评价我国工业布局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是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经济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论沙粒两种起动关系与沙粒跃移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研究沙粒两种起动关系是深入认识沙粒两种起动效能的继续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沙粒两种起动的不同性质,首次把流体起动界定为风蚀性起动,把跃移质冲击起动界定为置换性起动。认为流体起动具有主动分异性,而冲击起动只有随机分异性。根据这些特性对沙粒两种起动效能和沙粒连续移动提出了新义。认为沙粒跃移具有双重性,跃移质有其冲击地表的一面,也有其大量耗能的一面。沙粒两种起动具有兴衰与共的不可分割关系。地表风蚀是沙粒两种起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结果;而地表堆积有时是跃移质耗能过多引起两种起动互相制约的结果。通过多方论证,将沙粒两种起动效能之由传统的19:1,初步改为4:1乃至3:1。  相似文献   

14.
《Urban geography》2013,34(1):84-95
This paper suggests a GIS-based methodolog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inhabitants of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city residents perceives itself as living in socially constituted neighborhood territories. We ask residents about the relevancy of the neighborhood as a social unit and to delineate their neighborhood boundaries. We then define these delineations as polygons in GIS, measuring the tendency of neighbors to define merging territorial bases for their neighborhoods. Three possible patterns are identified: (1) lack of perceived boundaries resulting from the irrelevancy of the neighborhood, (2) personal senses of localities that do not merge into communal territories by immediate neighbors—in this case we conclude that residents experience some sense of locality but they do not share any common sense of neighborhood—and (3) the tendency of residents' delineations to merge with those of their neighbors demonstrating, by thus, the social constitution of communal sense of neighborhood. We conclude that in most of the city the neighborhood is marginally relevant with only several areas, located in the outer ring of the city, presenting a coherent territorial sense of neighborhoo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根据自己研究测定的Li,K/Cl,SO4-H2O体系25℃的渗透系数等热力学性质获得的Pitzer混合参数,并用自由能最小化方法计算了25℃ Li,K/Cl.SO4-H2O体系的相图。结合测定得到的该体系50℃、75℃的相图和复盐LiKSO4转变温度的研究,整个体系相平衡和热力学的研究结果可用于盐湖卤水中锂盐的分离提取。  相似文献   

16.
Li,K/Cl,SO4—H2O体系相平衡的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根据自己研究测定的Li,K/Cl,SO4-H2O体系25℃的渗透系数等热力学性质获得的Pitzer混合参数,并用自己能量小化方法计算25℃Li,K/Cl,SO4-H2O体系的相图,结合测定得到的该体系50℃75℃的相图和复盐LiSO4转变温度的研究,整个体系相平衡和热力学的研究结果可用于盐湖卤水锂盐的分离提取。  相似文献   

17.
周湜 《地理研究》1987,6(2):89-91
本文指出了陈桥驿在《水经注》研究(或郦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最火爆的旅游产品。然而,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值得我们深思。对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开发的要求、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应该具有的特征、世界遗产地适宜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思考,利于世界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看作为资本主义以来的一种经济区域现象,从经济行为主体对地理空间的无限追求出发,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上这种区域现象发展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国家间地理基础的一致性等因素的关系,力求找出发展规律,以此指导对当前各种区域集团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以NBSSRM 95 1硼标准溶液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不同温度以及是否加入甘露醇的情况下浓缩硼酸溶液后硼的回收率和11B 10 B比值。通过分析硼回收率和11B 10 B比值随温度和甘露醇变化的趋势 ,初步得出了浓缩硼酸样品的较佳条件为 :在被浓缩样品中加入甘露醇并在 8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