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大连台1984、1985年的地磁资料,做了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值的计算和分析;用北京台、大连台1983年至1986年的地磁资料,做了地磁总场F相关分析和垂直分量Z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旅顺老铁山发生的M_L=4.5级地震前,大连地磁出现了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地震短临预报的规律,选用1991~2003年洛阳及邻区的22个ML4.0以上地震,对于洛阳台、卢氏台的地磁垂直分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强地震前45天内,Z曲线形态会出现异常变化,表现为低点时间位移、W型双低值现象、低值区、曲线平缓等多种异常。当出现2种以上异常或3次以上异常,未来3个月内,洛阳及邻区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概率为0.73)。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台2008年至2016年的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前喀什地磁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4.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地区7个地磁台多年地磁Z21资料相关分析,检出地磁Z21相关系数异常与该区东部南黄海两次MS≥5.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震前地磁相关系数异常,对今后监视中强地震的短临前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东及邻区地震前地磁变化和异常判别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华 《华南地震》1999,19(1):52-59
应用差值,相关,地磁特征线以及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广东,海南,广西3个台的地磁资料,寻找适用于本区的地磁分析预报方法及地震异常判别指标,结果表明,当参量超过1.5倍均方差时为异常;异常出现半年内在异常台站附近(距离小于250km范围内)发生地震.若两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则未来地震将可能大于6级,在单台分析法中,地磁特征线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效果较好,用特征线法,当广州台特征线参数K-0.  相似文献   

7.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燕  郑黎明 《高原地震》2000,12(3):57-60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释放,使得应变场内介质磁性发生变化。特别是短周期的地磁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的地磁扰动密切相关。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用喀什地磁台1990-1998年的地磁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得出1990年以来几次6级以上强震包括伽师地震前后,周期为9-200分钟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总方差σz及帕金森矢量参数、相应的频率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1-03-09蒙城地震台地磁磁变仪CB-3(观测仪,备份仪)同时出现三个分量动线的跳动,分析表明蒙城地震台地磁总强度F,垂直强度Z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强电流作用下,地下介质电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2月31日北黄海5.0级地震前,在辽宁省10个地磁台中,大连台和营口台与标准台铁岭核旋总场联台差值△F,分别出现了5-6nT的负异常,并在时间、形态、幅度上准同步,据此辽宁省地震局预报研究室地磁组提出了中短期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连地震台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其日变幅度、低点时间和日变形态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由此初步总结地磁Z分量日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着重讨论补偿电流对核旋分量磁力仪在观测地磁场垂直分量中的影响,介绍了补偿稳流装置和在大连地磁台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连九龙地磁台的材料磁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连九龙地磁台建设工作中,对建筑材料进行选定,磁性检测,以及施工过程中用G856质子旋进式磁力仪进行磁性跟踪监测。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很好地满足地磁台站建设规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Mag-01h磁通门经纬仪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进口地磁测量仪器,该仪器从2008年在大连台开始投入使用至今,观测结果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了Mag-01h磁力仪的性能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大连轻轨客车运行情况及对此进行的干扰测试与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地磁观测环境的干扰量小于0.2nT、距离应在9km左右,主要来自于轻轨泄露电流产生的磁场和输电线路产生的磁场影响。当然,轻轨泄露电流产生的磁场随时间推移今后可能还会加大,需进一步进行追踪实验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地磁正常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中国地磁观测数据(包括135年地磁测点和35个地磁台)以及我国邻近地区38个IGRF计算点的地磁数据,计算中国地磁异常场的分布。选取两种地磁场模型作为地磁正常场,一是国际参考地磁场的球谐模型,二是中国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根据各个测点的地磁异常值(观测值减去模型计算值),用球冠谐分析方法计算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并绘制2003年中国地磁异常(△D,△I,△F,△X,△Y,△Z)。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地磁异常场。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3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运用上述3种方法,汶川地震前出现多次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地磁多方法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地震预测的精确性。文章还讨论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HAOS-6地磁场模型计算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台站模型值,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台站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国际参考场模型IGRF12计算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地磁异常场模量△T作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年变化显示:①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基准台绝大部分位于地磁正常区或弱磁异常区,只有少数几个地磁台位于强磁异常区;②判断1个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只测量总强度(F)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三分量绝对观测,利用地磁异常场模量△T评价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更全面、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磁图作为描述一个国家领域内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基础科技产品,其选用的模型计算方法应准确合理地反映标准年代上地磁场空间分布及未来5年的地磁场长期变化趋势.本文应用球冠谐和(SCH)方法,对中国地区1119个野外地磁测点和36个地磁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获得了2005.0标准地磁年代中国地区地磁正常场及其异常场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