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峨眉、甘洛等地寒武纪早期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震旦系上统上部至寒武系下统最低三叶虫化石层位以下,发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遗迹化石。它们从寒武系底部向上,逐渐丰富多样,并与小壳动物化石同时存在,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  相似文献   

2.
在对安徽省内寒武系典型或标准地层剖面测量和总结的基础上,据"中国地层表(2014)"的四分方案,对区内寒武系划分进行了修订。安徽省寒武系顶底及各统界线也做了相应修订,底界年龄为541 Ma,纽芬兰统与第二统界线的年龄为521 Ma,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的年龄为509 Ma,第三统与芙蓉统界线的年龄为497Ma,顶界的年龄为485.4 Ma。  相似文献   

3.
区内寒武系前人很少研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间,经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大队的工作,划分出寒武系上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统张夏组、当十组。下统石桥组、馒头组。一九六五年安素兰对区内的青沟子、咋子、双安屯及通化等地的寒武系作了较详细的剖面研究,提出本区碱厂组存在的可能性。一九七三年以后我队在本区开展1:20万区测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在浑江市幅及集安县幅地质调查后进行了建阶工作,划分了十七个化石带、七个阶、一个组。  相似文献   

4.
选择层型剖面,确定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是目前国际地层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研究小壳化石组合及遗迹化石序列的成果,指出这些成果对确定国际及我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意义。文中简略回顾了我国研究寒武纪最早期带壳化石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历史,指出我国是开展这一学科的较早的国家之一,而滇东又是它的发源地。对小壳化石的涵义进行了厘订,认为必须赋以时代概念。建立了我国梅树村阶的三个小壳化石组合,讨论了它们的特征及主要组成。首次建立了我国梅树村阶遗迹化石序列的四个序次,代表古陆边缘浅水环境中含磷岩系的遗迹化石序列,讨论了它们与带壳化石及其它化石之间的联系,并就其中发现的具有全球性对比意义的二属,阐明梅树村阶遗迹化石序列的重要地位。最后,作者根据地科联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确立的原则,讨论了中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文中对小壳化石来划分这条界线的理论根据、“爆发式”出现的理解以及生物带壳演化的原因和同时性进行了概略的讨论。并提供了含小壳化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古地磁测定资料。  相似文献   

5.
桂北阳朔——恭城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朔、恭城-带首次发现球接子以及三个笔石带,修正了该地区地层的时代归属,对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研究及建立寒武系、奥陶系的化石带及岩石地层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对安徽省内寒武纪典型或标准地层剖面测量和总结的基础上,据中国地层表的四分方案,对区内寒武系进行了修订。安徽省寒武系顶底及各统界线也做了相应修定,其底界年龄为541Ma,第一与第二统界线年龄为521Ma,第二与三统界线年龄为507 Ma,第三四统界线年龄为497Ma,顶界年龄为485.4 Ma。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考察陕、豫、鄂地区和湖北三峡剖面以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测制的南华系-寒武系主要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对比,提出了本区应存在南华系莲沱组,寒武系被划分的上寒武统应恢复原来的组名,不用石瓮子组代表上寒武统蜈蚣丫组和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较为合适。因柞水地区的石瓮子组是指碳硅质板岩之上不含生物化石的镁质碳酸岩。据所采集的生物化石、遗迹化石,寒武系可以清楚的被划分为下、中、上统(含芙蓉统),并对各统之间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描述,为区域地层划分、省内外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岩石地层划分为喀纳斯群、康布铁堡组、阿勒泰组等1群2组3个正式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段;生物地层新建双壳:Pterinopecten-Ptychoptedria(Cornellites?)组合带,研究了化石生态地层学特征,新建双壳Pterinopecten-Cypricardinia-Paracyclas群落.讨论了研究区内震旦-寒武系、泥盆系年代地层系统,新厘定了下泥盆统(未分)和新近系.根据化学元素特征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6段.  相似文献   

10.
鲁西地区的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由于发生了较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地层中的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几乎消失殆尽,地层划分对比很困难,甚至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也难以确定。调查发现,青州尧王山地区该时期的地层发育齐全,白云岩化程度较弱,牙形石化石丰富,可与国际层型剖面对比,是鲁西地区完善地层划分和确定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1.
先锋磷产地在寻甸县城之西(偏南)23公里,昆明市区东北58公里。1970年,云南省地质局原第六地质队作了磷矿的普查评价;1981年底,为配合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在昆明召开,笔者等对含磷层及其上下地层系统测制多条剖面,进行了小壳化石鉴定和岩矿等多项测试。在取得的资料基础上,本文对梅树村阶小壳化石组合、地层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以及含磷岩系在滇东区的南北对比等问题,作了一番归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台地相区隐伏寒武系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其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难题。自然伽马测井是井下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好的地表露头剖面建立伽马标准曲线来指导井下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国内寒武系地层研究的首次尝试。新疆柯坪肖尔布拉克的寒武系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台地相区的西北缘,包含整个寒武系,地层连续,总厚810m以上,出露良好。在野外工作中利用HD2000手持伽马仪按照0.25m间距实测该剖面整个寒武系的自然伽马值3800个,建立伽马曲线,分析了寒武系6个组的伽马曲线特征及与岩性的关系。应用于台地相区方1、和4、中深5、中深1共4口井寒武系伽马测井地层划分对比,纠正了以前划分的不准确之处,露头剖面伽马标准曲线方法的应用明显提升寒武系井下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山阳一带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都比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较为系统的地区。近几年来在这一带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 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 Kunmingaspis、chittidilla和丰富的遗迹化石。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与省内外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却尔却克山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南部,孔雀河北侧.该地地层出露良好,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界线清楚,两地层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界线的理想地点之一.早在1928年中瑞科学考察团的E.诺林就在却尔却克山做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后又有不少地质工作者在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取得了许多进展(表1).1985年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与西南石油地质局05工程处地研队协作,开展了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工作.通过工作,在却尔却克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笔石、牙形刺及三叶虫化石.本文拟在报道这些成果,对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界线划分进行探讨.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殷继成  李大庆 《地质学报》1993,67(2):146-158
滇东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含有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经对27条剖面系统地采集化石和研究,共鉴定有遗迹属45个,遗迹种87个。其中新属2个,新种7个,已知属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1个,已知种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8个。根据不同遗迹属在界线层中出现的顺序和组合特征,将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遗迹化石由老到新划分为4个遗迹化石组合带,并与国外相当层位的遗迹化石进行了对比,对地质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石门县杨家坪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滇、川、黔、鄂等省,相继在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发现了作为划界依据的多门类小壳化石,在地层古生物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前年,我们在石门县杨家坪测制早寒武世地层剖面时(图1),首次在下寒武统杨家坪组之底部获得有梅树村阶的小壳化石。这一新的发现,为我省“台型”沉积区的震旦—寒武系界线的正确划分与区域对比,提供了较确切的古生物依据,为有关湖南梅树村阶古动物的研究及其地质发展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以奥斯陆国际地质大会修订的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四分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及与顶底和内部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等综合分析,对西北地区16个地层区(地区)的寒武纪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通过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西北地区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即4统10阶的年代地层框架),为今后西北地区寒武纪地层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地区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近两年来新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Kunmingaspis sp., Chittidilla sp.和遗迹化石Chondites、Planolites,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省内外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是我国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也是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界线点的中国候选剖面。该剖面位于昆阳磷矿区,北距昆明市区65公里。该区是我国研究震且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点之一。早在1939年,程裕祺首次发现中邑村磷矿,并在磷矿层中观察到“类似三叶虫活动颊”的生物化石  相似文献   

20.
应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寒武纪地层分会、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的邀请(经费上得到瑞典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笔者于1986年5月11日至18日出席在瑞典乌普萨拉召开的国际早期骨骼化石分类学及生物地层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51名,除我国外,还有来自美国、瑞典、波兰、德国、印度、澳大利亚、苏联、伊朗、芬兰等国,大都是本学科各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带头人。会间,学术活动是十分活跃的。讨论的主题是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划分中起关键作用的小壳化石的分类及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