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划分东海大陆架无法回避的问题日本认为冲绳海槽仅是大陆架上的褶皱中国认为冲绳海槽是中日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日本不能引用“时效概念”占领钓鱼岛中国分得的海域面积超过日本是合理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新一轮的海洋“圈地运动”旋即展开,海域相邻、相...  相似文献   

2.
大陆架边缘陆地与海洋之间过渡带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界线之一,海洋地球化学家们经常把大陆架边缘作为一个“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器”。Turchyn与Schrag的研究显示,在大陆架边缘存在化学物质循环的新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地球上与“大陆”相对应的巨大水体及其底土,而“海”是大陆边缘区较浅的“洋”,也是沿海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和海洋资源开发的主要区域。由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海洋管理和海洋科学研究中,常以“近海” “近岸海域”“浅海海域”等概念表示特定的海洋区域,尤其是在海洋管理中,这些特定的海洋区域往往指向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管理目标,如《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主要量化目标即是针对“近岸海域”。然而,在海洋管理中,目前尚没有公认的海洋的区域划分方案,这也对管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构成了阻碍。文章以海洋地理学和海洋地质学中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法为基础,结合国际海洋法规和国内海洋管理实践的研究,尝试提出一个兼顾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海洋区域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4.
程鹏  朱大奎 《海洋科学》1998,22(6):54-57
通常讲来,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104,但有的国际组织估算,我国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大约是135.6×104km2。前者的计算,在黄海和东海采用公平原则划分海域,在南海采用断续国界线内的面积[1];后者可能是按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海域的。由于我国海域疆界尚未划定,可以说这两个估计,前者是我国管辖海域的最大值,后者则是最小值。从两个估计值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到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1 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海洋划界早期主要是大陆架划界,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专属经济区划界也逐渐产生。在第3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海洋…  相似文献   

5.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是现代海洋法的新制度,全球以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海洋新秩序将全面建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可达300万平方公里。了解周边海洋国家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状况,不仅对维护我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益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赵一阳 《海洋科学》1980,4(2):38-38
海洋沉积物中元素的丰度相对地接近大陆岩石而偏离大洋沉积物的性质,称为元素的“亲陆性”。在大陆架沉积物中大多数元素均显示亲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描述了国际海洋边界划定与目前状况,其内容包括海洋边界划定,边界划定与海洋法,世界海洋区域及美国、俄罗斯划界概况和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等问题。文章呼呈我国应加速海洋立法过程,尽快划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边界。  相似文献   

8.
1985年和1986年,朝鲜与前苏联(俄罗斯)在日本海内,先后缔结了两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两条海洋边界。这不仅是西北太平洋区直至目前所划定的为数不多的海洋边界,而且是将海底底土和上覆水体—并运用单—海洋边界划分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界限,这种划界方式在此洋区是首开先河。日本海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海洋,地形呈菱形。与其邻近的黄海和东海迥然不同的是,它是个深海,平均水深1350米,最深可达3000米以上,东西最宽550海里,面积为102.3万平方千米。日本海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海洋管理的政策和目标,为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有效地行使主权和管辖权,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抓紧时机,开展如下几项工作。(一)完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管理法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强调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海洋立法工作虽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海洋领域的立法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赵士金 《海洋科学》1983,7(5):24-24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米里曼博士、北卡罗林纳州立大学德马斯特博士及尼串博士、华盛顿大学斯屯伯格博士、美国海洋大气局坎农博士和日本东京大学永田丰教授等一行,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邀请,于1983年4月17日—24日在该所参观并作学术报告。德马斯特博士、尼串博士、斯屯伯格博士、坎农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中国东海沉积物的聚集速率”、“中国东海及其他大陆架地层的形成作用”、“中国东海大陆架沉积物搬运作用的测定”、“长江与大陆架的相互作用”等学术报告。永田丰教授先后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和国家海洋局(SOA)数据资料, 对南海沿海台风活动(1949—2016)和风暴潮灾害趋势(1989—2016)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地区台风年登陆频数整体上呈微弱减少趋势, 但强台风影响及强度呈加强趋势; 1990年代中期台风登陆频数出现显著突变, 粤东地区受高强度台风的影响变得频繁, 粤西地区从2007年开始台风登陆强度逐年增强; 研究区域内台风强度分布一致性较好。文章还总结了典型的热带气旋路径, 分析了不同入射角范围的台风在强度和地区分布上占比的变化规律, 指出近年来中国南海沿海地区年强台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数增多, 年最大风暴潮等级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南海形成演化探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分析前人对南海的研究,对南海扩张期次、扩张脊结构、动力来源等几个关键研究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将南海放入到欧亚板块、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进行研究。利用FLAC软件,首次对南海及邻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认为南海的打开和扩张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幔柱上涌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南海形成演化综合模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中最大海盆之一,这里构造运动频繁,多种构造相互叠加,其形成演化过程非常复杂.许多学者对南海的成因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弧后扩张模式、地幔上涌模式、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出模式、海底扩张模式和陆缘扩张模式.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各种成因模式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可以相互兼容而统一于南海的形成演化中,把多种成因模式综合起来才能更合理地解释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可被分为11种类型:含岩块砾石黏土质粉砂、贝壳珊瑚砂、黏土质粉砂、钙质黏土、钙质软泥、有孔虫砂、深海黏土、含铁锰微粒粉砂质黏土、硅质黏土、含火山灰硅质黏土、含火山灰粉砂质黏土.这些类型按物源和成因可被分为陆源碎屑、钙质碎屑和硅质碎屑、火山碎屑3大类型,其中陆源碎屑分布面积约占50%,钙质碎屑占20%,硅质碎屑和火山碎屑各占15%.在物质来源、海底地形、火山作用、生物作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和控制下,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故区内褐色类沉积物最多(60.68%),灰色类沉积物次之(38.20%),黄色类沉积物最少(1.12%).台湾省以南到17°N以北海区沉积物以陆源沉积物分布为主;巴士海峡以西海区沉积物较粗,常含砂岩块和砾石;东沙群岛以东海区钙质生物碎屑沉积丰富;中、西部海区以含铁锰微粒沉积物为主;中、南部海区水深大,主要分布硅质沉积物;南部海区、礼乐滩北缘沉积物受礼乐滩珊瑚碎屑影响大,沉积物类型为钙质软泥.  相似文献   

15.
东海划界是中日矛盾焦点之一,东海大陆架的特殊地理状况和冲绳海槽的存在确定了双方应在自然延伸的基础上以公平原则划界,成比例原则也是体现公平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协商谈判或提交国际法院裁判等渠道尽早划界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而共同开发是当前解决争执的最佳过渡性安排。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基础上探求共同开发是目前现实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榧螺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榧螺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它所包括的种类色彩丰富,某些种的种内个体之间的颜色和花纹变异甚大,所以过去在种的鉴定上相当紊乱。早期学者象Duclos(1845)、Reeve(1850)、Marrat(1870)、Weinkauf£(1878)和Tryon( 1883)等人曾记载过数百个种名。以后有些学者,如Vanatta(1915)、Dautzenberg(1927)、Kuroda(1941)等人将某些在形态上近似的种合并起来,在这些种下又分若干变种。根据我们查考到前人记载的中国海榧螺科的种名,计有三属四十三种,其中至少有二十三种的模式标本采自中国海。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我国沿海进行的调查(1953-1963)、潮间带生态调查(1958-1963)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8-1960)所获的标本,并参考本所和天津、大连两个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国外标本,对中国海的榧螺科重新作了研究。我们的材料包括极大部分前人报道的分布在我国海的“种”,其中许多“种”形态特征差别较小,而且具中间类型的标本。据这些材料我们归并为10种和2亚种,  相似文献   

17.
海滩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之一,在具备滨海旅游功能的同时还能够防岸护堤、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海浪、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等自然因素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活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海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海滩退化甚至消失,海滩侵蚀、海滩污染等日益加剧,同时海滩管理也凸显许多漏洞。因此,加强海滩环境保护、优化海滩管理体制成为滨海旅游区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文章在概述国内外海滩管理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滩资源存在问题的成因,尤其是管理弊端,并就优化海滩管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岛开发保护虽取得显著成效,但问题亦十分突出。海岛开发保护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借鉴国际经验,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海岛开发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研究和思考,尝试提出可行的海岛开发保护战略目标、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文化资源是海岛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的分析,拟定了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认为应以山、海文化为形象主题,以海岛的战事文化、宗教文化、历代名人的踪迹等为重点开展文化旅游.通过集中外显,强化感知;烘托气氛,营造整体氛围;创造意境,深化体验等开发策略,促进我国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鸟蛤科(Cardiidae)是双壳类软体动物中较大的一科,全为海产,但有些种能适应于半咸水,甚至进入河口区。本科大多数属、种均为热带和亚热带型,仅分布于寒带和温带的属、种很少。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浅水区,一般不超出大陆棚的范围。潜居于泥砂中,营底内生活,借助于发达的足有时可以进行短距离的迁移。 本文所用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近海调查时所采得,其中主要是本所海洋综合调查船“金星”号及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拖网采集的底栖动物标本,此外,还鉴定了中苏黄、东海越冬渔场调查由苏联“宝石”号所采集的标本。作者谨向以上对标本采集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以谢意。 鸟蛤科的属名和亚属名的使用在早期一直是十分混乱的,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整理。直到1935年Thiele在他的名著《Handbuch der Systematischen Weichtierkunde》一书中比较详细的总结了这一科动物过去的研究工作,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分类系统。本文主要采用了Thiele的分类系就,并参照了Keen、Kuroda and Habe的工作和作者个人的意见进行了部分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