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区卵石土地基变形长观资料与勘察资料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符合成都市卵石土地基的E5-N120相关关系式,并针对前人研究成果从实际应用出发乾地一定深入完善的研究,为最终实现卵石土地基变形预估提供了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土基模量随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数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基回弹模量作为路面设计的重要力学参数,在我国路面设计方法中选取最不利季节的土基回弹模量值作为土基的设计强度,没有考虑一年中含水量变化对土基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土基回弹模量随季节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借鉴AASHTO设计方法中不同季节模量对路面造成的相对损伤思想,推导出等效回弹模量计算公式uf=0.95107E-5d,提出用等效土基回弹模量值代替最不利季节模量值作为土基强度设计值,不仅能够提高土基自身的抗变形能力,还可以很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3.
李仁平  陈福全 《岩土力学》2007,28(Z1):803-808
地基在加载过程中,高应力区的土体单元因为损伤导致非线性变形的产生,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探讨了切线压缩模量、切线模量、修正切线模量、变形模量及修正变形模量的各自适用条件,指出压缩模量仅适用于完全侧限条件下地基的固结沉降分析,反映的是地基刚度随应力水平增加而增加的情况;修正切线模量由于考虑了对附加应力的修正,比切线模量更加可靠;对于工作荷载不大的线弹性地基,采用修正变形模量计算沉降比采用变形模量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地基土变形模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发云 《岩土力学》2004,25(7):1147-1150
土的变形模量是基础沉降弹性分析理论所必需的基本参数,而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并不提供土的变形模量。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并考虑土的泊松比、孔隙比及土体扰动等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一种根据土的压缩模量估算变形模量的方法,对于应用弹性理论计算基础沉降和充分利用已有研究资料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尹红等先生的论文《深圳市某 32层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探讨》[1] 中 ,基础中心点的地基最终沉降量 ,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压缩模量进行计算所得为 5 80mm ,按深圳规范或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以变形模量进行计算所得仅为 6 2mm ,二者相差 9 5倍。其计算方法及各项系数取值均有规范可循 ,计算结果按理说不应有如此悬殊的差异 ,只能从沉降计算中压缩参数 (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 ,见表 1)的取值上找原因。表 1 构成地基压缩层的各地层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地层编号与名称 层厚h m天然重度γ (kN·m- 3…  相似文献   

6.
李方震  李超 《城市地质》2021,16(3):309-31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人口密集、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城市空间需求增长与地面空间有限的矛盾日益突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交通网的建设已通过建设地铁线网、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交通换乘枢纽形成地下交通系统,缓解了地面空间、环境资源对交通网的限制.以地下输送的高效率支持地下、地上各功能设施运转的高效率,局部地下空间利用已经超过50 m.为了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安全稳定,提供所需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特别是50~100 m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王四营地区土体旁压试验,获取了0~100 m深度内黏性土及粉土力学性质,并在相同深度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旁压模量和压缩模量随深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并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出二者的定量关系,为王四营地区100 m深度地下空间的利用提供可靠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珊瑚礁不同地貌带有着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为探究珊瑚礁地基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发育规律,在西沙永兴岛不同地貌单元开展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螺旋板载荷试验、压实度测试以及回弹模量试验,获取了珊瑚礁不同地貌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回弹模量等工程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填筑的钙质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高于天然形成的礁坪相地基和沙坝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可达320~360 k Pa,变形模量在95~200 MPa之间,且地基的沉降量很小,满足一般低层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在荷载作用下,钙质土地基的沉降是瞬时完成的,载荷试验可采用快速加载法;在地下水位以上地基承载力随着深度增大逐渐增加,但在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减小。钙质土地基压实度在87%以上时回弹模量达到472~730 MPa,且回弹模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珊瑚礁不同地貌带有着不同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力学特性。为探究珊瑚礁地基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发育规律,在西沙永兴岛不同地貌单元开展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螺旋板载荷试验、压实度测试以及回弹模量试验,获取了珊瑚礁不同地貌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回弹模量等工程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填筑的钙质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高于天然形成的礁坪相地基和沙坝地基,其承载力特征值可达320~360 k Pa,变形模量在95~200 MPa之间,且地基的沉降量很小,满足一般低层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在荷载作用下,钙质土地基的沉降是瞬时完成的,载荷试验可采用快速加载法;在地下水位以上地基承载力随着深度增大逐渐增加,但在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明显减小。钙质土地基压实度在87%以上时回弹模量达到472~730 MPa,且回弹模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对《深圳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SJG1-88》中全、强风化花岗岩的划分和承载力值进行讨论,将全、强风化层各划出两个亚层,同时提出了各亚层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范围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原状(砂)土体的循环三轴试验和共振柱试验得出了本区土体动弹模量曲线及液化强度,建立了南通市土体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并讨论了室内液化强度的现场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卸荷模量数取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二期围堰计算为例,说明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E-μ模型中的卸荷模量数kur对计算精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试验资料得出加荷模量数k取决于土的成分和密度,并且得到加荷模量数与卸荷加荷模量数之比的经验关系,因而卸荷模量数可直接根据加荷模量数的大小来确定,由此所确定的卸荷模量数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经常遇见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例如工程特性指标的匹配问题、软弱夹层的验算问题以及复合模量的计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由于概念理解或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差异很大的结论,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结论。通过实践中遇见的几个岩土工程问题做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荆和平 《探矿工程》2006,33(11):9-12
讨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具体工程的沉降计算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对复合模量的正确分析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柏巍  孔令伟  郭爱国  万智 《岩土力学》2010,31(Z2):164-169
为了获得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定量数据及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选取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郴州段典型横纵断面上的红黏土地层作为试验点,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在横向较小的范围内呈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在垂向上则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与红黏土赋存厚度、地形地貌、含水率等相关;旁压试验所测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平板载荷试验测得的承载力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旁压模量与变形模量可以通过结构性系数联系起来,所得的结构性系数与Menard根据大量黏土试验资料对比所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测井约束横波速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横波速度计算方面采用经验公式往往精度有限,通过对岩石物理模型的研究分析,采用Xu-White模型法来计算横波速度。为了减少误差,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孔隙度参数进行修正,再利用修改后的孔隙度,结合其它参数最终得到精确的横波速度。在实际工区中,计算的横波速度和实际的横波速度吻合程度较高,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采用“实体深基础法”计算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时,复合模量的取值、下卧层应力的计算、应力水平的影响等问题。并基于明德林应力解,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基础埋深及应力水平影响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盾构法施工对地层扰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来研究盾构推进这种动态施工对地层扰动的影响,通过对土层力学参数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盾构法施工对周围地层扰动的一般影响规律,并初步定量地描述了这种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RMR法与Q法是国内外八、九十年代岩体质量和参数估算的常用方法,然而RMR法和Q法对质量较差的岩体不太实用,而RMi法是一种既适用于软岩又适用于硬岩的岩体质量评价和参数估算方法。本文在介绍RMi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贵州省鱼简河水库坝基岩体变形模量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