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蒋勇  施昆  黄瑞金 《四川测绘》2009,32(4):171-174
在精化局部似大地水准面时,由于对大地水准面精度的要求不高或者精化区域的水下地形数据缺乏等因素,往往很少考虑湖泊水体对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水体对局部地形改正和地形均衡改正的影响,然后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湖泊水体对精化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EGM2008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局部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由地球重力场模型、地而重力数据、DEM数据以及GPS/水准数据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不便于推广应用的情况,提出应用EGM2008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并给工程算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应用EGM2008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可达2 cm,可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EGM2008或GPS水准拟合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各自优缺点,采用移去—恢复法思想,并基于EGM2008与GPS/水准点实现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提出了利用Arc GIS建立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具体做法,最后通过某带状区域数据,实现了该区域精化似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到了较高的外符合精度。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方法、原理以及大连市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方法、原理以及大连市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确定大地水准面的一般方法,并指出精化山西区域的大地水准面现阶段应该采用GPS水准方法,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地水准面精度.地表地形.GPS水准点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论述了大地水准面的成果形成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听述的GPS水准方法.用于确定高程异常时,与确定大地水准为差距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各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法,开发了旨在对相关重力测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的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工具软件,并应用于某区域实际大地水准面的精确计算。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相关数据的处理效率,有助于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山区水情监测的内在需求与山地开展水准测量困难的地域实际,讨论了引入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的GNSS静态高程测量方法代替等级水准的监测方法的可行性,以贵州省内分布均匀的15个CORS站点、20个C级点、11个水文站内的三等水准点作为研究基础,按照C级网精度要求布网观测,利用贵州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确定了高程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贵州山区均达到五等水准测量精度,在模型拟合点较密的区域达到四等水准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环鄱阳湖GPS/水准成果,重点研究了以江西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为平台、应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鄱阳湖湖区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并对鄱阳湖湖区似大地水准面的模型和江西省似大地水准面的模型做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实质是精确计算出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密度足够的重力数据,依重力异常密集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但是在大陆西部高原山区重力点密度是不够的,无法达到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的。本文从理论上证实了用地形和岩石密度数据进行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地水准面精化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大地水准面起伏几何性质构建精确大地水准面的方法。相对传统方法根据经验公式设计精化大地水准面分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区域性特点的大地水准面分辨率设计方法,推导了构建厘米级大地水准面需要达到的空间分辨率计算公式。采用Alltrans EGM2008Calculator 1.00软件计算不同区域的大地水准面高程,并用坡度方法分析大地水准面的精细结构。最后以江西省大地水准面起伏为基础,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构建厘米级大地水准面需要达到的空间分辨率为7″,可为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着重分析了我国新一代似大地水准面模型CQG2 0 0 0的实际分辨率 ,给出了该模型的精度估计 ,得出总体分辨率为 2 0km ,精度为± 0 .4m ;60 %地区分辨率达到或优于 1 0km ,精度为± 0 .3m。介绍了目前精化大地水准面的国际先进水平 ,指出了进一步精化我国大地水准面的必要性和途径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GPS高程应用的关键在于精化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GPS技术结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获得地面点的正常高,进而取代传统的高程测量方法(如三角高程测量和低等级水准测量),因此,精化我国区域大地水准面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它是GPS高程得到广泛应用的前提条件。本文探讨了精化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以及我国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二次曲面拟合法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市为例,介绍了二次曲面拟合法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拟合得到厘米级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并给出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5.
In view of the smallness of the atmospheric mass compared to the mass variations within the Earth,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in physical geodesy that the terrain effects are negligible. Subsequently most models assume a spherical or ellipsoidal layering of the atmosphere. The removal and restoring of the atmosphere in solving the exterio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thus correspond to gravity and geoid corrections of the order of 0.9 mGal and -0.7 cm, respectively.We demonstrate that the gravity terrain correction for the removal of the atmosphere is of the order of 50µGal/km of elevation with a maximum close to 0.5 mGal at the top of Mount Everest.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 on the geoid may reach several centimetr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Also the total effect on geoid determination for removal and restoring the atmosphere ma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in particular by long wavelengths.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the quasi geoid in mountainous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方法、原理及新疆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赤军 《测绘学报》1998,27(4):352-356
鉴于我国中西部是多山地区,为满足国家统一高程和山区建设的需要,本文提出了用GPS和测距三角高程的方法确定高程异常,再用地形数据推求重力异常垂直梯度,由此可以经济和快速地实现精化大地水准面的目标。这时边远山区任意一点的精度可达30cm。  相似文献   

18.
The concept of an idealised earth having 1° averaged heights over its land surface is introduced as a means to improve upon the existing geopotential coefficient solutions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observed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precise knowledge of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in the form of 1° global geoid and 1° mean free-air gravity anomalies especially over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with the visible topography condensed into the actual geoid, first by referring them to the idealised earth and then by reducing the same to the actual earth on applying appropriate correction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ear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