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构造体系的概念是通过实地观测、总结了各种构造类型,特别是总结了扭动构造型式的规律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构造体系是一个抽象概念,而具有独特形态的构造型式才是具体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构造型式是构造体系的具体化构造体系是构造型式的概括和总结.通过鉴定构造型式才能认识构造体系.具有独自形态特征的构造体系的具体表象,称为构造型式.例如,一个构造体系的总体几何形态象汉文的"山"字,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山字型构造;若象个"多"字,则称之为多字型构造,其他还有棋盘格式、人字型构造等等.但是,必须指出这些构造型式的划分并非仅据其几何形态,而是依据不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中,福建经过多次剧烈的构造变动,每一次构造变动,留下的构造形迹,常组成典型的构造型式或形成有成生联系的构造体系,已经被认识的主要有:纬向构造,经向构造,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帚状构造,环状构造,弧形或S型构造等。本文试图从福建境内主要构造型式的组合,结合地质历史中与时间和空间上有紧密联系的沉积槽地、岩浆的喷出和充填方式以及展布型式等特征,对本区地壳运动的方式和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 地质力学研究现状地质力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发现了众多的构造体系及其在陆壳中的定型性,定位性、定向性,确定了构造体系的三大类型和五种构造型式。即横亘东西的复杂构造带、走向南北的构造带和扭动构造三大类,以及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和入字型构造五种构造型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独特构造特征、成生时代及应力作用方式,并进而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地壳运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李四光教授关于“构造体系”基本概念的建立,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他是从事野外观察和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山字型构造进行了理论分析,奠定了从实验、理论分析各种构造应力场、形变场的基础,建立了山字型构造体系。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继后出现了多字型、辐射状旋卷构造形变场的研究,及歹字型构造应力场等探讨。但是迄今为  相似文献   

5.
个旧西区构造形迹可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分属五种构造体系。即东西向构造带属纬向构造体系,北东带分属新华夏系和“山”字型构造体系,北西带属“歹”字型构造体系,南北带属经向构造体系。 “歹”字型构造体系的红深断裂及发育其两侧的剪切断裂,是控制铅锌及伴生金银矿的区域性断裂;新华夏系及其与云南“山”字型体系的复合是含银铅锌矿的富集部位经向系及其与“歹”字型复合部位富集金(砷、汞)矿。  相似文献   

6.
亚洲环太平洋地区,中新生代以来最为明显的构造型式是展布为北东及北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其中包括华夏系、新华夏系和近华夏系。本文主要讨论它们的成因、演化过程及其地壳运动方式的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地区的构造体系主要为纬向构造体系,在其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叠加了它的变种首阳山弧形构造和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此外,祁吕贺山字型及北东向构造在本区也有零星分布。本文根据构造体系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矿产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铁、铜、多金属矿产划分为几个构造成矿带:武都山字型东翼反射弧多金属矿成矿带;老厂-红山梁帚状构造控制的铁矿田;首阳山弧形构造西翼北西西向铜(铁)成矿带;沙沟街-老铁厂东西向铁矿带和其它成矿带。以上主要热液-矽卡岩型(或热液复合)矿床或矿体相对富集部位有如下特征:矿床相对富集于反射弧顶部,帚状构造靠近收敛部位,反“S”型曲率最大部位,“入”字型分支交汇处及所夹之锐角区间。  相似文献   

8.
关于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几个问题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李四光教授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山字型构造体系”这一概念之后,其实例陆续有所发现。近来,几乎每年均有新的报道。据粗略估计,仅在中国境内,已发表和尚待发表的山字型构造体系约有数十个之多。此外,有种种迹象表明,分布于国外的也不在少数。随着野外调查工作的进展,所发现的山字型构造体系越来越多,与其有关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也相继被提出来,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笔者曾就其中的几项,诸如砥柱的概念、脊柱的形成机制以及山字型构造的发展过程等做过初步的探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分别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作者同意B.M.西尼村的意见,认为中国地台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大的构造单位,它是在吕梁运动后造成的。中国地台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的北部称中朝地台,南部称华南地台。中国地台有一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一个“活化”的地台。华南地台的东南部“活化”尤其强烈而显著,在中生代的太平洋运动时,差不多具有类似地槽的特征。但是它的“活化”是有悠久历史的,即开始於震旦纪,所以加里东运动给与很大的影响,但加里东运动只是地台内部的褶皱。地台“活化”直到中生代太平洋运动才得到高度发展,产生巨大的火成活动以及“中国式”的构造型式。新生代时地台还有中等强度的运动和火成活动。自第四纪冰期之后,地台仍在较弱的升降运动中。华南地台无论从沉积岩相、区域变质及火成活动,或从山字型、华夏式及南岭东西褶皱的构造体系等构造型式发育史的研究,都可以看到它的“活化”过程,在这过程里发育了“过渡类型”的构造形态,这都是不同放地槽或地台的构造形态的。本文是作为学习心得性质的初步尝试,文中不成熟和谬误之处尚多,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如果能在集体的讨论和研究之下将我国大地构造研究清楚的话,这是作者所衷心期望的。  相似文献   

10.
南岭正眩状山字型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分析及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四光教授对构造现象本质的认识,主要是根据区域构造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去了解当地所经过的地壳运动的程式。这一重要概念的形成,是从认识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构造现象开始,而逐步得到深入和发展。二十年代初,欧亚山字型构造的提出,是认识山字型构造的开端,也是认识构造体系的萌芽。随后,在我国的江苏、广西等地,先后肯定了一  相似文献   

11.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其隐伏矿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会泽铅锌矿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进行研究,认为小江深断裂带和曲靖-昭通隐伏断裂带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矿床严格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阶梯状”和“多字型”构造是矿区具有普遍性的控矿构造型式,北东构造带是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提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南西向侧伏,通过工程验证新增铅锌矿金属储量近100万t。  相似文献   

12.
沙河沿山字型构造展布在东经128°00′—128°55′,北纬43°20′—43°35′,即敦化县沙河沿地区。分布达1500km~2,属中小型山字型构造(图1),它的前弧和反射弧延展在横道河子——永乐屯——东二龙山一带,宽达6—8km。本文概述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形迹特点及其与区内岩浆活动、矿化之间的成生联系,并探讨山字型构造的形成时代。一、山字型构造各组成部分形迹特点沙河沿山字型构造由前弧、东西两翼及其反射弧、脊柱、盾地构成。 (一)地貌特点多数情况下,不同形态的区域地貌,往往是不同构造体系的反映。沙河沿山字型构  相似文献   

13.
乐光禹 《地质论评》1965,23(1):50-53
笔者曾确认太行山中生代构造的主要型式是雁行式,即“多字型构造”,是由南北向水平扭动所引起的。张庆麟对此看法以及有关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异议。最近,笔者又接触到太行山的构造问题,提出以下一些意见,以作答复并供商讨。  相似文献   

14.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 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第三纪以来,祁连山区的河西系、陇西系,祁吕贺兰山字型和青藏滇缅歹字型(以下简称山字型和歹字型)等构造体系仍在活动,它们的活动控制了该区的地震发生。本文依据重力资料、卫照解译、地貌形态、新构造运动、地震和温泉的分布,讨论了现今活动的构造体系,进而又探讨了活动性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山字型构造较佳条件及其地壳厚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字型构造,虽然是地质力学中的重要型式,但这方面的理论分析工作还不多,就所见到的来说,都是结构而迹线图象的讨论。本文一方面分析了山字型展布地区结构面迹线的图象,并注意到山字型形成的条件。同时还对前孤隆起带的产生作了说明和计算。并据此提出了在山字型形成时期地壳厚度的估算值。在边界条件的确定上,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亚州大陆东部濒太平洋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北北东向的山脉(或岛屿)和平原(或海洋),它们呈长条状的形态相互平行,间隔斜列着,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隆拗相间的“多”字形构造型式。李四光教授早在1929年《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一文中就已有专门研究,后来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将东亚出现的这一特有的构造型式称之为“新华夏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毛坪铅锌矿构造控矿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彬  韩润生 《云南地质》2003,22(3):295-303
本文着重研究毛坪铅锌矿的构造控矿特征,认为猫猫山倒转背斜是NW—SE向构造应力作用的产物。矿床伴随褶皱的演化而形成。“多字型”构造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型式,NE向毛坪断裂是矿床的主要导矿构造,倒转背斜NW翼层问压扭性断裂是主要容矿构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江祝伟 《云南地质》1990,9(3):214-222
在对矿田内断裂、褶皱及节理等结构面力学性质鉴定的基础上,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构造形迹按力学的统一性分期配套,划分出四种构造组合,反映了四期不同方式力的作用特点,代表了四种构造体系。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东西向构造带,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北西—南东向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结合区域的地壳运动和受力特点,这四种构造体系应分别依次归属为:南岭纬向构造体系,滇东新华夏构造体系,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川滇经向构造体系。这为进一步探讨构造体系与成矿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成果。  相似文献   

20.
沙溪帚状构造型式的厘定及其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区域构造分析沙溪班岩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北西侧,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及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三大体系构成矿田乃至长江中下游矿带的基本构造格架。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主体重接于华夏系古褶皱带之上。据构造格局、地貌景观和岩浆岩带、火山岩带及成矿特征,东翼沿长江可分为数个紧密的隆起褶皱带。由弧顶向东边反射弧,可分为五个隆褶体:蓿松-庐枞、庐江-天长、苏家湾-滁县、九江-繁昌及铜陵-宁芜等隆褶体。呈右行左刊多字型展布,组成山字型东翼主体构造带(图1)。西翼亦有瑞昌-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