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利用“十五”数字化后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612次 ML ≥2.0地震,使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推广的中小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计算其中148次事件的震源新参数,对地震矩、矩震级、震源破裂尺度、应力降、拐角频率等参数间的定标关系做初步研究,得出 ML 震级与地震矩、矩震级间存在较好的线性正相关;震级与震源尺度间存在多项式关系;与应力降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当大于 ML 4.0后,随着震级的增大,释放的应力降略有变缓;与拐角频率的对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新疆南天山西段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各台站中小地震的震源谱,进而计算149次ML≥2.0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南天山西段地区震源参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南天山西段地区震级与地震矩(M0)、矩震级(MW)、震源尺度(R)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与地震的拐角频率之间成负相关。地震矩(M0)随着震源破裂尺度逐渐变大,成正相关的一次函数关系。初步分析后认为,震级在ML2.5~3.6范围内的地震更适合于研究南天山西段地区有关应力降特征的跟踪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疆柯坪块体震源参数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新疆柯坪块体2006-2008年53次MS≥3.0中小地震的震源谱,进而计算了103次MS≥2.5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视应力等震源参数,并讨论了它们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6年以来柯坪块体上普昌断裂两侧区域及整个块体上应力降和地震视应力空间演化特征,并结合柯坪5.2级地震对研究结果应用于地震趋势预测和短临跟踪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使用广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13年6月-7月广西平果ML1.0-3.0震群162次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利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系统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震震级、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应力降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的线性关系;地震应力降、视应力与震源破裂半径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但与地震矩成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获得各参数的定标关系相近,尤其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后,与浙江珊溪水库地区的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一致性;与其他地区的应力降及视应力降相比较,本研究区属于低应力释放地区,但由于此次研究的地震事件时间跨度较短,且时间段比较集中,对该地区的应力释放水平还需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5.
浙江珊溪水库地震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起杨  朱新运 《地震学报》2016,38(6):835-846
利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浙江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 360次珊溪水库ML0.5-4.4地震资料,采用Brune模式,将台站获取的速度记录进行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及仪器校正后得到速度谱,对速度谱在频率域进行傅里叶积分得到震源位移谱,之后使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拐角频率和震源位移谱零频极限值,进而计算出该区的地震矩为1010-1014 N·m,震源破裂半径为33-550 m,拐角频率为2.4-39.7 Hz,地震应力降为0.04-6.74 MPa,视应力为0-2.75 MPa.在此基础上,对各参数特征及其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震源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对数线性或半对数线性关系;空间上,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在库区西北段较高,东南段较低;应力降与地震矩在空间上呈反向关系,拐角频率与破裂半径在空间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之间发生了 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西龙滩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9月—2013年7月1284次ML1.0级以上地震波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给出各种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研究表明:地震矩、近震震级、破裂半径、矩震级和拐角频率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线性关系。而应力降、视应力降分布都比较零散,与地震矩、震源半径的关系并不明显,随地震矩、震源半径的变化关系比较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西南丹县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大厂矿区38次较大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结果为:地震矩范围在2.18×1011~7.89×1012 N·m之间;震源破裂半径78~439m;地震应力降在0.01~1.79 MPa之间。表明:地震矩与震级、震源半径、拐角频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而应力降不依赖于地震矩,分布较为离散。大厂矿区应力降值明显偏低,这可能与该区域背景应力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遗传算法,采用Atkinson方法,选取2009-2017年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内蒙古西部地区ML ≥ 2.7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反演得到8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拐角频率、地震矩、零频振幅与震级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而地震矩与应力降以及应力降与震级之间呈弱相关性,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呈良好负相关性。其中,应力降集中分布在0.7-20 MPa,当ML > 3.6时,随着震级增大,应力降呈现较为离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符合Brune ω^2模型的拐角频率(fc)及零频幅值(Ωc)的最佳值,测定浙江珊溪水库震区88条小震(1.5≤ML≤4.6)的地震矩(M0)、震源尺度(r)及静态应力降(△σ)。地震矩M0在10^10~10^14N·m范围内,与拐角频率fc遵循Mo∝fc^-3的规律;震源尺度和地震矩、应力降之间呈现多重标度特征,地震矩大于临界值2.3×10^12N·m(相应的震源尺度特征值约160m)时,震源尺度与地震矩的关系较强;而应力降(△σ)在震源尺度大于160m后基本趋向恒定,不随震源尺度的增大而增大。浙江珊溪水库震区自2002年7月以来,经历2次大规模的震群活动。震群释放的应力降大小与该震群的规模成正比关系,大的应力降集中在发震断层中段5~6km深度的区域,其发生时间既可以在主震之前,也可以在主震之后。  相似文献   

11.
河北唐山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谱分析的方法,利用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2002年ML2.0以上的58个中小地震的波谱,进而估算了地震矩、拐角频率、应力降、震源破裂半径,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拐角频率和应力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地震矩与震级、拐角频率与震级的关系密切,证实结果可信、稳定。  相似文献   

12.
Broadband P and S waves source spectra of 12 MS5.0 earthquakes of the 1997 Jiashi, Xinjiang, China, earthquake swarm recorded at 13 GDSN stations have been analyzed. Rupture size and static stress drop of these earthquakes have been estimated through measuring the corner frequency of the source spectra. Direction of rupture propagation of the earthquake faulting has also been inferred from the azimuthal variation of the corner frequency.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①The rupture size of MS6.0 strong earthquakes is in the range of 10~20 km, while that of MS=5.0~5.5 earthquakes is 6~10 km.② The static stress drop of the swarm earthquakes is rather low, being of the order of 0.1 MPa. This implies that the deformation release rate in the source region may be low. ③ Stress drop of the earthquakes appears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ir seismic moment, and also to be dependent on their focal mechanism. The stress drop of normal faulting earthquakes is usually lower than that of strike-slip type earthquakes. ④ For each MS6.0 earthquake there exists an apparent azimuthal variation of the corner frequencies. Azimuthally variation pattern of corner frequencies of different earthquakes shows that the source rupture pattern of the Jiashi earthquake swarm is complex and no uniform rupture expanding direction exists.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家庄遥测台网数字化的地震记录,选取了1998年1月~1999年12月张北震区的146条地震,分别对P波、S波作了波谱分析,求取了拐角频率、地震矩、震源半径、应力降、平均位错和波谱能量。分析了拐角频率和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震源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99年3月11日5.6级地震之前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均出现异常,同时发现,S波对环境的变化比P波敏感,P波较稳定,且各震源参数与震级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记录到的ML2.5~5.0级地震,根据中小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原理,利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安徽地区地壳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安徽24个省属专业地震的台站场地。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求得安徽地区9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谱参数,进而根据Brune中小地震圆盘模型计算其拐角频率、地震矩、应力降、矩震级、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中小地震的ML震级与其他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而地震矩M0与应力降Δσ、震源尺度r和拐角频率fc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长岛震群2017年2月14日—9月1日期间的波形与震相资料研究长岛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得到该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63.9f1.374 1。采用Moya等[1]提出的利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得到长岛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Brune模型震源参数计算公式求解长岛震群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地震矩随ML震级的增大而增加,地震矩与破裂半径R之间存在半对数关系,拐角频率fc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减少;长岛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数值普遍偏小,最大不超过0.9MPa,这意味着长岛震源区整体构造应力较低,也可能指示长岛震群为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面,整体而言,长岛震群地震应力降变化起伏很大,在M4.1地震发生前,拐角频率与应力降均发生快速下降后随即翻转上升的现象,证明在M4.1地震发生前震源区整体应力的挤压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1995年陡河地震前后小震震源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震源谱的多台多震尾波解法的基础上,应用Brune震源模型,求解1995年10月6日陡河ML5.9地震前后在其周围发生的48次小地震的震源因子和震源波谱,进而估算了地震矩、拐角频率和应力降,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陡河地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震震源因子表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震源因子的峰值频率和随频率的变化形态都很相似.发现震前一年左右曾多次出现应力降较高的事件.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应力降由地震矩和拐角频率计算得到以及地震矩和拐角频率的相关关系,实际上,这里的高应力降指的是拐角频率高于正常值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Source spectra,corner frequency and zero frequency amplitudes in near-source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 using waveform data from 989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larger than ML2.0 observed by the Beijing Digital Telemetry Seismic Network in the Capital Circle Region of Chin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January 2002 to June 2006 by the Brune model.Relevant formulas that wer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dynamic source parameters include rupture radius,seismic moment,seismic energy,stress drop,and apparent stress.Scaling rel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se dynamic parameters before the MS5.1 Wenan earthquake in Hebei Province that occurred on July 20,2006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apparent stress,stress drop,and the ratio of seismic energy to the rupture radius had relatively high values in some areas before the Wenan earthquake.These high-value concentration are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eismic zone.As is seen from the time curves,parameters,such as apparent stress,stress drop,and ratio of seismic energy to rupture radius underwent significant ascending processes before the Wenan earthquake,but the variation in the corner frequency showed a descending trend.This result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res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eismic zone before th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