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 次一、引言二、震旦纪的岩相古地理 Ⅰ.燕山准地槽及遼东准地槽 Ⅱ.山西地台的古地理 Ⅲ.鄂尔多斯地台上的震旦系 Ⅳ.陸台其他地区的震旦系 Ⅴ.震旦系的分层对比三、中朝陸台寒武系与震旦系的界线划分问题 Ⅰ.燕山准地槽东南端(唐山、灤縣)的下寒武系 Ⅱ.燕山准地槽中心部分及西部的下寒武系 Ⅲ.燕山准地槽寒武系与震旦系分界问题的结论,陸台下寒武系的岩相变化  相似文献   

2.
孙云铸教授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但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贡献是:(1)发现和命名蓟县运动,正确解决了华北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问题;(2)坚持震旦系与寒武系的不同,确定了震旦系及青白口群的元古代归属;(3)较早发现南北震旦系的差异。最早指出南北不同标准剖面;(4)坚持震旦系的重要地位,最早提出震旦系为震旦界。  相似文献   

3.
四川峨眉、甘洛等地寒武纪早期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震旦系上统上部至寒武系下统最低三叶虫化石层位以下,发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遗迹化石。它们从寒武系底部向上,逐渐丰富多样,并与小壳动物化石同时存在,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全省地质图上,黔东南是一块特殊的部位,与处在扬子准地台的贵州大部分地区不同,这里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下江群,而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则只有零星分布。其中,震旦系与前震旦系下江群、石炭系与下江群或震旦系、  相似文献   

5.
<正> 山西省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我队在繁峙县茶房子、怀仁县大峪口、平鲁县中井另山一带的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的上下,采获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对解决该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提供了较可靠的化石依据,并可与唐山地区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明溪王坊,泰宁香岭震旦系—寒武系,分属于长汀、邵武两个地层小区。由于化石稀少,给该地层的详细划分、对比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队在开展前泥盆纪地层专题调查过程中,在震旦系与寒武系■质岩地层中,较系统地采集了人工重砂,经鉴定和紉步研究表明,副矿物组合及矿物标型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规律可循,对该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具有一定的佐证作用。两区共采取十个人工重砂,重量为8—10公斤,样品经机械破碎后,粒度0.25—0.3毫米  相似文献   

7.
万天丰  翟淑芬 《地学前缘》2002,9(2):336-336
寒武系底界 ,即古生代与元古代的分界 ,发生在距今5 43Ma左右 ,即两个银河年以前 ,是一条特别令人关注的界线。自寒武纪开始 ,生物化石大量涌现 ,形成了被不少学者称之为生命大爆发的重要现象。笔者最近在湘西、贵州和云南的 6条寒武系底界 (本文所指的寒武系底界均为国际上所建议的B点 )剖面上进行工作。通过精细的采样 ,在贵州台江县以东 4km左右方隆村西的采石场上 ,采集到了黄绿色的、厚度不及 1cm的界线粘土。用此样品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认真观察 ,发现了 5颗微玻璃球体。寒武系以下的震旦系为灯影组白云质灰岩 ,在电镜下可观…  相似文献   

8.
<正> 蓟县县城以北,从景儿峪至下营一带,出露元古界至下古生界的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它是我国震旦系的标准剖面。蓟县的震旦系为巨厚沉积,总厚近一万米,接触关系清楚。关于蓟县震旦系的划分,经过前人的研究,多数意见认为分为青白口群、蓟县群和长城群三个群。由于府君山组之下有微角度不整合,但在燕山、太行山等地区也可以见到明显间断。一般认为府君山组之下的间断面,是蓟县运动所形成的微角度不整合,应作为寒武系与震旦系的分界,把景儿峪组、下马岭组划入震旦系的上部。震旦系的下限是常州村组,与下伏地层为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
唐烽  陈建书  任留东  高林志  华洪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972-67041972
正唐烽,陈建书,任留东,高林志,华洪, 等. 著. 2021. 动物世界的先驱——中国第一个候选"金钉子"梅树村剖面实证记录及对比.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1~498页。20世纪70 年代,云南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据此划分寒武系和寒武系以前地层的标志,它在当时即闻名于全球地学界。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参加的国际地层划分对比合作计划(IGCP 项目)、参与国际竞争"金钉子"  相似文献   

10.
淮南、冀东震旦、寒武系分界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江  薛志照 《地质论评》1959,19(2):76-79
一引言目前关于中国北方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问题,其问题关键是分界线究竟应在下马岭页岩的底部,还是应在景儿峪石灰岩(狭义的)的顶部问题。 1956年,我们曾先后在淮南、冀东对寒武纪和震旦纪地层作了一些零星观察,现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 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出4次显著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正漂移.负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中部(NE-1)、陡坡寺组下部(NE-2)、陡坡寺组与娄山关组的分界处(NE-3)、及娄山关组下部(NE-4),δ13C值分别降低到-2.3‰0、-2.6‰o、-6.2‰和-4.8‰;正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底部(PE-1)、顶部(PE-2)及娄山关组上部(PE-3),δ13C值分别上升到1.3‰、2.1‰和2.6‰.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世界各大陆寒武系δ13C演化趋势对比,它将娄山关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划归全球寒武系第二统上部、第三统及第四统.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测深在中上扬子地区油气调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地电磁(MT)测深技术,结合测区的地质和物性特征,对中上扬子地区的断裂、褶皱、地层展布进行了地面、地下对比分析,证实了该区构造划分与地面构造分布基本一致;综合地层分布、电阻率异常显示和地质情况,解释了局部构造发育情况。根据局部构造的发育位置和层序,结合油气地质分析,初步认为,剖面西部和中部局部构造电性特征清楚,构造落实程度较高;寒武系、震旦系埋深在4 km以下,上部志留系—上奥陶统低阻层分布稳定,盖层发育广泛,断层封堵性较好,有利于寒武系、震旦系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3.
吉林南部下寒武统的划分及其底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吉林省南部的下寒武统,为典型的地台沉积。由于地层发育、化石较丰富、露头良好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曾被认为解决我国南、北震旦系和寒武系对比和衔接的桥梁,是很关键的区域之一。一、研究历史概述区内寒武系下统研究程度较低。先后有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大队、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及通化地质大队等单位工作过。其地层划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末元古系-寒武系底Sr、C同位素对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测定了云南永善肖滩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Sr同位素组成及湖北省三峡 剖面震旦系碳酸盐岩Sr、C同位素组成,并与蒙古、 加拿大、西伯利亚和纳米 比亚的末元古系Sr和C同位素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末元古纪海水87Sr/86Sr和 δ13C值的演变图。通过该演变图,可以对全球末元古系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末元古系-寒武系底Sr、C同位素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云南永善肖滩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Sr同位素组成及湖北省三峡 剖面震旦系碳酸盐岩Sr、C同位素组成,并与蒙古、 加拿大、西伯利亚和纳米 比亚的末元古系Sr和C同位素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末元古纪海水87Sr/86Sr和 δ13C值的演变图。通过该演变图,可以对全球末元古系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贵州寒武纪地层的分类和对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正> 贵州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岩相及生物相类型纵横变化迅速,对于各时期地层岩相及生物相类型的划分、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古地理环境,笔者等已在“贵州及其邻区生物地理分区”一文中详细阐述。本文着重对贵州寒武系一些主要地层单位的含义、使用范围、变化幅度,以及生物分带及对比(见对比表1,2)等进行讨论,希望地层单位的使用能合理反映岩相及生物相的变化规律。金沙岩孔和凯里南皋寒武系剖面是贵州重要的层型剖面。金沙岩孔剖面补充了刘之远1940年所创建、张文堂等(1964)所厘定的牛蹄塘组、明  相似文献   

17.
皖南兰田残留向斜不是构造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心起 《地质论评》2000,46(4):337-346
兰田地区翔实的1:5万区调填图工作,收集了丰富的前震旦系实测地层剖面资料、震旦系休宁组底界角度不整合资料及后期构造变动的证据,证实了皖南属晋宁期造山带,并存在元古宙地层的完整层序,而震旦系-寒武系则为原地沉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的盖层。加里东期区域伸展体制条件下兰田地区产生滑覆断层体系,震旦系-寒武系盖层残留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形成向斜构造。中生代的构造作用对兰田地区构造轮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改造,但未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引言 1987年是葛利普(1922)在《中国地质学会志》第一卷发表他重新厘定的震旦系的65周年。由于当时给震旦系下的定义是概括性的,也没有指定震旦系的标准剖面;长期以来,地质界对震旦系的理解各有不同。自60年代初期,对震旦系问题特别重视;当时国际上正在酝酿在寒武系之下建立一个系级年代地层单位,震旦系在世界地层  相似文献   

19.
据实测实验数据分析了川中及川东南地区典型构造上勘探井震旦系—下古生界泥岩及沥青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证实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生物多来自于低等水生生物的菌藻类。川中震旦系—下古生界和川东南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自寒武系泥岩;川东南下古生界储层沥青则为寒武系和志留系的混合来源。利用Karweil方法分析了川中地区高科1井寒武系烃源岩的成烃史;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与Easy%Ro模型联合模拟恢复了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的生烃史;对比分析表明,川东南寒武系烃源岩成熟时间、主生油及主生气期均早于川中寒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的中西部和北部震旦至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发育良好,属扬子地层区,是我国研究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在我队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工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在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找到了一些连续剖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