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是决定扶杨油层砂岩成岩相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可以划分出与局部水动力单元直接相关的四个成岩相:大气水淋滤成岩相、混合水成岩相、埋藏压实水成岩相和古蒸发浓缩水成岩相、各成岩相的成岩特征、自生矿物组合、孔隙成因与孔隙组合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张金亮  沈凤 《矿物岩石》1990,10(1):35-42,T003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沙三段碎屑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历史。砂岩的主要成岩事件有:机械压实、碳酸盐胶结、石英加大、黄铁矿生成、高岭石的形成和转化、绿泥石生成、伊利石沉淀、斜长石的钠长石化、石膏和重晶石的形成,以及沸石矿物的生成和次生孔隙的产生。混层蒙皂石-伊利石化随埋深增加而增强,相邻页岩的成岩演化是砂岩胶结物成分的最重要来源。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处于中成岩晚期阶段的沙三段砂岩可划分为四种岩相:(1)碳酸盐结成岩相;(2)石英加大自生成岩相;(3)粘土蚀度成岩相;(4)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四种成岩相组成了四种不同的储层类型,储层性质的对比分析对识别致密气层中的油气产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产物,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和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该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口沉积物有机碳、总氮、总磷、Fe、Mn、AI及孔隙水和上覆水体中营养盐、Fe、Mn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合早期成岩模型及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探讨了在河口环境中影响孔隙水营养盐和Fe、Mn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孔隙水中NH4^+、NO3^-、PO3^4、H4SiO4和Fe、Mn的含量显著高于上覆水体。早期成岩过程是控制长江口沉积物孔隙水营养盐和Fe、Mn分布的主要因素。NH^4+剖面暗示长江口近岸和远岸海域存在两类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孔隙水Fe、Mn剖面暗示在河口环境中其是有机质降解的重要电子受体。在近岸海域MnO2可能是底部NH4^+ -N移除的重要机制。长江口孔隙水中低磷酸盐与铁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有关。通量计算结果显示NH4^+、NO3^-、PO4^3-、地SiO4、Fe和Mn向上覆水体扩散的通量分别为356—3074μmol/(m2·d)、-45.3~62.6μmol/(m2·d)、-0.3~1.7μmol/(m^2·d)、323—3172μmol/(m^2·d)、3.0~10.5μmol/(m^2·d)和35.7~439.5μmol/(m^2·d)。N、P、Si界面通量对上覆水体浮游生物所需营养盐的贡献分别为0.19%~1.65%、0.13%~0.14%和1.2%~12.2%,因此在考虑长江口区域浮游生物所需营养的来源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阴极发光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胶结物形态和结构以及接触关系的观察,对本溪市牛毛岭马家沟组顶部剖面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成岩历史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胶结、白云岩化、溶蚀、早期破裂作用;同生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多样:分层(1)、(2)和(5)经受较强压实作用,分层(3)—(5)白云岩化特征符合回流渗透模式,分层(4)由于溶蚀形成溶塌角砾;早成岩阶段主要为胶结作用,主要发生于浅埋藏环境:分层(1)的掘穴和破裂等大孔隙被铁方解石充填,分层(3)—(5)中晶间孔隙、小窗状孔隙、溶塌裂缝、硬石膏晶体铸模等孔隙被白云石充填;中、晚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很少。该剖面的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早成岩阶段,这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埋藏史相似。  相似文献   

6.
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孟元林  肖雨华 《沉积学报》1996,14(2):110-116
本文讨论了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对于某一地区,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可以用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的模型描述,这一模型可用于:(1)反演古大地热流;(2)模拟成岩史;(3)在盆地内没有钻井的区域预测地层的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7.
山东车镇凹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镇凹陷沙河街组的沉积体系受控于盆地内的构造、物源供给以及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描述了成岩过程中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的特征,以及次生孔隙带在本区的分布。论述了碳酸盐胶结物与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的特点。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转变具有明显的渐变与突变交替的演化程式,其演化经历了蒙脱石带、渐变带、迅速转化带和伊利石带以及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变带。沙河街组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期成岩阶段(A期、B期)和晚期成岩阶段(A期、B期、C期),并提出了成岩阶段的划分标志。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英华 《沉积学报》1992,10(3):85-95
在总结我国碳酸盐岩沉积和成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阐明有利于孔隙形成的白云石化、去膏、去云化、淡水和埋藏溶解等作用,以及破坏性成岩作用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成岩地质体是成岩环境的产物,可根据成岩组构、地球化学和发光特征等加以鉴别。成岩模式是成岩组合、成岩特征和孔隙演化的总概括,以滩相成岩模式展示了成岩相与孔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东河砂岩段”为重点,对其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确立了成岩作用类型,并划分了成岩阶段,运用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在不同成岩阶段和层序中各类孔隙含量变化和组合形式,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改造及孔隙演化中的影响因素,其结果用于说明孔隙变化对储层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4亚段成岩作用及储集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第五段第四亚段(马五^4亚段)储层经历了成岩环境为海底,早期大气淡水,浅埋,表生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准同生白云石化,溶解,破裂和充填作用,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受控于岩相和成岩作用,尤其是表生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中部上白垩统储层砂岩主要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以机械压实为主的压实作用,碳酸盐、粘土矿物、硅酸盐及硅质胶结为主的胶结作用,以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溶解为主的溶蚀作用和局部发育的交代作用.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其中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B期,主要为中成岩A期.结合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特征,深入探讨了适合本区的成岩相的划分方案,划分的主要成岩相类型为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硅质胶结相和钠长石成岩相,成岩相决定储层的性能,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钠长石成岩相构成了本区的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12.
浙江桐庐二叠纪海绵生物丘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万容  杨长庚 《地层学杂志》1995,19(3):191-198,T001
浙江桐庐二叠纪茅口期海绵丘发育于碎屑陆棚上,呈透镜状,无礁前和礁后相。由于当时相对频繁的海进海退,使该丘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三次成礁期,海进成礁,海退消亡。其主要的礁岩类型为海绵(或水螅)障积岩,在上部出现纹层藻和古石孔藻粘结岩,最后为潮坪相叠层石灰泥岩所覆盖。该丘经历了早期海底、海水潜流带、混合水和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早期成岩作用以灰泥淀积作用为主,大部分孔隙都为灰泥所充填,少量残余孔隙中可见形成于早期海底成岩环境的纤状和针状方解石胶结物。  相似文献   

13.
碎屑岩成岩过程中浊沸石形成条件的热力学解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思静  刘洁等 《地质论评》2001,47(3):301-308
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碎屑岩成岩作用中浊沸石形成有关的两个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增量(△G)的计算结果说明,埋藏成岩条件下斜长石蚀变(斜长石,石英和水反应)形成浊沸石的反应在温度大于36℃的条件下就可以进行(按埋藏深度2000m,正常压力梯度考虑相应压力),而高龄石与方解石反应形成浊沸石(同时有石英和水参与)所需的最低温度为170℃(埋藏深度2000m,正常压力梯度考虑相应压力);与温度相比,压力对碎屑岩成岩作用中浊沸石的形成影响较小。因而沉积岩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浊沸石主要与斜长石蚀变有关,同时也不应将浊沸石一概作为低级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张金亮  司学强  梁杰  林辉 《沉积学报》2004,22(2):225-233
庆阳地区长8油层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组成的指状砂坝控制了水下三角洲沉积格局。砂岩主要由细砂和少量中砂组成,砂岩类型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矿物为绿泥石环边、方解石胶结物、石英和长石加大生长、伊利石、伊-蒙混层、钠长石和高岭石等。绿泥石环边的发育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起到有利的作用,对石英和长石加大起到抑制作用。烃类注入时储层埋深已较大,不利于孔隙保存。储层发育粒间孔隙、粒内溶孔、铸模孔隙、特大孔隙、裂缝孔隙和微孔隙等多种孔隙类型,其中以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局部发育的特大孔隙和伸长状孔隙表明该区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次生溶蚀作用。长8油层主要受埋藏作用的影响,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主要成岩相类型为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压实充填成岩相、压实压溶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不同成岩相类型决定了油气储层性质不同,绿泥石环边胶结成岩相构成了本区最好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5.
富瑞奥组砂岩中由埋藏成岩作用产生的胶结物分怀渗透率和流体活动有关。砂岩成岩作用与流体活动的相互关系表明了岩石改造主要是碎屑矿物,延寿矿物与孔隙中的地层水发生反应的结果。埋藏期间地层水优先流经高孔渗砂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碎屑岩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砂岩埋藏前组成中长石的类型及相对含量、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如同期火山物质)的数量、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以及流体中额外钾离子的存在与否直接控制了长石的溶解方式和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2)在热力学上最不稳定且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的偏基性斜长石在同生到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已大量溶解,并伴随高岭石的沉淀,在热力学上相对稳定的钾长石是保存时间最长的长石类型,也是以后埋藏成岩过程中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多的长石类型;(3)在埋藏成岩作用初期到120—140℃古地温以前的成岩阶段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重要机制,如果骨架颗粒中存在较多的钾长石和较多的含膨胀层的粘土矿物,则次生孔隙主要由钾长石溶解提供,并有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沉淀,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三叠系延长组次生孔隙的主要形成机制;(4)在120~140℃古地温以后的深埋藏成岩阶段中,高岭石的伊利石化是克服埋藏成岩过程中钾长石溶解动力学屏障的另一重要机制,而钾长石的溶解又是封闭条件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的必要伴随反应,地层中钾长石和高岭石的相对数量控制了长石的溶解以及溶解产物中钾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三种矿物间的数量关系,只要地层中钾长石(或高岭石)没有消耗完,钾长石的溶解和高岭石伊利石化反应就会持续发生并在深埋藏条件下形成次生孔隙,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和四川盆地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砂岩?  相似文献   

17.
兰坪盆地及邻区岩浆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云南省兰坪盆地内永平卓潘、云龙皂角及邻区二龙山、剑川、甸南、马登、北衙、老君山等岩体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探讨了岩浆岩系的稀土元素特征、成岩物质来源、成岩方式、构造环境。该区岩浆岩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1)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相似,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向右倾型;(2)(La/Yb)n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3)Eu负异常不明显,无Ce负异常或略显正Ce异常。该区岩浆岩系的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Sr,Th,U;而亏损Ta为特征。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岩浆岩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并有地壳混染,成岩方式以地幔部分熔融为主,成岩环境为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18.
本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主要有:白云岩化作用、胶结作用、去膏化和去白云岩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压溶作用和溶解充填作用等。其中白云岩化,去膏化和溶解作用常增大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对岩溶水的储渗有利;而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常降低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对岩溶水的储渗不利。本文还根据各成岩作用产生的时间及其相互关系,总结了成岩阶段和成岩序列。   相似文献   

19.
刘林玉  王震亮  张龙 《沉积学报》2006,24(5):690-697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镇北地区长3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3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该区长3储层发育溶蚀作用相、压实作用相、胶结作用相和自生绿泥石胶结残余孔隙相,储层成岩相发育状况决定了孔隙结构的发育特征。发育次生孔隙相和残余孔隙相的砂岩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孔渗较高;压实作用相和胶结作用相发育的砂岩具有很差的孔隙结构,孔渗很低。   相似文献   

20.
白马南地区长81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包裹体测温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南地区长81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81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该区长81储层发育次生孔隙相、泥质杂基压实相、自生碳酸盐胶结相和自生绿泥石胶结相,储层成岩相发育状况决定了孔隙结构的发育特征。发育次生孔隙相的砂岩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而云母与泥质杂基压实相和碳酸盐胶结相发育的砂岩具有很差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