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无Qem>谱方法测定震源谱的高频衰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宽频带地震记录可以表示为震源时间函数、传播算子和散射/衰减算子的褶积.在传播算子与频率无关、地震波的散射和衰减效应可以用一个以Q-1= Q1-1+(Q2)-1的方式随频率变化的Q值来表示的情况下,通过位移谱的组合,可以直接估计震源谱;而Q值对地震图的影响,在频谱的组合中被自动消去.用这种算法处理了1988年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地震5次余震的近震源宽频带地震记录.对ML=3.0和ML=3.5余震的处理结果表明,由不同台站上的宽频带地震记录,可以得到相同的高频衰减趋势.对MS=6.7的强余震处理结果表明,可以从不同的地震台站上得到相同的震源参数,所估计的参数值也与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这些余震震源谱的高频部分呈现出典型的f -衰减. 其中,对ML=3.0余震有 3;对MS=6.7和ML=4.0余震有 2;而对ML=3.5和另一个ML=3.0余震有 2.5. MS=6.7余震的拐角频率表明,它的震源尺度较小,意味着该余震是一个面积较小但强度较高的障碍体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产出新地震参数目录的过程:根据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原理,计算了福建区域介质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37个测震台站的平均场地响应,采用遗传算法求得震源谱参数,应用Brune圆盘模型公式计算震源参数,最后介绍了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主要内容,并讨论了求解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兰州有线传输台网的资料,首先用两次地震的频谱比确定了景泰地区地震震源谱的高频衰减趋势,其形式为ω~(-2),然后用试错法测得了景泰地区的Q_p、Q_(?)值。研究发现,1990年10月20日景泰地震前,从1988年开始,其震中至各台站间所有路径上介质的Q_p、Q_3值皆明显高于震后并高于参考值(1984—1985年介质的Q值)。本文还将景泰地区Q值与我国其它地区Q值进行了对比,最后用组合模式从理论上讨论了景泰地区Q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震的振幅谱,可求得大震震源的频谱在两个拐角频率之间的趋势的斜率.利用 Q 值在0.0001——100Hz 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试错法对大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高频损耗进行补偿.当补偿后的高频趋势的斜率与频谱比的高频趋势的斜率接近时,便表示所选取的 Q 值是适宜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云南剑川地区的 Qp 等于900,Qs 等于400.而北京地区的 Qp 等于800,Qs 等于550.   相似文献   

5.
北京和云南剑川地区的Q_p 和 Q_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震的振幅谱,可求得大震震源的频谱在两个拐角频率之间的趋势的斜率.利用 Q 值在0.0001—100Hz 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试错法对大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高频损耗进行补偿.当补偿后的高频趋势的斜率与频谱比的高频趋势的斜率接近时,便表示所选取的 Q 值是适宜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云南剑川地区的 Q_p 等于900,Q_s 等于400.而北京地区的 Q_p 等于800,Q_s 等于550.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地区介质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地区的介质非弹性衰减模型。结果表明,在500km震源距范围内,研究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217.8f0.816。这一结果为在四川盆地地区进一步开展震源谱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京西北延庆—怀来盆地的QSH值和小震震源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上到的同一震源区内的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地震的振幅谱,求得较大地震震源同频趋势的斜率。利用Q值在0.0001-100Hz之间几乎是常数是特性,用网格搜寻法对较大地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损耗进行补偿,同时确定自震源对地震吧途径上的介持的品质因数、拐角频率和补偿后的频谱的零频极限。用这种方法,利用中-欧合作北京西北怀来数字地震台网的记录,确定了延庆-怀来盆地的品质因数QSH值并测定了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台多震源联合反演方法(Atkinson方法),利用重庆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计算了石柱及周边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Q值);用Moya方法迭代反演台站场地响应;用CAP方法计算了石柱2010年以来ML≥2.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得到Q值较低,台站响应1—20Hz不平坦,高频衰减较快,该区地震震源机制多数为正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安徽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记录到的ML2.5~5.0级地震,根据中小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原理,利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安徽地区地壳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安徽24个省属专业地震的台站场地。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求得安徽地区9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谱参数,进而根据Brune中小地震圆盘模型计算其拐角频率、地震矩、应力降、矩震级、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中小地震的ML震级与其他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而地震矩M0与应力降Δσ、震源尺度r和拐角频率fc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场地响应、震源参数与介质衰减的同时反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红桂  缪发军  吴晶 《地震》2004,24(4):27-36
采用Ω平方模型来约束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移振幅谱,从而实现对震源参数、介质的几何扩散特征、介质的非弹性衰减以及场地响应等参数的同时反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几何扩散较好地符合三段衰减统计模型,该地区的品质因子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以频率3.0Hz为界分为低频、高频二部分.且均符合指数衰减关系,而全部频率点的品质因子频率依赖关系似乎与四元素流变模型的Q值理论频率特征曲线比较一致。该地区中小地震地震矩对数值与震级ML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呈现出良好的双对数关系,且该地区的地震应力降与震源半径之间的关系在震源半径小于300m时与圆盘静态破裂模式理论关系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王永安  王世芹  付虹 《内陆地震》2003,17(4):294-299
采用速率合成和趋势合成两种方法对云南定点形变倾斜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旨在提取形变准同步群体异常的信息,分析研究倾斜与强震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前1—2年形变场的群体异常信息较为显著,对云南地区强震的中期预测有一定的效能,倾斜南北向的观测变化结果对强震的反映优于东西向。  相似文献   

12.
北天山中段近期垂直形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岗  方伟 《内陆地震》2004,18(1):14-19
利用1987-2003年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对该区近期地壳垂直运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目前北天山构造带上玛纳斯、乌苏等地带垂直差异运动幅度或速率较大。当上述地区垂直差异活动状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对其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青岛崂山4级震群序列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震群监测、地震影响、地震地质构造、序列特点及性质判定等方面对2003年6月青岛崂山王哥庄发生的4级震群进行了介绍及初步分析。此次地震的活动强度、频次、持续时间均为青岛历史上所罕见。地震时整个青岛市普遍有感,震中区有一定破坏,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永岗 《内陆地震》2003,17(4):332-336
利用动态平差原理,处理了克孜尔水库水准监测网的14期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对穿过库区主坝、副坝之间F2断层的形变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F2断层的活动属继承性活动,其活动方式为小幅度蠕变。这种活动方式对库区应力集中起到了解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冲绳、台北、广州、海南四个电离层垂测站的f0F2月报表资料,分析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得到北峰位置随季节、太阳活动不同周相的移动规律。并且发现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将引起北峰位置作相应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5日乌恰5.8级地震序列分析及地震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欣  赵乔 《内陆地震》2003,17(4):300-308
通过分析2002年12月25日乌恰5.8级地震后主震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认为该震属孤立型地震。在地震类型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以下分析工作:①乌恰—喀什区地震活动异常背景分析;②在地震活跃期内新疆境内强震主体活动区域分析;③乌恰—喀什区与阿图什—柯坪区强震活动关联性分析;④区域历史地震类型统计和震源环境分析;⑤乌恰5.8级地震和伽师—巴楚6.8级地震对区域应力场影响分析。综合分析认为,乌恰—喀什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异常背景,但此次5.8、6.8级地震可能会对乌恰—喀什及周围地区的应力场产生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区域的应变积累,其相邻的阿图什—柯坪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可能会减弱,或延缓乌恰—喀什地区的强震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2):162-168
通过分析、比较1996--2003年喀什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新疆伽师及附近地区发生的多次6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异常特征,发现在这几组地震活动过程中喀什地震台的地磁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说明与地震破裂特征有更深层次的相关性,且地磁响应比异常和总强度差值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站周围小范围的震源区介质电性结构的变化。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并不十分突出,有别于1996—1998年伽师强震群震前地磁异常量较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远场应变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韬  卢永  杨军 《内陆地震》2004,18(2):101-105
依据6个钻孔应力-应变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00年10月整个青藏高原周边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生在2000年9月的兴海震群和2000年10—11月的唐古拉山震群是这次8.1级地震在孕震过程中的一次应力积聚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余震震源分布确定主震断层面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余震震源位置的空间分布,采用Newton-Raphson算法和遗传算法确定主震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对仿真数据求出了地震主断层面走向角和倾角,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与其他数据结合共同约束主震断层面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北天山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将双差地震定位法应用于北天山地区(42.5°—45°N,82°—89°E)地震的精确定位。利用新疆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336次MS≥2.0地震的22704条P波和S波震相读数资料,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1133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比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有所收敛的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6—35km,平均深度为20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